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态写作:一种新的中国古代艺术史书写
1
作者 李源锋 彭修银 《美育学刊》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活态写作关注艺术的发生、演变、流通、交易与收藏,主张融儒教、美学、风格学和实证理论于一体,形成一种大文化史观。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叙述原则是将这种大文化史观贯穿于行旅空间、水文空间、石窟空间、集市空间、宫殿空间等各类文化空... 活态写作关注艺术的发生、演变、流通、交易与收藏,主张融儒教、美学、风格学和实证理论于一体,形成一种大文化史观。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叙述原则是将这种大文化史观贯穿于行旅空间、水文空间、石窟空间、集市空间、宫殿空间等各类文化空间中,聚焦于不同文化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因艺术趣味的丕变而引起的空间转移,同时兼顾思潮的消长、朝代的更替、社会的治乱、节日与历法等因素的历史分期法。其最终目标是试图弥合艺术品与社会之间的罅隙,并为解决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精英写作与非精英写作的对立、艺与术的分离、史料与原物的错位等问题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史 活态写作 艺术史 文化空间 历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的缺陷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长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研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从事的是以传世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品及其艺术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工作,造成了艺术史研究过程中只重形而上的书画艺术品、孤立研究艺术作品及其作者等缺陷。中国艺术考古学理... 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研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从事的是以传世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品及其艺术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工作,造成了艺术史研究过程中只重形而上的书画艺术品、孤立研究艺术作品及其作者等缺陷。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和实践的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的古代艺术品的不断涌现,不但弥补了艺术史研究对象的不足,而且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更为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艺术史研究 缺陷 艺术考古学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3
作者 鲁蕾 《艺术家》 2021年第12期84-86,共3页
我国有着悠久的古代艺术文化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对于艺术文化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对古代艺术史研究还是以古书画艺术品和艺术文献为主。这就造成了古代艺术研究方向的片面性,只重视古书... 我国有着悠久的古代艺术文化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对于艺术文化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对古代艺术史研究还是以古书画艺术品和艺术文献为主。这就造成了古代艺术研究方向的片面性,只重视古书画和文献艺术,而孤立了其他艺术研究作品,忽视了其他艺术作者。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和实践的逐步开展,古代艺术品被不断地挖掘和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文献 古代艺术 古书画 古代艺术史 20世纪80年代初 时代的进步 理论和实践 片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史揆要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子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4,136,共6页
在先秦,真、善、美密不可分,艺术与诸子学说更是交织在一起,它们从美与艺术的外部规律入手,构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母体,但实用艺术理论则因其远离哲理而首先独立。尽管儒家将其补入经典,《考工记》仍顽强地体现出实用艺术... 在先秦,真、善、美密不可分,艺术与诸子学说更是交织在一起,它们从美与艺术的外部规律入手,构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母体,但实用艺术理论则因其远离哲理而首先独立。尽管儒家将其补入经典,《考工记》仍顽强地体现出实用艺术本体论的独有属性。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转型时期。人们的认识已不局限于诸子美学,也不满足于外部规律探讨,而拓展和深入到艺术各个门类。在唐代,门类艺术理论进一步发展,构成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得以形成。宋代以后,各种艺术门类基本健全,理论上同样显示了前所未有全面和成熟,涌现出一些具有总结性的有关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创作问题的著作。晚清学者刘熙载的《艺概》一书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著者标举"观其全"和"兼通",用"艺"这个词将文、诗、词、曲、书法等艺术形式囊括其中,与后世谈论的艺术学基本概念暗合,在艺术理论史上,体现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史 艺术理论 先秦 中古 近世 刘熙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情感本性观念发微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衍发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中国古代艺术本性观念,往往是从情感的表现和艺术对情感的作用出发进行观察和探讨的,因而,艺术的情感本性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本性观念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本质特征。中国古代艺术史上这种以情感为核心的艺术本性观念,主要表现为儒道禅对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本性观念,往往是从情感的表现和艺术对情感的作用出发进行观察和探讨的,因而,艺术的情感本性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本性观念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本质特征。中国古代艺术史上这种以情感为核心的艺术本性观念,主要表现为儒道禅对艺术与情感二者关系的体认上。儒道禅皆把艺术的本性与情感相联,强调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的功用和使命在于表现情感。儒道禅对中国古代艺术情感本性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样,中国艺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性 情感表现 儒道禅 古代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思想
6
作者 姜耕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124,共5页
老庄的"道"与儒家的"和",其对立统一的思想,都显现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西古代哲学强调的"一",即是"同一"的特有整体的代码。中国艺术创构在对独特性的追求中,着眼于表现事物的... 老庄的"道"与儒家的"和",其对立统一的思想,都显现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西古代哲学强调的"一",即是"同一"的特有整体的代码。中国艺术创构在对独特性的追求中,着眼于表现事物的复杂联系的整体生态背景。考察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形式范畴的基本构成,我们把相反相成的艺术生成系统的基本构成法则,概括为二:一是对立统一的基本关系与张力整体,二是整体和谐,均衡、对称与立体的结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史 相反相成 艺术辩证思想 反(返) 艺术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遇上卡通以后——东亚艺术的新领域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善姬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2003年5月,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创造的动画人物"Miss ko2"在克莉丝蒂的纽约拍卖会上卖出了567,500美元的高价,震惊了艺坛。这意味着漫画艺术已受到艺术界的认可。漫画艺术是从御宅族(otaku)文化分支而出,以村上隆为首的新锐漫画... 2003年5月,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创造的动画人物"Miss ko2"在克莉丝蒂的纽约拍卖会上卖出了567,500美元的高价,震惊了艺坛。这意味着漫画艺术已受到艺术界的认可。漫画艺术是从御宅族(otaku)文化分支而出,以村上隆为首的新锐漫画艺术家奈良美智、会田诚、真锅奈见江、青岛千穗、仓科昌高、山口晃等的创作正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隆 御宅族 浮世绘 伊底 娱乐形式 湘娥 古代艺术史 三宅 大众传媒 策展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踏摇娘》早期文本所载本事地点之辨
8
作者 罗世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8-159,共2页
《踏摇娘》源自民间夫殴妻本事艺术,经加工与再造,至唐代,成为融舞蹈、歌唱、器乐伴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舞台演绎,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过,关于唐代《踏摇娘》早期文本所载本事地点,却有“河间”、“河内-河朔... 《踏摇娘》源自民间夫殴妻本事艺术,经加工与再造,至唐代,成为融舞蹈、歌唱、器乐伴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舞台演绎,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过,关于唐代《踏摇娘》早期文本所载本事地点,却有“河间”、“河内-河朔”两种说法:盛唐刘的《隋唐嘉话》中有“隋末有河间人”①一句,据此可将本事地点指向河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史 器乐伴奏 多种艺术形式 本事 河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芙蓉蘸鼎”——古器物与绘本“博古花卉” 被引量:11
9
作者 孔令伟 《中国美术》 2016年第4期88-91,共4页
以古器物配置花卉,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一个特殊图像类型,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类于"花鸟画",更不能将之认作各类"礼器图"。将芬芳馥郁的鲜花置于彩色斑斓的古器物之中,这是一种典型而又纯粹的"审美"... 以古器物配置花卉,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一个特殊图像类型,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类于"花鸟画",更不能将之认作各类"礼器图"。将芬芳馥郁的鲜花置于彩色斑斓的古器物之中,这是一种典型而又纯粹的"审美"文化,它改变了古物的属性,同时也为自然之物赋予了新的意义。反映在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供、岁朝两种图像类型。前者得益于佛教以鲜花礼佛的传统,后者取义于"花时""花信",并辅以种种象征性含义。从花型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芳馥郁 古代艺术史 礼器图 花时 陈栝 花器 刘杳 元帝 花尊 纸槌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安卧雪图》与传统美学观
10
作者 蔡诗意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3期10-14,共5页
《袁安卧雪图》是我国古代艺术史和美学史上一个十分有趣的论题。研究围绕此图所展开的各种议论,探讨此图的审美指趣,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艺术史和美学史上不同美学观的对立和统一,加深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认识。
关键词 袁安卧雪图 王维诗 美学观 古代艺术史 王右丞 中国艺术史 中国传统美学 美学史 摩诘 神韵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原始神话的美学价值
11
作者 李致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45-50,共6页
原始神话是史前史和古代文化史的重要的研究材料之一,也是古代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部分,研究原始神话有助于了解人的审美意识的产生、美的实质和特征、美的创造等重要的美学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希腊的神话... 原始神话是史前史和古代文化史的重要的研究材料之一,也是古代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部分,研究原始神话有助于了解人的审美意识的产生、美的实质和特征、美的创造等重要的美学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希腊的神话和文学艺术,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们“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并且“在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接着作了如下的说明:“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问题 古代艺术史 古代文化史 神话故事 高不可及 审美意识 史前史 政治经济学批判 衔石填海 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