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河西走廊古代城镇建筑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1
作者 陈菁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6-138,共3页
回顾了河西走廊古代城镇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展河西走廊古代城镇建设史的研究视野,在借鉴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拟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古代城镇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城镇空间理念及其特色
2
作者 任云英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中国古代城镇空间艺术涵盖了其物化形态 ,即空间构架、文化框架和社会框架 ,它反映历史性城市的全貌及其独特的形象丰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内涵 .对中国古代城镇空间理念及其特色的探讨 ,就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城市文化传统与城市空间形态... 中国古代城镇空间艺术涵盖了其物化形态 ,即空间构架、文化框架和社会框架 ,它反映历史性城市的全貌及其独特的形象丰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内涵 .对中国古代城镇空间理念及其特色的探讨 ,就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城市文化传统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互动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城镇 空间理念 维新式演变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城镇空间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翠萍 田庆民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9-42,共4页
城镇社会生活需求指导城镇空间建设。
关键词 古代城镇 生产方式 空间 社会生活方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区域城市史研究的新探索——《浙江古代城镇史研究》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如金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5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浙江古代城镇史研究> 陈国灿 奚建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葵 彦雨 《学术界》 1988年第6期94-98,共5页
安徽位于我国华东腹地,襟江带淮,西承中原,东附沿海。安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溯五十万年,人类的祖先“和县猿人”已生活在江淮丘陵,在原始社会之初,淮河流域已进入农业开发阶段了。自秦汉以降,安徽的经济开发,由此向南推进,经济重心亦逐... 安徽位于我国华东腹地,襟江带淮,西承中原,东附沿海。安徽的历史源远流长,上溯五十万年,人类的祖先“和县猿人”已生活在江淮丘陵,在原始社会之初,淮河流域已进入农业开发阶段了。自秦汉以降,安徽的经济开发,由此向南推进,经济重心亦逐渐南移。安徽地势扼要,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自秦汉以来,是历代封建大一统王朝政治统治的腹地。安徽的地理位置,安徽的历史发展,制约着安徽古代城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地区 古代城镇 经济重心 原始社会 政治统治 秦汉 南移 祖先 统治者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网影响下的古代汉水中下游地区城镇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6
作者 魏雷 王玏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1869-1872,共4页
以古代汉水中下游流域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及方志舆图的梳理,分析了4个历史时期该流域城镇从农业文明发展、工商业文化交流、城镇格局的稳定与发展到城镇网络功能完善的演变历程,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古代汉水中下游地区城镇营建... 以古代汉水中下游流域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及方志舆图的梳理,分析了4个历史时期该流域城镇从农业文明发展、工商业文化交流、城镇格局的稳定与发展到城镇网络功能完善的演变历程,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古代汉水中下游地区城镇营建特色。旨在为当今流域地区滨水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古代城镇 空间格局 演变 汉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绿洲城镇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宗元 李并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我国西北地区有许多绿洲,它们好似一个个绿色的岛屿,分布在荒漠之中。绿洲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据考古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汉代以后又成为我国移民屯垦的重要地区和边防要地。但是,绿洲地处荒漠之中,生态... 我国西北地区有许多绿洲,它们好似一个个绿色的岛屿,分布在荒漠之中。绿洲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据考古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汉代以后又成为我国移民屯垦的重要地区和边防要地。但是,绿洲地处荒漠之中,生态条件非常脆弱,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往往导致荒漠化发生,河流改道,绿洲面积缩小,许多古代城镇和居民点,有的被流沙淹埋,有的变成废墟。所以绿洲中城镇和居民点的形成与变迁,一方面反映历代王朝对这一地区的经营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绿洲的自然地理面貌在人类历史时期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匈奴 古代城镇 移民实边 凉州 历史时期 休屠 武威地区 丝绸之路 政治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新疆绿洲城镇和人口发展概说
8
作者 原新 《西北人口》 1988年第1期1-5,32,共6页
我国历史上的汉、唐时期,有一条东起长安(今西安),向西横贯河西走廊、穿越戈壁葱岭,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各地长达7000多公里的“陆桥”——丝绸之路。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古代西域与祖国内地联系的纽带,是沟通中西方政... 我国历史上的汉、唐时期,有一条东起长安(今西安),向西横贯河西走廊、穿越戈壁葱岭,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各地长达7000多公里的“陆桥”——丝绸之路。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古代西域与祖国内地联系的纽带,是沟通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绿洲城镇 新疆城镇 河西走廊 文化交流 古代城镇 古代西域 西域传 天山以北 社会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唐宋镇市“城墙”问题的考察——读《支那经济史考证》辨误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正忠 《齐鲁学刊》 1986年第4期14-16,共3页
日本著名经济史家加藤繁先生三十年代发表的几篇关于唐宋镇市的专论,虽闪耀着学术光辉,但某些论断和见解却未必尽妥。如关于唐宋镇市“都没有城墙”的说法便纯属讹误. 唐宋一般镇市,究竟有没有城墙?这不仅牵扯到具体的史实稽考,而且也... 日本著名经济史家加藤繁先生三十年代发表的几篇关于唐宋镇市的专论,虽闪耀着学术光辉,但某些论断和见解却未必尽妥。如关于唐宋镇市“都没有城墙”的说法便纯属讹误. 唐宋一般镇市,究竟有没有城墙?这不仅牵扯到具体的史实稽考,而且也关涉着整个古代城镇史的研究和争议——这镇市“没有城墙”的结论,迄今仍被不少学者信奉,并用来作为否认镇市属于城市范畴的有力根据。加藤繁此论见于其《唐宋时代的草市及其发展》一文。该文全面考察了唐宋镇市的起源、性质及发展特点,征引了多种史籍资料。他的结论之一是:“县治大多有城墙围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史 唐宋 古代城镇 辨误 县治 州县 草市 起源 资治通鉴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古城市的形状是怎样的?
10
作者 伍铁平 《汉语学习》 1981年第3期33-34,共2页
柏拉图说过:“对词的认识导致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历史文献记载的远古的城市面貌除开靠地下发掘以外,就只能靠语言的历史比较去推测了。大家知道,英语中表示“城镇”的词是town,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考证表明,它跟俄语(栅篱),德语Zaun(... 柏拉图说过:“对词的认识导致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历史文献记载的远古的城市面貌除开靠地下发掘以外,就只能靠语言的历史比较去推测了。大家知道,英语中表示“城镇”的词是town,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考证表明,它跟俄语(栅篱),德语Zaun(篱笆、棚栏)在词源上是同根词。比较英语的two(二),德语的zwei(二),就可知德语的z跟英语的t是远古同一个音演变的不同结果。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town-~Zaun在历史语音上的紧密联系了。根据这一点,历史语言学家作出科学的推测,古代城镇很可能是用栅栏围起来的。这跟北京城内的地名“大栅栏”不谋而合。 俄语中表示城市的词是,其同根词(围住),(俄语方言词,义为“围以木栅”)也表明,城市最初很可能是用木栅围成的。“塔什干”等城市名中的“干”音来源于伊朗语的kanta(城市),其词根kan-的意思也是“围绕”。这跟汉语的“城市”的“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 同根词 德语 木栅 栅栏 俄语 英语 栅篱 古代城镇 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