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由清华简《说命》三篇论古书成书与文本形成二三事
1
作者
谢维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共9页
清华简《说命》三篇均有自题篇名,这表明已知《尚书》篇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确定是孔子编书时所拟定,孔子编书应该也不涉及为各篇文字最终命题;同时孔子编辑的文本并非《尚书》的唯一文本,孔子之后可能有更多人做"编书"之事...
清华简《说命》三篇均有自题篇名,这表明已知《尚书》篇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确定是孔子编书时所拟定,孔子编书应该也不涉及为各篇文字最终命题;同时孔子编辑的文本并非《尚书》的唯一文本,孔子之后可能有更多人做"编书"之事,由此而形成的表现不一的《尚书》文本也会相继出现。目前还不能完全否认简本是与"古文《尚书》"系统有复杂关系的某未知《尚书》文本。在古书成书和文本形成研究中,注意未知文本的作用,将帮助我们在《尚书》成书等重要问题上形成新的想法。简本《说命》三篇的出现对准确认定包括《国语》在内的早期语类文献的形成和史料价值,也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说命》
《尚书》
文本
古书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6-232,共7页
不同文本间内容相似的互见现象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大量存在。导致互见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古人"述""作"并存的著述观念;故事类材料在史实讲述、论辩及说理方面的优势,使其被广泛采用,遂形成史书之间、诸子书之间、史书...
不同文本间内容相似的互见现象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大量存在。导致互见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古人"述""作"并存的著述观念;故事类材料在史实讲述、论辩及说理方面的优势,使其被广泛采用,遂形成史书之间、诸子书之间、史书与诸子书之间的各类互见;学派具有的师承关系及其在学术思想上的承继性特点,使同一学派的不同著述产生内容互见的可能;兵书类、术数类与方技类文献的专业性较强,继承性突出,导致以专业为区分的集中互见现象;抄本时代的文献特点造成同一文献多种版本的存在,各个版本显示出彼此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研究互见现象能更细致地了解早期著述观念,是认识古书成书及其真伪的重要方式。互见的细节处贯穿着文本的价值取向、编写意图及文学风格,借助互见,能为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提供新视角,并对周秦汉文学史的撰写提出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文献
互见现象
著述观念
古书成书
文学研究
文学史撰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清华简《说命》三篇论古书成书与文本形成二三事
1
作者
谢维扬
机构
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
文摘
清华简《说命》三篇均有自题篇名,这表明已知《尚书》篇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确定是孔子编书时所拟定,孔子编书应该也不涉及为各篇文字最终命题;同时孔子编辑的文本并非《尚书》的唯一文本,孔子之后可能有更多人做"编书"之事,由此而形成的表现不一的《尚书》文本也会相继出现。目前还不能完全否认简本是与"古文《尚书》"系统有复杂关系的某未知《尚书》文本。在古书成书和文本形成研究中,注意未知文本的作用,将帮助我们在《尚书》成书等重要问题上形成新的想法。简本《说命》三篇的出现对准确认定包括《国语》在内的早期语类文献的形成和史料价值,也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
清华简
《说命》
《尚书》
文本
古书成书
Keywords
Tsing Hua bamboo slips
Yue Ming
Shang Shu
texts
the formation of ancient books
分类号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洁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6-232,共7页
文摘
不同文本间内容相似的互见现象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大量存在。导致互见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古人"述""作"并存的著述观念;故事类材料在史实讲述、论辩及说理方面的优势,使其被广泛采用,遂形成史书之间、诸子书之间、史书与诸子书之间的各类互见;学派具有的师承关系及其在学术思想上的承继性特点,使同一学派的不同著述产生内容互见的可能;兵书类、术数类与方技类文献的专业性较强,继承性突出,导致以专业为区分的集中互见现象;抄本时代的文献特点造成同一文献多种版本的存在,各个版本显示出彼此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研究互见现象能更细致地了解早期著述观念,是认识古书成书及其真伪的重要方式。互见的细节处贯穿着文本的价值取向、编写意图及文学风格,借助互见,能为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提供新视角,并对周秦汉文学史的撰写提出新要求。
关键词
先秦两汉文献
互见现象
著述观念
古书成书
文学研究
文学史撰写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由清华简《说命》三篇论古书成书与文本形成二三事
谢维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
刘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