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抗凝出血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超 周伟 +3 位作者 王涛 祝玲娟 鲍慧慧 程晓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心房颤动(AF)抗凝治疗已迈入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时代,但其抗凝出血风险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评估AF患者的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是AF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在预测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方面的能力有限,为提高N... 心房颤动(AF)抗凝治疗已迈入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时代,但其抗凝出血风险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评估AF患者的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是AF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在预测抗凝相关出血风险方面的能力有限,为提高NOAC的抗凝安全性,应考虑纳入更多的临床指标、生物标志物以及基因多态性,以提高对抗凝相关出血的预测能力。本文总结了NOAC治疗中面临的挑战,重点介绍了目前用于指导AF抗凝出血风险评分系统、生物标志物、临床指标及基因位点,从而为NOAC抗凝出血风险预测与评估提供研究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出血风险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的口服抗凝药物临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田冬冬 曹格溪 +3 位作者 薛朝军 董占军 刘建平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2,共9页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口服抗凝药物(OACs)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评价证据,从临床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药学特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4个维度对纳...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口服抗凝药物(OACs)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评价证据,从临床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药学特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4个维度对纳入的药品赋分与评价。结果所有纳入评价的OACs综合评分均在70分以上,华法林综合评分最高。临床属性和药学特性是药品遴选评价的核心属性,当仅评估临床属性和药学特性时,评分最高的药品是艾多沙班。结论OACs是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首选药物,不同OACs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同的优势。通过《指南(第二版)》对OACs进行遴选评价,可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与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药物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艾多沙班 阿哌沙班 遴选评价 数字化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门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出血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丁征 王莹 +4 位作者 彭昆 陈星伟 于欢 杨敏 郑英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服用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出血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抗凝门诊接受口服抗凝药(OAC)治疗的682例NVAF患者,对其3102次就诊时报告的出血及其他...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服用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出血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抗凝门诊接受口服抗凝药(OAC)治疗的682例NVAF患者,对其3102次就诊时报告的出血及其他安全性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服用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的患者分别有551例(80.79%)、83例(12.17%)和48例(7.04%).出血类别包括小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CRNMB)和大出血.同时分析华法林抗凝患者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不同范围内的百分比以及INR危急值(>4.5)的发生率和原因等.结果:682例患者共发生174例次(25.5%)出血事件,其中16例(2.3%)患者发生CRNMB,10例(1.5%)患者发生大出血.小出血148例次,占就诊次数的4.8%.接受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中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共2869次就诊中,INR危急值共出现27例(0.94%),其中10例(37.0%)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6例(22.2%)为华法林快代谢型.华法林抗凝期间发生小出血的患者INR多在目标范围内.结论:在抗凝门诊接受华法林和NOACs治疗的NVAF患者中,小出血和CRNMB事件发生率较高.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出现INR危急值的原因以及出血事件与INR的相关性能够为临床提供预见性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门诊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及挑战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岳 任怡荣 +1 位作者 朱火兰 汪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72-2876,2894,共6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所致的脑卒中风险的评估及预防是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可特异性阻断凝血瀑布中关键性环节,即凝血酶(凝血因子Ⅱa)或凝血...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所致的脑卒中风险的评估及预防是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可特异性阻断凝血瀑布中关键性环节,即凝血酶(凝血因子Ⅱa)或凝血因子Ⅹa,进而抑制凝血通路的终末阶段,从而发挥抗凝作用。NOACs具有使用剂量固定、口服吸收快、与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较小,以及无须进行常规凝血指标监测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NOACs在心房颤动方面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发现NOACs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抗凝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理学角度合理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岚 王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6-230,共5页
抗凝药物的研发历程是追求更宽药物治疗窗,以便实现更加安全和便捷的过程。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弥补华法林的不足,具有固定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药物和(或)食物相互作用少,颅内出血并发症减少等优势。掌握这些药物的药理学特点... 抗凝药物的研发历程是追求更宽药物治疗窗,以便实现更加安全和便捷的过程。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弥补华法林的不足,具有固定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药物和(或)食物相互作用少,颅内出血并发症减少等优势。掌握这些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才能保证在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该文旨在对NOAC药理学特点及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NO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药物 新型 抗凝药物 维生素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时代的地位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征 李永乐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抗凝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是肺栓塞防治的重要措施。华法林作为经典的抗凝药物,从20世纪50年代起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相比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具有药代动力学稳定、可固定剂量使用、无... 抗凝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是肺栓塞防治的重要措施。华法林作为经典的抗凝药物,从20世纪50年代起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相比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具有药代动力学稳定、可固定剂量使用、无须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与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少、药物安全性良好等突出优点。NOACs给临床医生带来更多用药选择的同时,也挑战了华法林在抗凝领域的地位。然而目前很多临床情况下,华法林的抗凝价值仍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急诊应用指导 被引量:1
7
作者 窦丽稳 高伟波 朱继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900-2905,共6页
抗凝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华法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但存在治疗窗窄、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诸多临床问题。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因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使其成为除华... 抗凝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华法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但存在治疗窗窄、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诸多临床问题。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因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使其成为除华法林以外的首选药物,目前已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栓塞事件预防。急诊是患者24 h入院的门户,急诊医生更多的面临NOACs所致出血等急症,本文为NOACs的安全应用及急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对NOACs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及药物相互作用、出血风险评估及急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急诊处理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仍需更多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颜红兵 宋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尽管采取以双联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为基础的二级预防措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随访时缺血事件复发率仍达10%。研究表明,ACS后凝血系统的持续激活可能是导致残余缺血风险较高的重要环节,因此可以在二级预防中联合口服抗凝治... 尽管采取以双联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为基础的二级预防措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随访时缺血事件复发率仍达10%。研究表明,ACS后凝血系统的持续激活可能是导致残余缺血风险较高的重要环节,因此可以在二级预防中联合口服抗凝治疗。多项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对ACS后复发缺血事件预防价值的Ⅱ期和Ⅲ期试验一致显示,联合应用NOAC和抗血小板治疗增加出血风险,但是仅有小剂量利伐沙班显示了疗效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 EHRA实践指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指南》更新解读 被引量:156
9
作者 尹琪楠 韩丽珠 +4 位作者 边原 黄雪飞 雷洋 宋玉洁 童荣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9-1625,共7页
2021年4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布2021版《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指南》(简称“指南”),指出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抗凝药,该指南就NOACs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的16种场景... 2021年4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布2021版《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指南》(简称“指南”),指出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抗凝药,该指南就NOACs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的16种场景提出实用指导。该文通过与2018版“指南”进行对比,对更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临床应用抗凝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指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ers标准评价住院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柳浦青 陈静文 寿张轩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388-4393,共6页
背景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逐渐替代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持续关注。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心内科住院老年心房颤动患者DOACs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促进临床DOAC... 背景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逐渐替代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持续关注。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心内科住院老年心房颤动患者DOACs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促进临床DOACs的合理使用。方法整合Beers标准、DOACs药品说明书及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相关指南,制订DOACs的PIM评价标准,包括DOACs用于心房颤动的适应证标准、DOACs剂量与肾功能水平匹配PIM评价标准、DOACs在不同肝功能水平患者中使用标准、DOACs药物相互作用PIM评价标准、年龄相关DOACs剂量PIM评价参考、体质量相关DOACs剂量PIM评价参考、出血风险相关DOACs剂量PIM评价参考。回顾性收集202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HIS系统中在心血管内科住院且接受DOACs(包括利伐沙班片、艾多沙班片和达比加群酯胶囊)抗凝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目标人群并按照PIM评价标准逐一展开评价。结果共纳入89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年龄为(77.9±8.1)岁,PIM发生率为56.18%(50/89)。3种DOACs共计发生PIM 58例次,其中利伐沙班治疗者47例次(81.03%),艾多沙班治疗者6例次(10.35%),达比加群酯治疗者5例次(8.62%)。各类型PIM情况为:肾功能相关PIM 44例次(75.86%),药物相互作用相关PIM 9例次(15.52%),肝功能相关PIM 4例次(6.90%),体质量相关PIM 1例次(1.72%)。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DOACs抗凝治疗存在不可忽视的PIM:利伐沙班治疗者PIM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艾多沙班者,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相关的PIM,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的PIM以及肝功能相关的PIM。因此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需要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从而减少DOACs临床使用的P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Beers标准 潜在不适当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11
作者 韦兆玲 张丽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37-39,共3页
非瓣膜性房颤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发生率约为0.77%,而80岁以上老年患者则超过30%。脑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华法林钠片(简称华法林)是目前循证医... 非瓣膜性房颤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发生率约为0.77%,而80岁以上老年患者则超过30%。脑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华法林钠片(简称华法林)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近年国内外房颤治疗新技术的进展,促使治疗指南和专家建议不断更新;而随着护理的专科化和延续性的发展,对以护理为主体的华法林抗凝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本文就房颤华法林抗凝管理的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钠片 口服抗凝药物 房颤患者 抗凝治疗 管理 非瓣膜性房颤 循证医学证据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外医院医师和药师协作规范化抗凝管理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英丽 丁征 +3 位作者 于欢 王莹 潘文斐 陈星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门诊和住院患者抗凝规范化管理中的经验.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规范化抗凝管理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此期间,临床医师和药师联合出抗凝门诊,对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门诊和住院患者抗凝规范化管理中的经验.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规范化抗凝管理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此期间,临床医师和药师联合出抗凝门诊,对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管理患者3072例,其中瓣膜病患者1667例,心房颤动患者1024例,血栓性疾病患者381例,抗凝门诊共接诊患者9260例次.机械瓣和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全部应用华法林抗凝,有抗凝指征并接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中,68.16%应用华法林;而在接受抗凝治疗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中,22.05%应用了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应用的比例逐年增加.随访次数≥6次服用华法林的171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国际标准化比值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百分比为(73.21±0.17)%.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发生率为0.49%,大出血发生率为0.24%,0.10%患者发生脑梗塞.结论:临床医师、药师联合的抗凝门诊及药师对患者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抗凝药物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门诊 抗凝管理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医保控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特征与卫生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鹏 樊晓寒 +4 位作者 陈刚 郑黎晖 刘志敏 牛国栋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近5年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状况及卫生经济学特点,分析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包括利伐沙班及达比加群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目的:探讨近5年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状况及卫生经济学特点,分析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包括利伐沙班及达比加群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一病区住院的193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406例(72.60%),女性530例(27.40%),平均年龄(56.4±10.4)岁。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660),利伐沙班组(n=620),达比加群酯组(n=656)。对其围术期抗凝方案、药物构成比例、治疗费用及出血、栓塞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期限为术后3个月。结果:1936例患者房颤病程中位时间为3(1,6)年。2015~2019年华法林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2015年vs.2019年:79.80%vs.20.24%,P<0.001),利伐沙班及达比加群酯使用比例均呈明显上升(P均<0.001);2015~2017年年化人均药物费用[元(/年·人)]呈显著上升趋势(2609.9 vs.6096.4 vs.10339.4,P<0.001);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华法林较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具有更优的成本效果比(217.8 vs.13158.7 vs.12142.1,P<0.001)。3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共发生大出血9例(0.46%)及栓塞事件17例(0.88%),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栓塞15例;华法林组与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的栓塞发生率(1.20%vs.0.65%vs.0.76%,P=0.35)及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0.76%vs.0.32%vs.0.30%,P=0.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36例患者中1439例患者为间断性抗凝治疗,497例连续性抗凝治疗,亚组分析显示,华法林与NOAC抗凝药使用后患者并发症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中,华法林与NO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华法林较NOAC有明显的效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华法林 成本效果分析 栓塞 出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L-1型针治疗抗凝药相关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德宝 蒋栋毅 +1 位作者 陈寒春 王之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70-3271,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很多患者均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而出血倾向是抗凝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关键词 口服抗凝药物 抗凝治疗 YL-1型针 临床研究 颅内出血 相关性 人口老龄化 疾病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54届欧洲心脏病年会纪要(续完)
15
作者 高立建 延荣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心房颤动:新的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使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成为本次会议的又一亮点,RELY研究得到达比加群酯(凝血酶抑制剂)在卒中、大出血和死亡方面明显优于华法林,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带来了曙光,今年的ARISTOTLE研究比较了阿哌沙班(A... 心房颤动:新的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使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成为本次会议的又一亮点,RELY研究得到达比加群酯(凝血酶抑制剂)在卒中、大出血和死亡方面明显优于华法林,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带来了曙光,今年的ARISTOTLE研究比较了阿哌沙班(Apixapan,口服Ⅹa因子抑制剂)与华法林在至少有一个卒中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入选了18201例患者,主要终点为卒中和血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房颤动患者 口服抗凝药物 凝血酶抑制剂 年会 欧洲 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更新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指南
16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223,共1页
2月25日,美国神经病学会公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新指南。新指南简短清晰,强调临床医生应依靠其临床判断来制定抗凝方案,因此并未强烈推荐口服抗凝药物(Neurology.2014年2月25日在线版)。指南指出,临床医师应... 2月25日,美国神经病学会公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新指南。新指南简短清晰,强调临床医生应依靠其临床判断来制定抗凝方案,因此并未强烈推荐口服抗凝药物(Neurology.2014年2月25日在线版)。指南指出,临床医师应该告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只能在权衡卒中风险降低的潜在益处与大出血风险增加的潜在危害后才能决定是否使用抗凝剂。口服华法林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可继续应用华法林,无需换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对于颅内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治疗,因为这些新型口服抗凝剂的脑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新指南 卒中 预防 美国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口服抗凝药物 口服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