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韩福禄 姚兴伟 +6 位作者 栗晓彬 李洪敏 张梅 武玉鑫 宋天佳 杨琦 刘尚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行OGTT的受试者1 206例,其中血糖正常412例,糖尿病前期358例,糖尿病436例。比较3组OGTT...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住院行OGTT的受试者1 206例,其中血糖正常412例,糖尿病前期358例,糖尿病436例。比较3组OGTT不同时点血糖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鉴别价值。结果:3组OGTT各时点血糖均为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P<0.05)。FPG、HOMA-IR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FINS、HOMA-β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OGTT 1 h血糖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95%CI)为0.758(0.724~0.792),以敏感度最大选取最佳切点值,该值为9.35 mmol/L,此时敏感度为0.701,特异度为0.709;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鉴别的AUC(95%CI)为0.956(0.942~0.969),以敏感度最大选取最佳切点值,该值为12.55 mmol/L,此时敏感度为0.901,特异度为0.908。结论:OGTT 1 h血糖对糖尿病前期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 h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直式静脉留置针改进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血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叶苓 李平 +1 位作者 张烨涵 高强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71-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中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的改进方法,使采血操作更加简便、安全、人性化。方法使用直式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每次采血后无需肝素生理盐水封管、采血前无需弃掉血液,为443例疑似糖尿病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中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的改进方法,使采血操作更加简便、安全、人性化。方法使用直式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每次采血后无需肝素生理盐水封管、采血前无需弃掉血液,为443例疑似糖尿病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采用无封管采血法对443例患者完成5次采血的成功率均高于98%;口服葡萄糖后,各个时间点留置软管内含前一时间段血样与当前时间点血样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封管采血法既减轻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又不反复穿刺肝素帽,不浪费血液,降低了感染风险,且操作简便、安全,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式静脉留置针 采血技术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地对未诊断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新梅 胡允兆 +1 位作者 温主治 王景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41-2343,共3页
目的:探讨哪些未诊断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收益。方法:数据分析包括冠心病、血糖、血脂、载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结果:未诊断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66.5%糖耐量异常和7... 目的:探讨哪些未诊断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收益。方法:数据分析包括冠心病、血糖、血脂、载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结果:未诊断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66.5%糖耐量异常和78.7%新发糖尿病必须经过OGTT检测才能被及时诊断。空腹血糖≥5.6mmol/L,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病程>10年均与新发糖尿病显著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3mg/L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升高是负荷后高血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那些存在预测糖代谢异常因素的患者行OGTT是检测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 耐量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菊芳 徐文辉 +4 位作者 王丹 谢俊 何筱莹 许向东 廖志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9-970,共2页
目的:在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进行5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hOGTT),探讨OGTT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35例疑似反应性低血糖受试者,均行82.5g葡萄糖的5hOGTT,检测0、30、120、180、240、300min血糖。结果:35例受试者根据2... 目的:在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进行5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hOGTT),探讨OGTT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35例疑似反应性低血糖受试者,均行82.5g葡萄糖的5hOGTT,检测0、30、120、180、240、300min血糖。结果:35例受试者根据2h血糖变化诊断糖耐量正常(NGT)21例(60%)、单纯糖耐量减低(IGT)8例(23%)、糖尿病(DM)5例(14%)、低血糖1例(3%);5h检查中共筛查出低血糖22例(63%),服糖后2h出现低血糖1例(5%),服糖后3h出现低血糖9例(40%),服糖后4h出现低血糖12例(55%),服糖后5h出现低血糖0例(0%),低血糖再现率82%。诊断服糖后低血糖的人群中IGT伴发率达36%。结论: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服糖后低血糖的发生率高达63%,其中IGT的伴发率也高达36%。所有低血糖均发生在服糖后2~4h,对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进行4hOGTT低血糖筛查敏感性达100%,比5hOGTT更容易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症 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康长明 曾庆华 刁瑞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7-658,661,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变化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B级;C级3组,健康人为对照组。行OGTT,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60min和120min血糖浓度均显著...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变化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B级;C级3组,健康人为对照组。行OGTT,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60min和120min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0min血糖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凝血酶原延长时间等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OGTT的120min血糖值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处理糖负荷能力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血方法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建新 谢丽萍 +1 位作者 张汝英 邹洪兴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2期67-68,共2页
为探讨适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采血方法 ,对 30名志愿者于上臂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后随机分成肝素封管组 (A1)和 0 .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组 (B1) ,分别于空腹及服糖溶液后 0 .5、 1、 2、 3 h在留置针处采血 1.5 ml,同时在对... 为探讨适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采血方法 ,对 30名志愿者于上臂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后随机分成肝素封管组 (A1)和 0 .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组 (B1) ,分别于空腹及服糖溶液后 0 .5、 1、 2、 3 h在留置针处采血 1.5 ml,同时在对侧上臂直接穿刺采血 1.5 ml作对照组 (A2、B2 ) ;测定各组血糖值并问卷调查 30名志愿者对两种采血方法的主观接受程度。结果空腹及服糖溶液后血糖值 A 1与 A 2组 ,B1与 B2组 ,A1与 B1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均 P>0 .0 5 ) ;30名志愿者全部愿意选择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提示静脉留置针采血可替代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行 OGTT试验 ;应用 0 .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静脉留置针 静脉采血 糖尿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薰按揉内关穴减少女性病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赟 万静波 +1 位作者 张渊琛 张晗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73-2475,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香薰按揉内关穴减少女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病人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女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者3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1组(100例)给予单纯按揉内关穴、干预2组(100例)给... [目的]观察运用香薰按揉内关穴减少女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病人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女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者3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给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1组(100例)给予单纯按揉内关穴、干预2组(100例)给予香薰联合按揉内关穴。比较3组病人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干预2组病人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香薰按揉内关穴,能减少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总不良反应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程度,提高病人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薰 按揉 内关穴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不良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诱发急性左心衰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锦雄 张彬 +1 位作者 查道刚 许顶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44-1344,共1页
据统计约有80%~90%急性左心衰的发生是有诱因的,凡能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妨碍心室充盈和心肌的供血供氧、能量代谢及离子转运的各种因素等都可诱发和加重心衰。常见的有感染、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据统计约有80%~90%急性左心衰的发生是有诱因的,凡能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妨碍心室充盈和心肌的供血供氧、能量代谢及离子转运的各种因素等都可诱发和加重心衰。常见的有感染、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输血输液过多过快、出血与贫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药物使用不当等.但由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诱发的急性左心衰目前尚未见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急性左心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估算平均血糖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肖肖 李强 +4 位作者 何洪波 李英莎 杨莉琴 祝之明 闫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89-2394,共6页
目的建立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估算平均血糖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完善动态血糖监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收集患者人口学基本特... 目的建立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估算平均血糖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完善动态血糖监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收集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并予以修正。根据拟合优度公式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纳入满足入组条件的糖尿病患者36例,应用OGTT试验估计全天平均血糖(MBG_(OGTT))为(9.66±3.34)mmol/L,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计算24 h平均葡萄糖水平(24 hour mean glucose,24 h MBG)为(9.40±2.67)mmol/L。MBG_(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582,P<0.001)、24 h MBG(r=0.674,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OGTT估计的24 h动态血糖的模型:24 h MBG_(mmol/L)=4.166+0.545×MBG_(OGTT),(R=0.674,P<0.001)。进一步将HbA1c纳入回归分析,得到修正模型:24 h MBG_(mmol/L)=1.797+0.359×MBG_(OGTT)+0.565×HbA1c(R=0.768,P<0.001)。选取本科住院的患者18例进行外部验证,得到R_(NL)=0.81,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应用OGTT试验评估全天平均血糖的模型,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谱变化的简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血糖监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孕妇孕中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项数及孕期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云燕 吴琪 +2 位作者 张丽霞 陈丹青 梁朝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319,共7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指标异常项数及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611例GDM孕妇,根据孕中...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指标异常项数及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611例GDM孕妇,根据孕中期OGTT血糖异常项数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各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交互作用。结果:OGTT血糖三项均异常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巨大胎儿和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率高于一项和二项指标异常的孕妇(均P<0.017);血糖二项指标异常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早产发生率也高于一项指标异常的孕妇(均P<0.017)。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胎儿发生率高于增重不足和增重适宜孕妇,LGA发生率高于增重不足孕妇(均P<0.017);增重适宜孕妇早产和低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增重不足和增重过多孕妇,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低于增重不足孕妇(均P<0.017)。在OGTT血糖一项指标异常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SGA的危险因素(aOR=1.66,95%CI:1.10-2.52;aOR=2.20,95%CI:1.07-4.53),是LGA的保护因素(aOR=0.40,95%CI:0.27-0.50);孕期增重过多则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aOR=2.15,95%CI:1.35-3.41;aOR=1.80,95%CI:1.20-2.72;aOR=2.18,95%CI:1.10-4.30)。在OGTT血糖二项指标异常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巨大胎儿和LGA的保护因素(aOR=0.24,95%CI:0.09-0.67;aOR=0.54,95%CI:0.34-0.86),孕期增重过多则是早产的危险因素(aOR=1.98,95%CI:1.23-3.18)。而在OGTT血糖三项指标异常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无明显关联。结论:在GDM孕期管理中,对于OGTT一项或两项血糖升高者,孕期体重合理管理可降低部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三项血糖均升高者,除了孕期体重管理,需更严格的血糖监测并进行药物降糖等积极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孕期增重 妊娠结局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素芬 赵玉兰 +1 位作者 黄亚萍 赵映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微血管病变。文中观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小时血糖(1hPG)及2小时血糖(2hPG)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门诊及住... 目的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微血管病变。文中观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小时血糖(1hPG)及2小时血糖(2hPG)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门诊及住院符合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2级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8例,病程10年以内。所有入选者均行OGTT,并记录每位患者空腹血糖(FPG)、1hPG、2hPG。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血糖水平分为4组,血糖正常(NGT)组100例、单纯OGTT 1 h血糖升高(1hHPG)组102例、单纯OGTT 2 h血糖升高(2hHPG)组104例、OGTT 1 h和2 h血糖均升高(1 hH PG/2 hH PG)组102例;同时记录408例患者的身高、体重、BMI、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史、血压、血脂、肌酐等一般临床资料,并根据肌酐值、年龄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 FR)值。分析1hHPG及2hHPG水平与ACR的关系。结果 4组研究对象高血压病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舒张压、脂代谢指标及空腹血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糖升高水平情况患者的收缩压、血肌酐、eG FR、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hHPG组、2hHPG组、1hHPG/2hHPG组ACR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1hHPG/2hHPG组高于1hH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hHPG组高于2hH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1hPG(OR=2.461,95%CI:1.947~3.112)、肌酐(OR=1.071,95%CI:1.027~1.117)以及2hPG(OR=2.016,95%CI:1.500~2.710)水平均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1hHPG与2hHPG异常均与ACR相关,可作为预测早期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早期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焕梅 张巧玲 +2 位作者 段爱珍 张俊清 韩红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7.0 mmol/L的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空腹血糖<7.0 mmol/L的426例冠心病住...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7.0 mmol/L的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空腹血糖<7.0 mmol/L的42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单支病变组(n=110)和冠脉多支病变组(n=316),通过OGTT分析两组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冠脉单支病变组中,糖调节受损54例(49.09%),糖尿病11例(10.00%),糖代谢异常共65例(59.09%);冠脉多支病变组中,糖调节受损180例(56.96%),糖尿病47例(14.87%),糖代谢异常共227例(71.83%)。与冠脉单支病变组比较,冠脉多支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患者较多,体重指数较高,肥胖及超重患者较多,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有冠心病家族史者较多,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09~1.068)、吸烟(OR=1.964,95%CI:1.232~3.129)、体重指数(OR=1.662,95%CI:1.181~2.338)、糖耐量异常(OR=1.039,95%CI:1.032~1.224)、糖尿病(OR=1.651,95%CI:1.032~3.109)、冠心病家族史(OR=2.122,95%CI:1.104~4.076)是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较高,且冠脉多支病变组较冠脉单支病变组存在更多的糖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代谢异常 糖调节受损 冠心病 多支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郊区某镇农村居民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的必要性
13
作者 邢建平 杨俊芬 +3 位作者 甄亚平 马亚红 赵蕾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35~74岁自然人群进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DM)筛查,分析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仅进行空腹血糖筛查可能造成的漏诊及误诊情况。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自然人群进行体检。35~7... 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35~74岁自然人群进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DM)筛查,分析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仅进行空腹血糖筛查可能造成的漏诊及误诊情况。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自然人群进行体检。35~74岁居民均纳入研究对象,对空腹血糖≥5.6mmol/L者作OGTT筛查。结果体检结果显示,2DM患病率为15.1%,其中新诊断2DM者为45.8%,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糖调节受损(IGR)163例,患病率为4.9%。若不进行OGTT试验将有12.6%新诊断的2DM、42%空腹血糖受损(IFG)、25.8%糖耐量异常(IGT)、41.3%IFG合并IGT漏诊,36.4%新诊断2DM误诊为IFG。结论2DM患病率在我国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大城市郊区农民患病率明显上升,对其进行糖代谢检查十分必要,进行OGTT试验可明显减少漏诊及误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表参数的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间点血糖分析
14
作者 任秋霞 胡志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052-3059,共8页
目的分析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及其与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3年3月淮安地区某乡镇年龄>45岁人群229例,其中男50例,女179例。根据体质指数将受试者分为:... 目的分析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及其与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3年3月淮安地区某乡镇年龄>45岁人群229例,其中男50例,女179例。根据体质指数将受试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体质指数<24 kg/m2)和超重与肥胖组(体质指数≥24kg/m2),比较两组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不同性别根据腰围值分为:腰围>参考值(男性≤85 cm,女性≤80 cm)组和腰围≤参考值组,比较不同性别两组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不同性别根据腰臀比分为:腰臀比>参考值(男性≤0.9,女性≤0.85)组和腰臀比≤参考值组,比较不同性别两组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根据腰高比将受试者分为:腰高比≤参考值(参考值为0.5)组和腰高比>参考值组,比较两组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年龄、体质指数、腰围值、腰臀比、腰高比与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的相关性。结果以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为应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显示,OGTT后0.5 h、1.0 h和2.0 h时血糖值与年龄均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超重与肥胖组OGTT后0.5 h、1.0 h时血糖值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以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为应变量、体质指数为自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显示,OGTT后0.5 h和1.0 h时血糖值与体质指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男性腰围>参考值组OGTT后1.0 h和2.0 h血糖值高于腰围≤参考值组(P<0.05);女性两组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为应变量,腰围为自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显示,OGTT后0.5 h和1.0 h血糖值与腰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男性腰臀比>参考值组与腰臀比≤参考值组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腰臀比>参考值组OGTT后0.5 h和1.0 h血糖值高于腰臀比≤参考值组(P<0.05);以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为应变量,腰臀比为自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显示,OGTT后1.0 h和2.0 h血糖值与腰臀比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腰高比>参考值组OGTT后0.5 h和1.0 h血糖值高于腰高比≤参考值组(P<0.05);以2 hOGTT各时间点血糖值为应变量,腰高比为自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显示,OGTT后0.5 h、1.0 h和2.0 h血糖值与腰高比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结论 OGTT后0.5 h和1.0 h血糖值与OGTT后0 h和2.0 h血糖值相比,与人体多项体表参数有更好的相关性,是反映人体糖代谢异常更为敏感的指标,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早期糖尿病筛查及转归的预测研究
15
作者 蔡金梅 顾刘宝 +2 位作者 赖滨 丁国宪 刘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72-1675,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糖耐量减低(IGT)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糖尿病(DM)组(52.0±10.9vs65.1±14.3,P<0.05);与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患者相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IGT组患者及DM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ISI0,120)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NGT vs IFG:92.0±22.3vs69.1±22.0;NGT vs IGT:92.0±22.3vs64.7±13.1;NGT vs DM92.0±22.3vs28.5±8.2,P<0.05);IGT组患者较IFG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明显(IFG vs IGT69.1±22.0vs64.7±13.1,P<0.05);胰岛素生成指数(IGI)IGT组明显高于IFG组(IFG vs IGT:1.69±0.80vs1.90±1.20,P<0.05);与NGT组相比,IFG组及DM组胰岛素早期相分泌(EPIR)明显降低(NGT vs IFG1stPH:243.9±173.5vs124.2±110.2,2ndPH:99.2±33.5vs62.6±37.4;NGT vs DM1stPH:243.9±173.5vs136.7±123.2,2ndPH:99.2±33.5vs38.8±33.3,P<0.05);且IGT组高于IFG组(IFG vs IGT1stPH:124.2±110.2vs200.4±186.3,P<0.05)。结论:IFG患者与IGT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在正常葡萄糖耐量(NGT)时已经存在β细胞功能受损,OGTT检查对于揭示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早期筛查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敏感性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耐量减低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能量及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严利君 孙世安 +3 位作者 彭建华 蒋升 王宁 谢自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探讨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及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103团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的173例20岁以上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低碳水化合物和一般膳食治疗12个... 目的探讨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及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103团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的173例20岁以上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低碳水化合物和一般膳食治疗12个月。结果 (1)治疗结束时干预组达到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摄入标准的人数比例为55.1%,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者占57.3%。(2)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体质指数、餐后血糖、HbA1c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下降得更多、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下降得更多,蛋白质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体质指数≥25 kg/m2亚组与<25 kg/m2亚组间比较,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上述两亚组间仅体质量下降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般膳食治疗相比,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治疗能更好地控制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总能量摄入,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并改善能量代谢,降低其餐后血糖、HbA1c及血清TC;另外,还可改善超重/肥胖者的腹型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能量代谢 葡萄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郊区糖耐量正常的超重人群中口服糖耐量试验1小时血糖与空腹血脂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允 陈明卫 +5 位作者 赵丽丽 王琼 毋飞飞 夏同佳 余本富 王佑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65-3768,共4页
目的:了解糖耐量正常(NGT)人群中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75 g OGTT)后1 h血浆血糖(1-h PG)水平与空腹血脂谱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合肥市郊区4个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75 g OGTT检查结果,共筛选出6 402例NGT。再依据... 目的:了解糖耐量正常(NGT)人群中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75 g OGTT)后1 h血浆血糖(1-h PG)水平与空腹血脂谱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合肥市郊区4个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75 g OGTT检查结果,共筛选出6 402例NGT。再依据随机数据表法随机抽取1 291例NGT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1-h PG水平,分为NGT-1组(1-h PG<8.6 mmol/L)和NGT-2组(1-h PG≥8.6 mmol/L),两组受试者人数分别为597和694例。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1-h PG与空腹血脂谱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NGT-1组、NGT-2组中平均体质指数分别为24.3和24.5 kg/m2。(2)与NGT-1组相比,NGT-2组受试者的空腹血糖、OGTT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G/HDL-c、总胆固醇(TCH)/HDL-c均显著升高(P<0.05)。(3)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无论在NGT-1组还是NGT-2组中,1-h PG与TG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NGT的超重人群中,75 g OGTT后1 h PG水平与空腹HDL-c、TG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h血糖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葡萄糖负荷时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霍朋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1,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T2D)患者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异性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2D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AE组,n=16)、抗阻训练组(RT组,n=14)和安静对照组... 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T2D)患者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异性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2D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AE组,n=16)、抗阻训练组(RT组,n=14)和安静对照组(RC组,n=14),以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5)。AE组进行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RT组进行8周渐进性抗阻训练,RC组和N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安静空腹时和OGTT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结果:实验后,空腹状态下,AE组TP、nHF和BRS高于运动前(P<0.05),nLF和LF/HF低于运动前(P<0.05);OGTT后,各组TP、nLF和LF/HF均较空腹时显著性增加(P<0.05),nHF显著性下降(P<0.05),AE组和RT组nLF、LF/HF和nHF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运动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RT组的变化幅度高于AE组(P<0.05)。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T2D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氧运动可改善空腹时的自主神经功能,而两种运动方式均可改善葡萄糖负荷时的自主调制反应,但抗阻训练的效果优于有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有氧运动 抗阻训练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自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家系中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的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明 胡耀敏 +3 位作者 滕香宇 陈雅文 黄融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一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T2DM一级亲属组,n=94)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正常对照组,n=9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一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T2DM一级亲属组,n=94)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正常对照组,n=9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清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别测算全身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Matsuda)]及餐后30min和总体胰岛素释放指数(IGI30和IGI);进一步推算得到葡萄糖处置指数(DI),包括DI30[ISI(Matsuda)×IGI30]和DI[ISI(Matsuda)×IGI],以评估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早期和总体状况。结果 T2DM一级亲属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SI(Matsuda)分别为107.39±41.88和105.18±44.18,DI分别为631.04±179.25和665.66±230.71,两组间ISI(Matsuda)和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一级亲属组DI3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48.44±894.41和1558.35±1015.66(P<0.05)。结论对于T2DM家系中正常糖耐量的一级亲属个体,在胰岛素敏感性并未降低的情况下,胰岛β细胞已存在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一级亲属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在筛查和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张震 李军 +3 位作者 李思源 吴媛媛 周婷 叶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DM者251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2 h...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DM者251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2 hPG)及HbA1c。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采用MedCalc 9.0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HbA1c和FPG分别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结果 (1)OGTT结果显示,251例受检者中,确诊为DM 168例(66.9%),糖调节异常(IGR)70例(27.9%),糖耐量正常(NGT)13例(5.2%)。3组受检者FPG、2 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IGR组2 hPG水平高于NGT组,DM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高于NGT组、I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ROC曲线,HbA1c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7.0%,此时HbA1c诊断DM的灵敏度为91.07%〔95%CI(0.857,0.949)〕,特异度为92.77%〔95%CI(0.849,0.973)〕,AUC=0.971〔95%CI(0.942,0.988)〕,Youden指数为0.84,阳性预测值(+PV)为96.2%,阴性预测值(-PV)为83.7%,阳性似然比(+LR)为12.60,阴性似然比(-LR)为0.10。FPG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6.9 mmol/L,此时FPG诊断DM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100.00%,AUC=0.944〔95%CI(0.908,0.969)〕,Youden指数为0.81,+PV为100.0%,-PV为72.2%。结论 HbA1c≥7.0%可作为新疆石河子地区筛查及诊断DM的一种方法,且诊断的敏感度较FPG高,但特异度较FPG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空腹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