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活形态史诗的“口头性”——基于“玛纳斯学”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荣四华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153,共9页
在口头传统的视野下,指向比照的“口头性”使得《玛纳斯》及其研究进入学科领域。作为聚焦点的“口头性”则在确定学术研究对象之时就确定了何为“本体”,最终促成了“玛纳斯学”研究口头范式居要的局面。这是对以往用书面文学的诗学规... 在口头传统的视野下,指向比照的“口头性”使得《玛纳斯》及其研究进入学科领域。作为聚焦点的“口头性”则在确定学术研究对象之时就确定了何为“本体”,最终促成了“玛纳斯学”研究口头范式居要的局面。这是对以往用书面文学的诗学规则来阐释活形态史诗的反思和纠偏。当下,作为研究对象的“文本”已经越过了口头传统的边界。只有将“口头性”看作视点之一,才能将包括口头文本在内的多形态文本谱系置于从“口头性”到“口头性的”视野之下,获得对“文本”更为客观的理解,进而运用或者提出适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 口头诗学 文本 口头性的 史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口头传统 被引量:17
2
作者 朝戈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共11页
口头传统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一直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史中,语言、文字、印刷术、互联网分别代表着几个重要阶段。在人文学术领域,口头传统关涉人类认识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式,是人类观念传承和知识传... 口头传统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一直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史中,语言、文字、印刷术、互联网分别代表着几个重要阶段。在人文学术领域,口头传统关涉人类认识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式,是人类观念传承和知识传递的过程和结果。探讨口头传统及其与人类活动最具广泛性和多样性的内在关联,不但具有认识论价值,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口头 口语艺术 书写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在线诉讼对直接言词原则的重塑与发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焘 自正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刑事在线诉讼作为数字思维、数字技术与现代司法深度融合的产物,与传统刑事诉讼模式所伴生的直接言词原则之间存在张力,这种张力并非绝对的对立与否定,而是刑事在线诉讼对直接言词原则的数字化重塑与发展。这一数字化重塑使得法庭不仅... 刑事在线诉讼作为数字思维、数字技术与现代司法深度融合的产物,与传统刑事诉讼模式所伴生的直接言词原则之间存在张力,这种张力并非绝对的对立与否定,而是刑事在线诉讼对直接言词原则的数字化重塑与发展。这一数字化重塑使得法庭不仅局限于物理空间中的特定场所,法庭的功能也由场所扩展至司法服务,将物理直接接触扩展至虚拟空间的观感接触,“口头性”的表达方式由“面对面”转移至“屏对屏”。一方面对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适用、言词作证效果等予以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弱化了庭审互动效果和部分证据真实性的审查功能,冲击诉讼主体的传统认知。针对这一现象,应正确理解刑事在线诉讼与直接言词原则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关注各诉讼主体的诉讼体验、明确适用限度以及技术补强等途径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在线诉讼 直接言词原则 在场 直接 口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叙事论纲(上) 被引量:53
4
作者 董乃斌 程蔷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2-21,共10页
民间叙事是指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口头叙述活动 ,主要指他们的艺术叙事。口头性是其基本特征 ,与此相关则有易变、易散失、往往无主名、在流传中发生增删而形成地域性和历史性异文、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反映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趣... 民间叙事是指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口头叙述活动 ,主要指他们的艺术叙事。口头性是其基本特征 ,与此相关则有易变、易散失、往往无主名、在流传中发生增删而形成地域性和历史性异文、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反映民众心理、民众思想和趣味、真实反映与自由想象相混杂 ,以及与主流文化既矛盾又统一等特点。民间叙事首先大量地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 ,其次是寄居在文人叙事的文本中。文人的介入使民间叙事经历了一个文本化的过程 ,使民间叙事渐渐从活态的口化之物固化为书面文字。而官方的介入则进一步使某些文本变成了经典。文本 ,包括被经典化了的文本 ,又可以成为民间叙事的新源头 ,成为新的民间叙事的依据 ,即所谓“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叙事 口头 艺术叙事 民间文学 文本化 经典化 文人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自觉(1949—1966) 被引量:20
5
作者 毛巧晖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118,共5页
民间文学由于其在延安时期对于革命的重要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纳入"革命中国"构建的进程,成为文学接驳国家话语的重要场域。民间文学在表层政治权力话语的影响中成为"人民文学"的核心与中坚,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一... 民间文学由于其在延安时期对于革命的重要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纳入"革命中国"构建的进程,成为文学接驳国家话语的重要场域。民间文学在表层政治权力话语的影响中成为"人民文学"的核心与中坚,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一时期民间文学深层运作的理论自觉,在这两者中形成了一定的张力,逐步酝酿并形成了1949—1966年民间文学领域独特的"口头性"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话语 民间文学 文学实验 口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评郑振铎俗文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被引量:4
6
作者 万建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85-89,共5页
本文详细评述了郑振锋先生对俗文学的开拓性研究,以及他对俗文学的界定、对俗文学研究方法的探寻、实践等方面的成就,指出郑先生在这门学科中所处的历史地位。由于历史的局限,郑先生的研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没有把俗文学从民间文学... 本文详细评述了郑振锋先生对俗文学的开拓性研究,以及他对俗文学的界定、对俗文学研究方法的探寻、实践等方面的成就,指出郑先生在这门学科中所处的历史地位。由于历史的局限,郑先生的研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没有把俗文学从民间文学中分离出来,影响了俗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价值。文章最后揭示了当代俗文学的内涵及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文学 民间文学 正统文学 集体 口头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与破坏:关于扬州评话记录与整理的思考(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汪花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32,共14页
受中共文艺政策和书面文学审美的影响,在扬州评话的记录和整理过程中,整理者们对一些不符合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同时也对评话的一些语言进行了书面规范。评话的整理一方面保存了评话书目,扩大了评话的影响范围,也推动了评话... 受中共文艺政策和书面文学审美的影响,在扬州评话的记录和整理过程中,整理者们对一些不符合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同时也对评话的一些语言进行了书面规范。评话的整理一方面保存了评话书目,扩大了评话的影响范围,也推动了评话的学术研究;但是另一方面它破坏了评话作为口头文学的特质,也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应该采用更为多样的、更为科学的方法来记录整理评话,以保存评话书目,并为进一步研究评话提供更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评话 记录整理 文艺政策 口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英语口语产出语言及心理特征研究——评《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语言及心理过程特征》
8
作者 都鸣晖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03-I0004,共2页
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口语产出一直以来受到师生的重视,学习者的口语产出也备受语言学领域的关注。利用话题熟悉度、口头纠正性反馈和手势等对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施加影响,已成为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也备受大学英... 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口语产出一直以来受到师生的重视,学习者的口语产出也备受语言学领域的关注。利用话题熟悉度、口头纠正性反馈和手势等对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施加影响,已成为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也备受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在任务型教学背景下,大量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研究比较关注任务因素对口语产出的影响,但在以往研究中对大学生语言水平关注不够,衡量口语产出的测量指标不够全面,没能依据语言的流利度、复杂度和准确度来衡量英语口语产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产出 口头纠正反馈 中国英语学习者 话题熟悉度 语言学领域 流利度 任务型教学 二语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索即学习视角下个体认识论信念与知识变化过程探究——基于解释现象学方法论 被引量:6
9
作者 包丹宇 曹树金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11期85-95,111,共12页
[目的/意义]个体认识论信念是主体心理世界的现象,也是影响个人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气候变化议题为研究情境,诠释个体在搜索即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论信念和知识建构过程,对拓展和细化信息搜索研究中的主体属性维度,把握信息研究... [目的/意义]个体认识论信念是主体心理世界的现象,也是影响个人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气候变化议题为研究情境,诠释个体在搜索即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论信念和知识建构过程,对拓展和细化信息搜索研究中的主体属性维度,把握信息研究和认识论研究的相交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解释现象学为方法论,通过访谈、问卷和眼动追踪引导的回溯性口头报告了解参与者一般性认识论信念和主题认识论信念,采用访谈和书面报告从知识质量、知识变化广度和知识变化深度多个方面探究搜索过程中的知识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两种认识论信念差异较大;主题认识论信念的简单性和确定性越低,则搜索策略越灵活,知识质量更高,知识变化广度更大;当认识正当性信念缺失时,知识变化深度也会缺失;主体对知识有用性建构影响了最终的知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信念 搜索即学习 解释现象学 眼动实验 回溯口头报告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述要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敬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19-25,共7页
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她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 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她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作品 述要 书面文学 专业作家 民族 人民 劳动人民 集体 口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晓 《湖南农业》 2002年第6期39-39,共1页
民间文学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相比主要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 民间文学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相比主要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集体 劳动 口头文学 口头 口头语言 口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家文学期刊
12
《出版广角》 1999年第10期95-96,共2页
故事会《故事会》月刊,主编何承伟,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创办于1963年7月。以发表反映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故事为主,同时兼收各类民间故事和经典外国故事。在坚持故事文学特点的基础上,着力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艺术美感,力求口头性与文学性... 故事会《故事会》月刊,主编何承伟,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创办于1963年7月。以发表反映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故事为主,同时兼收各类民间故事和经典外国故事。在坚持故事文学特点的基础上,着力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艺术美感,力求口头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使每一篇故事都易讲、好读、能传,因而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1997年,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50种期刊中,《故事会》名列第六。1998年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社科期刊 完美结合 当代社会生活 民间故事 文学 人物形象 文学特点 艺术美感 口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和首要特征
13
作者 杨知勇 《云南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它的创作方式、思想内容及流传中的演化特点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区别于作家文学和其它边缘学科的特征。民间文学的特征,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不象物质的内部构造和外形特点那样处于比较简单的基本稳定的状态,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它的创作方式、思想内容及流传中的演化特点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区别于作家文学和其它边缘学科的特征。民间文学的特征,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不象物质的内部构造和外形特点那样处于比较简单的基本稳定的状态,民间文学是意识形态,它的特征是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涉及民间文学本身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流传特点、艺术特色等方面,而且还涉及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边缘学科,所以,民间文学的特征问题,长期以来,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研究 本质特征 阶级 艺术特色 劳动人民 集体 表现形式 作家文学 口头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天鹰 《思想战线》 1979年第2期70-75,共6页
一民间文学,也叫人民口头创作。这后一个定义,最早是高尔基提出来的。它更具有科学性,从两个方面规定了民间文学的特性,一,它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二,它的基本特征是口头性。这两个界限都很重要,缺一便没有民间文学。这个定义,在鲁迅的著... 一民间文学,也叫人民口头创作。这后一个定义,最早是高尔基提出来的。它更具有科学性,从两个方面规定了民间文学的特性,一,它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二,它的基本特征是口头性。这两个界限都很重要,缺一便没有民间文学。这个定义,在鲁迅的著作中也用另外的方式讲了同样的意思。鲁迅把前者称为“生产者的文艺”,把后者称为“不识字的作家”,是“杭育杭育派”。口头性不仅是旧时代劳动人民还不掌握文字时所采取的创作方式,就是在社会主义时代,口头创作也还是存在的。不仅在少数民族的对歌中还存在大量口头的即兴创作,在汉族的劳动人民中也常常有即兴而歌的。当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研究 人民口头创作 劳动人民 民间故事 创作才能 资产阶级 各民族 口头 民歌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