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爱霞 贾革红 +2 位作者 左月仙 杨花芳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70-4172,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脑瘫康复指导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伴有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化...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脑瘫康复指导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伴有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化分配,分为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组20例、中医手法按摩组20例和综合治疗组(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20例。训练前后对3组患儿进行口运动检查评分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听力语言科制定的构音障碍检查和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定。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综合治疗组的口运动评分、最长发音时间和言语清晰度均优于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组和中医手法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构音障碍及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 中医手法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 被引量:33
2
作者 侯梅 傅平 +1 位作者 张红 兰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法对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 3 2例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行神经病学检查评价脑瘫类型 ,Gesell发育评分评价运动发育年龄。语言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口运动评...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法对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 3 2例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行神经病学检查评价脑瘫类型 ,Gesell发育评分评价运动发育年龄。语言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口运动评分、构音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商。结果治疗后脑瘫患儿口运动评分平均提高 14 94分 ,明显高于治疗前 (t =11 946,P <0 0 1) ;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各平均提高 11 72和 13 5 6;较治疗前亦明显提高 (t值分别为 5 3 76和 7 5 5 2 ,P <0 0 1)。 2 8例(87 5 % )患儿构音能力明显改善。结论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口运动功能和构音障碍疗效显著 ,对语言理解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亦有明显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运动障碍 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症的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利江 刘秋燕 +1 位作者 刘彬 候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OSMT)、针刺和低频电刺激等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脑瘫流涎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本院脑瘫伴发流涎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OSMT,n=20)、B组(针刺,n=20)、C组(低频电刺激,n=20)和D组(针...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OSMT)、针刺和低频电刺激等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脑瘫流涎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本院脑瘫伴发流涎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OSMT,n=20)、B组(针刺,n=20)、C组(低频电刺激,n=20)和D组(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n=20)。同期选取门诊就诊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分别采用教师流涎法和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和A组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均方根(RMS)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668,P〉0.05),B组、C组和D组显著高于治疗前(t〉8.983,P〈0.001)。治疗后对照组和A组间流涎的临床疗效和RMS值均无显著性差异(W=389.5,t=2.041,P〉0.05),B组、C组和D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A组(W〉226.0,t〉8.534,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W〉306.0,t〉3.663,P〈0.05)。结论针刺和低频电刺激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流涎情况,二者联合疗效优于单一治疗,而OSMT治疗未见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流涎症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 针刺 低频电刺激治疗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