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 |
郭英德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2
|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刍议 |
郭英德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3
|
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论纲 |
郗文倩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4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
张慕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5
|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学科意义与研究范式——兼评吴承学教授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
彭玉平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6
|
论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演变论”研究滞后的原因 |
王澍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7
|
日本诗话的文体史料与文体批评——兼与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比较 |
任竞泽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8
|
中国古代文体的价值序列及其影响 |
郗文倩
王长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
|
9
|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论要 |
党圣元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0
|
开拓文学史研究之新境——《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序 |
傅璇琮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1
|
知堂散文与古代文体 |
张伯存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2
|
论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基本规律与具体方式 |
王章才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作品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4
|
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 |
钱志熙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15
|
从“表达思想”到“表现个性”——中国现代文体观演变与现代文学的阶段性诉求 |
姚爱斌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6
|
宋前考证笔记的文体生成及其意义考论 |
多洛肯
宋芬芬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论白居易《百道判》的思想价值 |
付兴林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8
|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 |
张卫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吴承学教授简介 |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总目录 |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