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古今中外法”看毛泽东的系统思维
1
作者 邹兆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112-117,共6页
毛泽东1942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提出了研究历史的“古今中外法”。这个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与辩论法的精神结合起来,是一种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具有系统思维的某些特征。在现代系统科学已经兴起的今天,重温这篇讲... 毛泽东1942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提出了研究历史的“古今中外法”。这个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与辩论法的精神结合起来,是一种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具有系统思维的某些特征。在现代系统科学已经兴起的今天,重温这篇讲话,研究毛泽东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认识社会历史,对于深化今天的历史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外法 系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毛泽东的“古今中外法”学习札记
2
作者 史大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7-9,46,共4页
毛泽东同志1942年曾就“如何研究中共党史”问题,提出了“古今中外法。”本文结合毛泽东本人的学术理论争鸣文章,具体分析其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进而对“古今中外法”进行了阐释。然后指出:“古今中外法”是进行学术理论研究的一种“炼金... 毛泽东同志1942年曾就“如何研究中共党史”问题,提出了“古今中外法。”本文结合毛泽东本人的学术理论争鸣文章,具体分析其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进而对“古今中外法”进行了阐释。然后指出:“古今中外法”是进行学术理论研究的一种“炼金术”,是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外法 学习札记 毛泽东 论问题 学术研究 贺知章 学术理论研究 炼金术 禁带 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中外法 东西南北调——试评欧阳山作品的语言风格
3
作者 田海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75-80,共6页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风景和思维过程。”他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作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论断。为了在创作中更好地发挥“第一要素”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现代...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风景和思维过程。”他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作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论断。为了在创作中更好地发挥“第一要素”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学语汇,许多作家都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讨。他们在摸索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语言风格。欧阳山同志就是有志于此的探索者之一,他在以往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历经艰辛,百折不回,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风格 欧阳山 古今中外法 人物语言 东西南北 文学语言 文艺作品 现代文学 创作风格 高尔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从哲学基本问题谈如何看待中外哲学的异同 被引量:1
4
作者 金隆德 《江淮论坛》 1982年第2期68-74,共7页
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时,提出了一个“古今中外法”。就是说,将历史上的中外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从而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详见《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4期)我们研究哲学史,也应该运用“古今中... 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时,提出了一个“古今中外法”。就是说,将历史上的中外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从而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详见《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4期)我们研究哲学史,也应该运用“古今中外法”。这种方法,就是比较研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中外哲学 比较研究 哲学史 古今中外法 历史事件 客观原因 中共党史 关系问题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认识和路径思考——以集体行动理论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亚华 王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0,60,共15页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应对近代以来文化危机的历史回声,既体现社会科学的情境依赖性局限,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独特困境。围绕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认识也启发了对其建构路径的思考,即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古今中外法”...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应对近代以来文化危机的历史回声,既体现社会科学的情境依赖性局限,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独特困境。围绕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认识也启发了对其建构路径的思考,即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古今中外法”为基本路径,坚持中西汇融、文明互鉴。过去二十余年,中国学者推动集体行动理论本土化的过程,揭示了西方经典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以及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学者的集体行动研究进展,从一个侧面表明,以“古今中外法”推动国际前沿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汇融,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古今中外法 集体行动理论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毛泽东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
6
作者 张浩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78,共5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学科基础理论建构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目的和对象,阐明党史研究的立场和方法,明确党史分期及划分标准,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至今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学科基础理论建构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目的和对象,阐明党史研究的立场和方法,明确党史分期及划分标准,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至今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可以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党史 古今中外法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具有新意的《教学论》——读董远骞等三同志所写的《教学论》
7
作者 李炳珍 《课程.教材.教法》 1985年第5期75-77,共3页
董远骞、张定璋、裴文敏同志写的《教学论》,1984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阐述了教学过程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自学方法、考查和考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重要课题。这... 董远骞、张定璋、裴文敏同志写的《教学论》,1984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阐述了教学过程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自学方法、考查和考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重要课题。这是作者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的教学实践,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实际写成的。读后深感这是一本具有新意的教学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中小学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实践 古今中外法 双基论 科学技术 教学规律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经的那段记忆
8
作者 耿仲琳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档案工作 司马迁 章学诚 郭沫若 档案工作者 档案资料 古今中外法 周总理 杂志社 六经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