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英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5,共6页
以《尚书》与《诗经》文体分类的生成过程为例考察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一种生成方式 ,即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原初形态无疑是以不同的“言说”方式作为分类标准的 ;当一种“言说”方式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确认为... 以《尚书》与《诗经》文体分类的生成过程为例考察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一种生成方式 ,即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原初形态无疑是以不同的“言说”方式作为分类标准的 ;当一种“言说”方式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确认为某一“类名”以后 ,与这种“言说”方式相对应的文辞方式就形成具有特定文体形态特征的文本方式 ;于是人们将文本方式相类似的篇章类聚到共同的“类名”之中 ,“以类相从”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文体 ,从而形成一定的文体序列。经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 ,文体分类的社会性特征深深地蕴藏于文体的文本方式之中 ,并由文体独特的行为方式及其社会功能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文体分类 生成方式 行为方式 文本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刍议 被引量:9
2
作者 郭英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体学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体学研究非常冷寂。近年来文体学研究已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与研究前景的学术领域。我们认为,中... 文体学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体学研究非常冷寂。近年来文体学研究已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与研究前景的学术领域。我们认为,中国文体学的研究前景首先有赖于对其基本内涵的准确把握,并试图通过这一组专题研讨,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分类学 古代文体 专题研讨 文体 文体分类 前景 内涵 实践操作 文学写作 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 文艺思想 归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论纲 被引量:5
3
作者 郗文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7,共8页
本文认为文体功能是决定古代文体产生、发展并确立体式的核心要素,进而成为文体辨析、分类的基本依据,关注文体功能有助于研究观念的调整,亦有利于文体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文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如下思考:一是以文体... 本文认为文体功能是决定古代文体产生、发展并确立体式的核心要素,进而成为文体辨析、分类的基本依据,关注文体功能有助于研究观念的调整,亦有利于文体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文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如下思考:一是以文体功能为标准确立研究对象,避免自设樊篱;二是关注古代文体功能的特殊性及其影响,即与古代礼仪文化制度的关系;三是强调在文体功能的个案研究中寻找并丰富观察古代文体的视角,扩大解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文体功能 论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慕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8-158,168,共11页
文体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本体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的学术意识的推动下,文体学这门古老的学科获得了全面复兴,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近三十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文体... 文体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本体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的学术意识的推动下,文体学这门古老的学科获得了全面复兴,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近三十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文体基本内涵、古代文体分类研究、古代文体形态与文体史研究以及古代文体学学科建设与构想等方面。现阶段古代文体学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方面,古代文体学必须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另一方面,要坚持"回归本土化和本体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将古代文体学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等相关学科联系起来互动研究,确立其在文学研究构架中的学术位置,以建构更具体系和内涵的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古代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建设有时代特点和学术高度的中国古代文体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古代文体 文体分类 文体形态 文体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学科意义与研究范式——兼评吴承学教授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玉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5,共8页
文体学是当今古代文学学科中最为蓬勃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兼跨中国古代文学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两大学科,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学科内涵。文体学的学科建设学理意蕴丰富,但宗经观念与"文体备于战国"作为文体学最重要的经纬二线,具有... 文体学是当今古代文学学科中最为蓬勃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兼跨中国古代文学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两大学科,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学科内涵。文体学的学科建设学理意蕴丰富,但宗经观念与"文体备于战国"作为文体学最重要的经纬二线,具有基石意义。吴承学教授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首次以外缘与内缘结合的方式,建构了具有当代形态的文体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未来的文体学研究应加强"选文以定篇"的工作及文体起源的类型学研究,同时在制度与文体学的关系上有所突破,并重视在中西文论思想的贯通中合理评判和建构文体学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体 宗经 吴承学 文体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演变论”研究滞后的原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5-162,共8页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显学。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简称"发变论")的研究却"一枝独后"。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极其匮乏"文体发展...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显学。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简称"发变论")的研究却"一枝独后"。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极其匮乏"文体发展演变论"方面的话语资源;而且,传统文体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妨碍"发变论"研究的不利因素。当今学人继承多,创新少,学术惯性使现当代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因袭了这个缺陷。"发变论"研究本身难度大,不易出成果,学者多避行。于是,"发变论"研究就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欲振起此项研究,学者们务须加强自觉意识、全体意识、理论意识及理论创新意识,超越尊古意识、实证意识和保守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发展演变论 滞后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诗话的文体史料与文体批评——兼与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任竞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1-198,共18页
日本诗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文体史料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并与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辨体"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理论中的基本范畴,关于"体制为先"的辨体尊体论,在日本诗话中多有论述,最具代表的就是长野丰山... 日本诗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文体史料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并与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辨体"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理论中的基本范畴,关于"体制为先"的辨体尊体论,在日本诗话中多有论述,最具代表的就是长野丰山的"辨体之为急务"观点。辨体理论指导下的辨体批评实践也极为丰富,包括辨同异、真伪、工拙、清浊、是非、高下、雅俗、体用以及唐宋诗体之辨、四唐体格之辨等。关于破体变体论,包括正熟而奇出、常极而变生、变体中变体、定体与不定体、定法与不定法等观点。通过全面阅读辑录、分类评析日本诗话中浩繁的文体史料,与中国诗话文体学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整体勾勒和深入了解日本诗话中的文体学思想概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日中诗话及其文体学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和而不同"的自身特色,这无论对于日本诗学批评还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批评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诗话 体制为先 辨体破体 唐体宋体 中国古代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的价值序列及其影响
8
作者 郗文倩 王长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中国古代文体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与礼仪制度、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价值序列,众多文体因自身不同的社会功能分列于不同的位置,乃至有尊卑高下的社会等级。这个价值序列是正统文化辖制和威慑文人、文学以及文体的结果,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评判... 中国古代文体很早就形成了一个与礼仪制度、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价值序列,众多文体因自身不同的社会功能分列于不同的位置,乃至有尊卑高下的社会等级。这个价值序列是正统文化辖制和威慑文人、文学以及文体的结果,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评判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体 文体功能 价值序列 转型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论要 被引量:2
9
作者 党圣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8,F0003,共14页
文体观念可以通过诗文评、目录学著作、经书、史书、子书、诗文等文本形式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创作实践、文献编纂、礼乐仪式、政治制度、文体概念、文献称引、语言文字等得到间接反映。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体观念... 文体观念可以通过诗文评、目录学著作、经书、史书、子书、诗文等文本形式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创作实践、文献编纂、礼乐仪式、政治制度、文体概念、文献称引、语言文字等得到间接反映。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史研究,文体批评史研究,文体分类史研究,总集、选本、类书、丛书编撰研究,分体文体观念研究,专人文体观念研究,专书文体观念研究,具体文体观念研究以及文体观念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互动的研究。以文体观念为研究切入点,可以彰显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学科意义,贯通文体观念发生、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并拓展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 表现形式 内容 意义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文学史研究之新境——《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序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璇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序言 吴承学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堂散文与古代文体
11
作者 张伯存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99,106,共7页
周作人散文与古代散文众多文体有着血肉般的联系,他深受古代散文文体规范的影响,自觉赓续古代文体文脉,走出了一条沿袭、发展、创新的散文创作道路,最终,调和古文和白话,杂糅“涩味”和“简单味”,写出带有自家面目、深具“文章之美”... 周作人散文与古代散文众多文体有着血肉般的联系,他深受古代散文文体规范的影响,自觉赓续古代文体文脉,走出了一条沿袭、发展、创新的散文创作道路,最终,调和古文和白话,杂糅“涩味”和“简单味”,写出带有自家面目、深具“文章之美”的散文。周作人挣脱古代文体规范和文章法则,确立了现代散文文体规范和美学规范,为现代汉语新的表意系统的建构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散文 古代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基本规律与具体方式
12
作者 王章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4-147,共14页
所有的文体“本同末异”,故客观上本有可通融性;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文体辨析不期然而然地为文体浑融做好了准备;文体浑融具有自主性、契合性、不对等性及排异性等特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基本规律。文体融合也可称“文体互文”... 所有的文体“本同末异”,故客观上本有可通融性;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文体辨析不期然而然地为文体浑融做好了准备;文体浑融具有自主性、契合性、不对等性及排异性等特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基本规律。文体融合也可称“文体互文”。中国古代文体互文的具体方式约有六种:构思性互文;表现模式互文;讲说口吻互文;语言体式互文;风格互文;体裁、体类互文。这六种互文方式也不绝缘,相反,文体互文或文体融合常常是多种方式共存并行、综合性施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文体融合 文体互文 基本规律 具体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作品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1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专家评审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本书既有文体学的理论建构,又有文体学史的多元考察,深具研究视野的开拓性和理论方法的示范性。不仅是著者个人文体学研究的代表作,也代表着当今文体学研究最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是文体学研究领域的标... 专家评审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本书既有文体学的理论建构,又有文体学史的多元考察,深具研究视野的开拓性和理论方法的示范性。不仅是著者个人文体学研究的代表作,也代表着当今文体学研究最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是文体学研究领域的标志性、前沿性、典范性的优秀成果。此书对中国古代文体研究中的关键性、难点问题,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兼具理论创新及方法创新。这部学术著作既是创新之举,也有填补空白的开拓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补空白 文体学研究 典范性 专家评审 中国古代文体 吴承学 前沿性 获奖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钱志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文体学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体学研究非常冷寂。近年来文体学研究已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与研究前景的学术领域。我们认为,中... 文体学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体学研究非常冷寂。近年来文体学研究已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与研究前景的学术领域。我们认为,中国文体学的研究前景首先有赖于对其基本内涵的准确把握,并试图通过这一组专题研讨,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体 专题研讨 内涵 前景 文学创作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研究 世界文学史 基本依据 文学价值 作品研究 基本前提 发展历史 文体创造 古代文体 古典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表达思想”到“表现个性”——中国现代文体观演变与现代文学的阶段性诉求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88,共19页
原指“文章整体存在”的古代汉语“文体”概念,在日本17世纪至近代的文化语境中,先后发生了两次由表示文章本体(“体”)到表示语言形式符号(“用”)的语义转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语言形式”为实质内涵的日本近代文体观被引入中国... 原指“文章整体存在”的古代汉语“文体”概念,在日本17世纪至近代的文化语境中,先后发生了两次由表示文章本体(“体”)到表示语言形式符号(“用”)的语义转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语言形式”为实质内涵的日本近代文体观被引入中国,契合了同样以语言变革为主要目标的中国现代文学改良运动的整体文化情势。受日本近代文体观与西方文类学(Genology)、语体学(Stylistics)的双重影响,中国现代学界一方面将传统文类之“体”理解为文学作品的一般形式,同时又继续以“文体”译Style,表示文章中与思想情感相对的具体语言形式。就对应于西方Style的“文体”概念(具有不同特征的语言形式)而言,其内涵的分阶段呈现集中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诉求。在白话文学草创阶段,人们更关心文体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功能,因此突出其“语言形式”这层内涵。当现代文学渐臻成熟,便进而要求文体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还应表现作家的个性特征,因此“文体”概念的另一层内涵,即通过“语言形式”所表现的“作者个性特征”,得到作家和批评家的自觉关注。认识中国现代文体观的这一内在转变,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开启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日本近代文体 中国现代文体 西方文类学 语体学 语言形式 个性特征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前考证笔记的文体生成及其意义考论
16
作者 多洛肯 宋芬芬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43,共12页
考证笔记是古代学者记录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文体,宋以后尤为昌盛。宋前的考证笔记则经历了文体规范、文体观念逐渐确立的过程。这一过程上起东汉,下至唐末五代,其中以唐、五代最为关键。在这一时期内,考证笔记几种基本的体例相继出现,... 考证笔记是古代学者记录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文体,宋以后尤为昌盛。宋前的考证笔记则经历了文体规范、文体观念逐渐确立的过程。这一过程上起东汉,下至唐末五代,其中以唐、五代最为关键。在这一时期内,考证笔记几种基本的体例相继出现,题材范围极大拓展,考据辨证的文体特征得以确立,考证、纪实的文体功能得以明确,简洁明快的文体风格观念得以显现,文类观念也已经自觉。由此,考证笔记确立了基本的文体规范,并且在文体学领域标识了自己的领地。这一文体的确立,不仅为后世考证笔记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笔记文体地位的提升,推动了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前考证笔记 中国古代文体 文体规范 文体观念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居易《百道判》的思想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兴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2,共8页
“判”是唐代科考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凡欲入仕为官或继续为官者,必然要与“判”发生关系。《百道判》虽是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试前的虚拟性习笔,但其中所反映、思考的问题,诸如家庭婚姻、科举教育、丧葬礼仪、为政之道、军界生活、品... “判”是唐代科考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凡欲入仕为官或继续为官者,必然要与“判”发生关系。《百道判》虽是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试前的虚拟性习笔,但其中所反映、思考的问题,诸如家庭婚姻、科举教育、丧葬礼仪、为政之道、军界生活、品行操守、触律犯禁等,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大的学术价值,且是透视白氏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百道判》 科举教育 古代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卫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X期33-35,56,共4页
一、教学设计基于对八年级学生学情的调查了解,笔者对《陋室铭》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体“铭”及其特点,知道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文学造诣及文章的写作背... 一、教学设计基于对八年级学生学情的调查了解,笔者对《陋室铭》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体“铭”及其特点,知道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文学造诣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陋室铭》感受文言词语片言明百意的语言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陋室铭》 教学反思 设计案例 引导学生 教学设计 调查了解 教学对象 古代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承学教授简介
19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5-255,共1页
吴承学教授,男,广东潮州人。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分别获得文学学士(1982)和文学硕士(1984)学位,留校工作。1987年进入复旦大学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90),分配到中山大学中文系工作。先后被聘为讲师(1990)、... 吴承学教授,男,广东潮州人。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分别获得文学学士(1982)和文学硕士(1984)学位,留校工作。1987年进入复旦大学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90),分配到中山大学中文系工作。先后被聘为讲师(1990)、副教授(1992)、教授(1994)。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聘为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简介 文学博士学位 讲座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留校工作 仙学 广东潮州 文学学士 长江学者 古代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总目录
20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7-240,共4页
关键词 文化扶贫 《甘肃社会科学》 主持人 甘肃社会科学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农村社会工作 人工智能 雄安新区 合宪性审查 古代文体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