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思想资料初编》
1
作者 吉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8-71,共4页
当代中国,有一大文化景观,这就是近年来域外各种社会科学理论,过时的与正走红的,中世纪的与现代派的,被大量选译。学者案头,闹市地摊,无不以有数册点缀为荣;书生议论,市民闲言,亦无不以出典于某氏某论为据。这其中,被翻译者,成摆设者,... 当代中国,有一大文化景观,这就是近年来域外各种社会科学理论,过时的与正走红的,中世纪的与现代派的,被大量选译。学者案头,闹市地摊,无不以有数册点缀为荣;书生议论,市民闲言,亦无不以出典于某氏某论为据。这其中,被翻译者,成摆设者,常议论者,不能不说以美学为最,大有一枝独秀、“我花开后百花发”之势。于此情此景中,偶然得读《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思想资料初编》(以下简称《初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美学思想 中国少数民族 彝族 各民族 美学理想 文论 傣族 藏族 姑娘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旋着生命主题的美——傣族古代美学思想分析
2
作者 李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1-56,共6页
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艺术源流和审美传统的民族。其美的历程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在从石器时代到小乘佛教传入后的整个古代艺术中,傣族对美的关注和创造都是极其突出的。整个傣族古代艺术都回旋着一个生命的主题,一个和平博爱、温情爱... 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艺术源流和审美传统的民族。其美的历程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在从石器时代到小乘佛教传入后的整个古代艺术中,傣族对美的关注和创造都是极其突出的。整个傣族古代艺术都回旋着一个生命的主题,一个和平博爱、温情爱恋的主题,这个主题使其艺术那么完整迷人,那么优柔温婉。所以人们常说傣族是个最敏感于爱与美的民族,是个最爱美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古代美学思想 生命主题 小乘佛教 佛塔 傣族叙事长诗 傣族先民 《召树屯》 古代艺术 泼水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玉论——对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些见解
3
作者 沈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6-42,共7页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刘勰《文心雕龙》)中国古代美学。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古代美学思想 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数学 思想方法 西方美学 形式逻辑 “比德” 《文心雕龙》 辩证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信仰的交汇──浅析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朝辉 《理论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奥古斯丁 理性与信仰 美学思想 信仰的基础 柏拉图 基督教神学 美学体系 中世纪美学 圣托马斯·阿奎那 古代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2
5
作者 宣国 素钦 光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Z1期13-15,共3页
由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和湖北民族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讨论会,一九九○年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召开。与会代表围绕着全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研究的现状、性质、途径、方法... 由全国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和湖北民族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讨论会,一九九○年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召开。与会代表围绕着全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研究的现状、性质、途径、方法等展开了讨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美学 古代美学思想 研讨会纪要 少数民族文化 思想研究 少数民族审美意识 审美实践 汉民族文化 思想 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纪要
6
作者 詹杭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2-92,共1页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共同发起和主办的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于4月16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约八十名代表,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而深入地交流了学习研究心得,增进了...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共同发起和主办的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于4月16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约八十名代表,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而深入地交流了学习研究心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研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现状的估计:一些同志认为,近年以来的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蹒跚学步的艰难历程,进入了欣欣向荣的崭新阶段;取得成绩的标志是: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研讨会纪要 古代美学思想 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了解和友谊 汉语言文学专业 艰难历程 和谐的气氛 量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老子的“大音希声”——向蒋孔阳先生请教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怡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3期134-139,共6页
蒋孔阳先生在他的《评老子“大音希声”和庄周“圣乐无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见《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一文中认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一切顺应自然,一切听他去,也就天下大治了。”这种思想表现在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上,就... 蒋孔阳先生在他的《评老子“大音希声”和庄周“圣乐无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见《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一文中认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一切顺应自然,一切听他去,也就天下大治了。”这种思想表现在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上,就是“大音希声”的理论。蒋先生还认为老子之所以提出“无为而无不为”,是因为他冷眼旁观,看到了物极必反的“变”的规律。圣人明白事物总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因而在政治和处世上就能够“无为而无不为”,这种“道术”,在汉初演变为“黄老之术”。而将它“运用到美学上,运用到美善等价值的评价上,则成为相对主义和取消主义”。也就是说,由于任何事物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因而美和善就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它们的价值都是相对的,此一时彼一时也。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音希声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家 音乐艺术 礼乐 老子 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代美学 圣乐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