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验证腰高比在评估胰岛素抵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154例受试者,检测空腹血脂谱及其他重要生化指标。所有受试者均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并计算葡萄糖代谢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目的:通过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验证腰高比在评估胰岛素抵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154例受试者,检测空腹血脂谱及其他重要生化指标。所有受试者均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并计算葡萄糖代谢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及HOMA指数。比较各指数预测评估受试者胰岛素抵抗的能力。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高比(r=-0.730,P<0.001)、腰臀比(r=-0.651,P<0.001)、BMI指数(r=-0.717,P<0.001)、腰围(r=-0.716,P<0.001)均与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所得葡萄糖代谢率显著相关。以葡萄糖代谢率为标准绘制ROC曲线,不同指数曲线下面积为HOMA-IR(0.860)>腰高比(0.850)>BMI(0.846)>腰围(0.837)>腰臀比(0.749)。腰高比诊断胰岛素抵抗的最佳值为0.56,此值在ROC曲线中对应了最高的灵敏度(93.9%)和特异度(66.7%)。结论:腰高比与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所得的葡萄糖代谢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较于BMI、腰围、腰臀比等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是较好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简易指数,可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或大型临床试验。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糖耐量减低(IGT)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糖尿病(DM)组(52.0±10.9vs65.1±14.3,P<0.05);与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患者相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IGT组患者及DM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ISI0,120)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NGT vs IFG:92.0±22.3vs69.1±22.0;NGT vs IGT:92.0±22.3vs64.7±13.1;NGT vs DM92.0±22.3vs28.5±8.2,P<0.05);IGT组患者较IFG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明显(IFG vs IGT69.1±22.0vs64.7±13.1,P<0.05);胰岛素生成指数(IGI)IGT组明显高于IFG组(IFG vs IGT:1.69±0.80vs1.90±1.20,P<0.05);与NGT组相比,IFG组及DM组胰岛素早期相分泌(EPIR)明显降低(NGT vs IFG1stPH:243.9±173.5vs124.2±110.2,2ndPH:99.2±33.5vs62.6±37.4;NGT vs DM1stPH:243.9±173.5vs136.7±123.2,2ndPH:99.2±33.5vs38.8±33.3,P<0.05);且IGT组高于IFG组(IFG vs IGT1stPH:124.2±110.2vs200.4±186.3,P<0.05)。结论:IFG患者与IGT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在正常葡萄糖耐量(NGT)时已经存在β细胞功能受损,OGTT检查对于揭示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早期筛查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成人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照1995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指南,随机抽取3个生活小区的成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此次调查实际人数为2932人,其中有效资料份数为2891份,有...目的:了解成人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照1995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指南,随机抽取3个生活小区的成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此次调查实际人数为2932人,其中有效资料份数为2891份,有效率98.60%。标化后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0.95%(男12.02%,女9.86%)。标化后的肥胖现患率为3.23%(男3.05%,女3.42%),超重现患率为19.55%(男24.42%,女16.50%)。不同B M I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13.36,P<0.01)。随着B M I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有651人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B M I≥24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11.43%(32/280),高于B M I<24葡萄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犤6.74%(25/371)犦(χ2=4.39,P<0.05);有高血压者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16.38%(19/116),高于无高血压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犤7.10%(38/535)犦(χ2=10.27,P<0.005)。结论:超重、肥胖组的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往往共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胰岛素抵抗,去除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验证腰高比在评估胰岛素抵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154例受试者,检测空腹血脂谱及其他重要生化指标。所有受试者均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并计算葡萄糖代谢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及HOMA指数。比较各指数预测评估受试者胰岛素抵抗的能力。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高比(r=-0.730,P<0.001)、腰臀比(r=-0.651,P<0.001)、BMI指数(r=-0.717,P<0.001)、腰围(r=-0.716,P<0.001)均与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所得葡萄糖代谢率显著相关。以葡萄糖代谢率为标准绘制ROC曲线,不同指数曲线下面积为HOMA-IR(0.860)>腰高比(0.850)>BMI(0.846)>腰围(0.837)>腰臀比(0.749)。腰高比诊断胰岛素抵抗的最佳值为0.56,此值在ROC曲线中对应了最高的灵敏度(93.9%)和特异度(66.7%)。结论:腰高比与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所得的葡萄糖代谢率有较好的相关性,相较于BMI、腰围、腰臀比等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是较好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简易指数,可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或大型临床试验。
文摘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糖耐量减低(IGT)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糖尿病(DM)组(52.0±10.9vs65.1±14.3,P<0.05);与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患者相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IGT组患者及DM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ISI0,120)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NGT vs IFG:92.0±22.3vs69.1±22.0;NGT vs IGT:92.0±22.3vs64.7±13.1;NGT vs DM92.0±22.3vs28.5±8.2,P<0.05);IGT组患者较IFG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明显(IFG vs IGT69.1±22.0vs64.7±13.1,P<0.05);胰岛素生成指数(IGI)IGT组明显高于IFG组(IFG vs IGT:1.69±0.80vs1.90±1.20,P<0.05);与NGT组相比,IFG组及DM组胰岛素早期相分泌(EPIR)明显降低(NGT vs IFG1stPH:243.9±173.5vs124.2±110.2,2ndPH:99.2±33.5vs62.6±37.4;NGT vs DM1stPH:243.9±173.5vs136.7±123.2,2ndPH:99.2±33.5vs38.8±33.3,P<0.05);且IGT组高于IFG组(IFG vs IGT1stPH:124.2±110.2vs200.4±186.3,P<0.05)。结论:IFG患者与IGT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在正常葡萄糖耐量(NGT)时已经存在β细胞功能受损,OGTT检查对于揭示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早期筛查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文摘目的:了解成人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照1995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指南,随机抽取3个生活小区的成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此次调查实际人数为2932人,其中有效资料份数为2891份,有效率98.60%。标化后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0.95%(男12.02%,女9.86%)。标化后的肥胖现患率为3.23%(男3.05%,女3.42%),超重现患率为19.55%(男24.42%,女16.50%)。不同B M I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13.36,P<0.01)。随着B M I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有651人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B M I≥24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11.43%(32/280),高于B M I<24葡萄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犤6.74%(25/371)犦(χ2=4.39,P<0.05);有高血压者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16.38%(19/116),高于无高血压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犤7.10%(38/535)犦(χ2=10.27,P<0.005)。结论:超重、肥胖组的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往往共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胰岛素抵抗,去除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