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应该如何重塑古人形象?——以《故事新编》为中心考察当代文坛的创作
1
作者 竺建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36,共9页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故事新编”类小说自鲁迅《故事新编》始,经历了“故事新编”“新故事新编”和“后故事新编”三个时期,发展已百年,但鲜有佳作。其重塑的古人形象虽然数量增长迅猛,但写作主体缺乏精神建构的自觉性,重塑的古人形象大...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故事新编”类小说自鲁迅《故事新编》始,经历了“故事新编”“新故事新编”和“后故事新编”三个时期,发展已百年,但鲜有佳作。其重塑的古人形象虽然数量增长迅猛,但写作主体缺乏精神建构的自觉性,重塑的古人形象大多欠缺可信度和审美性。在这方面,《故事新编》提供了三方面文学经验:其一,追求创新,但不作“观念化”“娱乐化”的简单消解,而是对古人形象进行艺术性重构;其二,以古讽今,重视人性书写,让重塑的古人形象生发出丰富的精神蕴藉;其三,以“尊重史实”与“文学想象”相结合的叙事模式,让重塑的古人形象既有人物成立的逻辑性,又有人物的精神风采,呈现出丰盈的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古人形象 文学经验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中的蒙古人形象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迪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6-24,共9页
蒙古人西征打通了欧亚大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13至14世纪,欧洲的一些传教士和商人来到蒙古地区,留下了许多记录当时蒙古情况的书信和游记。通过对13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书信中的蒙古人形象的分析,探求这一时期欧洲人游记、... 蒙古人西征打通了欧亚大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13至14世纪,欧洲的一些传教士和商人来到蒙古地区,留下了许多记录当时蒙古情况的书信和游记。通过对13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书信中的蒙古人形象的分析,探求这一时期欧洲人游记、书信中蒙古人形象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西征 欧洲人游记 古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清代蒙古族少女形象--宣鼎小说《夜雨秋灯录》的复仇与报恩母题
3
作者 王立 李雪纯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1,共9页
晚清宣鼎小说《夜雨秋灯录》写蒙古族少女龙梭三娘,因父遭陷流落江湖,得江翁助,与未婚夫团圆。三娘求助蒙古公主,为江翁之子脱罪。故事为多母题的分解与组合,女主人公能深谋远虑,运用蒙古语的语言技能,获公主信任。小说写她具有危机意识... 晚清宣鼎小说《夜雨秋灯录》写蒙古族少女龙梭三娘,因父遭陷流落江湖,得江翁助,与未婚夫团圆。三娘求助蒙古公主,为江翁之子脱罪。故事为多母题的分解与组合,女主人公能深谋远虑,运用蒙古语的语言技能,获公主信任。小说写她具有危机意识,关注外界信息,用心结识公主,而公主豪侠仗义助其实现正义复仇。龙梭三娘形象来自明代小说《西洋记》。龙梭意象带有女性意味,预示超凡化龙腾飞的命运。宣鼎小说具有文化融合中的人性(亲情、友情与同情心等)、伦理规则(血亲复仇、报恩诚信等)指向,彰显了个体生命存在状态与家国间的有机联系,在复仇(报恩)母题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如跨域报家仇、入深山猎巨鸟怪兽以报恩等,是民国还珠楼主等武侠小说题材蓝本之一。小说跨民族、跨文化的侠义“共同体”精神书写,具有当代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宣鼎 古人形象 侠女复仇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