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口述实录文学”的思考
被引量:
11
1
作者
袁基亮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2期35-38,57,共5页
《当代文坛》从今年第六期开始,展开了关于“口述实录文学”的讨论。文章论述所及,不单局限于《北京人》这一作品本身,更主要地还就“口述实录文学”这一新的形式作了探讨。讨论确乎是有意义的,它涉及到了诸如文学的基本观念及其文学与...
《当代文坛》从今年第六期开始,展开了关于“口述实录文学”的讨论。文章论述所及,不单局限于《北京人》这一作品本身,更主要地还就“口述实录文学”这一新的形式作了探讨。讨论确乎是有意义的,它涉及到了诸如文学的基本观念及其文学与时代、与生活的关系等理论问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更带普遍性的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实录文学
《北京人》
文学
形式
《美国梦寻》
作品
美感作用
虚构
文学
美国民族
非
文学
文学
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文学中艺术方式的跃进——关于《北京人》“口述实录文学”的初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运抟
《当代文坛》
1985年第6期39-41,27,共4页
新春伊始,张辛欣、桑晔就奉献出创作硕果,让读者饱得艺术享受。两位作者经过一年多地域广阔的跋涉,如今已将计划写“一百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想法”的系列巨制《北京人》完成了八十余篇,数十篇已先期在《收获》、《钟山》等五家杂志的...
新春伊始,张辛欣、桑晔就奉献出创作硕果,让读者饱得艺术享受。两位作者经过一年多地域广阔的跋涉,如今已将计划写“一百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想法”的系列巨制《北京人》完成了八十余篇,数十篇已先期在《收获》、《钟山》等五家杂志的今年第一期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人》
口述实录文学
艺术方式
当代
文学
文学
艺术
报告
文学
口述
者
艺术功能
作家
迅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口述实录”是不是文学——兼与李运转同志商榷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墨
《当代文坛》
1985年第9期52-53,共2页
今年第六期《当代文坛》发表了李运抟同志的文章《当代文学中艺术方式的跃进》(以下简称“李文”),肯定张辛欣、桑晔的《北京人》的“口述实录”形式是一种新的文学体例,新的艺术方式。对此,我不敢苟同,也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以就教于李...
今年第六期《当代文坛》发表了李运抟同志的文章《当代文学中艺术方式的跃进》(以下简称“李文”),肯定张辛欣、桑晔的《北京人》的“口述实录”形式是一种新的文学体例,新的艺术方式。对此,我不敢苟同,也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以就教于李运抟同志。 李文认为,所谓“口述实录文学”,“是作者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了历史上实录文学的艺术传统并借鉴、吸收了报告文学等新闻性与文学性交织的艺术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的产物。”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实录文学
艺术方式
报告
文学
《北京人》
李文
当代文坛
作文
艺术功能
作家
《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远非为《北京人》争文学一席地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昌华
《当代文坛》
1985年第9期54-55,共2页
在《当代文坛》今年第六期关于《北京人》的争鸣讨论中,张跃生同志提出了“口述实录是不是文学”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是无从使人以“是”或“不是”作答的。肯定性判断或否定性判断,对它全不合适。因为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其决定因素是...
在《当代文坛》今年第六期关于《北京人》的争鸣讨论中,张跃生同志提出了“口述实录是不是文学”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是无从使人以“是”或“不是”作答的。肯定性判断或否定性判断,对它全不合适。因为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其决定因素是语言构成审美形象,口述实录或不是口述实录都不是决定因素。张文一开始就将非决定因素的口述实录提出,据此而作否定性判断,显然是不当的。只要语言构成了审美形象,无论是不是口述实录,都是文学。反之,语言不能构成审美形象,则无论虚构的程度有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人》
虚构
文学
非虚构
口述实录文学
审美形象
否定性
肯定性判断
自由感
口述
者
天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继保
姚智清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2期9-11,共3页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也称为艺术手法,总体上属于文学技巧的范畴,但更主要的是受制于文学的内部规律。表现手法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从既成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手法,文学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手法。过去我们讲表现手法都是描写、叙述、...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也称为艺术手法,总体上属于文学技巧的范畴,但更主要的是受制于文学的内部规律。表现手法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从既成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手法,文学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手法。过去我们讲表现手法都是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这四种形式。从今天的眼光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作品
内部规律
口述实录文学
变态心理
史笔
新写实主义
禽言
九十年代
中国
文学
张承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人》与张辛欣的心理小说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东明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6期33-35,共3页
张辛欣的作品数量不多,却构成了一个鲜明地烙有自己个性纹章的艺术世界,悟性偏高、情感细腻的青年女性在社会、家庭诸矛盾挤压下的种种心态和面对事业、婚姻、爱情诸问题的困扰时复杂微妙的感受,在张辛欣笔下,得到了淋漓生动的描绘,震...
张辛欣的作品数量不多,却构成了一个鲜明地烙有自己个性纹章的艺术世界,悟性偏高、情感细腻的青年女性在社会、家庭诸矛盾挤压下的种种心态和面对事业、婚姻、爱情诸问题的困扰时复杂微妙的感受,在张辛欣笔下,得到了淋漓生动的描绘,震撼了许多青年读者的心。以善写心态和感受见长,这庶几成了评论界和读者对张辛欣小说的一致定评。然而,当张辛欣与桑晔合作的口述实录文学《北京人》在五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之后,评论界与读者一度陷入了困惑。《北京人》中出现了不少人们尚觉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小说
北京人
口述实录文学
青年女性
读者
创作
诸问题
艺术世界
作品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挑战:从形式到内容——读《北京人》随想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6期30-32,共3页
常常想,一个人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总不能以“真空”为起点。理解的过程也是思想的过程。思想总要有所依凭:生活经验,思想修养,文学熏陶,审美意识,等等。由诸因素构成的种种标准,对阅读作品和理解作品来说,既是帮助,又是制约。而且,这...
常常想,一个人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总不能以“真空”为起点。理解的过程也是思想的过程。思想总要有所依凭:生活经验,思想修养,文学熏陶,审美意识,等等。由诸因素构成的种种标准,对阅读作品和理解作品来说,既是帮助,又是制约。而且,这种种标准是先阅读作品而存在的,必然带有先验色彩。如果说,理解作品也是再造作品,当读者从文学作品所提供的文字中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时,这个印象已往不等于作品本身的真实了,它是阅读对象在主观世界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作品
北京人
口述实录文学
理解作品
文学
样式
阅读
审美意识
小说化
报告
文学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19长镜头》
8
作者
芮虎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2期41-42,共2页
好一个洞烛幽微的长镜头! 好一个寻新创奇的长镜头! 这小说是北京工人体育场所谓“5·19”事件的纪事,它虚构了一个叫滑志明的小伙子,以他的行为贯穿洋洋万言的小说。诚然,小说的聚焦点并非在他、及他与小瑛子的恋情、他与父辈的龃...
好一个洞烛幽微的长镜头! 好一个寻新创奇的长镜头! 这小说是北京工人体育场所谓“5·19”事件的纪事,它虚构了一个叫滑志明的小伙子,以他的行为贯穿洋洋万言的小说。诚然,小说的聚焦点并非在他、及他与小瑛子的恋情、他与父辈的龃龉,但是,如果没有他,这小说会显得乏味。 长镜头摄下了“5·19”事件的始末。如果稍微关心一点国事的人,总会记得那天中国——香港足球赛后,有一帮“害群之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镜头
小说
心理分析
幽微
刘心武
龃龉
国格
足球赛
心理投影
口述实录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找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
9
作者
马立鞭
《当代文坛》
1985年第6期53-27,共2页
看过电影《城南旧事》的观众,恐怕至今还记得那里面所说的“旧事”,都是通过英子那双天真、机灵、好奇的眼睛反映到银幕上的,亦即是说,都是从“一个娃娃看周围世界”这个角度去进行描绘的。其实,正如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必须选择好...
看过电影《城南旧事》的观众,恐怕至今还记得那里面所说的“旧事”,都是通过英子那双天真、机灵、好奇的眼睛反映到银幕上的,亦即是说,都是从“一个娃娃看周围世界”这个角度去进行描绘的。其实,正如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必须选择好拍摄角度一样,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有一个艺术视角问题。 艺术视角是艺术构思首先要解决的课题。成功作品的艺术视角不仅应是巧妙的,而且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先以抒情小诗为例。刘熙载《艺概·诗概》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又说:“凡佳章必有独得之句。”那么,如何“避熟”?“独得之句”又从何处寻觅?其实,寻找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即是重要方法。有了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即能“避熟”,即有“独得之句”。唐人绝句中怀乡之作不少,李白的《静夜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视角
独得
艺术方式
口述实录文学
避俗
《静夜思》
拍摄角度
艺概
艺术作品
刘熙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口述实录文学”的思考
被引量:
11
1
作者
袁基亮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2期35-38,57,共5页
文摘
《当代文坛》从今年第六期开始,展开了关于“口述实录文学”的讨论。文章论述所及,不单局限于《北京人》这一作品本身,更主要地还就“口述实录文学”这一新的形式作了探讨。讨论确乎是有意义的,它涉及到了诸如文学的基本观念及其文学与时代、与生活的关系等理论问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更带普遍性的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
口述实录文学
《北京人》
文学
形式
《美国梦寻》
作品
美感作用
虚构
文学
美国民族
非
文学
文学
的本质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文学中艺术方式的跃进——关于《北京人》“口述实录文学”的初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运抟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6期39-41,27,共4页
文摘
新春伊始,张辛欣、桑晔就奉献出创作硕果,让读者饱得艺术享受。两位作者经过一年多地域广阔的跋涉,如今已将计划写“一百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想法”的系列巨制《北京人》完成了八十余篇,数十篇已先期在《收获》、《钟山》等五家杂志的今年第一期发表。
关键词
《北京人》
口述实录文学
艺术方式
当代
文学
文学
艺术
报告
文学
口述
者
艺术功能
作家
迅捷性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口述实录”是不是文学——兼与李运转同志商榷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墨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9期52-53,共2页
文摘
今年第六期《当代文坛》发表了李运抟同志的文章《当代文学中艺术方式的跃进》(以下简称“李文”),肯定张辛欣、桑晔的《北京人》的“口述实录”形式是一种新的文学体例,新的艺术方式。对此,我不敢苟同,也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以就教于李运抟同志。 李文认为,所谓“口述实录文学”,“是作者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了历史上实录文学的艺术传统并借鉴、吸收了报告文学等新闻性与文学性交织的艺术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的产物。”实际上。
关键词
口述实录文学
艺术方式
报告
文学
《北京人》
李文
当代文坛
作文
艺术功能
作家
《国语》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远非为《北京人》争文学一席地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昌华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9期54-55,共2页
文摘
在《当代文坛》今年第六期关于《北京人》的争鸣讨论中,张跃生同志提出了“口述实录是不是文学”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是无从使人以“是”或“不是”作答的。肯定性判断或否定性判断,对它全不合适。因为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其决定因素是语言构成审美形象,口述实录或不是口述实录都不是决定因素。张文一开始就将非决定因素的口述实录提出,据此而作否定性判断,显然是不当的。只要语言构成了审美形象,无论是不是口述实录,都是文学。反之,语言不能构成审美形象,则无论虚构的程度有多大。
关键词
《北京人》
虚构
文学
非虚构
口述实录文学
审美形象
否定性
肯定性判断
自由感
口述
者
天籁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继保
姚智清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2期9-11,共3页
文摘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也称为艺术手法,总体上属于文学技巧的范畴,但更主要的是受制于文学的内部规律。表现手法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从既成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手法,文学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手法。过去我们讲表现手法都是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这四种形式。从今天的眼光来看。
关键词
文学
作品
内部规律
口述实录文学
变态心理
史笔
新写实主义
禽言
九十年代
中国
文学
张承志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人》与张辛欣的心理小说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东明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6期33-35,共3页
文摘
张辛欣的作品数量不多,却构成了一个鲜明地烙有自己个性纹章的艺术世界,悟性偏高、情感细腻的青年女性在社会、家庭诸矛盾挤压下的种种心态和面对事业、婚姻、爱情诸问题的困扰时复杂微妙的感受,在张辛欣笔下,得到了淋漓生动的描绘,震撼了许多青年读者的心。以善写心态和感受见长,这庶几成了评论界和读者对张辛欣小说的一致定评。然而,当张辛欣与桑晔合作的口述实录文学《北京人》在五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之后,评论界与读者一度陷入了困惑。《北京人》中出现了不少人们尚觉陌生。
关键词
心理小说
北京人
口述实录文学
青年女性
读者
创作
诸问题
艺术世界
作品
评论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挑战:从形式到内容——读《北京人》随想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思和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6期30-32,共3页
文摘
常常想,一个人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总不能以“真空”为起点。理解的过程也是思想的过程。思想总要有所依凭:生活经验,思想修养,文学熏陶,审美意识,等等。由诸因素构成的种种标准,对阅读作品和理解作品来说,既是帮助,又是制约。而且,这种种标准是先阅读作品而存在的,必然带有先验色彩。如果说,理解作品也是再造作品,当读者从文学作品所提供的文字中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时,这个印象已往不等于作品本身的真实了,它是阅读对象在主观世界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幻象。
关键词
文学
作品
北京人
口述实录文学
理解作品
文学
样式
阅读
审美意识
小说化
报告
文学
挑战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19长镜头》
8
作者
芮虎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2期41-42,共2页
文摘
好一个洞烛幽微的长镜头! 好一个寻新创奇的长镜头! 这小说是北京工人体育场所谓“5·19”事件的纪事,它虚构了一个叫滑志明的小伙子,以他的行为贯穿洋洋万言的小说。诚然,小说的聚焦点并非在他、及他与小瑛子的恋情、他与父辈的龃龉,但是,如果没有他,这小说会显得乏味。 长镜头摄下了“5·19”事件的始末。如果稍微关心一点国事的人,总会记得那天中国——香港足球赛后,有一帮“害群之马”
关键词
长镜头
小说
心理分析
幽微
刘心武
龃龉
国格
足球赛
心理投影
口述实录文学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找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
9
作者
马立鞭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6期53-27,共2页
文摘
看过电影《城南旧事》的观众,恐怕至今还记得那里面所说的“旧事”,都是通过英子那双天真、机灵、好奇的眼睛反映到银幕上的,亦即是说,都是从“一个娃娃看周围世界”这个角度去进行描绘的。其实,正如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必须选择好拍摄角度一样,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有一个艺术视角问题。 艺术视角是艺术构思首先要解决的课题。成功作品的艺术视角不仅应是巧妙的,而且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先以抒情小诗为例。刘熙载《艺概·诗概》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又说:“凡佳章必有独得之句。”那么,如何“避熟”?“独得之句”又从何处寻觅?其实,寻找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即是重要方法。有了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即能“避熟”,即有“独得之句”。唐人绝句中怀乡之作不少,李白的《静夜思》。
关键词
艺术视角
独得
艺术方式
口述实录文学
避俗
《静夜思》
拍摄角度
艺概
艺术作品
刘熙载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口述实录文学”的思考
袁基亮
《当代文坛》
198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当代文学中艺术方式的跃进——关于《北京人》“口述实录文学”的初探
李运抟
《当代文坛》
198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也谈“口述实录”是不是文学——兼与李运转同志商榷
李墨
《当代文坛》
198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远非为《北京人》争文学一席地
李昌华
《当代文坛》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谈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刘继保
姚智清
《现代中文学刊》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北京人》与张辛欣的心理小说
王东明
《当代作家评论》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挑战:从形式到内容——读《北京人》随想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5·19长镜头》
芮虎
《当代文坛》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寻找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
马立鞭
《当代文坛》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