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中药物因素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丹丹 于竹君 +1 位作者 聂成 王建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 目的探讨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到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研究病例共690例,平均完全缓解率为65.94%;16.8%氨基酮戊酸甲酯乳膏组、局部外用组、每周1次组及预激活时间2~4 h组优于其他亚组,平均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66.91%、78.28%及77.54%。结论药物因素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疗效有直接影响,从药物改良的角度开发新的口腔ALA制剂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药物因素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新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LIM调宁蛋白同源域蛋白1可能作为辅助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2
作者 徐励 史闻 +4 位作者 李月华 沈亚俊 谢尚 单小峰 蔡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探究含LIM调宁蛋白同源域蛋白1(LIM and calponin homology domains 1,LIMC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全转录组测序结合GO(Gene Ontology)、基因共表达网络等生物... 目的:探究含LIM调宁蛋白同源域蛋白1(LIM and calponin homology domains 1,LIMC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全转录组测序结合GO(Gene Ontology)、基因共表达网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使用12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表达趋势,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等探究关键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及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细胞系DOK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采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中21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数据分析关键基因与患者临床疾病信息的关联,同时结合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的方法分析结果辅以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探究关键基因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测序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IMC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RNA(P<0.001)及蛋白质(P<0.01)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织。Cal27中LIMCH1低表达组24 h内划痕愈合面积大于高表达组(P<0.01),72 h内增殖能力高于高表达组(P<0.01),24 h凋亡率高于其高表达组(P<0.05),而DOK中LIMCH1低表达组与其高表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LIMCH1低表达与患者较差的远期预后(P=0.013)及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P<0.05)相关。对于LIMCH1潜在作用机制的探究中明确其并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途径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结论:LIMCH1可能作为辅助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含LIM调宁蛋白同源域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董云梅 陶艳 周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3-50,共8页
口腔黏膜癌变是指口腔黏膜从正常状态经口腔潜在恶性疾患阶段发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直至远处转移的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血清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这些动态变化对于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对临床有着... 口腔黏膜癌变是指口腔黏膜从正常状态经口腔潜在恶性疾患阶段发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直至远处转移的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血清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这些动态变化对于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对临床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与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癌变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清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姚一琳 吴岚 唐国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究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口腔白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 目的·探究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口腔白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口腔白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前者采用CO2激光联合PDT治疗,后者单一采用CO2激光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后第1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第1个月的治疗效果及第3、6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对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第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100%和80%,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周内,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烧灼样疼痛、水肿和(或)糜烂,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6个月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CO2激光联合PDT和单一CO2激光治疗口腔白斑病均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且联合疗法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口腔白斑病 口腔黏膜在恶性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在口腔黏膜癌变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宇晴 但红霞 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69-676,共8页
口腔黏膜癌变是从正常口腔黏膜发展为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最终成为口腔癌的过程。通常的治疗目标是在癌变早期进行干预,防止癌变发生,但目前为止缺少疗效确切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基于光敏剂介导的光化学、光生物学反应... 口腔黏膜癌变是从正常口腔黏膜发展为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最终成为口腔癌的过程。通常的治疗目标是在癌变早期进行干预,防止癌变发生,但目前为止缺少疗效确切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基于光敏剂介导的光化学、光生物学反应,对病变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的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是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文主要对光动力疗法及其在口腔黏膜癌变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口腔黏膜在恶性疾患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地鼠不同病理状态颊囊黏膜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差异分析
6
作者 谢狄亚 单丹妮 +3 位作者 张磊 陈盛 那潆予 王志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6-722,共7页
目的探讨分析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NIF)成像技术对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溶液,给予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不同时间的局部刺激,诱导建立轻/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鳞状细胞... 目的探讨分析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NIF)成像技术对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溶液,给予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不同时间的局部刺激,诱导建立轻/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鳞状细胞癌等病理状态的颊黏膜病变模型。采用ICG-NIF技术对病变组织进行荧光信号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不同病理状态黏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进行分析。结果ICG-NIF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中黏膜病变组织的荧光强度均高于正常黏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黏膜病变恶性程度越高,其荧光强度越高。组织学分析显示,随着黏膜病变恶性程度增加,MVD增加(P<0.05),MLVD减小(P<0.05)。结论金黄地鼠异常增生的颊部黏膜病变与正常黏膜组织间具有ICG-NIF荧光信号差异,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辅助鉴别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近红外荧光成像 口腔潜在恶性疾患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Cyclin D1、P53和P16在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白斑及癌变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万梓欣 郑志建 +2 位作者 黄美畅 陈宇 姚莉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Ki-67、CyclinD1、P53和P16在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白斑(OLK)及OLK癌变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将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30例OLK患者和无辛辣饮食习惯的15例OLK患者,分别分成OLK不伴上皮异常增生(OLK-)、OLK伴轻-中度上皮异... 目的探讨Ki-67、CyclinD1、P53和P16在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白斑(OLK)及OLK癌变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将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30例OLK患者和无辛辣饮食习惯的15例OLK患者,分别分成OLK不伴上皮异常增生(OLK-)、OLK伴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OLK+)、OLK伴重度上皮异常增生或癌变(OLK++/OSCC)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CyclinD1、P53和P16在各组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有/无辛辣饮食习惯的OLK及癌变患者中,Ki-67和P53在OLK+组和OLK++/OSCC组的表达高于OLK-组(P<0.05),CyclinD1在OLK++/OSCC组的表达高于OLK-组(P<0.05),P16在OLK++/OSCC组的表达低于OLK-组(P<0.05)。Ki-67、CyclinD1、P53、P16在有和无辛辣饮食习惯的OLK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CyclinD1的表达成正相关(r=0.439,P=0.015)。结论辛辣饮食习惯对OLK及癌变患者Ki-67、CyclinD1、P53和P16的表达无影响,但是Ki-67、CyclinD1和P53表达随OLK病变的进展而升高,P16表达随病变进展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辣饮食 口腔白斑 癌变 口腔黏膜在恶性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