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儿童教育学的古今中西问题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其实是儿童中心主义萌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对儿童中心主义是拒斥还是接受,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教育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处理好儿童教育的... 西方儿童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其实是儿童中心主义萌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对儿童中心主义是拒斥还是接受,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教育应当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处理好儿童教育的古今中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学 儿童中心主义 教育变革 古今问题 中西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社会学的春天”谈起 被引量:25
2
作者 景天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33,307,共14页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对清末阶段的融通、担当两大传统均有继承和深化,并且推进到新的阶段。"中国化"不是"地域化",不是"国别化",而指的是一种文化基因、民族特性、一种历史逻辑。中西古今问题为什么不可回避?回避就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遵从,就是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默认;就是用生搬硬套代替消化、批判和融合,用照抄照搬代替自主创新。为什么是根本问题?如果回避了中西古今问题,那么所谓中国社会学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回答中国问题的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西古今问题 自主创新 学术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中西:近代中国文化的两大轴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喜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6-149,共4页
中国文化步入近代之后,遇到强势的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围绕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经历了"体""用"之争、"改制"之争、"民主共和"之争和如何在吸纳新文化的过程中创造新的中国文化的各种辩论,在争论... 中国文化步入近代之后,遇到强势的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围绕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经历了"体""用"之争、"改制"之争、"民主共和"之争和如何在吸纳新文化的过程中创造新的中国文化的各种辩论,在争论和辩驳中促进了新文化的建构,所以中西文化关系始终是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基础和轴心。由中西问题,引出了古今问题,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并采用何种方式使旧文化具有新价值。围绕此问题,从寻找旧文化的病根和挖掘传统的新价值两方面,重新审视和更新传统文化,从而古今沟通,促使传统再造与重构。因此,古今问题是近百年间文化变迁的又一轴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化 中西问题 古今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契的文化哲学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洪晓楠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55-60,共6页
冯契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也在文化哲学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提出了构成实践唯物主义文化观硬核的一组命题。 2 .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就是“古今中西”问题。 3.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观” ,认为传统的本质... 冯契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也在文化哲学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提出了构成实践唯物主义文化观硬核的一组命题。 2 .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就是“古今中西”问题。 3.提出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观” ,认为传统的本质含义是指代代积累、前后相因的文化脉络。 4 .对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比较 ,探讨了中西文化会通的机制 ,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强调中国传统思想的优点在于讲天人交互作用的辩证法。 5.提出了利用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哲学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文化哲学 社会实践 古今中西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被引量:13
5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观问题是近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不仅形成以传统文化本质观、价值观和价值实现观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中国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化观问题是近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不仅形成以传统文化本质观、价值观和价值实现观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观,而且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如果说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实现了对古今中西关系问题百年论争的时代回应和历史超越的话,那么,其实践意义则主要体现在为形塑正确传统文化观,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新的可能的路径和方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问题 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