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王衔的沿革与国家形态的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国洪更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1,共5页
古代两河流域的统治者一般都拥有许多头衔和名号,有些头衔反映了统治者与神灵的关系,有些头衔则反映了国王的权势。^(④)古代两河流域雄心勃勃的统治者都致力于开疆辟土和拓展势力范围,国王的权势往往体现在其控制的疆域面积上。国家版... 古代两河流域的统治者一般都拥有许多头衔和名号,有些头衔反映了统治者与神灵的关系,有些头衔则反映了国王的权势。^(④)古代两河流域雄心勃勃的统治者都致力于开疆辟土和拓展势力范围,国王的权势往往体现在其控制的疆域面积上。国家版图的扩大往往会引起国家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国家形态的演变,上述变化往往体现在彰显国王声威的头衔的发展演变上。因此,本文拟追溯早王朝时期(Early Dynastic Period,约公元前2900—前2350年)、城邦争霸阶段(The Period of Struggle for Hegemony,约公元前2600—前2350年)以及阿卡德王国(Akkadian Kingdom,约公元前2334—前2154年)与乌尔第三王朝(The Third Dynasty of Ur,简称Ur III,约公元前2112—前2004年)时期标志统治者权势的头衔的历史沿革,来考察古代两河流域早期国家形态的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两河流域 乌尔第三王朝 开疆辟土 演变情况 历史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两河流域医疗巫术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安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6期41-45,共5页
古代两河流域医学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们冒犯神灵或道德禁忌引起的,或是某种恶魔或精灵加害的结果,对此常常采用巫术方法治疗。巫师在治病的时候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并念诵咒语,咒语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状、治病的药方以及... 古代两河流域医学深受宗教神学的影响,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们冒犯神灵或道德禁忌引起的,或是某种恶魔或精灵加害的结果,对此常常采用巫术方法治疗。巫师在治病的时候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并念诵咒语,咒语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病状、治病的药方以及巫术实施的步骤。医疗巫术本质上是感应巫术,接近于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巫师操作巫术借助象征进行治疗,正是象征的效力保证了幻想与行动的协调和同步发展,从而取得预想的效果。古代两河流域医疗巫术并不排斥科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物学知识在帮助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两河流域 医学 巫术 咒语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两河流域的他者形象初探
3
作者 袁指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0,共14页
古代两河流域人以建构他者的方式,界定了自我并实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在古代两河流域人眼中,相貌、肤色等外在体质特征不是区分族群的标准,语言在区分族群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事实上,古代两河流域人对他者形象的建构,以是否从事农... 古代两河流域人以建构他者的方式,界定了自我并实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在古代两河流域人眼中,相貌、肤色等外在体质特征不是区分族群的标准,语言在区分族群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事实上,古代两河流域人对他者形象的建构,以是否从事农耕生产作为依据,把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视为自我与他者区分的基本标准。古代两河流域人把对他者的建构深深嵌入到两河流域的中心-边缘观念之中,把他者塑造成一种依附于自我的存在。古代两河流域的他者建构是对某种历史事实的想象甚至歪曲,体现了古代两河流域人认识世界的主观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两河流域 他者 农耕生产 游牧族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土地盐碱化问题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娇 李海峰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土地盐碱化1是长期困扰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一个重大问题。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建立在人工灌溉基础之上的,但人工灌溉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便是土地的盐碱化,二者相生相伴,互相影响。巴比伦尼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及人类活动的后天... 土地盐碱化1是长期困扰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一个重大问题。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建立在人工灌溉基础之上的,但人工灌溉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便是土地的盐碱化,二者相生相伴,互相影响。巴比伦尼亚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及人类活动的后天破坏,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最终导致了农业的萧条。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辉煌灿烂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也最终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两河流域 巴比伦尼亚 土地盐碱化 农业萧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两河流域果园买卖活动论析
5
作者 王林 李海峰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9-261,共3页
椰枣树在两河流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种植,因其果实及树皮树干和树枝可食可用,并具有耐高温、盐碱抗干旱的特性,因此被称为"沙漠之宝"。而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和新亚述时期已存在着较多果园(椰枣园)的买卖活动。本文在有... 椰枣树在两河流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种植,因其果实及树皮树干和树枝可食可用,并具有耐高温、盐碱抗干旱的特性,因此被称为"沙漠之宝"。而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和新亚述时期已存在着较多果园(椰枣园)的买卖活动。本文在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对果园买卖契约的基本模式、面积、价格及买卖双方身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农业经济、农业发展状况等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新亚述 果园买卖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饮食文化
6
作者 蒋家瑜 马悦婷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其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制作及食用方式的独特性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化中的瑰宝。但其饮食文化背后仍有着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也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古代两河流域 饮食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作为地理概念的“苏美尔”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献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8,共13页
一般认为古代巴比伦尼亚地区地分南北,即"苏美尔和阿卡德",二者大体以传统的巴比伦尼亚宗教中心尼普尔为界,以南为苏美尔故乡,以北为阿卡德腹地。但这样的区域划分不能直接应用于阿卡德王朝之前的两河流域。至少"苏美尔&... 一般认为古代巴比伦尼亚地区地分南北,即"苏美尔和阿卡德",二者大体以传统的巴比伦尼亚宗教中心尼普尔为界,以南为苏美尔故乡,以北为阿卡德腹地。但这样的区域划分不能直接应用于阿卡德王朝之前的两河流域。至少"苏美尔"作为地区概念,其本义及其在早王朝时期文献中的所指范围都不清楚。在此前对此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倾向于将"苏美尔"概念解释为"恩尼基地区",从而将后世的"苏美尔"和早王朝时期的传统联系起来。只是这样的看法会导致对早期苏美尔语资料和阿卡德语资料解读上的自相矛盾,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早期阿卡德语资料表明,阿卡德语中的"苏美尔"很可能是对苏美尔语"本土"一词的阿卡德语化和名词化。这是对"苏美尔"从作为"本土"的文化概念到有具体所指的地理概念更为合理的认识,并能够得到现存证据一致的支持。根据这样的理解,恩尼基的地名和"苏美尔"地区概念之间仍然可能存在关联,但二者之间的关联并不直接,而且彼此渊源可能要上溯到史前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美尔 阿卡德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巴比伦尼亚 恩尼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