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历法推没灭算法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曲安京 李彩萍 韩其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9-373,共5页
分析了历代历法设立“没限”与“灭限”的造术意义,纠正了以前的研究者对“没限”的误解。论证了唐代一行以“朔分所虚为灭”重新定义“灭日”,是为置闰算法而引入的概念,与推朔日日名无关。根据一行之后关于“没日”与“灭日”的定... 分析了历代历法设立“没限”与“灭限”的造术意义,纠正了以前的研究者对“没限”的误解。论证了唐代一行以“朔分所虚为灭”重新定义“灭日”,是为置闰算法而引入的概念,与推朔日日名无关。根据一行之后关于“没日”与“灭日”的定义,导出了置闰公式:闰月数=(没日数+灭日数)/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日 灭日 没限 灭限 中国 算法 历法 古代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九服晷影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曲安京 袁敏 王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52,共9页
九服晷影算法从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年)起,成为唐宋金元历法计算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时期九服晷影算法的系统解读,说明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一行《大衍历》中采用数表算法,边冈《崇玄历》(公元892年)及其后历法... 九服晷影算法从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年)起,成为唐宋金元历法计算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一时期九服晷影算法的系统解读,说明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一行《大衍历》中采用数表算法,边冈《崇玄历》(公元892年)及其后历法均采用公式算法。王朴在《钦天历》(公元956年)中利用一行开元年间大地子午线测量结果,构造了独特的九服晷影函数,由此可推导出中国数理天文学史上第一个正切函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服晷影 正切函数 《大衍历》 《钦天历》 中国 古代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举行日期和古代历法之间的关联 被引量:6
3
作者 那仁毕力格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7-23,共7页
敖包祭祀仪式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草原文化载体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而且与蒙古族畜牧业生产习俗和古代历法密切关联。敖包祭祀仪式举行日期也是以蒙... 敖包祭祀仪式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草原文化载体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而且与蒙古族畜牧业生产习俗和古代历法密切关联。敖包祭祀仪式举行日期也是以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为根基,受草原古代历法习俗、喜庆节日的影响而形成的特定日期。但是,随着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的蒙古社会结构的重构和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举行祭祀仪式的日期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包祭祀仪式 蒙古族 古代历法 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法的中心差算式之造术原理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荣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3-288,共6页
论证曹士《符天历》(A.D.780~783)首创的“相减相乘”法是在第一象限(冬至~春分)上构造的插值公式,和刘焯二次等间距插值法是原理相同的数学方法。
关键词 中心差算式 中国 古代历法 历法 造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法三次差插值法的造术原理
5
作者 王荣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6期475-480,共6页
指出刘焯发明的二次等间距内插法,首先由赵知微在漏刻算法中推广到三次,并讨论了授时历三次差内插法的造术原理。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历法 插值法 差分 古代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历法——评曲安京著《中国历法与数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小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9,共7页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学史与天文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思路也是富有启发性的,是一部成果颇丰的交叉学科性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史 中算史 中国古代历法 数理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历法的置闰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闻玉 《学术研究》 1985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世界各国现今通用的阳历,或称公历,是以一个回归年长度为依据的历法。一回归年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相当于365.2422日。阳历以365日为一年,每年所余0.2422日,累积四年,大约一天。所以阳历每四年增加一天,加在二月末,得366日,这就是阳... 世界各国现今通用的阳历,或称公历,是以一个回归年长度为依据的历法。一回归年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相当于365.2422日。阳历以365日为一年,每年所余0.2422日,累积四年,大约一天。所以阳历每四年增加一天,加在二月末,得366日,这就是阳历的闰年。四年加一天又比回归年实际长度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一天,相当于四百年中约多算三天。因此,阳历置闰规定,除公元年数可以4整除的算闰年外,公元世纪的整数,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这就巧妙地在四百年中减去了三天。这就是阳历置闰的全部内容。我国的农历,又称阴历,主要依据朔望月(月亮绕地球周期),同时兼顾回归年。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朔望月(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周期是29.5306日。农历一年十二个月,一般六大六小,只有354日,比一个回归年少11.2422日。不到三年必须加一月,才能使朔望月与回归年相适应。这是用置闰办法来调整回归年与朔望月,使月份与季节大体吻合。中国古代历法的频繁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年长度 朔望月 中国古代历法 历术甲子篇 中气 二十四节气 阳历 主要依据 闰月 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历法和年、月、日纪录
8
作者 大刃 《编辑之友》 1981年第2期318-324,共7页
学习和研究文史,常常会遇到时代问题,这就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古代历法和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的常识。这里,先介绍几种历法。历法在历史上因其注重点不同,可分为三种。一、阳历阳历也叫太阳历,即现在通用的公历。阳历是由古代罗马历法... 学习和研究文史,常常会遇到时代问题,这就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古代历法和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的常识。这里,先介绍几种历法。历法在历史上因其注重点不同,可分为三种。一、阳历阳历也叫太阳历,即现在通用的公历。阳历是由古代罗马历法发展来的。罗马历法有新旧两种。旧历称为儒略历,是公元前四十六年(罗马七○六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历法 纪年法 干支纪年 罗马 时代问题 格里历 儒略历 伊斯兰教 公元前 星岁纪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越文化交流中的古代天文历法和数学图书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骆玉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8-190,共3页
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历史上,两国"同文同祖",文化交往十分密切。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数学书籍在越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 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历史上,两国"同文同祖",文化交往十分密切。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数学书籍在越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谱写了中越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文化交流 古代天文历法 数学图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时期鲁国历法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关立行 关立言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春秋》为鲁国天文历法的研究提供了纵向对勘的资料 ,春秋时期是由观象授历到科学历法过渡的重要阶段。春秋鲁国人在确定岁首和探索置闰规律上功不可没 ,但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春秋鲁国历法仍然是一部正自不拘、闰余乖次、有失规范的... 《春秋》为鲁国天文历法的研究提供了纵向对勘的资料 ,春秋时期是由观象授历到科学历法过渡的重要阶段。春秋鲁国人在确定岁首和探索置闰规律上功不可没 ,但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 ,春秋鲁国历法仍然是一部正自不拘、闰余乖次、有失规范的历法。同时春秋人在天文观测方面亦成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春秋》 鲁国历法 春秋时期 中国 观象授历 古代历法 天文历法 科学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月亮极黄纬计算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8年第1期16-23,共8页
中国古代并无黄极的概念,所谓月亮距黄道南北的度数,实际上是沿赤经圈量度的,对此,日本薮内清教授有很精到的阐述,并称该度数为极黄纬。本文拟讨论中国古代月亮极黄纬计算的表格法和公式法的演进及其精度问题。
关键词 中国古代历法 月亮 黄纬 公式计算法 表格计算法 乾象历 大明历 大衍历 黄道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有关历表及其算法的公式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8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有一系列天文表,欲求与任一变量相应的天文量,可依相应的天文表用内插法加以计算。自曹士芳(约780年)创始,经边冈(892年)、宋行古(1024年)、周琮(1064年)。姚舜辅(1106年)等一批天文学家的相继努力,许多传统的天文表及...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有一系列天文表,欲求与任一变量相应的天文量,可依相应的天文表用内插法加以计算。自曹士芳(约780年)创始,经边冈(892年)、宋行古(1024年)、周琮(1064年)。姚舜辅(1106年)等一批天文学家的相继努力,许多传统的天文表及其算法逐渐被公式化了,这些数学公式取二次、三次、四次或五次函数式的形式,它们既使计算简便,又使计算结果趋于精确。这种别具一格的算法,极大地充实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代数学体系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式化 公式计算法 太阳视赤纬 中国古代历法 函数式 历表 内插法 古代天文学 边冈 天文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太阳视赤纬计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7年第3期213-223,共11页
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对太阳视赤纬的测算与晷漏、交食、日月五星位置等课题的研究密切相关,它是我国古代历法的基本算法之一。太阳视赤纬测算法的创立始自东汉四分历,自此以后,历代大多数历法均具此法,它们经历了表格计算法、公式计算法... 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对太阳视赤纬的测算与晷漏、交食、日月五星位置等课题的研究密切相关,它是我国古代历法的基本算法之一。太阳视赤纬测算法的创立始自东汉四分历,自此以后,历代大多数历法均具此法,它们经历了表格计算法、公式计算法及表格、公式联合计算法等的历史嬗变。本文拟讨论这些算法的发展脉络,并对它们所达到的精度水平作出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视赤纬 表格计算法 公式计算法 去极度 二十四节气 黄道内外度 古代历法 授时历 李淳风 麟德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朝鲜学者的《授时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云里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12-321,共10页
该文通过对几部朝鲜古代历法著作的研究,对古代朝鲜学者对《授时历》的消化吸收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授时历捷法立成》则是高丽天文学家姜保根据《授时历》独立推算的一套立成表,但在使用上比《授时历立成》本身的立成表更为... 该文通过对几部朝鲜古代历法著作的研究,对古代朝鲜学者对《授时历》的消化吸收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授时历捷法立成》则是高丽天文学家姜保根据《授时历》独立推算的一套立成表,但在使用上比《授时历立成》本身的立成表更为方便。《七政算·内篇》在“应数”等基本常数方面虽然取自《授时历》,但在算法和体例方面则主要是以《大统历通轨》为参照的;该书中的四季半昼夜分和日出时刻表是李朝天文学家根据《授时历》“步九服所在漏刻术”推求的,该算法与球面天文学算式相符,为推算结果提供了精度保障。《交食推步法》中已经正确推出了《授时历》盈缩、迅疾立成表的一般计算公式,表明李朝早期的朝鲜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招差术以及《授时历》立法原理,对这部历法已经真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授时历》 古代历法 中国 科技交流
全文增补中
月离表初探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美东 张培瑜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7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月离表是关于月亮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数值表,它首见于东汉刘洪的乾象历,自此以后,历代大多数历法均列具此表,用于交食、定朔望等历法问题的计算,成为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历代月离表的内容及有关精度作一初步的考察,并对... 月离表是关于月亮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数值表,它首见于东汉刘洪的乾象历,自此以后,历代大多数历法均列具此表,用于交食、定朔望等历法问题的计算,成为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历代月离表的内容及有关精度作一初步的考察,并对历代月离表作必要的订正。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历法 月亮运动 乾象历 同上 律历志 精度 损益 科学史研究 中心差 远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时历》交食推步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勇 张培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16-24,共9页
在借鉴《大统历》的基础上,研析并较正了《授时历》“步交食”术文;同时根据《授时历》的平、定朔(望)推步,完整地给出其交食推步步骤和一般方法;用《授时历》推步和现代计算结果对部分交食记录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比较可得出古... 在借鉴《大统历》的基础上,研析并较正了《授时历》“步交食”术文;同时根据《授时历》的平、定朔(望)推步,完整地给出其交食推步步骤和一般方法;用《授时历》推步和现代计算结果对部分交食记录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比较可得出古记录是观测实录还是预报结果,以及其中是否存在人为等因素,指出本文给出的《授时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时历 定塑 交食 推步 古代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云路测算回归年长度问题之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云里 王淼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8-144,共17页
按照文献记载,明末邢云路在兰州通过6丈圭表实测晷影,得到了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为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通常认为这一精密回归年长度值的取得是由于他使用了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高的圭表,从而减小了观测的系统误差所致。该文通过分析发现... 按照文献记载,明末邢云路在兰州通过6丈圭表实测晷影,得到了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为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通常认为这一精密回归年长度值的取得是由于他使用了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高的圭表,从而减小了观测的系统误差所致。该文通过分析发现:邢云路所留下的影长实测值的误差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他之所以能得出如此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完全是因为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事实表明,早在他进行立表测影的十多年前,他已经掌握了与这个值精度相当的回归年长度值,据此揭露了官方历法系统的误差并且呼吁改历。在他的改历建议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增强自己见解的说服力,他着意安排了这次测影活动。但是,由于他所处年代特殊的天文条件,他所用的由测量表影来推求回归年长度的方法本身的可靠性有限,所以,他最后对测影结果进行了调整,使之能够导出他想要的最终结果。至于他最初是如何得到如此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并确信其可靠性的,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云路 回归年长度 晷影测量 中国古代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辛周祭系统的可能年代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凤先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51,共14页
商代晚期,商王用5种祀典周而复始地祭祀先王先妣,学者称之为周祭,有纪时功能。文章通过研究商末帝辛世的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周祭材料在历法上的自洽性,得出帝辛元方祀到十一祀祀谱的历日特征,即帝辛二祀正月初一应为丙辰日或二月初... 商代晚期,商王用5种祀典周而复始地祭祀先王先妣,学者称之为周祭,有纪时功能。文章通过研究商末帝辛世的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周祭材料在历法上的自洽性,得出帝辛元方祀到十一祀祀谱的历日特征,即帝辛二祀正月初一应为丙辰日或二月初一为丁巳日,结合其他材料,确定了帝辛元年为公元前107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祭 历法 闰月 闰旬 高代未期 帝辛元年 中国 古代历法 周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晓庵新法》中的常数系统 被引量:6
19
作者 宁晓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62,共10页
《晓庵新法》一书含有各种基本常数、导出常数、计算过程中的中间值900多个,第二卷中的200多个常数尤为重要,是推算这部历法的基础。因此,要想理解《晓庵新法》,首先要弄清每一个名词术语的具体含义。该文首先将对第二卷所列... 《晓庵新法》一书含有各种基本常数、导出常数、计算过程中的中间值900多个,第二卷中的200多个常数尤为重要,是推算这部历法的基础。因此,要想理解《晓庵新法》,首先要弄清每一个名词术语的具体含义。该文首先将对第二卷所列常数的含义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一些意义很不明确的术语,给出确定其含义的根据;其次,通过与《西洋新法历书》的常数系统进行比较,探讨《晓庵新法》数据系统的渊源;最后,还对《晓庵新法》中黄道距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庵新法》 常数系统 《西洋新法历书》 精度度 比较研究 中国 古代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躔表之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4年第4期330-340,共11页
自隋代刘焯的皇极历始,我国古代历法在计算太阳位置、定朔望、交食、五星位置等问题时,虑及了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影响。自此以后,绝大多数历法均载有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数值表,即日躔表,它成为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讨... 自隋代刘焯的皇极历始,我国古代历法在计算太阳位置、定朔望、交食、五星位置等问题时,虑及了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影响。自此以后,绝大多数历法均载有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数值表,即日躔表,它成为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这些日躔表的内容,订正表列数值并分析它们所达到的精确度,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历法 太阳视运动 大衍历 精确度 不均匀性 皇极 平行度 近日点 二十四节气 冬至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