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 被引量:8
1
作者 樊保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9-65,共7页
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各游牧民族,出于各种原因,一批又一批地从大漠南北或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迁徙移牧,远在张骞通西域前,已踏出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草原通道。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 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各游牧民族,出于各种原因,一批又一批地从大漠南北或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迁徙移牧,远在张骞通西域前,已踏出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草原通道。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完全控制或占有丝绸之路,成为经营西域及东西方贸易的主宰者。所以说,中华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开通、维护和发展,都各自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古代少数民族 游牧民族 草原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草原丝路 张骞通西域 粟特人 匈奴奴隶主贵族 公元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教育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双语文教学 被引量:3
2
作者 何俊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9,88,共6页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不仅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儒学也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汉族地区的儒学教育不同的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儒学教育中,有所谓"蕃学"和"汉学"之分,实行蕃、汉双语文教学,重视本...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不仅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儒学也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汉族地区的儒学教育不同的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儒学教育中,有所谓"蕃学"和"汉学"之分,实行蕃、汉双语文教学,重视本民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文的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文教学不仅源远流长,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兼通双语文的人才,而且始终受到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教育 古代少数民族 双语文教学 中国 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宇宙观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海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8-13,共6页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宇宙观,即对宇宙天体的形成、万物的产生及其演化过程,都有自己的看法。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宇宙观,本文就其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一、宇宙天体形成之说宇宙天体最初如何形成,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众说纷纭。...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宇宙观,即对宇宙天体的形成、万物的产生及其演化过程,都有自己的看法。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宇宙观,本文就其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一、宇宙天体形成之说宇宙天体最初如何形成,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众说纷纭。归结起来是沿着两条思路展开的,一条是神创说,认为宇宙天体是神创造的。这条思路同宗教世界观相联系,是古代中国少数民族宇宙观中的唯心主义表现;另一条是物质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少数民族 宇宙观 唯物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 天体 阴阳二气 表现形式 世界观 中国少数民族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观
4
作者 郭海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23-28,共6页
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观郭海云纵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观,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唯心史观仍占统治地位,但是,这并不排除对一些社会现象认识上的合理成份,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少数民... 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观郭海云纵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观,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唯心史观仍占统治地位,但是,这并不排除对一些社会现象认识上的合理成份,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劳动观、道德观和群众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少数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 哈萨克族 社会历史观 《福乐智慧》 领袖人物 社会主义 社会历史条件 唯物史观 孝敬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权力结构变迁对体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率文 查吉陆 余小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考古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政治权力结构变迁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发展的影响。从汉朝至明清时期一系列封建的民族政策,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其一,汉朝时期"初郡政策...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考古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政治权力结构变迁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发展的影响。从汉朝至明清时期一系列封建的民族政策,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其一,汉朝时期"初郡政策"不仅为各代中央王朝治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政策参考,也为中原汉族体育文化在南方初郡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其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对流,大杂居、小聚居格局的出现,推动了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衍传"发展;其三,隋唐至明清时期,随着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结构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汉民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进一步迁居、扩散,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的丰富多样。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变异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 政治权力结构 体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幅简约清晰的民族文化史图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史》评介
6
作者 陈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3-64,共2页
一幅简约清晰的民族文化史图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史》评介陈丹近年来,国内学术出版界有一种追求宏篇巨制的趋势,这或许是一种繁荣的景象,但这些大部头著作,动辄数十万上百万言,书价当然随之一路攀升,结果使一般读者往往望... 一幅简约清晰的民族文化史图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史》评介陈丹近年来,国内学术出版界有一种追求宏篇巨制的趋势,这或许是一种繁荣的景象,但这些大部头著作,动辄数十万上百万言,书价当然随之一路攀升,结果使一般读者往往望而却步,既买不起,也无时间来读。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史 中国少数民族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多样性 古代少数民族 文化形态 关系结构 民族国家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丧葬祭祀习俗中的宗法特征——北方古代游牧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之四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杨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俗和寓于多神信仰中的祖先崇拜,以及顺天应命的天命观,均反映了一定的宗法特征。
关键词 西北古代少数民族 丧葬礼俗 祭祀习俗 多神信仰 祖先崇拜 天命观 宗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阐述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梧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03-108,102,共7页
我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统一中国以后开始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叙述我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阐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结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试... 我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统一中国以后开始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叙述我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阐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结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试用课本《中国历史》第一、二册,就中学历史教学如何阐述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问题,谈几点意见,供教师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民族 中央王朝 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北方游牧民族 汉族人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的铜鼓
9
作者 蔡培桂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37-38,23+97,共4页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收藏铜鼓一面(封三图一)。通高27.5公分,面径51.5公分,足径51公分,胴部略大于鼓面,腰部内收有一突棱,四耳。鼓面中心花纹为十二芒角太阳纹,主晕为游旗纹,其余纹饰为雷纹、云纹、乳钉纹、絃纹。
关键词 我国古代 铜鼓 纹饰 鼓面 古代少数民族 青铜器 中原地区 历史文物 花纹 山东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文化与“滇”人娱乐体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华 柳景 牟少华 《体育文化导刊》 1999年第1期36-38,共3页
“滇”是西汉和西汉以前分布在云南滇池地区的一个部落的名称。“滇”人分布的中心在晋宁一带。根据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两地出土的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上所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为了解和研究云南古代少数民族体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滇”是西汉和西汉以前分布在云南滇池地区的一个部落的名称。“滇”人分布的中心在晋宁一带。根据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两地出土的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上所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为了解和研究云南古代少数民族体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将主要依其研究成果,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娱乐体育 石寨山 青铜器 云南 滇池地区 古代少数民族 中原文化 龙舟竞渡 娱乐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羯鼓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宁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6-52,共7页
前言羯鼓,出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居住的西域地区,是中国音乐历史上著名的打击乐器,隋唐朝时曾在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盛行,并得到唐朝第十代皇帝玄宗李隆基的极力推崇,成为当时地位最高的乐器.后世对羯鼓的记载颇多,其中以唐朝人南卓撰... 前言羯鼓,出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居住的西域地区,是中国音乐历史上著名的打击乐器,隋唐朝时曾在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盛行,并得到唐朝第十代皇帝玄宗李隆基的极力推崇,成为当时地位最高的乐器.后世对羯鼓的记载颇多,其中以唐朝人南卓撰著的《羯鼓录》为最详,另外,羯鼓的鼓谱也在一些传存的古代筝、琵琶曲谱中被发现,为今人研究羯鼓乃至唐代音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古代少数民族 音乐学院 唐朝 中原地区 鼓筒 西域地区 李隆基 打击乐器 龟兹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姓氏的当代形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泉根 《社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5-37,共3页
1991年2月26日上海《报刊文摘》报导:江苏苏州最近出了个姓“点”的小孩儿,早在母亲怀他6个月时,全家人就为他出生后姓什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因为这个未来的孩子既是父系的独生子女,也是母系的独生子女,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都希望能... 1991年2月26日上海《报刊文摘》报导:江苏苏州最近出了个姓“点”的小孩儿,早在母亲怀他6个月时,全家人就为他出生后姓什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因为这个未来的孩子既是父系的独生子女,也是母系的独生子女,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都希望能跟他们姓。于是各执己见,相持不下。经多次商讨,在孩子出生后报户口前,终于由外公拿出了最终方案。并获得全家一致通过,这就是不随任何人姓而是另取一个新姓——“点”。其理由是:姓名本身只是一人的特定符号,突破传统姓氏范围是完全可行的;“点”字下部有四点,分别代表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姓,“点”字上部为占有的“占”字,姓“点”即表明这个孩子为“全家占有”。报纸认为,这一做法无疑是对传统思想的突破,为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姓氏 姓氏制度 姓名 民族 古代少数民族 当代形态 独生子女家庭 象征 民族文化 汉族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墓沟人社会文化生活中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炳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86-90,共5页
一九七九年底,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淖尔地区孔雀河下游的古墓沟地区,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公共墓地。墓葬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墓葬,据出土之文化遗物及碳14年代测定资料,绝对年代可能在距今三千八百年前后。第... 一九七九年底,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淖尔地区孔雀河下游的古墓沟地区,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公共墓地。墓葬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中第一类型的墓葬,据出土之文化遗物及碳14年代测定资料,绝对年代可能在距今三千八百年前后。第二类型的墓葬年代则较此稍晚。它们可以算得是这片地区内原始氏族社会墓地的一个代表。罗布淖尔地区气候干燥,墓地文物大都不朽,少数尸体因特别干燥的沙漠气候环境也成了干尸。这一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三千八百年前古墓沟人营构墓葬时的种种习俗,得以完好的在今天重现。我们依凭这些实物资料,对古墓沟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组织情况、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生态环境等,可以得到形象的概念。这对我们研究罗布淖尔地区古代土著居民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新疆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明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此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墓 墓葬 古代少数民族 新疆社会科学 新石器时代 氏族社会 孔雀河 宗教信仰 年代测定 淖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的情况
14
作者 王家楼 《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第3期110-111,113,共3页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日至三月十四日,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宜宾专员公署文教局发起,在珙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区,共一百三十二人。这是我国...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日至三月十四日,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宜宾专员公署文教局发起,在珙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区,共一百三十二人。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的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会议就悬棺葬的族属及其源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其葬法是选择下临江河,人迹罕到的高山悬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棺葬 学术讨论会 民族研究学会 四川省 省博物馆 古代少数民族 历史学 源流 僚人 文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青铜文化概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增祺 《思想战线》 1979年第4期44-51,共8页
云南青铜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和特有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是古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我国物质文化中的一枝绚丽夺目的花朵。通过对云南各地出土青铜器的器形、纹饰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雕铸在青铜... 云南青铜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和特有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是古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我国物质文化中的一枝绚丽夺目的花朵。通过对云南各地出土青铜器的器形、纹饰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雕铸在青铜器上的人物形象、发式、衣著的进一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云南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演变以及和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东南亚远古文化的认识。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青铜文化 云南青铜器 滇西地区 出土青铜器 滇池 云南少数民族 中原文化 古代少数民族 人物形象 密切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