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RNA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辉 叶美花 +3 位作者 俞诚波 张蓓蓓 蔡敏秋 许红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6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 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 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能力,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ALS2及ALS3 m 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附实验结果显示,3株白色念珠菌均可黏附于口腔上皮细胞,且菌株3683黏附数量明显多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黏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均能检测到ALS2及ALS3 m RNA表达,其中,菌株3683ALS2及ALS3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3630 ALS2及ALS3 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的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不同,菌株黏附能力的强弱可能与其ALS2及ALS3基因情况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口腔上皮细胞 黏附能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
作者 李蓉 富国文 +5 位作者 朱红林 刘泽武 王雅 王瑾艺 四朗玉珍 樊月圆 《动物医学进展》 2025年第4期72-77,共6页
建立一种高效制备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后续研究山羊口腔疾病提供细胞材料。试验采用0.1μg/mL分散酶Ⅱ和300 U/mL胶原酶Ⅰ组合消化法、组织贴壁法分离纯化山羊口腔上皮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10 ng/mL表皮生长因... 建立一种高效制备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后续研究山羊口腔疾病提供细胞材料。试验采用0.1μg/mL分散酶Ⅱ和300 U/mL胶原酶Ⅰ组合消化法、组织贴壁法分离纯化山羊口腔上皮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1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完全培养基培养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记录生长曲线,经过特异性蛋白PCR扩增、免疫荧光、质粒pGEFP-N1转染进行口腔上皮细胞的鉴定。结果表明,组合酶消化法后细胞基本贴壁,细胞形态正常,呈铺路石状,可见有成纤维细胞夹杂生长;组织贴壁法48 h后逐渐爬出细胞,呈铺路石状,无杂细胞夹杂生长;原代口腔上皮细胞分离后采用CCK-8试剂盒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表明1~3 d增殖速度缓慢,培养3~5 d细胞增殖速度加快,活性增强,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5~7 d后细胞增殖速率下降,原代口腔上皮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使用角蛋白、肌间线蛋白、波形蛋白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到的山羊口腔上皮细胞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表明所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胞是口腔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角蛋白抗体免疫阳性率达98%以上;质粒pEGFP-N1转染口腔上皮细胞12 h荧光较弱,24 h荧光增强,阴性无荧光,表明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可整合外源基因并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生物反应器。建立了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口腔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分离鉴定 胶原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长虹 翟弘峰 李森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索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粘膜组织奠定基础 ,同时可为口腔粘膜的生理、药理、毒理学及微生态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取刚离乳的雄性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组织小块 ,酶消化成... 目的 :探索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粘膜组织奠定基础 ,同时可为口腔粘膜的生理、药理、毒理学及微生态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取刚离乳的雄性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组织小块 ,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后静置培养 ,定期换液、传代。以相差显微镜每日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 ,细胞进行常规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查 ,并以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整个上皮细胞生长期内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 ,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 ,并证实为二倍体细胞。细胞可传11 13代 ,成活 5 0~ 60天。结论 :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可在体外进行培养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增殖能力。这不仅为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构建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病变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游锦梅 许雅鑫 +3 位作者 吴彬 Yang Yong 李钰 陈显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正常和不同病变程度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IFN-α)敏感性的差异,为IFN-α的抗肿瘤应用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分别培养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株(NOK)、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株(DOK)、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取... 目的观察正常和不同病变程度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IFN-α)敏感性的差异,为IFN-α的抗肿瘤应用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分别培养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株(NOK)、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株(DOK)、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取传至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对照组每孔加入2 m L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设IFN-α浓度100、500、1 000 U/m L 3个浓度组,实验组每孔分别加入含相应浓度IFN-α的完全培养液,常规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IFN-α分别作用于3种细胞,对NOK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无影响,而DOK、KB细胞株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殖能力明显减慢,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浓度500 U/m L IFN-α对NOK细胞株的凋亡无影响,但有促进DOK、KB细胞株凋亡的作用。浓度500 U/m L IFN-α对NOK细胞株周期无影响,DOK细胞株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KB细胞株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结论正常上皮细胞对IFN-α不敏感,而DOK、KB细胞株对IFN-α敏感;IFN-α有抑制DOK、KB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促其凋亡的作用,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口腔表皮样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瑞丽 张彦明 +1 位作者 崔红杰 郭抗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5-1453,共9页
为了建立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r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OMEC)的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仔猪的口腔颊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培养法、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对... 为了建立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r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OMEC)的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仔猪的口腔颊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培养法、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形态学特征及生长情况,对传代培养的OME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表明,在采用相同培养基条件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不能成功培养仔猪OMEC,用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培养的细胞不易贴壁,培养困难,采用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纯度高,可连续传到10~11代,经鉴定具有OMEC特征。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OMEC的永生化及猪口蹄疫致病机理和疫苗提供理想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DispaseⅡ联合组织块培养法 新生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岚 薛明花 李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630-632,共3页
目的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取兔口腔黏膜组织,用0.25%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分离上皮与皮下组织,采用无血清及无3T3细胞培养体系,即角质细胞培养液(DefinedK-SFM)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目的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取兔口腔黏膜组织,用0.25%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分离上皮与皮下组织,采用无血清及无3T3细胞培养体系,即角质细胞培养液(DefinedK-SFM)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用中性蛋白酶可成功分离上皮与皮下组织,原代培养11d细胞可融合成片,呈铺路石样,鉴定为单一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结论利用角质细胞培养液可成功培养出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
7
作者 韩岩岩 宋德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2,共4页
试验旨在筛选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受体,构建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用Trizol试剂提取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总RNA,然后分离和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然后用EcoRⅠ和H... 试验旨在筛选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受体,构建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用Trizol试剂提取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总RNA,然后分离和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然后用EcoRⅠ和HindⅢ酶消化双链cDNA末端接头,使双链cDNA 2端含有EcoRⅠ和HindⅢ黏性末端。所有处理后的双链cDNA,经Mini Column纯化,收集400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将其连接带有EcoRⅠ和HindⅢ末端的T7Select 10-3b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BLT5403为受体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文库。经测定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3×107PFU/mL,重组率为95.8%,扩增后文库滴度为2.6×1010 PFU/mL。随机挑取100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95%的插入片段大于400bp。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T7噬菌体展示文库 水泡性口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辉 俞诚波 +4 位作者 张蓓蓓 叶美华 蔡敏秋 许红苗 林敏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分别加入孢子型白色念珠菌(孢子组)和菌丝型白色念珠菌(菌丝组),另将单独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组对口腔黏膜上...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分别加入孢子型白色念珠菌(孢子组)和菌丝型白色念珠菌(菌丝组),另将单独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组对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黏附作用,并观察白色念珠菌对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作用。结果菌丝组黏附指数(7.63±1.39)显著高于孢子组(3.47±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丝组凋亡率[(3.49±0.4)%]显著高于孢子组[(2.07±0.15)%]和阴性对照组[(1.9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孢子组和阴性对照组凋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丝组G0/G1期细胞比例[(38.17±7.83)%]显著低于孢子组[(49.47±11.41)%]和阴性对照组[(57.7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期[(8.54±4.03)%]、G2/M期[(20.18±9.59)%]细胞比例上升,且显著高于孢子组[(6.47±2.73)%、(10.71±3.19)%]和阴性对照组[(5.35±2.11)%、(12.38±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42.79±18.73)%]明显高于孢子组[(28.67±8.79)%]和阴性对照组[(26.87±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孢子组和阴性对照组P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能够导致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发生凋亡和增殖周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9
作者 翟弘峰 刘红 +1 位作者 李森恺 李养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3期20-21,共1页
为了给口腔粘膜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我们以胶原为底物,对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上皮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原代培养 取刚离乳的新西兰幼兔,雌雄不限,体重0.3kg,全麻后以酒精消毒术区,剪取面积0.3c... 为了给口腔粘膜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我们以胶原为底物,对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上皮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原代培养 取刚离乳的新西兰幼兔,雌雄不限,体重0.3kg,全麻后以酒精消毒术区,剪取面积0.3cm×0.2cm菲薄颊部粘膜组织块。标本放入加有青、链霉素及氟康唑的D-Hanks液中漂洗,加入DispaseⅡ消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 幼兔 角蛋白 体外培养 广谱单克隆角蛋白抗体 口腔粘膜组织 免疫组化染色
全文增补中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诱导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丽君 陈谦明 +1 位作者 吴玉琪 杨建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7-533,共7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调控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分析关键基因,探讨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药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5μmol/L)和高浓度(10μmol/L)芍药苷组处理口腔...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调控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分析关键基因,探讨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药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5μmol/L)和高浓度(10μmol/L)芍药苷组处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Leuk-1,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从而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对DEGs进行基因功能和途径注释。结果:芍药苷诱导下,Leuk-1细胞中共有1212个显著DEGs;GO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细胞因子介导的通路反应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丝氨酸内酞酶活性、细胞外空间、细胞外组分和内质网等功能中;KEGG通路富集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单纯疱疹病毒Ⅰ感染、癌症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参与芍药苷诱导的Leuk-1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其趋势域RNA-seq一致,可以验证RNA-seq技术的准确性。结论: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病毒感染、肿瘤抑制、保护上皮完整性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表达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5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变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兆勇 谭劲 +2 位作者 陈明 杨庆泽 刘艳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34-36,41,F0004,共5页
目的观察miR-21-5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变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将大鼠原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加入50μg/ml槟榔提取物诱导,构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变细胞模型。采用RT-qPCR技术检测两组miR... 目的观察miR-21-5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变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将大鼠原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加入50μg/ml槟榔提取物诱导,构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变细胞模型。采用RT-qPCR技术检测两组miR-21-5p的表达,利用miRDB、TargetScan等30个数据库预测hsa-miR-21-5p的靶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miR-21-5p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miR-21-5p靶基因预测中综合得分排前三的是Smad7、PLAG1、TGF-β1。miR-21-5p靶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大分子代谢、细胞内细胞器等组分及蛋白质酶聚集中,信号通路则显著富集于MAPK等信号通路。结论miR-21-5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变细胞中高表达。Smad7可能通过串话miR-21-5p与TGF-β介导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5p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槟榔提取物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Survivin和Aurora-B在口腔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勤 陈秋月 +3 位作者 刘甜 邵文华 马晓娟 曾思恩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核Survivin和Aurora-B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关联。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和Aurora-B在O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结果:核Survivin和Aurora-B在OSCC组织中显示高表达,不仅两者的表达密切相关,而... 目的:探讨核Survivin和Aurora-B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关联。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和Aurora-B在O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结果:核Survivin和Aurora-B在OSCC组织中显示高表达,不仅两者的表达密切相关,而且两者高表达的病例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化密切相关。结论:核Survivin和Aurora-B可以作为OSCC诊断标记和治疗的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AURORA-B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SC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学
13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9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口腔上皮细胞 口腔科学 北大 医科 唾液 核粒 杆菌 中国汉族人 梭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学
1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2年第10期189-190,共2页
0239421 牙周密螺旋体进入口腔上皮细胞层组织时的活动力和趋化性/Lux R∥In- fect Immun.-2001,69(10).-6276~6283医科图
关键词 清除效果 体外试验 医科 趋化性 口腔科学 紫单胞菌 口腔上皮细胞 密螺旋体 紫色 活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学
1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2年第7期183-183,共1页
0227284 白介素-8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受选择性的牙周细菌作用的调节作用:齿龈紫色单胞菌通过拮抗机制的多种效应/Huang G T//Infect Im-mun.-2001,69(3).
关键词 口腔上皮细胞 粘附分子 拮抗机制 细菌作用 调节作用 选择性 白介素 口腔科学 医科 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学
16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8期184-185,共2页
0030838 人口腔上皮细胞受中间 Prevot杆菌的侵袭/Bom BR//Infect Immun.-1998,66(12).-6054~6057 医科情0030839 齿龈组织中羟基脂肪酸与前列腺素 E2之间的关系/Nichols F//Infect Im-mun.-1998,66(12).-5805~5811 医科情0030840
关键词 口腔上皮细胞 前列腺素 程序化 医科 口腔科学 侵袭 羟基脂肪酸 杆菌 组织 中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
17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0042221 口腔癌、吸烟和饮酒:患者应了解的关系/Kerawala G 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9,37(5).-374~376北医口0042222 人类口腔上皮细胞浸润能力的动态测定:一种测定癌肿瘤细胞生成的新方法/Thomson P J//Br J Oral Maxillof... 0042221 口腔癌、吸烟和饮酒:患者应了解的关系/Kerawala G 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9,37(5).-374~376北医口0042222 人类口腔上皮细胞浸润能力的动态测定:一种测定癌肿瘤细胞生成的新方法/Thomson P 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9,37(5).-377~383 北医口0042223 口腔癌患者上皮细胞的活动特点/Thomson P 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9,37(5).-384~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口腔上皮细胞 病例报告 肿瘤细胞 口腔鳞状细胞 动态测定 颌面部肿瘤 活动特点 浸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玻连蛋白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兵 胡腾龙 +4 位作者 静广平 于洋 钟克涛 王海涛 俞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血清玻连蛋白(vitronectin,VT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状上皮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2016年8月~2017... 目的:观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血清玻连蛋白(vitronectin,VT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状上皮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2016年8月~2017年5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患者26人,有淋巴结转移者18人,口腔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8人,健康人群20人血清VTN表达情况,通过方差分析及LSD法检验各组血清中VTN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VTN A值为(36849.10±1127.3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2518.12±1301.25),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9459.28±629.58)(P<0.001),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口腔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VTN A值为(36725.50±1484.4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检测无淋巴结转移OSCC患者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的血清VTN表达情况:高分化鳞癌患者血清VTNA值为(59009.13±145.75),高于中分化者(39468.82±1135.61),高于低分化者(22437.00±1286.38)(P<0.001),3组间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玻连蛋白(VTN)与口腔鳞状上皮癌(OSCC)的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测定血清VTN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口腔鳞状上皮癌(OSCC)的诊断和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连蛋白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 蛋白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
1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3期147-149,共3页
9710856 Florid 牙骨质-骨结构不良伴单纯性骨囊肿:一例报告日本女性/Miyauchi M//J Oral Pathol.-1995,24(6).-285~287 北医口9710857 颊部小延腺双侧多病灶导管样腺瘤:病例报告/Nelson Z L//Br J OralMaxillofac Surg.-1995,33(5).-... 9710856 Florid 牙骨质-骨结构不良伴单纯性骨囊肿:一例报告日本女性/Miyauchi M//J Oral Pathol.-1995,24(6).-285~287 北医口9710857 颊部小延腺双侧多病灶导管样腺瘤:病例报告/Nelson Z L//Br J OralMaxillofac Surg.-1995,33(5).-299~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 口腔上皮脱落细胞 单纯性骨囊肿 病例报告 淋巴结转移 文献综述 结构不良 免疫组化研究 血管内皮瘤 核仁组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念珠菌IgY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平 傅颖媛 +1 位作者 况南珍 刘志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2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抗白念珠菌IgY对白念珠菌生长及体外黏附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含有不同浓度IgY的沙氏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白念珠菌,37℃培养24h后,观察白念珠菌的生长现象;分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用不同浓度IgY分别对上皮细胞和白念珠菌预处理... 目的观察抗白念珠菌IgY对白念珠菌生长及体外黏附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含有不同浓度IgY的沙氏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白念珠菌,37℃培养24h后,观察白念珠菌的生长现象;分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用不同浓度IgY分别对上皮细胞和白念珠菌预处理后进行黏附抑制实验。结果加入IgY抗体后,白念珠菌的繁殖数量无明显变化,但生长过程中出现凝集现象,且随IgY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黏附的白念珠菌数目明显减少。结论IgY不影响白念珠菌的繁殖分裂,但可使其发生凝集,并能阻断其黏附上皮细胞,作用机制可能与IgY封闭白念珠菌的表面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念珠菌IgY 白念珠菌 口腔颊黏膜上皮细胞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