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口腔鳞癌进展的功能研究
1
作者 徐潇奕 王斌 +1 位作者 杨檬檬 沈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OSCC组织芯片中CD68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1型巨噬细胞促进SCC-15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M2型巨噬细胞则作用相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OSCC中浸润密度,与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1型巨噬细胞抑制OSCC进展,M2型巨噬细胞则促进OS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腔上皮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育红 韩萌 +4 位作者 何国斌 赵红宇 裴迎宾 李新明 石爱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Bcl-2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病变标本采用鼠抗人Bcl-2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Bcl-2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口腔上... 目的:研究Bcl-2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病变标本采用鼠抗人Bcl-2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Bcl-2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口腔上皮单纯增生、异常增生、鳞癌Ⅰ、Ⅱ、Ⅲ级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75%、52.17%、18.18%、22.22%和53.33%。口腔粘膜异常增生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粘膜单纯增生和鳞癌Ⅰ、Ⅱ级(P<0.05),鳞癌Ⅲ级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Ⅰ级(P<0.05)。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Bcl-2阳性表达的口腔鳞癌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增生 口腔上皮鳞状细胞 Bc1-2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及KGF的mRNA的表达与口腔粘膜上皮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岩 邓志宏 +1 位作者 TipoeGL WhiteFH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25,T003,共4页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颊粘膜异常增生(DYS)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DYS及SCC间质中均检测到KGF和bFGFmRNA...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颊粘膜异常增生(DYS)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DYS及SCC间质中均检测到KGF和bFGFmRNA的表达,上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阳性反应部位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此外部分慢性炎细胞也见阳性反应。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和程度均比DYS增强。此结果提示:bFGF和KGF不仅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促进间质中新生血管及间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KGF 口腔粘膜上皮 原位杂交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口腔鳞状上皮癌病理学的观察与诊断 被引量:7
4
作者 于丽丽 薛军 +1 位作者 王玉洁 孙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4-56,共3页
近年,动物肿瘤的发生在宠物疾病临床上频繁发生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为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实验采用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犬口腔鳞状上皮癌病理学的观察与诊断。结果表现为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瘤细... 近年,动物肿瘤的发生在宠物疾病临床上频繁发生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为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实验采用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犬口腔鳞状上皮癌病理学的观察与诊断。结果表现为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瘤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表现为瘤细胞及其核的多形性和病理性核分裂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上皮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癌肿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郭锡久 严中福 +6 位作者 阮兴朝 李文 冉红兵 赵大勇 姜安祥 吴雪林 马世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目的 :研究应用以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和腺上皮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 6例鳞癌 ,采用 VCP联合化疗方案 ,对 36例腺上皮癌采用 VC5 - Fu方案。化疗结束后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对所治疗病例进行... 目的 :研究应用以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术前诱导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和腺上皮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 6例鳞癌 ,采用 VCP联合化疗方案 ,对 36例腺上皮癌采用 VC5 - Fu方案。化疗结束后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对所治疗病例进行近期疗效分析 ,对药物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VCP方案治疗 5 6例鳞癌的近期有效率 (缓解率 )为 83.9% ,VC5 - Fu方案治疗 36例腺上皮癌的近期有效率为 6 3.9%。两组的总有效率为 73.9%。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呕吐反应、骨髓抑制等。结论 :以大剂量顺铂为主联合术前诱导化疗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 ,在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应该推广使用。加强对机体的保护性措施 ,可提高联合诱导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 口腔上皮 联合药物疗法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玻连蛋白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田兵 胡腾龙 +4 位作者 静广平 于洋 钟克涛 王海涛 俞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血清玻连蛋白(vitronectin,VT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状上皮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2016年8月~2017... 目的:观测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血清玻连蛋白(vitronectin,VT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状上皮癌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2016年8月~2017年5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患者26人,有淋巴结转移者18人,口腔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8人,健康人群20人血清VTN表达情况,通过方差分析及LSD法检验各组血清中VTN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VTN A值为(36849.10±1127.3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2518.12±1301.25),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9459.28±629.58)(P<0.001),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口腔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VTN A值为(36725.50±1484.4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检测无淋巴结转移OSCC患者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的血清VTN表达情况:高分化鳞癌患者血清VTNA值为(59009.13±145.75),高于中分化者(39468.82±1135.61),高于低分化者(22437.00±1286.38)(P<0.001),3组间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玻连蛋白(VTN)与口腔鳞状上皮癌(OSCC)的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测定血清VTN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口腔鳞状上皮癌(OSCC)的诊断和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连蛋白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 蛋白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1
7
作者 郑忠辉 缪莉 +2 位作者 黄耀坚 徐庆妍 苏文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516,共4页
从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树皮样品中分离出125株内生真菌。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11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或HL-60(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8%。秋茄、桐花树和白... 从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树皮样品中分离出125株内生真菌。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11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或HL-60(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8%。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别占供测菌株的11.6%、5.7%和4.8%。抗肿瘤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及曲霉属。在所分离的菌株中,归属于拟青霉属的活性菌株占供测菌株的比例最高、活性最强。结果显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抗肿瘤活性 口腔上皮癌 白血病 抑制活性 拟青霉属 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KB细胞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Bv200的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金廷 崔慧先 +2 位作者 李庆星 张会军 白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的提取物苦参碱对口腔上皮癌KB细胞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Bv200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MTT法观察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KB及KBv20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吖啶橙溴乙啶(AO EB)双荧光染色检测二者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苦参碱对...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的提取物苦参碱对口腔上皮癌KB细胞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Bv200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MTT法观察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KB及KBv20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吖啶橙溴乙啶(AO EB)双荧光染色检测二者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苦参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苦参碱作用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苦参碱质量浓度在0.50、1.00、1.50、2.00mg ml时,均有抑制KB及KBv200增殖的作用,双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提示苦参碱可诱导KB及KBv200细胞凋亡,使细胞生长停滞在S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质量浓度的苦参碱作用24h后,细胞出现体积缩小、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碎裂等凋亡现象。结论苦参碱对KB及KBv200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可诱导KB及KBv200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导致细胞S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口腔上皮癌 KB细胞 多药耐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KB及其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增殖与凋亡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金廷 崔慧先 +2 位作者 李庆星 张会军 白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0-523,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苦参提取物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口腔上皮癌KB细胞和具有多药耐药特征的KBv20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MTT法对比观察苦参碱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吖啶橙/溴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苦参... 目的:研究中药苦参提取物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口腔上皮癌KB细胞和具有多药耐药特征的KBv20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MTT法对比观察苦参碱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吖啶橙/溴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苦参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苦参碱作用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苦参碱浓度在0.50、1.00、1.50、2.00mg/ml时,均有抑制KB及KBv200增殖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5mg/ml和1.43mg/ml;双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提示苦参碱可诱导KB及KBv200细胞凋亡,使细胞生长停滞在S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24h后,细胞出现体积缩小、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碎裂等凋亡现象。苦参碱对两种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对KB及多药耐药的KBv200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提示苦参碱可克服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故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中药抗肿瘤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口腔上皮癌 KB细胞 多药耐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