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代汉语语法教学实践——评《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1
作者
翟雪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I0014-I0014,共1页
一、《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内容《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是古代汉语教学研究著作,该书收录了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论文几十篇,分别从学有所本、方法经验、探究争鸣、学以致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课程发展中的闲境与出路。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与研究
教学实践
古代汉语
教学
研究著作
学以致用
课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四题
2
作者
林序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94-101,共8页
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原则问题,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本文对语法与语义、共时与历时、普遍与特殊、现实与可能等问题,结合古代汉语语法,明确提出并阐述作者的看法.一、语法与语义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说话者把信息传递出来,听话者接受这些信息...
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原则问题,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本文对语法与语义、共时与历时、普遍与特殊、现实与可能等问题,结合古代汉语语法,明确提出并阐述作者的看法.一、语法与语义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说话者把信息传递出来,听话者接受这些信息,交相反复,达到交际和交流思想的目的.说话是个人生理和心理机能的错综复杂的活动,任何人的言语都要受个人意志和个人习惯等个人因素的影响,有其个性.可是千百万人的言语中,只要他们是讲同一种语言的,又必然存在着不依个人意志转移的共同的东西,这种从言语中抽取出来的共同的东西之总和,就叫做语言.正因为有这种共同的东西,语言才能完满地实现其信息载体的功能.语言作为信息载体,而且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如果没有内容,没有语义,那是不可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才能
发展变化
古代汉语语法
研究
语法
意义
信息载体
关系意义
正确处理
语义
个人因素
个人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力《古代汉语》有关语法问题商榷(上)
3
作者
廖振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92-97,共6页
解放前,高等学校并无古代汉语这门课程。古代汉语课的开设,只是50年代初期的事情。因此,一开始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教材。王力先生主编的四大本《古代汉语》,是建国以后为这门课程统一编写的第一部大型教科书。该书从1962年陆续公开问世以...
解放前,高等学校并无古代汉语这门课程。古代汉语课的开设,只是50年代初期的事情。因此,一开始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教材。王力先生主编的四大本《古代汉语》,是建国以后为这门课程统一编写的第一部大型教科书。该书从1962年陆续公开问世以来,便为世人所瞩目,并被许多高等学校采用作教材。这对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和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该书一开始就存在不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语法
语气词
问题商榷
文选注释
王力
常用词
指示代词
通论
古
汉语
语法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汉语的使动句和意动句
被引量:
2
4
作者
祝敏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88-91,共4页
自从陈承泽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古汉语中实词的“致动用和意动用”以来,我国出版的比较有影响的古代汉语语法书都接受了陈氏的这一学说。陈氏认为致动和意动是词类的活用,他是在“活用之实例”一章中讲述这个问题的。王力先生在他主...
自从陈承泽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古汉语中实词的“致动用和意动用”以来,我国出版的比较有影响的古代汉语语法书都接受了陈氏的这一学说。陈氏认为致动和意动是词类的活用,他是在“活用之实例”一章中讲述这个问题的。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吸取了陈氏的意见,也是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放在“词类的活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形容词
古代汉语语法
使动用法
谓语中心词
使动词
意动用法
带宾语
主语
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汉语复习释疑(上)
5
作者
朱振家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8年第1期6-10,共5页
本学期教学内容:讲授11篇,12个知识通论,11组常用词;自学11篇选文,16首诗,8篇词,13组常用词及《词律》通论。《张巡守雍丘》、《黄冈竹楼记》由讲授改为自学;而《毛遂自荐》、《钴鉧潭西小丘记》则列为讲授篇章。不论讲授、自学,都要认...
本学期教学内容:讲授11篇,12个知识通论,11组常用词;自学11篇选文,16首诗,8篇词,13组常用词及《词律》通论。《张巡守雍丘》、《黄冈竹楼记》由讲授改为自学;而《毛遂自荐》、《钴鉧潭西小丘记》则列为讲授篇章。不论讲授、自学,都要认真复习,都属于考试范围。1 知识通论的复习本学期知识通论的结构,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继续学习古代汉语语法,主要是常用虚词及其相应句式。一是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古籍某一方面课题。二者形成统一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语法
综合运用
汉语
被动句
常用词
介词结构
介宾词组
教学内容
复习
句式
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汉语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问题
被引量:
1
6
作者
汤建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75-79,共5页
目前出版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问题。据笔者所知,只有周法高、杨树达和洪诚等学者简略论述或涉及过,但并未很明确深入地进行探讨,而弄清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无论对语法理论的探讨和语法教学或对阅...
目前出版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问题。据笔者所知,只有周法高、杨树达和洪诚等学者简略论述或涉及过,但并未很明确深入地进行探讨,而弄清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无论对语法理论的探讨和语法教学或对阅读古书,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指向
名词状语
古
汉语
语法
古代汉语语法
指向宾语
主语
语法
教学
语言现象
语法
理论
杨树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力
《课程.教材.教法》
1981年第3期48-50,共3页
同志们: 我想在这个会上讲一讲关于汉语语法体系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语法和语法体系;第二个问题,专家语法和学校语法;第三个问题,学校语法的基本要求;第四个问题,建立了学校语法以后。
关键词
语法
体系
语法
教学
专家
语法
学校
讨论会
语法
系统
开幕式
普通话
古代汉语语法
语法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使动用法”中“使动词”的性质问题
被引量:
4
8
作者
肖贤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性质问题
使动用法
使动词
古代汉语语法
语法
概念
解释方法
自动词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论
被引量:
7
9
作者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概念,例如词类、助词、句子成分,语序,主谓谓语、连动式、兼语式等,都是渊源于《文通》而为我们现在所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通》是一部沟通古今的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弄清《文通》的句读论,对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是有认识作用和借鉴意义的。本文的某些论述吸收了方家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接读代字
现
代汉
语
语法
中国语言学史
古代汉语语法
汉语
语法
研究
汉语
语法
学
静字
语法
体系
主谓谓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焉”字兼词说质疑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立军
王永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22-126,共5页
“焉”字兼词说产生以来,从之者甚众。不仅某些古代汉语语法专著及高校教材大张其说①,而且现行中学课本也广泛采用,影响非浅。似乎“焉”为兼词已成为无可争辩之事实。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未必就是定论,还有必要进一步商讨。一、从“...
“焉”字兼词说产生以来,从之者甚众。不仅某些古代汉语语法专著及高校教材大张其说①,而且现行中学课本也广泛采用,影响非浅。似乎“焉”为兼词已成为无可争辩之事实。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未必就是定论,还有必要进一步商讨。一、从“焉”字兼词说的根基看“焉”字兼词说主要有三种,即:兼“于之(于是、于此)”、兼“于何”、兼“于其间”。三者都是以训诂材料为其立说的基础的。主张“焉”兼“于之”者以杨树达《词诠》为代表,该说直接源自《马氏文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词
马氏文通
古代汉语语法
古
汉语
语法
高校教材
训诂材料
介宾结构
说者
杨树达
经传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析“何以……为”句式
被引量:
1
11
作者
徐启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00-103,123,共5页
阅读先秦古籍常常会遇到“何以……为”的句式。例如: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吾何以天下为?(《庄子·逍遥游》) (3)然则,又何以兵为?
关键词
前置宾语
句式
先秦古籍
名词性词组
句尾语气词
疑问代词
介词结构
古代汉语语法
研究
先秦
汉语
句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判断句三题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余亮
邓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6期35-36,共2页
判断句是古汉语教材和语法专著必讲的内容,然纵观各家著述,在有些问题上似乎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一、名词谓语句与判断句 在论及什么叫判断句时,有时著者只说明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就是判断句,有的著者则在“名词谓语句”...
判断句是古汉语教材和语法专著必讲的内容,然纵观各家著述,在有些问题上似乎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一、名词谓语句与判断句 在论及什么叫判断句时,有时著者只说明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就是判断句,有的著者则在“名词谓语句”这一节里只讲判断句,似乎名词谓语句就是判断句,但事实并非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句的活用
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成分
名词性词组
主语
古代汉语语法
指示代词
句子
汉语
教材
语气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3
作者
赵廷琛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个术语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在这一著作中陈氏首创“致动用”和“意动用”之说,并且对它们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此书在讲“本用活用问题”时说:“人于物得变易之、或造成之,...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个术语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在这一著作中陈氏首创“致动用”和“意动用”之说,并且对它们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此书在讲“本用活用问题”时说:“人于物得变易之、或造成之,于是乎别生一种之他动,如‘天下遂从而君之’之‘君’字,是为致动用。”又说句类活用表示“认之为”之意者谓之意动用,如韩愈文中“诸侯用夷礼则夷之”中第二“夷”字、“彼白而我白之”中第二“白”字皆为意动用。嗣后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改称为“使动式”和“意动式”,再往后杨树达先生在《高等国文法》中又改称为“致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新著国语文法
古代汉语语法
宾语
黎锦熙
杨树达
术语
史记
句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道芷阳间行”的答疑
14
作者
若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96-8,共2页
广东龙门中学王启鹏问:高中语文《鸿门宴》一课的习题说,“道芷阳间行”中的“间”是“名词作状语”,对不对?词典上把“间”释为“秘密地”,是不是应该把“间”看成形容词?
关键词
芷阳
间行
“间”
名词作状语
间步
词类活用
形容词
副词
阳间
古代汉语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文今译与图书质量
15
作者
汪鹏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4-54,共1页
古文今译与图书质量汪鹏生近几年来,在出版界,由于受传统文化热的影响,图书市场上古文今译的图书蜂拥而出,文白对照的《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人《容斋随笔》等一次又一次地被不同的出版社以各种不同的包装形式推...
古文今译与图书质量汪鹏生近几年来,在出版界,由于受传统文化热的影响,图书市场上古文今译的图书蜂拥而出,文白对照的《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人《容斋随笔》等一次又一次地被不同的出版社以各种不同的包装形式推向市场,甚至连煌煌数百万言的《二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今译
古今字
图书质量
图书市场
中国
古代
《说文解字》
《庄子·齐物论》
古代汉语语法
现
代汉
语
语法
《二十二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专家介绍
1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2-2,共1页
唐启运教授唐启运教授,男,1929年12月生,广东电白县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毕业后,于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
唐启运教授唐启运教授,男,1929年12月生,广东电白县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毕业后,于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广东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语文月刊》主编、广东高考语文标准化考试研究室主任等.唐启运教授30多年来一直从事于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过《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史》、《马氏文通研究》、《修辞学》、《古今语法比较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句子成分论析》(198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概说》(198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毛泽东语言学习札记》(196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和《汉语虚词词典》、《古代汉语虚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学史
华南师范大学
辩证法
中文系
教授
古代汉语语法
研究
古代汉语
虚词
语文标准
副会长
广东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硕鼠”“伐檀”两篇的解释
17
作者
傅子东
《人文杂志》
1957年第2期49-51,共3页
前言我写古代汉语语法,举的例子尽可能从原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里搜求,经验证明学生文言底子不夠好,理解困难;于是先后由学生翻译散文部分,经我修改,并另附加注释,韵文部分则由我将其中不易懂的词句,分别解说。这些解说,有些是我的不成...
前言我写古代汉语语法,举的例子尽可能从原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里搜求,经验证明学生文言底子不夠好,理解困难;于是先后由学生翻译散文部分,经我修改,并另附加注释,韵文部分则由我将其中不易懂的词句,分别解说。这些解说,有些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现商得人文杂志的同意先行发表诗经“硕鼠”“伐檀”两篇的解释;如它们对高中教师能有一点帮助,将再与人文杂志商量陆续发表其他解释文或翻译文,仍然以高中语文课本选录的为限。至新高中语文课本上其他文章,据我的工作计划,将加注释或翻译或图解(如信陵君列传等)以后也可能发表,如高中教师需要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文言文
信陵君
散文
郑笺
孟子
历史环境
语文课本
词句
古代汉语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汉语语法教学实践——评《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1
作者
翟雪艳
机构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I0014-I0014,共1页
文摘
一、《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内容《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是古代汉语教学研究著作,该书收录了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论文几十篇,分别从学有所本、方法经验、探究争鸣、学以致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课程发展中的闲境与出路。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与研究
教学实践
古代汉语
教学
研究著作
学以致用
课程发展
分类号
H19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四题
2
作者
林序达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94-101,共8页
文摘
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原则问题,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本文对语法与语义、共时与历时、普遍与特殊、现实与可能等问题,结合古代汉语语法,明确提出并阐述作者的看法.一、语法与语义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说话者把信息传递出来,听话者接受这些信息,交相反复,达到交际和交流思想的目的.说话是个人生理和心理机能的错综复杂的活动,任何人的言语都要受个人意志和个人习惯等个人因素的影响,有其个性.可是千百万人的言语中,只要他们是讲同一种语言的,又必然存在着不依个人意志转移的共同的东西,这种从言语中抽取出来的共同的东西之总和,就叫做语言.正因为有这种共同的东西,语言才能完满地实现其信息载体的功能.语言作为信息载体,而且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如果没有内容,没有语义,那是不可想象的.
关键词
语言才能
发展变化
古代汉语语法
研究
语法
意义
信息载体
关系意义
正确处理
语义
个人因素
个人意志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力《古代汉语》有关语法问题商榷(上)
3
作者
廖振佑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92-97,共6页
文摘
解放前,高等学校并无古代汉语这门课程。古代汉语课的开设,只是50年代初期的事情。因此,一开始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教材。王力先生主编的四大本《古代汉语》,是建国以后为这门课程统一编写的第一部大型教科书。该书从1962年陆续公开问世以来,便为世人所瞩目,并被许多高等学校采用作教材。这对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和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该书一开始就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语法
语气词
问题商榷
文选注释
王力
常用词
指示代词
通论
古
汉语
语法
系统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汉语的使动句和意动句
被引量:
2
4
作者
祝敏彻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88-91,共4页
文摘
自从陈承泽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古汉语中实词的“致动用和意动用”以来,我国出版的比较有影响的古代汉语语法书都接受了陈氏的这一学说。陈氏认为致动和意动是词类的活用,他是在“活用之实例”一章中讲述这个问题的。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吸取了陈氏的意见,也是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放在“词类的活用”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形容词
古代汉语语法
使动用法
谓语中心词
使动词
意动用法
带宾语
主语
名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汉语复习释疑(上)
5
作者
朱振家
机构
中央电大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8年第1期6-10,共5页
文摘
本学期教学内容:讲授11篇,12个知识通论,11组常用词;自学11篇选文,16首诗,8篇词,13组常用词及《词律》通论。《张巡守雍丘》、《黄冈竹楼记》由讲授改为自学;而《毛遂自荐》、《钴鉧潭西小丘记》则列为讲授篇章。不论讲授、自学,都要认真复习,都属于考试范围。1 知识通论的复习本学期知识通论的结构,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继续学习古代汉语语法,主要是常用虚词及其相应句式。一是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古籍某一方面课题。二者形成统一的整体。
关键词
古代汉语语法
综合运用
汉语
被动句
常用词
介词结构
介宾词组
教学内容
复习
句式
通论
分类号
H109.2-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汉语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问题
被引量:
1
6
作者
汤建军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75-79,共5页
文摘
目前出版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问题。据笔者所知,只有周法高、杨树达和洪诚等学者简略论述或涉及过,但并未很明确深入地进行探讨,而弄清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无论对语法理论的探讨和语法教学或对阅读古书,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语义指向
名词状语
古
汉语
语法
古代汉语语法
指向宾语
主语
语法
教学
语言现象
语法
理论
杨树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力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1年第3期48-50,共3页
文摘
同志们: 我想在这个会上讲一讲关于汉语语法体系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语法和语法体系;第二个问题,专家语法和学校语法;第三个问题,学校语法的基本要求;第四个问题,建立了学校语法以后。
关键词
语法
体系
语法
教学
专家
语法
学校
讨论会
语法
系统
开幕式
普通话
古代汉语语法
语法
理论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使动用法”中“使动词”的性质问题
被引量:
4
8
作者
肖贤彬
机构
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古汉语动词与动补结构成因研究"(06J08)
关键词
性质问题
使动用法
使动词
古代汉语语法
语法
概念
解释方法
自动词
形容词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论
被引量:
7
9
作者
沈锡伦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文摘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概念,例如词类、助词、句子成分,语序,主谓谓语、连动式、兼语式等,都是渊源于《文通》而为我们现在所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通》是一部沟通古今的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弄清《文通》的句读论,对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是有认识作用和借鉴意义的。本文的某些论述吸收了方家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接读代字
现
代汉
语
语法
中国语言学史
古代汉语语法
汉语
语法
研究
汉语
语法
学
静字
语法
体系
主谓谓语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焉”字兼词说质疑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立军
王永安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文摘
“焉”字兼词说产生以来,从之者甚众。不仅某些古代汉语语法专著及高校教材大张其说①,而且现行中学课本也广泛采用,影响非浅。似乎“焉”为兼词已成为无可争辩之事实。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未必就是定论,还有必要进一步商讨。一、从“焉”字兼词说的根基看“焉”字兼词说主要有三种,即:兼“于之(于是、于此)”、兼“于何”、兼“于其间”。三者都是以训诂材料为其立说的基础的。主张“焉”兼“于之”者以杨树达《词诠》为代表,该说直接源自《马氏文通》。
关键词
兼词
马氏文通
古代汉语语法
古
汉语
语法
高校教材
训诂材料
介宾结构
说者
杨树达
经传释词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析“何以……为”句式
被引量:
1
11
作者
徐启庭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00-103,123,共5页
文摘
阅读先秦古籍常常会遇到“何以……为”的句式。例如: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吾何以天下为?(《庄子·逍遥游》) (3)然则,又何以兵为?
关键词
前置宾语
句式
先秦古籍
名词性词组
句尾语气词
疑问代词
介词结构
古代汉语语法
研究
先秦
汉语
句法结构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判断句三题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余亮
邓明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6期35-36,共2页
文摘
判断句是古汉语教材和语法专著必讲的内容,然纵观各家著述,在有些问题上似乎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一、名词谓语句与判断句 在论及什么叫判断句时,有时著者只说明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就是判断句,有的著者则在“名词谓语句”这一节里只讲判断句,似乎名词谓语句就是判断句,但事实并非如此。
关键词
判断句的活用
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成分
名词性词组
主语
古代汉语语法
指示代词
句子
汉语
教材
语气词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3
作者
赵廷琛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文摘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个术语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在这一著作中陈氏首创“致动用”和“意动用”之说,并且对它们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此书在讲“本用活用问题”时说:“人于物得变易之、或造成之,于是乎别生一种之他动,如‘天下遂从而君之’之‘君’字,是为致动用。”又说句类活用表示“认之为”之意者谓之意动用,如韩愈文中“诸侯用夷礼则夷之”中第二“夷”字、“彼白而我白之”中第二“白”字皆为意动用。嗣后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改称为“使动式”和“意动式”,再往后杨树达先生在《高等国文法》中又改称为“致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关键词
名词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新著国语文法
古代汉语语法
宾语
黎锦熙
杨树达
术语
史记
句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道芷阳间行”的答疑
14
作者
若石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96-8,共2页
文摘
广东龙门中学王启鹏问:高中语文《鸿门宴》一课的习题说,“道芷阳间行”中的“间”是“名词作状语”,对不对?词典上把“间”释为“秘密地”,是不是应该把“间”看成形容词?
关键词
芷阳
间行
“间”
名词作状语
间步
词类活用
形容词
副词
阳间
古代汉语语法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文今译与图书质量
15
作者
汪鹏生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4-54,共1页
文摘
古文今译与图书质量汪鹏生近几年来,在出版界,由于受传统文化热的影响,图书市场上古文今译的图书蜂拥而出,文白对照的《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人《容斋随笔》等一次又一次地被不同的出版社以各种不同的包装形式推向市场,甚至连煌煌数百万言的《二十...
关键词
古文今译
古今字
图书质量
图书市场
中国
古代
《说文解字》
《庄子·齐物论》
古代汉语语法
现
代汉
语
语法
《二十二子》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专家介绍
16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2-2,共1页
文摘
唐启运教授唐启运教授,男,1929年12月生,广东电白县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毕业后,于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广东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语文月刊》主编、广东高考语文标准化考试研究室主任等.唐启运教授30多年来一直从事于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过《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史》、《马氏文通研究》、《修辞学》、《古今语法比较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句子成分论析》(198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概说》(198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毛泽东语言学习札记》(196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和《汉语虚词词典》、《古代汉语虚词》。
关键词
中国语言学史
华南师范大学
辩证法
中文系
教授
古代汉语语法
研究
古代汉语
虚词
语文标准
副会长
广东高考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硕鼠”“伐檀”两篇的解释
17
作者
傅子东
出处
《人文杂志》
1957年第2期49-51,共3页
文摘
前言我写古代汉语语法,举的例子尽可能从原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里搜求,经验证明学生文言底子不夠好,理解困难;于是先后由学生翻译散文部分,经我修改,并另附加注释,韵文部分则由我将其中不易懂的词句,分别解说。这些解说,有些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现商得人文杂志的同意先行发表诗经“硕鼠”“伐檀”两篇的解释;如它们对高中教师能有一点帮助,将再与人文杂志商量陆续发表其他解释文或翻译文,仍然以高中语文课本选录的为限。至新高中语文课本上其他文章,据我的工作计划,将加注释或翻译或图解(如信陵君列传等)以后也可能发表,如高中教师需要的话。
关键词
诗经
文言文
信陵君
散文
郑笺
孟子
历史环境
语文课本
词句
古代汉语语法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代汉语语法教学实践——评《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翟雪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四题
林序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王力《古代汉语》有关语法问题商榷(上)
廖振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古代汉语的使动句和意动句
祝敏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代汉语复习释疑(上)
朱振家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古汉语名词做状语的语义指向问题
汤建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在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王力
《课程.教材.教法》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使动用法”中“使动词”的性质问题
肖贤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论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焉”字兼词说质疑
王立军
王永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析“何以……为”句式
徐启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判断句三题
王余亮
邓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赵廷琛
《齐鲁学刊》
CSSCI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关于“道芷阳间行”的答疑
若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古文今译与图书质量
汪鹏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专家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诗经“硕鼠”“伐檀”两篇的解释
傅子东
《人文杂志》
195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