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古代文字的传播与相互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铁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丝绸之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网络,成为东西文明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记录文明的重要载体,古代文字也随着各种文化的交流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出现各系统文字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古代文字 传播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族古代文字档案史料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68,共7页
白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那些反映白族社会实践活动的白文历史记录就是白文档案史料。本文运用档案学的基本原理 ,全面探讨了现存白文档案史料的构成和价值等问题 ,以期更好地抢救、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并对少数民... 白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那些反映白族社会实践活动的白文历史记录就是白文档案史料。本文运用档案学的基本原理 ,全面探讨了现存白文档案史料的构成和价值等问题 ,以期更好地抢救、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并对少数民族档案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文纸墨档案史料 白文石刻档案 白文金文档案 白文残瓦 史料价值 白族古代文字档案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 被引量:1
3
作者 国洪更 《阿拉伯世界》 2000年第1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西亚 古代文字 楔形文字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诵读·讲解·鉴赏——《中国古代文学》辅导教学方法浅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星 《电大教学》 2000年第5期40-44,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璀璨绚烂,珍美绝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就如滔滔长江,源远流长,至今仍放射出真、善、美的光彩,显示出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它们无疑... 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璀璨绚烂,珍美绝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小说,就如滔滔长江,源远流长,至今仍放射出真、善、美的光彩,显示出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它们无疑是我们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朱自清先生认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这种古典的训练、熏陶,才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然而,古诗文作为文化遗产又是历史的产物,是属于过去时代的作品。从它们的语言文字、时代背景、艺术手法,直到思想情感、文化心理等等,对于电大学员来说,无疑构成了一道道障碍。如何帮助他们扫清路障,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理清文学史和作品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字 辅导教学 诵读 讲解 电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探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双志 于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15-119,共5页
通过纳西族象形文字"中"字与原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的"中"字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以"木矛"一类的东西投中物体之义;"华"为"粟花",与黄... 通过纳西族象形文字"中"字与原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的"中"字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以"木矛"一类的东西投中物体之义;"华"为"粟花",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远古居民主要以粟作农业为主有关;"粟花"为华,有大而美、光明之褒义。春秋时诸夏取"华"之美意,形容享有礼乐文明的诸夏人,"华"遂成为族称,与夏同义。"中华"称谓源于中国诸华,与中国同义,最早出现于西晋武帝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象形文字 农业 粟花 古代文字 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就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炜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6-81,共6页
20 年来甲骨文研究的成就是巨大的,是以往各历史时期所不可比拟的,主要表现在甲骨文原材料的收集、刊布与整理,识字与字典等工具书的编纂,断代研究不断深入,甲骨文的语言研究成绩显著等方面。
关键词 甲骨文 文字研究 古代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藏碑拓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强英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69,共14页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日记》 古代文字 拓片 碑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古代石碑和石刻文化——访著名藏族学者巴採·巴桑旺堆先生
8
作者 西饶果恰(采访) 直贡朗杰 平措塔杰(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3-39,共7页
著名学者巴採.巴桑旺堆先生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民族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藏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从事藏族古代史、吐蕃墓葬、古代石碑、古藏文写本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巴採.巴桑旺堆先生的采... 著名学者巴採.巴桑旺堆先生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民族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藏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从事藏族古代史、吐蕃墓葬、古代石碑、古藏文写本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巴採.巴桑旺堆先生的采访,我们对古代藏文石碑或石刻文字的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古代石刻文字 坐落位置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图书的始祖:简牍
9
《现代出版》 CSSCI 2010年第6期8-8,共1页
古代文字刻于甲骨、金石,都不能称之为书。中国书籍的起源,应该追溯到竹简和木牍。我国最早专门作为书写用的材料就是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关于简牍的整治与制作,古书上有很清楚的记载。汉代学者王充在其著作《论衡·量知篇》... 古代文字刻于甲骨、金石,都不能称之为书。中国书籍的起源,应该追溯到竹简和木牍。我国最早专门作为书写用的材料就是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关于简牍的整治与制作,古书上有很清楚的记载。汉代学者王充在其著作《论衡·量知篇》中写道:“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为了防止虫蚀和霉烂,在书写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图书 简牍 始祖 古代文字 竹简 整治 书写 金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声训五则
10
作者 姚炳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说文》中的声训与语源无直接联系,而应看作是音韵学、训诂学的很好的材料。
关键词 说文 声训 文化内涵 古代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