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被引量:6
1
作者 潘朝斌 庾尧炜 +2 位作者 任材年 陈伟良 李劲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价值,以及该法是否与颈清扫同期进行。方法:以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0例,缺损的部位包括舌、颊、口底、牙龈、咽侧壁等部位。其中18例修复与颈清扫同期进行。颈阔肌肌...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价值,以及该法是否与颈清扫同期进行。方法:以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0例,缺损的部位包括舌、颊、口底、牙龈、咽侧壁等部位。其中18例修复与颈清扫同期进行。颈阔肌肌皮瓣的设计据修复的部位而定。所有病人追踪观察。结果:肌皮瓣的成活率为90%,所修复的组织形态及功能良好,颈部瘢痕不明显,2例口腔癌术后1年内复发。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血运好,面积大,适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该方法可和颈清扫同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缺损 颈阔肌 肌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氏血管吻合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郭丰源 李文强 +2 位作者 许智 黄春明 胡传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探讨任氏血管吻合方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游离皮瓣... 目的:探讨任氏血管吻合方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人116例(118块皮瓣),男97例,女19例,年龄34~71岁;实验组(50块皮瓣)和对照组(68块皮瓣),实验组的显微动脉的吻合方法为任氏血管缝合法,对照组显微动脉的吻合方法为常规的等距双定点间断缝合法,两组的显微静脉吻合方法均为常规的间断吻合法(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结果:实验组的动脉吻合时间为(5.6±2.1)min,对照组为(13.7±4.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1例动脉危象,1例静脉危象并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动脉危象1例,静脉危象3例,其中1例动脉危象抢救失败,皮瓣坏死。结论:任氏血管吻合法与常规血管吻合法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且操作简便,建议推广该血管吻合方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氏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 游离皮瓣 动脉吻合 口腔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唐休发 温玉明 付风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6-388,共3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组织瓣 临床应用 失败原因分析 斜方肌肌皮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郭三兰 张庆玲 田思维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35-36,共2页
选用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缺损,能减少传统的皮瓣移植或植皮所致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收到较好的修复效果,而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补片修复 口腔组织 口腔颌面部缺损 患者 口腔缺损 皮瓣移植 修复效果 手术成功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汪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4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缺损 前臂游离皮瓣 修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目鱼肌肌皮穿支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柳兆刚 王元银 陈旭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常出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需进行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外观及口腔功能。文中探讨比目鱼肌肌皮穿支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 目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常出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需进行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外观及口腔功能。文中探讨比目鱼肌肌皮穿支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10例患者研究资料。分析比目鱼肌肌皮穿支小腿外侧皮瓣应用效果,随访记录术后1、3个月口腔功能恢复情况、供区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手术满意度。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皮瓣坏死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语音功能和吞咽功能均达到3级,瘢痕增生、供区瘙痒各1例,无感觉异常及功能障碍病例;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华盛顿大学头颈肿瘤生活质量量表中社会功能评分[(65.48±4.37)vs(78.64±4.78)]及身体功能评分[(43.80±3.04)vs(53.75±2.66)]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目鱼肌肌皮穿支小腿外侧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术后口腔功能、供区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及手术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目鱼肌肌皮穿支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重建 口腔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8
7
作者 吴益芬 徐慧琴 郑艳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8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缺损 并发症 皮瓣修复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学习班”通知
8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口腔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学习班”通知
9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口腔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及其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从纪 李慧增 +2 位作者 孙远 杨军 史文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 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及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对我科 13 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并对其中 3 7例病人进行了 0 .5~ 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前臂区游离皮瓣... 目的 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及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对我科 13 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并对其中 3 7例病人进行了 0 .5~ 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前臂区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颌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本组 13 1例成功率 99.2 4% ,共吻合动、静脉分别为 13 1条和 2 5 3条。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 ,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 前臂区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 ,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游离皮瓣 修复 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修复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常用游离组织瓣的选择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家伟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8年第5期280-283,共4页
近年来,临床上用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游离组织瓣种类不断增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组织瓣进行移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根据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缺损的特点,结合各种游离组织瓣的优缺点,对游离组织瓣的选择原则进行了... 近年来,临床上用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游离组织瓣种类不断增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组织瓣进行移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根据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缺损的特点,结合各种游离组织瓣的优缺点,对游离组织瓣的选择原则进行了概括总结。目前应用最多的软组织瓣仍是前臂桡侧皮瓣,应用最多的骨瓣为髂嵴瓣;腹直肌瓣和腓骨瓣正日益受到重视,游离空肠瓣在某些病例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游离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颈阔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利伟 赵怡芳 +2 位作者 张文峰 赵吉宏 何三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颈阔肌皮瓣 口腔颌面肿瘤 术后缺损 效果比较 修复 肌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垂直 作者 隐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静芬 谌永毅 陈云芳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47-49,共3页
对286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7.8h,供区组手术时间2.0h。286例患者中有18例(6.3%)穿支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后经重新吻合血管17例成活,1例术后1d用胸大肌... 对286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7.8h,供区组手术时间2.0h。286例患者中有18例(6.3%)穿支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后经重新吻合血管17例成活,1例术后1d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成功;头颈部伤口积液11例,感染4例,供区腿部伤口积液6例,分别经局部换药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愈合。提出认真做好患者入室后管理,熟练掌握手术配合要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处理,强化高频电刀使用安全及预防感染护理,术后严格交接班,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缺损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术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轴型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涛 赵国强 万林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4-1456,1473,共4页
目的 :总结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口腔鳞癌术后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口底6例,舌缘3例,下牙龈1例,采用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0例患者,口腔、面部等创口Ⅰ期... 目的 :总结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口腔鳞癌术后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口底6例,舌缘3例,下牙龈1例,采用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0例患者,口腔、面部等创口Ⅰ期愈合,皮瓣成活率100%。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外观形态满意,语言与咀嚼等生理功能良好,面部取瓣区无明显畸形。结论: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与口腔下部(口底、舌腹、下颌牙龈)缺损区邻近,皮瓣取材范围增大,移位距离延长,活动度更灵活,可用于修复大面积的口腔癌术后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年长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鼻唇沟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线锚钉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16
作者 木合森·牙生江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带线锚钉通过植入于骨皮质内的锚钉及配套缝线达到固定目标软组织的目的。该技术在骨科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对韧带、肌腱等软组织进行固定,之后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及功能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本文探讨了锚固技术的基本原... 带线锚钉通过植入于骨皮质内的锚钉及配套缝线达到固定目标软组织的目的。该技术在骨科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对韧带、肌腱等软组织进行固定,之后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及功能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本文探讨了锚固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锚钉种类、适用范围以及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具体应用,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可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定术 带线锚钉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翎 车英林 黄树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30-432,共3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数字化制造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产品的优化设计、智能设计、逆向工程、虚拟制造等以CAD为基础的设计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到应用研究都异常活跃。传统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颌面部整形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数字化制造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产品的优化设计、智能设计、逆向工程、虚拟制造等以CAD为基础的设计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到应用研究都异常活跃。传统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颌面部整形及美容、义齿设计与制作主要依据医生的经验和手工操作,如何利用数字化制造技术中的成熟方法如CAD/CAM技术,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颌面部整形及美容、口腔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技术等问题,近来成为了口腔医学中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技术 口腔医学 数字化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CAD/CAM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颌面部整形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3
18
作者 廖进民 钟世镇 +1 位作者 徐达传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在36侧经红色乳胶或墨汁灌注的成尸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颏下区的血管分布及吻合等。该区由双侧颏下动脉及其分支供血,颏下动脉为面动脉的分支,起点距下颌角2.6mm,外径为1.8mm;沿途发出许多分支,两侧动脉分支间形成丰富... 在36侧经红色乳胶或墨汁灌注的成尸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颏下区的血管分布及吻合等。该区由双侧颏下动脉及其分支供血,颏下动脉为面动脉的分支,起点距下颌角2.6mm,外径为1.8mm;沿途发出许多分支,两侧动脉分支间形成丰富的吻合;据一侧动脉墨汁灌往透明标本观察,整个着色范围约8cm×6cm。其静脉回流至面静脉。依颏下动脉的形态学分布特点,以该动脉为蒂可视受区情况,设计带蒂皮瓣、筋膜瓣和筋膜骨肌皮复合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亦可作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文中讨论了各种瓣的设计及其切取应注意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颏下动脉 解剖 口腔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横血管为蒂的斜方肌上部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恩群 张菊会 韩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以颈横血管为蒂的斜方肌上部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32侧斜方肌上部、肩胛冈的形态、血供。结果 :斜方肌上部近似于梯形 ,A、B、C和 D四缘平均长度为174.6 3、15 7.18、86 .98、80 .9... 目的 :进一步探讨以颈横血管为蒂的斜方肌上部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32侧斜方肌上部、肩胛冈的形态、血供。结果 :斜方肌上部近似于梯形 ,A、B、C和 D四缘平均长度为174.6 3、15 7.18、86 .98、80 .95 mm,面积 12 6 .78cm2 ,肩胛冈全长 131.2 1mm;颈横动脉干、颈浅动脉干及其升支、肩胛冈支平均长度分别为 42 .5 0、2 7.80、43.12、2 8.75 mm,起点外径分别为 2 .71、2 .39、1.96、0 .5 0 mm,升支发出 0 .5 mm以上肌皮穿支 3~ 6支 ,回流静脉与相应动脉伴行。结论 :斜方肌上部及肩胛冈形态及血供适合形成以颈横血管为蒂的组织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肌 肩胛冈 颈横动脉 修复 重建 应用解剖学 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皮瓣带蒂移植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振西 彭品祥 +3 位作者 刘彦普 雷德林 张俊睿 程晓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前臂皮瓣带蒂移植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