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官吏选任制度的利弊初探
1
作者 何金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1年第5期38-41,69,共5页
所谓中国古代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指自商周开始以来形成的一直延续到晚清的与官僚体系紧密联系的官吏选拔和用人标准。4千多年来,虽历经多次朝代更选,每一朝代的官制又都各有其特点,但就古代官制的基本精神而言,各朝各代却是一脉相承的,... 所谓中国古代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指自商周开始以来形成的一直延续到晚清的与官僚体系紧密联系的官吏选拔和用人标准。4千多年来,虽历经多次朝代更选,每一朝代的官制又都各有其特点,但就古代官制的基本精神而言,各朝各代却是一脉相承的,具有相当稳定的传统性。纵观中国的古代历史,官制包括三个门类:一是官职、官品、官禄的确定;二是官吏职责和职权的划分;三是官吏选拔任用的程序、途径和方法。这三者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任制度 古代官吏 官吏选拔 用人标准 利弊 基本精神 中国古代 古代官制 九品中正制 禅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官吏回避制度概述
2
作者 刘宝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1-42,共2页
我国古代官吏回避制度概述刘宝河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澄清吏治,减少营私舞弊的腐败现象,曾经实行过官吏任职的回避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亲属回避。即规定有一定亲属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衙门为官。东汉规定地方官员中... 我国古代官吏回避制度概述刘宝河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澄清吏治,减少营私舞弊的腐败现象,曾经实行过官吏任职的回避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亲属回避。即规定有一定亲属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衙门为官。东汉规定地方官员中有姻亲关系的不能担任职务相仿的官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制度 古代官吏 地区回避 科举考试 魏晋南北朝 亲属回避 地方官员 主考官 驻马店 积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官吏致仕制度
3
作者 赵玉超 王立君 《兰台内外》 1997年第5期57-57,共1页
官吏致仕制度,亦称官吏退休制度。致仕制度,是官吏制度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国家机构新陈代谢的一项政治制度。称为“致仕”或“致事”,即交还官职之意。致仕制度源于商周,确立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致仕条件主... 官吏致仕制度,亦称官吏退休制度。致仕制度,是官吏制度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国家机构新陈代谢的一项政治制度。称为“致仕”或“致事”,即交还官职之意。致仕制度源于商周,确立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致仕条件主要体现在身体和年龄两个方面。据东汉班固等所编撰的《白虎通义》记载,致仕制度有三条规定:①官吏年70,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得致仕;②致仕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仕制度 古代官吏 官吏致仕 重要环节 国家机构 魏晋南北朝 主要体现 官吏制度 退休制度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官吏以联拒腐
4
作者 漆德琦 《社会工作》 1998年第2期40-40,共1页
古代一些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官吏,常书贴警联以志自律,促己重名节,轻钱财,拒贿戒贪。有许多对联至今读来仍发人深思,使人们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关键词 古代官吏 勤政爱民 对联 名节 戒贪 自律 清代 林则徐 江苏无锡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悬“明镜”照本色
5
作者 宋增建 陈跃敏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35,共1页
高悬“明镜”照本色宋增建,陈跃敏近日,笔者细细品味"明镜高悬"这一成;语典故、颇觉寓意深长,不妨辑于此与众共飨。相传汉高祖刘邦破秦入成阳后,得到许多珍宝奇物.其中有一宽四尺、高五尺九寸的镜子、据说此镜颇为神奇:人来照... 高悬“明镜”照本色宋增建,陈跃敏近日,笔者细细品味"明镜高悬"这一成;语典故、颇觉寓意深长,不妨辑于此与众共飨。相传汉高祖刘邦破秦入成阳后,得到许多珍宝奇物.其中有一宽四尺、高五尺九寸的镜子、据说此镜颇为神奇:人来照之,'"影则例见",能看见胃肠五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干部 优秀共产党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孔繁森 时代内涵 奇特功能 公仆情怀 古代官吏 标准形 思想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老爷上“桥”
6
作者 王宝琪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5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乔家大院 电影频道 方方 镜头 石头 古代官吏 江苏射阳 住在国 建筑物 新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题
7
作者 邵建新 朱永芳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6年第10期19-19,共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题邵建新朱永芳“Ade”的妙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写到“我”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时,有这样两个句子:“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对于这两句话中的“Ade”,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题邵建新朱永芳“Ade”的妙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写到“我”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时,有这样两个句子:“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对于这两句话中的“Ade”,课本只简单解释为:“德语,意思是‘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途径和方法 象征意义 梅花鹿 民族心理 文学作品 谐音双关 二三十年代 古代官吏 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