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1
作者 李蓉 富国文 +5 位作者 朱红林 刘泽武 王雅 王瑾艺 四朗玉珍 樊月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7,共6页
建立一种高效制备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后续研究山羊口腔疾病提供细胞材料。试验采用0.1μg/mL分散酶Ⅱ和300 U/mL胶原酶Ⅰ组合消化法、组织贴壁法分离纯化山羊口腔上皮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10 ng/mL表皮生长因... 建立一种高效制备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后续研究山羊口腔疾病提供细胞材料。试验采用0.1μg/mL分散酶Ⅱ和300 U/mL胶原酶Ⅰ组合消化法、组织贴壁法分离纯化山羊口腔上皮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1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完全培养基培养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记录生长曲线,经过特异性蛋白PCR扩增、免疫荧光、质粒pGEFP-N1转染进行口腔上皮细胞的鉴定。结果表明,组合酶消化法后细胞基本贴壁,细胞形态正常,呈铺路石状,可见有成纤维细胞夹杂生长;组织贴壁法48 h后逐渐爬出细胞,呈铺路石状,无杂细胞夹杂生长;原代口腔上皮细胞分离后采用CCK-8试剂盒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表明1~3 d增殖速度缓慢,培养3~5 d细胞增殖速度加快,活性增强,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5~7 d后细胞增殖速率下降,原代口腔上皮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使用角蛋白、肌间线蛋白、波形蛋白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到的山羊口腔上皮细胞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表明所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胞是口腔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角蛋白抗体免疫阳性率达98%以上;质粒pEGFP-N1转染口腔上皮细胞12 h荧光较弱,24 h荧光增强,阴性无荧光,表明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可整合外源基因并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生物反应器。建立了山羊原代口腔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口腔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分离鉴定 胶原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永华 吴亚菲 +3 位作者 刘天佳 张静宜 肖晓蓉 赵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fimA)、W83、47A-1(Ⅳ型fimA)和KB...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fimA)、W83、47A-1(Ⅳ型fimA)和KB细胞ATCC CCL-17共同孵育24h,以未受刺激的KB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3、6、24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RT-PCR检测KB细胞IL-8m RNA的动态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动态变化。结果2种fimA基因型菌株刺激1h,KB细胞IL-8mRNA的表达上调至峰值,高于对照组,3~24hIL-8m RNA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P.gingivalis感染细胞后3~24h,上清液中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Ⅳ型菌株低于Ⅰ型菌株;IL-8mRNA及其蛋白表达不完全一致,提示IL-8的表达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结论fimA基因型与口腔上皮细胞IL-8的表达水平相关,提示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FIMA基因型 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凌 唐晓琳 +1 位作者 王兆元 钟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从另一种角度证明白色念珠菌感染与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在培养的口腔上皮细胞(KB细胞)中,加入菌丝相、孢子相的白色念珠菌,共同培养48h,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白色念珠菌对KB细胞...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从另一种角度证明白色念珠菌感染与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在培养的口腔上皮细胞(KB细胞)中,加入菌丝相、孢子相的白色念珠菌,共同培养48h,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白色念珠菌对K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菌丝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S期、G2/M期所占百分比显著升高,反映细胞增殖活力的增殖指数PI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孢子组的KB细胞PI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可引起KB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白色念珠菌对KB细胞周期的改变有赖于该菌的毒性及对细胞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细胞周期 口腔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 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叶变
4
作者 潘红芽 张志愿 +3 位作者 周晓健 蒋欣泉 李江 陈万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叶变(EMT),以及发生EMT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相差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HPV16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HIOEC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桥粒形成情况;RT...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叶变(EMT),以及发生EMT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相差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HPV16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HIOEC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桥粒形成情况;RTPCR比较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HIOEC细胞中βcaten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wnt4、wnt5a、snail基因的转录情况;免疫组化检测HIOEC细胞中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ctin细胞骨架的改变。结果HIOEC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改变,细胞分散生长;RTPCR结果显示HIOEC细胞Ecadherin、wnt4转录水平下调,wnt5a转录水平上调,βcatenin、snail基因无明显改变。HIOEC细胞共表达CK和Vim。Actin细胞骨架在HIOEC细胞中更显丰富,呈束排列。结论HPV16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HIOEC细胞发生上皮—间叶变,细胞表现间叶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口腔上皮细胞 永生化 上皮-间叶变 细胞形态学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E5、E6和E7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感染口腔上皮细胞 被引量:4
5
作者 项先旺 江彤 陈传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0-944,共5页
目的分别构建HPV16 E5、E6和E7癌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为研究E5基因对口腔上皮细胞的致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HPV16 E5、E6和E7基因,分别构建p LVX-Ac GFP-E5、p LVX-Ac GFP-E6和p LVX-Ac GFP-E7重组慢病毒载体,... 目的分别构建HPV16 E5、E6和E7癌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为研究E5基因对口腔上皮细胞的致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HPV16 E5、E6和E7基因,分别构建p LVX-Ac GFP-E5、p LVX-Ac GFP-E6和p LVX-Ac GFP-E7重组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3种慢病毒上清液,分别感染口腔上皮细胞、腺嘌呤素筛选感染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 LVX-Ac GFP-E5、p LVX-Ac GFPE6和p LVX-Ac GFP-E7重组慢病毒载体,获得3种慢病毒上清液,筛选得到3个稳定的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均可检测到HPV16 E5、E6和E7基因在口腔上皮细胞内表达。结论本研究构建的3个重组慢病毒载体能成功感染口腔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16癌基因 慢病毒载体 口腔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捕获口腔上皮细胞的DNA分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丽华 张晨 +3 位作者 陈连康 郑会芬 程莉 周怀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6-197,203,共3页
目的探索激光显微技术(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system,LCM)捕获口腔上皮细胞,并进行STR-DNA分型检测的方法。方法用VERITAS显微切割仪红外低能激光显微捕获一定数量口腔上皮细胞,进行ProfilerPlus试剂盒STR复合扩增,检测DNA基因型... 目的探索激光显微技术(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system,LCM)捕获口腔上皮细胞,并进行STR-DNA分型检测的方法。方法用VERITAS显微切割仪红外低能激光显微捕获一定数量口腔上皮细胞,进行ProfilerPlus试剂盒STR复合扩增,检测DNA基因型。结果7~8个口腔上皮细胞能成功获得STR-DNA分型。3~4个口腔上皮细胞不能成功获得STR-DNA分型。结论激光显微捕获作为一种分离单个细胞的新技术,对于微量口腔上皮细胞的STR-DNA分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显微捕获(LCM) 口腔上皮细胞 STR-DNA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口腔鳞癌进展的功能研究
7
作者 徐潇奕 王斌 +1 位作者 杨檬檬 沈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OSCC组织芯片中CD68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1型巨噬细胞促进SCC-15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M2型巨噬细胞则作用相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OSCC中浸润密度,与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1型巨噬细胞抑制OSCC进展,M2型巨噬细胞则促进OS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皂苷D防御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感染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立芬 王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对白色念珠菌黏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桔梗皂苷D对口腔上皮KB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白色念珠菌、KB细胞以及不同浓度的桔梗皂苷D共同培养,革兰染色检测白色念珠菌黏附数,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念... 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对白色念珠菌黏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桔梗皂苷D对口腔上皮KB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白色念珠菌、KB细胞以及不同浓度的桔梗皂苷D共同培养,革兰染色检测白色念珠菌黏附数,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念珠菌活力和菌丝转换率;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8与人β-防御素2(HBD-2)的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B细胞中HBD-2 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桔梗皂苷D对KB细胞存活率无影响;随着桔梗皂苷D浓度的增加,白色念珠菌的黏附数、菌活力和菌丝转换率逐渐下降,上清液中IL-18与HBD-2的蛋白含量以及KB细胞中HBD-2 mRNA表达与蛋白水平逐渐降低。结论:桔梗皂苷D具有抑菌作用,并参与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防御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皂苷D 口腔上皮细胞 白色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L929细胞为饲细胞的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9
作者 翟弘峰 刘红 +1 位作者 解邦杰 李森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 :探索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粘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 :取刚离乳的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组织小块 ,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后以L92 9细胞为饲细胞培养 ,定期换液、传代。以相差... 目的 :探索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粘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 :取刚离乳的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组织小块 ,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后以L92 9细胞为饲细胞培养 ,定期换液、传代。以相差显微镜每天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 ,细胞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查 ,并以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整个上皮细胞生长期内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 ,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 ,并证实为二倍体细胞。细胞可传 11~ 13代 ,成活 5 0~ 6 0d。结论 :新西兰幼兔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可在体外进行培养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增殖能力。这不仅为组织工程化口腔粘膜构建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桂聪 毛天球 +3 位作者 杨维东 陈富林 赵晋龙 陶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扩增方法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手术中切除的多余粘膜,分别用胰酶和Dispase分离后经胰酶消化,接种无血清培养基。将二者细胞数量、活力及融合时间加以比较,同时对细胞各代增值特点、生长曲...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扩增方法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手术中切除的多余粘膜,分别用胰酶和Dispase分离后经胰酶消化,接种无血清培养基。将二者细胞数量、活力及融合时间加以比较,同时对细胞各代增值特点、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血清对细胞分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Dispase分离法的细胞总数,活细胞数均高于胰酶分离法。粘膜上皮细胞能够在无血清培养基稳定增殖传代,血清对上皮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结论:Dispase分离的无血清培养技术可短期内获得大量具增殖能力的粘膜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 培养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谭波 魏人前 +6 位作者 杨志明 李秀群 韩平 智伟 解慧琪 任燕 谭中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培养犬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及其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体外复合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化黏膜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混合酶消化法,于6%胎牛血清的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中培养OMECs,观察OMECs的形态特征...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培养犬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及其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体外复合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化黏膜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混合酶消化法,于6%胎牛血清的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中培养OMECs,观察OMECs的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将第2代犬OMECs接种在SIS上,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等观察OMECs在SIS上的生长状况。结果OMECs在DKSFM中生长良好,CK19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OMECs接种在SIS上呈单层生长,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复合培养8d呈多层生长。结论采用混合酶消化法,用含6%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犬OMECs,方法简便,适合推广应用。SIS与OMECs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黏膜的理想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小肠黏膜 复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美荣 李国菊 +2 位作者 张达 颜世果 戚向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mL-1)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12、24、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实时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贴壁明显,且48 h时实验3组细胞核仁明显。2)培养48 h时,4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Bcl-2 mRNA、Bax mRNA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KGF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逐渐降低,Bcl-2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 KGF可通过上调Bcl-2 mRNA和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过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飒 秦晓东 +5 位作者 何祥一 车春晓 张潇 解斯羽 孙贵军 王立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通过慢病毒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基因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探索构建高效、稳定的永生化OMECs细胞系的方法。方法提取293T细胞总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 TERT基因全长,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 ... 目的通过慢病毒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基因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探索构建高效、稳定的永生化OMECs细胞系的方法。方法提取293T细胞总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 TERT基因全长,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 LVX-puro-h TERT。包装慢病毒颗粒后感染人正常OMECs,经嘌呤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克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 TERT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p LVX-puro-h TERT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到OMECs中;感染细胞与正常OMECs形态相似,呈铺路石样生长;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h TERT在感染细胞中高表达,与正常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慢病毒法成功建立了过表达h TERT的OMECs稳定细胞系,为构建高效、稳定增殖的人永生化OMECs细胞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慢病毒载体 稳定表达 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瑞丽 张彦明 +1 位作者 崔红杰 郭抗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5-1453,共9页
为了建立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r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OMEC)的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仔猪的口腔颊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培养法、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对... 为了建立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r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OMEC)的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仔猪的口腔颊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培养法、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形态学特征及生长情况,对传代培养的OME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表明,在采用相同培养基条件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不能成功培养仔猪OMEC,用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培养的细胞不易贴壁,培养困难,采用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纯度高,可连续传到10~11代,经鉴定具有OMEC特征。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OMEC的永生化及猪口蹄疫致病机理和疫苗提供理想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DispaseⅡ联合组织块培养法 新生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腔上皮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育红 韩萌 +4 位作者 何国斌 赵红宇 裴迎宾 李新明 石爱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Bcl-2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病变标本采用鼠抗人Bcl-2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Bcl-2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口腔上... 目的:研究Bcl-2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病变标本采用鼠抗人Bcl-2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Bcl-2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口腔上皮单纯增生、异常增生、鳞癌Ⅰ、Ⅱ、Ⅲ级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75%、52.17%、18.18%、22.22%和53.33%。口腔粘膜异常增生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粘膜单纯增生和鳞癌Ⅰ、Ⅱ级(P<0.05),鳞癌Ⅲ级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Ⅰ级(P<0.05)。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Bcl-2阳性表达的口腔鳞癌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增生 口腔上皮鳞状细胞 Bc1-2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
16
作者 韩岩岩 宋德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2,共4页
试验旨在筛选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受体,构建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用Trizol试剂提取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总RNA,然后分离和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然后用EcoRⅠ和H... 试验旨在筛选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受体,构建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用Trizol试剂提取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总RNA,然后分离和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然后用EcoRⅠ和HindⅢ酶消化双链cDNA末端接头,使双链cDNA 2端含有EcoRⅠ和HindⅢ黏性末端。所有处理后的双链cDNA,经Mini Column纯化,收集400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将其连接带有EcoRⅠ和HindⅢ末端的T7Select 10-3b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BLT5403为受体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文库。经测定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3×107PFU/mL,重组率为95.8%,扩增后文库滴度为2.6×1010 PFU/mL。随机挑取100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95%的插入片段大于400bp。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T7噬菌体展示文库 水泡性口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腔龈上皮(OE)细胞在牙周炎牙根牙骨质面上附着和增殖的研究
17
作者 姜茜 卢建忠 +1 位作者 朱孔黎 余优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OE)细胞在牙周炎牙根牙骨质面上附着和增殖的特性。方法人OE细胞分离培养后,分别接种于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的牙根牙骨质面上,扫描电镜观察并比较细胞在两种牙根片上贴附生长和增殖的情况,MTT法分... 目的研究人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OE)细胞在牙周炎牙根牙骨质面上附着和增殖的特性。方法人OE细胞分离培养后,分别接种于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的牙根牙骨质面上,扫描电镜观察并比较细胞在两种牙根片上贴附生长和增殖的情况,MTT法分别检测附着期和增殖期时两种牙根片上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健康牙根片上OE细胞密集,伸展充分,细胞间连接紧密。病变牙根片上OE细胞数量较少,形态不规则,细胞间连接疏松。72h和5天时病变牙根片上细胞OD值分别为0.21±0.02和0.35±0.04,明显低于同期健康牙根片上的细胞OD值0.43±0.06和0.72±0.08(P<0.05)。结论病变牙根牙骨质面不利于OE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上皮(OE)细胞 牙根片 牙骨质面 细胞复合培养 扫描电镜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诱导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丽君 陈谦明 +1 位作者 吴玉琪 杨建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7-533,共7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调控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分析关键基因,探讨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药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5μmol/L)和高浓度(10μmol/L)芍药苷组处理口腔...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调控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分析关键基因,探讨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药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5μmol/L)和高浓度(10μmol/L)芍药苷组处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Leuk-1,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从而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对DEGs进行基因功能和途径注释。结果:芍药苷诱导下,Leuk-1细胞中共有1212个显著DEGs;GO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细胞因子介导的通路反应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丝氨酸内酞酶活性、细胞外空间、细胞外组分和内质网等功能中;KEGG通路富集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单纯疱疹病毒Ⅰ感染、癌症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参与芍药苷诱导的Leuk-1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其趋势域RNA-seq一致,可以验证RNA-seq技术的准确性。结论: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病毒感染、肿瘤抑制、保护上皮完整性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表达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Gx环境对猴口腔黏膜上皮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忠英 张建中 +2 位作者 汤楚华 施生根 张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观察模拟空间环境航天应急返回过程中高+Gx对猴口腔黏膜上皮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以9只雄性猕猴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承受+1Gx、300s的超重作用;实验组根据承受过载峰值的大小分为3个亚组,分别承受过载峰值为+15Gx、200... 目的:观察模拟空间环境航天应急返回过程中高+Gx对猴口腔黏膜上皮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以9只雄性猕猴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承受+1Gx、300s的超重作用;实验组根据承受过载峰值的大小分为3个亚组,分别承受过载峰值为+15Gx、200s;+18Gx、165s;+21Gx、140s的超重作用。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猴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两步法,观察高+Gx对猴口腔黏膜上皮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口腔黏膜上皮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呈深棕色,为c-fos强阳性表达,对照组口腔黏膜上皮部分基底细胞和少量棘细胞呈浅棕色,为c-fos弱阳性表达。高+Gx实验组之间口腔黏膜上皮c-fos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高+Gx可引起猴口腔黏膜上皮细胞c-fos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Gx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c—fos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上皮培养与眼表移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龚丹妮(综述) 严晨曦(审校) 傅瑶(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5-1139,共5页
人角膜上皮细胞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补充,从而维持眼表稳态及正常视觉功能。热化学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眼表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当双眼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时可考虑非角膜缘性自体上皮组织移植... 人角膜上皮细胞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补充,从而维持眼表稳态及正常视觉功能。热化学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眼表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当双眼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时可考虑非角膜缘性自体上皮组织移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是眼表重建的重要种子细胞来源,体外培养构建的细胞片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围绕载体、培养条件及技术等影响口腔黏膜上皮片培养的各种因素,以及细胞片应用于临床眼表移植的优缺点,对利用口腔黏膜上皮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安全有效地重建眼表上皮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角膜缘干细胞缺损 眼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