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平调、梆子腔与古代军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闫永丽
程晖晖
-
机构
菏泽学院音乐系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4-208,共5页
-
文摘
大平调是公认的典型的梆子腔剧种,具有梆子腔系的五个共性特征,然而,其历史却比学界目前所公认的梆子腔要早。据河南滑县弘治十一年《滑台重修明福寺碑记》副碑文"以上布施除修葺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可知梆子腔剧种早于明代中期就已作为酬神戏流传在中原大地上。梆子既是乐器,又是官衙、军中的响器,其实用功能早于娱乐功能而存在,元代《辍耕录》记载有宋金院本杂剧中"冲撞引首"节目之《串梆子》名称,说明梆子宋金时期已开始用于戏剧表演,梆子腔很可能在那时就已形成。现已知的最早梆子腔剧种是大梆戏,也即大平调。大平调特别地使用了军中响器长尖,长尖这一乐器的特殊性在于,明嘉靖以前并不是所有场合、所有人都能使用,只有在皇帝巡幸、将帅行军等仪仗里才能吹奏和表演,使用者必须是帝王或军官。从大平调对长尖的使用,及其唱腔、剧本等方面,可以推知其为古代军乐在后世的遗存。
-
关键词
大平调
梆子腔
古代军乐
梆子
长尖
-
分类号
J609.9
[艺术—音乐]
-
-
题名陕西咸阳“秦汉战鼓”之鼓乐探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樊琪
-
机构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5-156,共2页
-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
项目编号:2014033
+1 种基金
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4XSYK042)
-
文摘
咸阳"秦汉战鼓"是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汉战鼓"是我国古代军事战争的军事文化遗存,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乐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战鼓"是秦汉时期鼓乐艺术的活化石、活资料、活形象。透过"秦汉战鼓",我们可以领略古代乐舞艺术的一些风貌。通过对其分析,不仅可以看到秦汉时期传统音乐的遗存,也可以找到当今传统鼓乐艺术与汉民族鼓乐艺术传承关系的发展脉络,对研究秦汉时期的鼓乐艺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保持创新进取的民族精神,坚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挖掘当地本土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挖掘传统音乐真谛,弘扬传统音乐的优秀文化有重大意义。
-
关键词
秦汉战鼓
民间鼓乐
古代军乐
-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
-
题名陕西咸阳“秦汉战鼓”之鼓乐探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樊琪
-
机构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97,共2页
-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
项目编号:2014033
+1 种基金
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4XSYK042
-
文摘
咸阳"秦汉战鼓"是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汉战鼓"是我国古代军事战争的军事文化遗存,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乐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战鼓"是秦汉时期鼓乐艺术的活化石、活资料、活形象。透过"秦汉战鼓",我们可以领略古代乐舞艺术的一些风貌。通过对其分析,不仅可以看到秦汉时期传统音乐的遗存,也可以找到当今传统鼓乐艺术与汉民族鼓乐艺术传承关系的发展脉络,对研究秦汉时期的鼓乐艺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保持创新进取的民族精神,坚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挖掘当地本土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挖掘传统音乐真谛,弘扬传统音乐的优秀文化有重大意义。
-
关键词
秦汉战鼓
民间鼓乐
古代军乐
-
分类号
J632.52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