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经济带阿尔泰次经济区地质矿产研究的突破——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及对成矿控制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芮行健 陆志刚 +2 位作者 姚仲友 邢怀学 姚春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1186,共16页
在对中亚阿尔泰山系及邻区的构造格架研究中,在西伯利亚前寒武纪陆壳板块和东欧-塔里木-中朝前寒武纪陆壳板块之间划分出一个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本文将其称为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进而划分出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中古亚洲... 在对中亚阿尔泰山系及邻区的构造格架研究中,在西伯利亚前寒武纪陆壳板块和东欧-塔里木-中朝前寒武纪陆壳板块之间划分出一个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本文将其称为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进而划分出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中古亚洲晚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另外,还对次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中生代以后,这一板块就成为统一的欧亚大陆板块的一部分。与构造单元的划分相对应,对成矿单元进行了划分。在古亚洲古生代成矿域的基础上,划分了北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成矿省、中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成矿省、南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成矿省。还对其次级成矿单元进行了详细划分,较好地解决了成矿系列和成矿预测等有关问题。研究成果还提出:前陆盆地和山间盆地是能源矿产聚集的有利场所;俯冲带和火山岛弧带是层控火山岩型黑色-有色-贵金属矿产的赋矿空间;陆岛和变质混合岩地体是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和工业用白云母矿床的富集地段;构造裂解的喷发岩和斑岩则是斑岩铜(钼)矿床的集中产地;新陆壳的应力松弛区的碱性岩带是稀有矿床产生的优良场所,据此优选了70多处各类矿床的预测区。本研究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阿尔泰次经济区的进一步找矿和开发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阿尔泰山系 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 成矿域 成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带构造演化:来自辽北开原地区尖山子变质火山岩的证据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诺 王长兵 +5 位作者 刘正宏 徐仲元 李刚 玄雨菲 高煜 王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23-2344,共22页
本文对辽北开原地区尖山子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尖山子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等,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 本文对辽北开原地区尖山子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尖山子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等,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变质流纹岩和变质安山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56.1±1.5Ma、252.4±1.7Ma和222.4±1.8Ma、227.9±1.2Ma,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变质流纹岩明显Eu负异常,ε(t)值为-10.83~+8.10,多为正值,二阶段模式年龄为698~1967Ma,主要来源于新生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还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变质安山岩无明显Eu异常,ε(t)值为+4.54~+6.79,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25~968Ma,可能是由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尖山子火山岩存在两期岩浆作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247~256Ma)和晚三叠世(~225Ma),由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火山岩叠置混杂而成。综合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在二叠世期间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中,古亚洲洋双向俯冲;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俯冲板片的断离诱发软流圈地幔熔融以及幔源岩浆上升侵位,形成新生地壳并导致地壳加厚。古亚洲洋在中三叠世早期最终闭合,碰撞造山的影响可能一直持续到晚三叠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 古生代 古亚洲 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朱日和地区中奥陶世洋壳俯冲作用:来自奥长花岗岩年龄及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4
3
作者 周路路 舒广强 +8 位作者 王继春 刘俊刚 李冬均 赵鑫 陈璋 刘志伟 汤刚 王双桃 黎勤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558,共14页
系统研究了内蒙古中部朱日和地区最新发现的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中奥陶世洋壳俯冲作用给出制约。结果显示,奥长花岗岩形成于中奥陶世(472±3 Ma和466±5 Ma),富Si、富Al、富N... 系统研究了内蒙古中部朱日和地区最新发现的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中奥陶世洋壳俯冲作用给出制约。结果显示,奥长花岗岩形成于中奥陶世(472±3 Ma和466±5 Ma),富Si、富Al、富Na、贫K,高Sr、低Y和Yb,具正Eu异常、正Sr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表现为典型的俯冲洋壳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奥长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值为+8.8~+15.1,一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475~728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476~885 Ma。最新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显示,朱日和地区存在一个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带,表明至少在中奥陶世,朱日和日地区开始出现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的洋壳俯冲作用,而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特征的奥长花岗岩所代表的岩浆侵位结晶活动正是对该洋壳俯冲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长花岗岩 古生代 古亚洲 俯冲 地球化学 内蒙古中部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含水性与金矿成矿关系
4
作者 杨贵才 葛良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23-523,共1页
华北克拉通,自古元古代(1.8Ga左右)东西陆块完全拼接之后(Zhao et al.,2002),一直到晚古生代,基本保持了稳定的特性。自晚古生代起,华北克拉通先后受到了北部古亚洲洋的俯冲,南部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东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赵越等,2010)... 华北克拉通,自古元古代(1.8Ga左右)东西陆块完全拼接之后(Zhao et al.,2002),一直到晚古生代,基本保持了稳定的特性。自晚古生代起,华北克拉通先后受到了北部古亚洲洋的俯冲,南部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东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赵越等,2010),造成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吴福元等,2008),激发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伴随有大规模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朱日祥等,2011),在华北克拉通形成了小秦岭、胶东、燕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下地 古生代 古元古代 含水性 麻粒岩包体 幔相互作用 金矿床 成矿流体 古亚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敦化地区万宝岩组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组成: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
5
作者 关子成 裴福萍 +1 位作者 魏敬洋 李鹏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4-1279,共16页
为制约古亚洲洋在吉林东部地区的最终闭合时间,本文选取吉林省敦化地区万宝岩组变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碎屑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和U-Pb-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万宝岩组的沉积时限和物源区特征,并通过碎屑锆石微量元素获得晚古生代... 为制约古亚洲洋在吉林东部地区的最终闭合时间,本文选取吉林省敦化地区万宝岩组变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碎屑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和U-Pb-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万宝岩组的沉积时限和物源区特征,并通过碎屑锆石微量元素获得晚古生代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万宝岩组由互层的大理岩、变质粉砂岩和变质细砂岩组成,碎屑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万宝岩组最年轻峰值年龄约为316 Ma,此外还存在355、398、1 842和2 360 Ma的峰值年龄。其中,古生代碎屑锆石(409~312 Ma)以具有负的εHf(t)值(-15.32~-1.60)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TDM2年龄(2 293~1 480 Ma)为特征,侵入万宝岩组闪长岩体的时期为276 Ma。综合研究认为,敦化地区万宝岩组沉积时限为312~276 Ma,即早二叠世时期,其沉积时限和岩石组合特征可与延边地区的庙岭组相对比。万宝岩组中的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华北板块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其中古元古代碎屑锆石(62.9%)的大量出现,暗示敦化地区或/和附近地区存在华北板块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通过地壳厚度计算表明,敦化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晚古生代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二者晚古生代的演化历史趋于同步。约245 Ma地壳厚度达到最大(80 km),暗示了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古生代 碎屑锆石 U-Pb-Hf同位素 厚度 万宝岩组 古亚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