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真菌在古代彝族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艳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4-125,131,共3页
古代真菌分布在森林资源丰富、大型真菌种类繁多的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这些省份都是彝民聚居的地方,彝民自古就有实用野生菌的记录和栽培食用菌的技术,这些事迹在古代彝族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部分古代彝文文献尤其... 古代真菌分布在森林资源丰富、大型真菌种类繁多的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这些省份都是彝民聚居的地方,彝民自古就有实用野生菌的记录和栽培食用菌的技术,这些事迹在古代彝族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部分古代彝文文献尤其是是彝医方书,对药用菌颇有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医治措施,药方不仅有汉、彝医学经验的结合,还体现了彝医医治的特色。但在大型真菌有关的文献和资料记录中,发现对大型真菌词汇记录不统一的现象,部分词汇所对应的现代汉语译名也不够准确,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古代彝族 文学作品 医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代彝族宇宙论的产生和形成
2
作者 王路平 傅责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8-57,共10页
本文认为,彝族宇宙论有很多哲学概念、范畴甚至思想,与汉族儒、道、阴阳家的有着极为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肯定,彝族宇宙论哲学在产生、形成的过程中,曾经很大程度上受到过汉族古典哲学的强烈影响。作者考察了彝族宇宙论产生和形成的时... 本文认为,彝族宇宙论有很多哲学概念、范畴甚至思想,与汉族儒、道、阴阳家的有着极为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肯定,彝族宇宙论哲学在产生、形成的过程中,曾经很大程度上受到过汉族古典哲学的强烈影响。作者考察了彝族宇宙论产生和形成的时代及其时代背景后认为,彝族宇宙论是汉族宇宙论的“流”;古代彝族对汉族古典哲学的吸收,并非简单、机械地抄袭和模仿,而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习惯对之给予了“彝化”的改造及再创造,彝族宇宙论是源远流长的彝汉文化交流的一个具有多层次民族文化信息的智慧之果,是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渗透、影响彝族地区的必然结果,也是宋、元、明以来民族大融合以及彝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剧烈变化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彝族 宇宙论 先天八卦 产生和形成 汉族 占筮 周易 清浊二气 古典哲学 十二生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古代文字档案史料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华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3-80,共8页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字,在历史上创造了古朴博大的彝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彝文档案史料。迄今云、桂、川、黔四省区收集到的和散存民间的彝文古籍、文告、家谱、帐簿、地契有数万卷(份)之多,彝文碑刻有上千余块。目前学术界多从古... 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字,在历史上创造了古朴博大的彝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彝文档案史料。迄今云、桂、川、黔四省区收集到的和散存民间的彝文古籍、文告、家谱、帐簿、地契有数万卷(份)之多,彝文碑刻有上千余块。目前学术界多从古籍角度研究彝文文献,局限了对彝文历史文献珍贵价值的全面认识,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档案学、文书学、史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历史文献和田野材料,系统研究清代和清代以前西南彝文档案史料的产生形成、内容分类、研究价值和分布保存诸问题,旨在揭示西南古代彝文档案史料的珍贵价值,更好地开发、管理、利用这一宝贵的彝族历史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化 彝文古籍 档案史料 古代彝族 古代 毕摩 家谱 史料价值 彝族地区 少数民族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史研究的新收获——读《武定凤氏本末笺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惠铨 《云南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92-96,99,共6页
本文认为,《武定凤氏本末笺证》是一部以笺证体裁研究云南古代彝族罗婺部酋长及其后裔武定凤氏历史的传著,它在校点、笺证清代著名学者檀萃所撰《武定凤氏本末》的基础上,对彝族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考释、深入的研究、严谨的论证,... 本文认为,《武定凤氏本末笺证》是一部以笺证体裁研究云南古代彝族罗婺部酋长及其后裔武定凤氏历史的传著,它在校点、笺证清代著名学者檀萃所撰《武定凤氏本末》的基础上,对彝族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考释、深入的研究、严谨的论证,清楚地阐述了云南武定、禄劝一带,自南宋淳熙年间的罗婺部至清朝乾隆年间武定直隶州彝族土司的兴衰史。《笺证》把武定凤氏兴衰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置于彝族史、云南地方史的大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指出元明时期武定的彝族社会已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凤氏祖辈担任土官,领有封建王朝授予的领地,剥削和榨取农奴(“蛮民”),这就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武定地区彝族封建领主制社会形态,充实了彝族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封建领主制社会这一重要环节,丰富了彝族史研究的内容,从微观研究的角度扩大了彝族史研究的宏观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史研究 彝族社会 领主制 兴衰史 古代彝族 云南武定 封建王朝 地方史 直隶州 《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起源及形成的再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陇贤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2-69,共8页
在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中,由于对彝族复合型的民族特征认识不够,所以在其族源和民族形成等问题上一直众说纷纭。作者通过对考古材料和汉、彝史籍记载的研究,认为彝族是以古代夷叟为中心融合其它民族而形成的,其共同体早在春秋战国时即初... 在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中,由于对彝族复合型的民族特征认识不够,所以在其族源和民族形成等问题上一直众说纷纭。作者通过对考古材料和汉、彝史籍记载的研究,认为彝族是以古代夷叟为中心融合其它民族而形成的,其共同体早在春秋战国时即初步形成,当时被称为“夷”。由于这个共同体与其它族系的民族广泛杂居,加之地理环境和中原王朝在其分布区设置郡县,使这个共同体又被分割和打破,时常处在调整与组合中,形成各部分裂,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就是后来彝族支系众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彝族 部落 支格阿龙 不同民族 西南民族史研究 文化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 彝族先民 融合 三星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彝族史诗《梅葛》中的原始哲学观念 被引量:1
6
作者 普同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54-58,共5页
居住在祖国西南的彝族,是我国文化发达较早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先民很早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留下了自己的经典。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夷经即彝文经典。《天启滇志》卷三十识:“夷经,皆字”。字是古汉文文... 居住在祖国西南的彝族,是我国文化发达较早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先民很早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留下了自己的经典。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夷经即彝文经典。《天启滇志》卷三十识:“夷经,皆字”。字是古汉文文献中古彝文的汉名。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彝族文化累遭火禁,彝族文化之日辉所被,才缩小了地盘。可是今天在彝族人民中也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典籍,其哲学观念相当丰富,别具特色,亟待研究。本文拟对彝族史诗《梅葛》中的哲学观念作一初探,望方家读者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原始哲学 史诗 天地万物 毕摩 彝族人民 唯物主义 祭神 古代彝族 物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诗文论》哲学社会思想浅析
7
作者 伍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5-48,共4页
近读贵州民间文学工作者发现并汉译出版的《彝族诗文论》一书,不由使人感到这又是一本杰出的少数民族理论著作,它对今人深入理解研究古代彝族的社会历史有重要的价值。《彝族诗文论》约撰写于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此诗论首先是关于诗歌的... 近读贵州民间文学工作者发现并汉译出版的《彝族诗文论》一书,不由使人感到这又是一本杰出的少数民族理论著作,它对今人深入理解研究古代彝族的社会历史有重要的价值。《彝族诗文论》约撰写于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此诗论首先是关于诗歌的文艺理论著作,涉及到诗歌创作的原理、方法、音韵、格律等问题,同时此诗论又是包含着古代彝族的哲学、历史、道德等社会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著述,本文拟就这一方面作一初步评析,以期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奢哲 彝族诗歌 阿买妮 《诗论》 君长 文论 古代彝族 社会思想 万物 先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彝族葬俗及其改革
8
作者 普璋开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2-66,共5页
居住在云南省南部地区的彝族,保存着许多独特的民族风俗,对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起了重大作用。但有的习俗对社会的发展也起了消极作用,其中彝族的丧葬习俗就是如此。每当死了人,都要请贝玛念经颂文,送灵消灾;家人杀猪宰牛,大宴宾客;亲友... 居住在云南省南部地区的彝族,保存着许多独特的民族风俗,对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起了重大作用。但有的习俗对社会的发展也起了消极作用,其中彝族的丧葬习俗就是如此。每当死了人,都要请贝玛念经颂文,送灵消灾;家人杀猪宰牛,大宴宾客;亲友赴吊送礼,载歌载舞,葬礼十分热烈隆重,仪式十分繁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这种葬俗实不可取,应在遵重本民族传统风俗的基础上,对具体礼仪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 古代彝族 葬俗 孝女 滇南 孝子 经文 丧葬礼俗 祖宗 贝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文历史谱牒档案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华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5-79,共5页
彝文历史谱牒档案探析华林一彝族在历史上创制了本民族使用的古文字,虽然彝文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未定论,但从云南昭通发掘出的铸于东汉年间的彝文“铜蛙印”〔1〕和贵州大方县遗存的一方蜀汉建兴年间的彝文《妥阿哲纪功碑》〔2〕来看... 彝文历史谱牒档案探析华林一彝族在历史上创制了本民族使用的古文字,虽然彝文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未定论,但从云南昭通发掘出的铸于东汉年间的彝文“铜蛙印”〔1〕和贵州大方县遗存的一方蜀汉建兴年间的彝文《妥阿哲纪功碑》〔2〕来看,迟至汉晋时期,彝文已为彝族学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文 谱牒档案 彝族先民 父子连名 家谱 古代彝族 彝族地区 彝族文化 石尔俄特 封建领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通借关系看“朱提”与“窦地”
10
作者 刘顺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58-58,共1页
云南省所辖区昭通,在历史上初名“窦地句”(古代彝族称山间平地为甸),后称“朱提”。从汉字通借的角度来看,“朱提”与“窦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先看“朱”与“窦”。拟从“朱”与“俞”,“俞”与“窬”,“窬”与“窦”三层来作说明。
关键词 朱提 云南省 经典释文 汉字 通借字 历史上 昭通 关系 古代彝族 山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