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儒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作用 |
朱成全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1
|
|
2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的感通论 |
孔令宏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3
|
西藏古代科学技术大事年表 |
高建国
|
《西藏研究》
|
1984 |
6
|
|
4
|
考证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 |
邓秀忠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1
|
|
5
|
试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腾飞的历史经验 |
李祖刚
|
《宁夏社会科学》
|
1987 |
1
|
|
6
|
马克思和恩格斯评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
7
|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 |
张涛光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8
|
一把打开“李约瑟难题”的钥匙——读《科学技术史新论》 |
耿冰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9
|
簡論隋唐科学技术的发展 |
郑学檬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8 |
1
|
|
10
|
哲学论意象思维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蒋谦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1
|
中国古代网具考 |
武仙竹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2
|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科学主义因素 |
朱成全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7 |
1
|
|
13
|
分行栽培技术发明与侗族斗牛传说——兼谈农史研究的比较方法 |
吴佺新
|
《农业考古》
|
1989 |
0 |
|
14
|
远古时期云南的稻谷栽培——云南少数民族科学史学习札记 |
汪宁生
|
《思想战线》
|
1977 |
26
|
|
15
|
正确认识《周易》的文化价值 |
唐明邦
|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16
|
试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解“李约瑟难题” |
陈林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7
|
《考工记》不是齐国官书 |
刘洪涛
|
《自然科学史研究》
|
1984 |
8
|
|
18
|
中国传统思维浑沌说质疑 |
吾敬东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0 |
|
19
|
宋应星纪念馆陈列简介 |
滕朝进
邹士松
|
《农业考古》
|
1987 |
0 |
|
20
|
略论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
米立根
|
《河南社会科学》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