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林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感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分为突破型和层次型。空间感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山水诗
意境
意象
空间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功正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4期55-63,共9页
山水诗以比较完整的形态和独立意义的审美现象和文学品种出现,为时较晚。它作为审美环境中的特定现象,需要有审美理想、经验的凝结和积淀,需要有诸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条件的赋予。早在《诗经·崧高》中就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山水诗以比较完整的形态和独立意义的审美现象和文学品种出现,为时较晚。它作为审美环境中的特定现象,需要有审美理想、经验的凝结和积淀,需要有诸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条件的赋予。早在《诗经·崧高》中就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硕人》中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描绘,但它无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是作比兴之用,成为本体的外在工具。《楚辞》中有《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涉江》的“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无论是对象领域抑或是主体情思,较之于《诗》,深广了许多。如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中说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山水
诗
古代山水诗
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
诗
人们
审美理想
刘勰
盛唐之音
天地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与古代山水诗
3
作者
孙明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75-78,82,共5页
从庄子与自然、庄子与古代山水诗的勃兴、庄子与古代山水诗中的无我之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以及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诞生和发展的巨大深远影响,提出如果没有庄子思想。
关键词
庄子
古代山水诗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的山水诗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家骐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5期127-131,共5页
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理由如下: 一、描绘中国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无穷景物之美是李白平生一大抱负。李白自幼喜爱山水,他在青年时代写的《大鹏赋》借大鹏的视力扫描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大鹏是李白的化身,他要实现...
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理由如下: 一、描绘中国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无穷景物之美是李白平生一大抱负。李白自幼喜爱山水,他在青年时代写的《大鹏赋》借大鹏的视力扫描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大鹏是李白的化身,他要实现他那伟大政治抱负,使祖国更加兴盛。他那“视三山”、“观五湖”、“抚四海”、“吞八荒”的魄力,既表现出他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又表现出他对祖国辽阔疆土无比热爱的激情。李白把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视为主体,作为审美对象加以审视,而且要以新的视角、新的色彩、新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
诗
黄河
长江
古代山水诗
自然景观
黄山
李白
自然美
中华民族
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山水诗和它的艺术论
被引量:
3
5
作者
钱仲联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2期78-83,共6页
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笔为数可观的遗产。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远以来,又有各种有关山水诗的艺术理论,散见于各类文章和诗话等著作中,值得探索,扬弃其糟粕,吸取它可供今天写新的山水诗借鉴的有益部分。然而多年以来,研究古代文学史...
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笔为数可观的遗产。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远以来,又有各种有关山水诗的艺术理论,散见于各类文章和诗话等著作中,值得探索,扬弃其糟粕,吸取它可供今天写新的山水诗借鉴的有益部分。然而多年以来,研究古代文学史或诗歌理论者,对这一蕴藏丰富的宝库,往往注意不够,有的是根本没有接触到,有的是视而不见,有的甚至一概抹杀为封建士大夫趣味的东西,因此,深入的研究,还有所待。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简略地提供一些研究途径,意在引起大家对古代山水诗的重视,增加我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论
艺术理论
古代山水诗
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
遗产
作品
南北宗
黄山
象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水诗与隐士文化
被引量:
4
6
作者
章尚正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5期96-103,共8页
关键词
山水
诗
隐士文化
魏晋南北朝
隐土
古代山水诗
审美理想
陶渊明
山水
诗
人
《老子》
理想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魂·水魂·人魂——论孔孚山水诗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
1
7
作者
朱德发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3期25-30,共6页
纵观中国新诗发展史,发韧期的“五四”诗坛曾涌现出一批山水诗,虽然它们所蕴含的现代意识和审美价值至今仍给读者以新鲜之感和审美愉悦,但总嫌其浮露,诗味浅薄且技艺粗疏。“五四”以后由于社会解放重于一切高于一切,致使新诗园地的山...
纵观中国新诗发展史,发韧期的“五四”诗坛曾涌现出一批山水诗,虽然它们所蕴含的现代意识和审美价值至今仍给读者以新鲜之感和审美愉悦,但总嫌其浮露,诗味浅薄且技艺粗疏。“五四”以后由于社会解放重于一切高于一切,致使新诗园地的山水诗受到冷落,到了极左思潮泛滥时这朵奇葩已面临凋零枯萎的厄运。直至新时期思想解放的春风才吹开了山水诗这朵花蕾,使之重放异彩。孔孚的山水诗,开新时期山水诗风气之先,在新时期山水诗坛上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彩。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优秀传统,认同了“五四”以来新山水诗的一些美点,特别汲取了西方现代新诗美学和意象派的技法,通过创造性的转换、融合、改制,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美学观,又创建了超越前人的山水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山水诗
主体意识
当代知识分子
中国新
诗
发展史
现代意识
极左思潮
思想解放
象征意蕴
社会解放
意象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论李白山水诗的宇宙意识
8
作者
王许林
《江淮论坛》
1988年第1期75-82,共8页
李白一生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攀登过泰山,华山、庐山、黄山的险峰绝壑,泛舟于长江,黄河、洞庭、鄱阳的惊涛骇浪,一个个古战场的遗址、旧宫苑的废墟,也留下了他徘徊的足迹。在山光水色中,他时而猛歌,时而悲叹,时而沉吟,那璀璨瑰丽的文...
李白一生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攀登过泰山,华山、庐山、黄山的险峰绝壑,泛舟于长江,黄河、洞庭、鄱阳的惊涛骇浪,一个个古战场的遗址、旧宫苑的废墟,也留下了他徘徊的足迹。在山光水色中,他时而猛歌,时而悲叹,时而沉吟,那璀璨瑰丽的文辞和动人心魄的旋律,铸造了古代山水诗的巍巍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意识
山水
诗
李白
黄山
宫苑
古代山水诗
庐山
长江
黄河
废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质朴·纯真:郭枫诗歌断想
9
作者
寇立光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室内窗明几净,水仙吐着幽香,案头摆放着郭枫先生从台北寄来的两本诗集《第一次信仰》和《海之歌》,从那精美的装帧和充盈着浓郁风情的封面油画和散发油墨香的字里行间,可以悟出作为炎黄子孙的郭枫先生对祖国、人民、土地和民族文化无限...
室内窗明几净,水仙吐着幽香,案头摆放着郭枫先生从台北寄来的两本诗集《第一次信仰》和《海之歌》,从那精美的装帧和充盈着浓郁风情的封面油画和散发油墨香的字里行间,可以悟出作为炎黄子孙的郭枫先生对祖国、人民、土地和民族文化无限眷恋的情愫,以及对美好人生的执着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歌创作
室内窗
幽香
罂粟
散文
时代折光
组曲
台湾
诗
的手法
古代山水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游山西村》的自然背景
被引量:
2
10
作者
张书恒
王致涌
《浙江学刊》
1982年第3期122-122,共1页
关于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的自然背景,各注本说法基本一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的《宋诗一百首》说是在“绍兴县鉴湖附近”,新出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也说是“作者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诗歌选》则更为明确,直...
关于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的自然背景,各注本说法基本一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的《宋诗一百首》说是在“绍兴县鉴湖附近”,新出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也说是“作者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诗歌选》则更为明确,直指为山阴镜湖三山。其它一些注本亦都有类似说法。但这类说法很难成立。我们先从全诗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诗虽含哲理,但它首先是写景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出版社
自然背景
农家
陆游
山西
古代山水诗
剑南
诗
稿
古籍出版
注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林立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文摘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感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分为突破型和层次型。空间感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结合。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山水诗
意境
意象
空间感
Keywords
classical Chinese scenery poems
artistic conception
imagery
space impress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功正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4期55-63,共9页
文摘
山水诗以比较完整的形态和独立意义的审美现象和文学品种出现,为时较晚。它作为审美环境中的特定现象,需要有审美理想、经验的凝结和积淀,需要有诸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条件的赋予。早在《诗经·崧高》中就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硕人》中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描绘,但它无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是作比兴之用,成为本体的外在工具。《楚辞》中有《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涉江》的“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无论是对象领域抑或是主体情思,较之于《诗》,深广了许多。如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中说的那样:“
关键词
自然
山水
诗
古代山水诗
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
诗
人们
审美理想
刘勰
盛唐之音
天地
文心雕龙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与古代山水诗
3
作者
孙明君
机构
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75-78,82,共5页
文摘
从庄子与自然、庄子与古代山水诗的勃兴、庄子与古代山水诗中的无我之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以及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诞生和发展的巨大深远影响,提出如果没有庄子思想。
关键词
庄子
古代山水诗
自然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I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的山水诗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家骐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5期127-131,共5页
文摘
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理由如下: 一、描绘中国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无穷景物之美是李白平生一大抱负。李白自幼喜爱山水,他在青年时代写的《大鹏赋》借大鹏的视力扫描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大鹏是李白的化身,他要实现他那伟大政治抱负,使祖国更加兴盛。他那“视三山”、“观五湖”、“抚四海”、“吞八荒”的魄力,既表现出他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又表现出他对祖国辽阔疆土无比热爱的激情。李白把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视为主体,作为审美对象加以审视,而且要以新的视角、新的色彩、新的声音。
关键词
王维
山水
诗
黄河
长江
古代山水诗
自然景观
黄山
李白
自然美
中华民族
景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山水诗和它的艺术论
被引量:
3
5
作者
钱仲联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2期78-83,共6页
文摘
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笔为数可观的遗产。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远以来,又有各种有关山水诗的艺术理论,散见于各类文章和诗话等著作中,值得探索,扬弃其糟粕,吸取它可供今天写新的山水诗借鉴的有益部分。然而多年以来,研究古代文学史或诗歌理论者,对这一蕴藏丰富的宝库,往往注意不够,有的是根本没有接触到,有的是视而不见,有的甚至一概抹杀为封建士大夫趣味的东西,因此,深入的研究,还有所待。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简略地提供一些研究途径,意在引起大家对古代山水诗的重视,增加我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关键词
艺术论
艺术理论
古代山水诗
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
遗产
作品
南北宗
黄山
象外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水诗与隐士文化
被引量:
4
6
作者
章尚正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5期96-103,共8页
关键词
山水
诗
隐士文化
魏晋南北朝
隐土
古代山水诗
审美理想
陶渊明
山水
诗
人
《老子》
理想人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魂·水魂·人魂——论孔孚山水诗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
1
7
作者
朱德发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3期25-30,共6页
文摘
纵观中国新诗发展史,发韧期的“五四”诗坛曾涌现出一批山水诗,虽然它们所蕴含的现代意识和审美价值至今仍给读者以新鲜之感和审美愉悦,但总嫌其浮露,诗味浅薄且技艺粗疏。“五四”以后由于社会解放重于一切高于一切,致使新诗园地的山水诗受到冷落,到了极左思潮泛滥时这朵奇葩已面临凋零枯萎的厄运。直至新时期思想解放的春风才吹开了山水诗这朵花蕾,使之重放异彩。孔孚的山水诗,开新时期山水诗风气之先,在新时期山水诗坛上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彩。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优秀传统,认同了“五四”以来新山水诗的一些美点,特别汲取了西方现代新诗美学和意象派的技法,通过创造性的转换、融合、改制,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美学观,又创建了超越前人的山水诗篇。
关键词
古代山水诗
主体意识
当代知识分子
中国新
诗
发展史
现代意识
极左思潮
思想解放
象征意蕴
社会解放
意象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论李白山水诗的宇宙意识
8
作者
王许林
出处
《江淮论坛》
1988年第1期75-82,共8页
文摘
李白一生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攀登过泰山,华山、庐山、黄山的险峰绝壑,泛舟于长江,黄河、洞庭、鄱阳的惊涛骇浪,一个个古战场的遗址、旧宫苑的废墟,也留下了他徘徊的足迹。在山光水色中,他时而猛歌,时而悲叹,时而沉吟,那璀璨瑰丽的文辞和动人心魄的旋律,铸造了古代山水诗的巍巍丰碑!
关键词
宇宙意识
山水
诗
李白
黄山
宫苑
古代山水诗
庐山
长江
黄河
废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质朴·纯真:郭枫诗歌断想
9
作者
寇立光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4期107-108,共2页
文摘
室内窗明几净,水仙吐着幽香,案头摆放着郭枫先生从台北寄来的两本诗集《第一次信仰》和《海之歌》,从那精美的装帧和充盈着浓郁风情的封面油画和散发油墨香的字里行间,可以悟出作为炎黄子孙的郭枫先生对祖国、人民、土地和民族文化无限眷恋的情愫,以及对美好人生的执着渴求。
关键词
诗
歌创作
室内窗
幽香
罂粟
散文
时代折光
组曲
台湾
诗
的手法
古代山水诗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游山西村》的自然背景
被引量:
2
10
作者
张书恒
王致涌
出处
《浙江学刊》
1982年第3期122-122,共1页
文摘
关于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的自然背景,各注本说法基本一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的《宋诗一百首》说是在“绍兴县鉴湖附近”,新出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也说是“作者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诗歌选》则更为明确,直指为山阴镜湖三山。其它一些注本亦都有类似说法。但这类说法很难成立。我们先从全诗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诗虽含哲理,但它首先是写景诗。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出版社
自然背景
农家
陆游
山西
古代山水诗
剑南
诗
稿
古籍出版
注本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于林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及其演化
吴功正
《社会科学家》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庄子与古代山水诗
孙明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的山水诗
张家骐
《齐鲁学刊》
CSSCI
199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代山水诗和它的艺术论
钱仲联
《文艺理论研究》
198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山水诗与隐士文化
章尚正
《江淮论坛》
CSSCI
199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山魂·水魂·人魂——论孔孚山水诗的主体意识
朱德发
《齐鲁学刊》
CSSCI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论李白山水诗的宇宙意识
王许林
《江淮论坛》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质朴·纯真:郭枫诗歌断想
寇立光
《中国文学研究》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游山西村》的自然背景
张书恒
王致涌
《浙江学刊》
198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