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古代游牧民族岩画艺术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冰河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0-114,122,共6页
新疆古代岩画主要分布在北疆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流域 ,其次在东疆、南疆等地也有分布。这些岩画用凿刻和涂绘两种手法制作 ,多被凿刻和涂绘在板岩、花岗岩、黑砂岩的岩面上 ,主要以人物、动物活动为主 ,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狩猎、... 新疆古代岩画主要分布在北疆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流域 ,其次在东疆、南疆等地也有分布。这些岩画用凿刻和涂绘两种手法制作 ,多被凿刻和涂绘在板岩、花岗岩、黑砂岩的岩面上 ,主要以人物、动物活动为主 ,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狩猎、舞蹈等生活画面 ,同时也部分地刻画了各种动物的形象。色彩多以米红色、黑白色为主。这些广布于新疆各地的古代游牧民族的岩画艺术 ,不仅是少数民族美术史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国美术史灿烂的一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游牧民族 艺术特色 原始宗教 新疆 涂绘岩画 题材 凿刻类岩画 狩猎活动 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行国政治体制,探秘游牧文明传承——肖爱民著《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评介
2
作者 刚巴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两翼制度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之一,由于资料缺乏,很少有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北方民族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 两翼制度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之一,由于资料缺乏,很少有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北方民族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两翼制度 行国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至铁器时代部分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父系遗传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蒙海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9,共9页
夏至战国时期,南西伯利亚至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重大转变。游牧人群的南迁促成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他们与中原地区农耕人群的互动,是3 000年以来东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史料和考古证据的缺... 夏至战国时期,南西伯利亚至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重大转变。游牧人群的南迁促成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他们与中原地区农耕人群的互动,是3 000年以来东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史料和考古证据的缺乏,中国古代北方诸游牧民族的确切起源还不甚清晰。分子人类学对古代人类遗骸进行古DNA研究,为研究古代民族的起源和迁移提供了精确的参考。基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人群古DNA相关研究的整理,结合考古学对遗址族属的判定,对部分北方游牧民族的父系遗传构成进行讨论,涉及赤狄、匈奴、丁零、西戎、山戎、东胡和鲜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游牧民族 古DNA 父系遗传类型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早期游牧民族社会发展规律简论
4
作者 续建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7-81,共5页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游牧业不仅是一种经济形式,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对7-8世纪中亚和东欧草原游牧民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综合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些游牧民族社会发展具有共同规律:从没有土地和定...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游牧业不仅是一种经济形式,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对7-8世纪中亚和东欧草原游牧民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综合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些游牧民族社会发展具有共同规律:从没有土地和定居点的全游牧,到有相对固定营地和道路的半游牧,再到农耕与定居并行发展的半游牧,于是,具有统一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统一的政权机构和正规军队以及统一文化的草原国家出现了。我们认为那些更早或更晚的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一般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过程,并具有类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社会发展规律 中世纪早期 古代游牧民族 游牧 部落联盟 氏族贵族 军事行动 军事民主制 经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2,共8页
长城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事,是铁器和牛耕被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开发能力与土地价值提高的产物。中原历代王朝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主观上是为了防御游牧骑兵的南下,客观上却拉近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距离,强化了南北地区... 长城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事,是铁器和牛耕被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开发能力与土地价值提高的产物。中原历代王朝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主观上是为了防御游牧骑兵的南下,客观上却拉近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距离,强化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长城的出现促进了长城南北地区的统一,而局部的统一又为全国范围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始终存在着对中原华夏文化的向往与认同,从“以夏变夷”到“华夷一家”再到“满蒙汉一体”,长城南北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长城抗战”与“长城精神”相结合,内化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不屈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华夏 古代游牧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初步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瑞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对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的各类遗迹的性质、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石筑高台及方形和长方形的石围墙基址、石结构墓葬以及静态剪影式的岩画的组合共存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某一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试图揭示古代游牧民族... 对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的各类遗迹的性质、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石筑高台及方形和长方形的石围墙基址、石结构墓葬以及静态剪影式的岩画的组合共存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某一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试图揭示古代游牧民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并对古代游牧民族文化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 岩画 古代游牧民族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