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白话小说“把/将”字句语体适应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卢惠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0-175,共6页
拟采用归纳、分析以及对比法重点探讨古代白话小说阶段,“把/将”字句出现的一些比较独特的用法、功能;并探讨了“把”字句与“将”字句之间在语体功能方面的分工,从而得出了随着古代白话小说文体的不断发展成熟,作为新兴的口语句式“把... 拟采用归纳、分析以及对比法重点探讨古代白话小说阶段,“把/将”字句出现的一些比较独特的用法、功能;并探讨了“把”字句与“将”字句之间在语体功能方面的分工,从而得出了随着古代白话小说文体的不断发展成熟,作为新兴的口语句式“把/将”字句在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功能的分化也越来越清晰,并产生出了一些只在这一阶段所特有的用法,但是随着汉语的发展以及语法的不断规范,“把/将”字句的某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却不再出现,使用范围也有所减缩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白话小说 “彬将”字句 语体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白话小说的章句叠架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惠惠 李熙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7-32,共6页
古代白话小说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架现象,有词语叠架、句式叠架以及篇章叠架,它们在形式上、语义上犹如叠床架屋,层层堆叠。其中,最为常见的当数文言成分与当时白话口语成分相糅合而造成的叠架;其次为古代汉语词语或格式的遗留与新兴... 古代白话小说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架现象,有词语叠架、句式叠架以及篇章叠架,它们在形式上、语义上犹如叠床架屋,层层堆叠。其中,最为常见的当数文言成分与当时白话口语成分相糅合而造成的叠架;其次为古代汉语词语或格式的遗留与新兴的词语或语法格式的叠架。篇章上的叠架指的是古代白话小说特有的双头、双尾结构,行文关键处再穿插韵文或反复吟咏、或总结前文、或预示下文等等,这些语言与篇章结构上的特点对形成古代白话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白话小说 词语叠架 句式叠架 篇章叠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创作主体看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嬗变
3
作者 傅承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95,共6页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嬗变特征:宋元时期是说话艺人讲述,文人或书坊主记录整理阶段,宋元话本较多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情感,按时序讲述一些充满奇异色彩的故事;元末明初至明中叶是文人在艺...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嬗变特征:宋元时期是说话艺人讲述,文人或书坊主记录整理阶段,宋元话本较多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情感,按时序讲述一些充满奇异色彩的故事;元末明初至明中叶是文人在艺人讲述的基础上,吸收史书、戏曲的人物与情节进行重写阶段,作家喜爱选取那些创作基础较好的重大题材进行再创作,其思想观念大多来源于前人作品与历史积淀,其中章回小说往往采用"缀玉式结构";明末至清中叶时期,文人作家开始独立创作白话小说,作家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取材,写熟悉的人物和发生在身边的事件,笔下人物与现实中人一样真实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白话小说 创作主体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现代文法处理古代白话小说的有益尝试——关于亚东版小说的新式标点和分段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真 孙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在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倡导下,亚东图书馆编辑汪原放大胆尝试将新式标点符号和分段整理运用到"亚东本"中,更好地表现出小说的语言魅力。"亚东本"小说的出版,不仅推动了现代汉语书面体的形成,而且培养了... 在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倡导下,亚东图书馆编辑汪原放大胆尝试将新式标点符号和分段整理运用到"亚东本"中,更好地表现出小说的语言魅力。"亚东本"小说的出版,不仅推动了现代汉语书面体的形成,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古代小说的新读者,为白话文的推广和普及,为民族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本”小说 新式标点 分段 古代白话小说 亚东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向动词“起来”二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山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2-62,共1页
趋向动词"起来"二题崔山佳"姓"虽是动词,但不是动作动词,而是命名(指称)动词(《实用汉语参考语法》语,见第128页,李英哲等编著,熊文华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6月)。一般说来,它不能像动作动词那样,后面... 趋向动词"起来"二题崔山佳"姓"虽是动词,但不是动作动词,而是命名(指称)动词(《实用汉语参考语法》语,见第128页,李英哲等编著,熊文华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6月)。一般说来,它不能像动作动词那样,后面可带趋向动词。但也偶有例外:①在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动词 动作动词 《儒林外史》 古代白话小说 《醒风流》 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 吴敬梓 妇女干部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中的叙述人及视角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傅隆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92-98,80,共8页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任何小说,都包含着故事及其讲述者两个层次。作者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讲述故事,即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叙述人以及他如何讲述故事,这是体现叙事文学技巧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标志着叙事文学发展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白话...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任何小说,都包含着故事及其讲述者两个层次。作者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讲述故事,即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叙述人以及他如何讲述故事,这是体现叙事文学技巧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标志着叙事文学发展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由于受宋代说话艺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人 水浒传 说书人 故事 叙述者 内视角 古代白话小说 吸引读者 中国古代小说 讲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白天光 被引量:1
7
作者 阿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8-59,共2页
走近白天光阿成最初认识白天光先生是在哈尔滨,是在被辽宁人称之为“中央大马路”(中央大街)上的华梅西餐厅里。是同仁刊社的副主编孙苏女士那里宴请白天光先生。白先生显得精力充沛,喜事盈身的样子。哈尔滨的文士请外地客人,似乎... 走近白天光阿成最初认识白天光先生是在哈尔滨,是在被辽宁人称之为“中央大马路”(中央大街)上的华梅西餐厅里。是同仁刊社的副主编孙苏女士那里宴请白天光先生。白先生显得精力充沛,喜事盈身的样子。哈尔滨的文士请外地客人,似乎都到华梅西餐厅去,并成了一种“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餐厅 纯文学 古代白话小说 黑龙江 语言特征 叙述方式 通俗文学 作家 “约定俗成” 洪亮的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量词“棵”的出现时间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树人 《汉语学习》 1987年第6期16-16,共1页
赵建华同志曾经指出:“在古汉语和《红楼梦》以前的一些白话小说中,没有见到量词‘棵’。”“量词‘棵’有可能是在‘红楼梦’时期才开始使用的。”(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期) 最近阅读古代白话小说,发现在明人的作品中已经使... 赵建华同志曾经指出:“在古汉语和《红楼梦》以前的一些白话小说中,没有见到量词‘棵’。”“量词‘棵’有可能是在‘红楼梦’时期才开始使用的。”(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期) 最近阅读古代白话小说,发现在明人的作品中已经使用量词“棵”。兹摘引二例: 1.浑家指着楼前一棵椿树,道:“明年此树发芽,便盼着官人回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出现时间 古代白话小说 《红楼梦》 椿树 许政扬 红橙 《金瓶梅词话》 书写形式 户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夫妇”之类
9
作者 崔山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27,共1页
“两夫妇”之类崔山佳施关淦先生在谈到"集合名词"中"由两个亲属名并列构成"时说"'夫妻'和'夫妇'同义,但我们常说'两夫妻',却不大说'两夫妇'。"(见《名词·动词·形容词》第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两夫妇”之类崔山佳施关淦先生在谈到"集合名词"中"由两个亲属名并列构成"时说"'夫妻'和'夫妇'同义,但我们常说'两夫妻',却不大说'两夫妇'。"(见《名词·动词·形容词》第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其实,书面上也有说"两夫妇"的,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白话小说 山东方言 姑嫂 丰子恺 集合名词 人民教育出版社 妯娌 形容词 书面语 工作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