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秦利 李晓永 +1 位作者 苏青 刘志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DPN患者64例,采取分层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患者常规给予饮食控制、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良...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DPN患者64例,采取分层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患者常规给予饮食控制、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维持原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甲钴胺0.5mg、每日3次口服,试验组同时给予α-硫辛酸600mg、每日1次联合甲钴胺0.5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总症状评分(TSS)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SS评分和NCV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T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而且安全简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甲钴胺 口服投药 糖尿病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章建全 黄海鸣 杨玉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病理确诊为胃癌的4例患者先后行口服中草药制剂、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及静脉注射SonoVue胃壁超声造影,获取超声造影... 目的:初步评价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病理确诊为胃癌的4例患者先后行口服中草药制剂、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及静脉注射SonoVue胃壁超声造影,获取超声造影图;在盲法原则下,由9名超声专科医师对上述超声造影图像的癌灶胃腔面清晰度、癌灶溃疡能辨度、癌灶隆起能辨度、癌灶浸润广度、癌灶浸润深度、胃腔梗阻程度6个指标分别进行观察和评判;对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对胃腔疾患的诊断价值。结果:口服SonoVue法获得的胃癌声像图整体视觉效果优于静脉注射SonoVue及口服中草药法;口服SonoVue法显示癌灶胃腔面清晰度、癌灶溃疡能辨度、癌灶隆起能辨度、胃腔梗阻程度4项指标的变异最小,静脉注射SonoVue法显示癌灶浸润广度和癌灶浸润深度变异最小。结论:口服SonoVue胃腔造影显示胃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声像图质量整体优于口服中草药制剂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SONOVUE 投药 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文平 杨久春 +2 位作者 吕正兵 陶雷 陈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3-907,共5页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具有作用靶点专一、不良反应少和生物活性强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但受到酸屏障、酶屏障和膜屏障的影响,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口服吸收。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给药方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其口服制剂的研发...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具有作用靶点专一、不良反应少和生物活性强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但受到酸屏障、酶屏障和膜屏障的影响,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口服吸收。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给药方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其口服制剂的研发是近20年来生物制药领域的热点。近年来,通过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化学修饰、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纳米粒载体、脂质体载体、微乳载体、定位释放和基因工程等方法提高其口服吸收的可能性。本文对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的吸收机制、影响因素、提高口服吸收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学 多肽 蛋白质 投药 口服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胃肠超声造影评价尿毒症患者胃肠动力及胃壁形态改变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蕊君 李凤华 +1 位作者 牛永华 唐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应用口服胃肠超声造影结合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尿毒症患者胃十二指肠动力及胃壁形态的改变。资料与方法35例经临床诊断为尿毒症但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尿毒症组,同时选取3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口服胃肠超声造... 目的应用口服胃肠超声造影结合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尿毒症患者胃十二指肠动力及胃壁形态的改变。资料与方法35例经临床诊断为尿毒症但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尿毒症组,同时选取3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口服胃肠超声造影结合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项胃肠动力学的超声评估参数及胃壁形态。结果尿毒症组胃窦收缩频率、胃窦动力指数(MI)及胃排空率(GER)低于对照组(P<0.05),胃排空时间(ET)较对照组长(P<0.05),十二指肠胃窦反流(DGR)率高于对照组(P<0.05);尿毒症组胃窦胃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19例胃壁层次模糊,其胃壁层次清晰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0minMI与ET呈负相关(r=-0.061,P<0.05),GER与年龄、ET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口服造影超声检查是一项简便、非侵入性、可重复进行的实时评估尿毒症患者胃动力改变及胃壁形态改变的方法,并可同时检测十二指肠胃窦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胃肠活动 胃排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造影剂 投药 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认知衰弱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叶明 李书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研究口服营养补充(ONS)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认知衰弱(CF)患者的营养、衰弱表型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F患者随机分为ONS组(肠内营养混悬液)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基线、干预3和6个月测定营养指标、简易营养评估(MNA)评分、F... 目的研究口服营养补充(ONS)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认知衰弱(CF)患者的营养、衰弱表型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F患者随机分为ONS组(肠内营养混悬液)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基线、干预3和6个月测定营养指标、简易营养评估(MNA)评分、Fried衰弱表型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评分等。结果 3个月时,ONS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M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ONS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M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NS组3和6个月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MNA评分较基线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3个月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基线均升高(P<0.05,P<0.01)。ONS组3和6个月Fried衰弱表型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0±0.55)分vs(3.96±0.69)分;(1.00±0.26)分vs(4.03±0.67)分,P<0.01],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23.13±1.97)分vs(21.01±1.73)分;(27.12±1.61)分vs(20.19±3.19)分,P<0.01);ONS组3和6个月Fried衰弱表型评分较基线下降、MoCA评分较基线升高(P<0.01)。结论 ONS肠内营养混悬液可改善CF患者的营养、衰弱表型及轻度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投药 口服 认知障碍 白蛋白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选口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门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窦维嘉 宋志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评价门诊首选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LRTI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呼吸科专家门诊LRTIs〔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低危人群前瞻性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国产或进口克拉霉素,即分别为方案一、二... 目的评价门诊首选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LRTI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呼吸科专家门诊LRTIs〔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低危人群前瞻性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国产或进口克拉霉素,即分别为方案一、二、三)口服抗感染治疗,对高危人群前瞻性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或克拉霉素)联合二代头孢(方案四)或单用莫西沙星(方案五),随访7 d、14 d、21 d评价疗效。结果 197例患者中,男/女82例(41.6%)/115例(58.4%),平均年龄为(52±17)岁。几种治疗方案7 d总有效率(好转+治愈)为96.0%(189/197),临床治愈率为58.4%(115/197);方案一(红霉素)治疗组122例(61.9%),7 d临床治愈率为74.6%(91/122),其中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治愈率达78.9%(75/95);莫西沙星用于高危患者,7 d好转率为73.7%(14/19),治愈率为21.0%(4/19)。结论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克拉霉素)或莫西沙星口服门诊治疗LRTIs(包括CAP)疗效确切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 投药 口服 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被引量:3
7
作者 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小组 郑家伟 +1 位作者 吉毅 邱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01-306,共6页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为用于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低血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潜在影响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作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替...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为用于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低血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潜在影响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作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替代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了规范阿替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本共识经国内多名不同专业具有丰富婴幼儿血管瘤诊疗经验的专家共同讨论,形成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阿替洛尔 投药 口服 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结核初治涂阳患者介入加口服药物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振华 席钊 +1 位作者 王玉梅 罗丹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初治涂片阳性(简称"涂阳")支气管内膜结核联合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初治痰涂片阳性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80例,按照完全随机(队列法)分为两组,纤维支...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初治涂片阳性(简称"涂阳")支气管内膜结核联合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初治痰涂片阳性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80例,按照完全随机(队列法)分为两组,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加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介入组,共40例,平均年龄(35.6±8.5)岁,其中男11例,女29例;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共40例,平均年龄(35.2±6.8)岁,其中男17例,女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χ2=1.978,P=0.241)和年龄(t=0.218,P=0.82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相关治疗方案均告知患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数据录入采用Excel软件,介入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介入组40例中,显效和有效3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40例中,显效和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5)。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注药加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 药物疗法 投药 口服 支气管镜检查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型利福平投药后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明武 赖明红 +3 位作者 马萌 万荣 徐源 杜朝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剂型利福平投药后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二科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注射组(65例;利褔平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0.6g/...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剂型利福平投药后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二科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注射组(65例;利褔平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0.6g/次,1次/d,用500ml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和口服组(65例;利褔平采用口服的方式,0.6g/次,1次/d);利福平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39~1.56μg/ml,本研究统计达到MIC为0.39μg/ml的患者例数。口服组最终有2例患者因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存在遗漏,故剔除,本研究最终纳入128例患者,其中注射组65例,口服组63例。两组患者用药第7天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标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两组利福平的血药浓度值。结果注射组利福平最高血药浓度出现在输注后1.5h,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0.954(0.210,3.420)μg/ml;口服组最高血药浓度出现在服药后2h,M(Q1,Q3)为1.253(0.249,2.501)μg/ml。注射组峰值血药浓度为1.786(0.704,3.591)μg/ml,均值血药浓度为0.688(0.269,1.087)μg/ml,均高于口服组[分别为1.468(0.423,3.748)μg/ml和0.571(0.149,1.894)μg/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90和-0.02,P值分别为0.366和0.980);注射组谷值血药浓度为0.004(0.001,0.038)μg/ml,低于口服组[0.007(0.001,0.07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4,P=0.000)。注射组总体达到MIC的比率为47.7%(248/520),口服组为49.4%(218/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591)。结论患者采用注射和口服利福平的治疗方案,血药浓度值均较低,有超过50%的患者总体时间内并未达到MIC,无法满足利福平推荐的参考范围,可能存在剂量上的不足;应继续加强对利福平血药浓度的监测,规范使用利福平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剂型 投药 口服 滴注 药物 药物监测 药代动力学 结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和正确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杰新 王婧宇 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56-2862,共7页
目的调查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和正确使用情况,为社区开展用药知识培训、提升家庭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2017年6—12月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通州区新华社区卫生服... 目的调查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和正确使用情况,为社区开展用药知识培训、提升家庭医生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2017年6—12月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通州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家庭医生实施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家庭医生基本情况、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对缓控释口服药物的正确使用情况、提升患者正确使用缓控释口服药物的方法及建议。结果发放调查问卷62份,现场收回有效问卷6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认知度较高,91.9%(57/62)、88.7%(55/62)的家庭医生基本掌握缓控释口服药物的优点及缺点,100.0%(62/62)的家庭医生遇到过不能正确服用缓控释口服药物的患者同时认为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于哪种类型药物适于制备缓释、控释制剂(P=0.003),有或无掰痕的缓控释口服药物可以掰开服用(P=0.022,P=0.003)、有掰痕的缓控释口服药物可以鼻饲给药(P=0.030)、骨架式缓释剂的空壳可随粪便排出体外(P=0.014)等问题,学历较高的家庭医生较学历较低者掌握得更好;而年龄越大、职称越高的家庭医生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给患者服用缓控释口服药物以及更注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用药指导(P<0.05)。关于服用缓控释口服药物患者的用药指导由谁来做比较合适53.2%(33/62)的家庭医生选择全科医师,41.9%(26/62)的家庭医生选择社区药师,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更多地认为由社区药师做服用缓控释口服药物患者的用药指导比较合适,而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更多地认为由全科医师来做(P<0.05)。结论家庭医生对缓控释口服药物的用药方法了解不全面,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不够准确,建议在制定相关培训、宣传方案时考虑到家庭医生和患者对缓控释口服药物的认知情况,让社区药师参与到合理用药的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家庭 投药 口服 认知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与静脉注射对^(18)F-NaF PET/CT骨显像中靶/本底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蕾 杜涛 +2 位作者 罗爱玲 张伟 陈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与注射^(18)F-NaF两种给药途径对PET/CT骨显像中靶/本底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接受^(18)F-NaF PET/CT骨显像检查的患者,于静脉注射^(18)F-NaF后1h(A组)行全身PET/CT采集;间隔1天后口服相同剂量^(18)F-NaF后1h(B组)及2h(C... 目的探讨口服与注射^(18)F-NaF两种给药途径对PET/CT骨显像中靶/本底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接受^(18)F-NaF PET/CT骨显像检查的患者,于静脉注射^(18)F-NaF后1h(A组)行全身PET/CT采集;间隔1天后口服相同剂量^(18)F-NaF后1h(B组)及2h(C组)再次行全身PET/CT采集。记录各部位骨骼和肌肉最大标准化摄取比值(SUV_(max)),以骨骼为靶组织、邻近肌肉为本底,计算骨骼SUV_(max)/肌肉SUV_(max)值(靶/本底比值)。比较3组各部位SUV_(max)及靶/本底比值差异。结果 20例中,2例退出研究,最终18例患者完成所有检查。与A组相比,B组15例可见胃部显像剂分布,3例未见;C组胃部均未见显影,但10例可见肠道显像剂分布,余8例未见。3组间竖脊肌和双侧臀大肌SUV_(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其他部位本底SUV_(max)及各部位靶组织SUV_(max)、靶/本底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C组及A组各指标均高于B组(P均<0.05),而C组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口服^(18)F-NaF后2h采集PET/CT的图像质量和靶/本底比值与静脉注射^(18)F-NaF相似。口服给药可用于临床日常工作,尤其适用于难以接受静脉注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投药 口服 注射 静脉内 氟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药途径对左氧氟沙星在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洋 肖明朝 周远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结合前期口服给药的实验结果,分析在静脉、口服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中,左氧氟沙星在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药动学的差异。方法将60只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4 mg/kg),分别于给药后1、3、7.5、15、30、60、120... 目的结合前期口服给药的实验结果,分析在静脉、口服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中,左氧氟沙星在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药动学的差异。方法将60只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4 mg/kg),分别于给药后1、3、7.5、15、30、60、120、240、480、720 min采集动物前列腺标本并制作成组织匀浆。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其结果与前期口服给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脉给药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β(2.1±0.7)h、tmax(0.6±0.2)h、Cmax(72.3±23.3)μg/g及AUC0-12(253.7±91.7)μg/(h.g)。与前期口服给药相比,t1/2β、tmax、Cmax及AUC0-12在两种不同给药途径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给药能够明显提高左氧氟沙星在前列腺炎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浓度,而口服给药能够显著延长其在前列腺炎组织中的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细菌性前列腺炎 药代动力学 投药 口服 输注 静脉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病条辨》服药方法辨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应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8年第2期7-8,共2页
关键词 湿病条辨 投药.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