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砂体叠置模式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畅 何辉 +4 位作者 王友净 胡亚斐 李积永 谢琳 李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3,共9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关系以指导油田精细挖潜,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表征沉积特征,建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明确相控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古...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关系以指导油田精细挖潜,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表征沉积特征,建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明确相控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岩石类型丰富,以含砾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低,结构成熟度中—差,主要发育水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水下三角洲前缘2类亚相,其中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越岸及泛滥平原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席状砂及河道间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2类5种"叠置模式,包括堆叠型、拼接型、决口型、溢岸型及孤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砂体叠置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 切6区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区块聚合物驱不同砂体叠置模式井组调整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贵璞 《中外能源》 CAS 2019年第7期54-58,共5页
砂体之间的垂向叠置模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的注入参数是影响聚驱效果的重要原因。在深入认识大庆长垣一类油层曲流河砂体沉积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通过测井曲线形态及其所反应的旋回特征,对不同沉积单元的砂体... 砂体之间的垂向叠置模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的注入参数是影响聚驱效果的重要原因。在深入认识大庆长垣一类油层曲流河砂体沉积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通过测井曲线形态及其所反应的旋回特征,对不同沉积单元的砂体垂向叠置模式关系进行研究,将典型区块划分为独立型、下切型、砂泥交互型和单一型4种砂体垂向叠置模式,通过研究不同砂体的沉积特性、渗透率分布特征,结合不同聚合物浓度与渗透率匹配关系图版,个性化设计单井注入参数,提高油层匹配率,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形成了不同砂体垂向叠置模式井组单井注入参数个性化设计方法和调整思路,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注入参数与油层匹配率达到95%以上,油层动用程度达到80%以上,含水最大降幅达到12个百分点以上,低值期长达21个月,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对比分类曲线达到C类标准。该方法对改善聚驱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叠置模式 井组调整 渗透率匹配图版 注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砂体叠置模式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8,共9页
埕岛油田馆上段发育了多套河流相沉积砂体,砂体间的连通关系具有差异性,造成研究区注采不均衡。针对埕岛油田馆上段具有大斜度井多、井距大、砂体变化快、地震资料识别单砂体能力局限等特征,在井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波动方程正演和地质... 埕岛油田馆上段发育了多套河流相沉积砂体,砂体间的连通关系具有差异性,造成研究区注采不均衡。针对埕岛油田馆上段具有大斜度井多、井距大、砂体变化快、地震资料识别单砂体能力局限等特征,在井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波动方程正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别,建立了埕岛油田5种河流相砂体配置模式,分别为纵向上的分离式、复合叠置式以及侧向上的分隔式、河岸接触式和切叠式。纵向上分离式河道内砂体连通性好,复合叠置式上下层砂体之间切叠,砂体不连通,注水不受效,产量递减快。侧向上分隔式砂体基本不连通,河岸接触式砂体连通性差,受效慢;切叠式的两期河道砂体部分叠加,切叠厚度大的砂体连通性好,注水受效快,切叠厚度小的2条单河道之间砂体连通性差。该成果为实现油田均衡注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叠置模式 波动方程正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馆陶组 埕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复合朵体内部沉积结构及其叠置模式——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段瑞凯 张旭 +3 位作者 郭富欣 陈国宁 胡光义 邹婧芸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通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的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单元构成、沉积微相、沉积演化及储层叠置模式进行了解剖,揭示了深水复合朵体内部的沉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深水复合朵体由4期单一朵... 通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的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单元构成、沉积微相、沉积演化及储层叠置模式进行了解剖,揭示了深水复合朵体内部的沉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深水复合朵体由4期单一朵叶及3条分支水道组成,单一朵叶和分支水道交互作用,控制了深水复合朵体沉积演化;分支水道走向控制单一朵叶平面展布,单一朵叶生长影响分支水道的侧向迁移。②研究区深水复合朵体沉积微相可划分为朵叶主体、朵叶边缘、沉积性水道、侵蚀性水道和半远洋泥等5种类型。③根据各微相的空间接触关系,研究区深水复合朵体内部沉积结构可划分为边缘-边缘叠置、主体-主体叠置、上主体-下边缘叠置和上边缘-下主体叠置等4种模式,不同叠置模式的储层品质及连通性不同;分支水道对下伏朵体形成侵蚀改造,影响侧向连通性,影响程度取决于水道充填性质。该研究成果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的生产制度优化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并取得了良好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复合朵体 单一朵叶 分支水道 沉积结构 叠置模式 中新统D油组 Akpo油田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震数据联合驱动下砂体叠置模式构建技术及应用——以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为例
5
作者 徐世东 陈书平 +1 位作者 薛佳雯 孔令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沉积微相概率预测模型;再通过机器学习和模糊判别方法分别识别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最终建立四种砂体叠置模式,即平面连接式、平面分隔式、垂向接触式和垂向分离式。通过钻井验证,该技术具较高的储层预测精度,对于河道沉积微相,样本井的准确率平均值可达88.8%,各小层(除PI11和PI3外)检验井预测准确率均可达80.0%以上。精细刻画的沉积微相和建立的砂体叠置模式可为后期储层综合评价、开发方案优化、调整和井位合理部署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井震联合驱动 机器学习 概率预测模型 沉积微相 砂体叠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砂体叠置模式研究及其在提高水平井储层钻遇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雨欣 李长洪 +3 位作者 沈文洁 叶庆丽 田旺东 姜全达 《录井工程》 202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为精确分析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进而提高砂体水平井储层钻遇率,将研究区域内煤层、灰岩及高成熟的古土壤层等标志层作为划分沉积单元的等时面,采用等时相控技术进行对比,并应用切片对比... 为精确分析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储层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进而提高砂体水平井储层钻遇率,将研究区域内煤层、灰岩及高成熟的古土壤层等标志层作为划分沉积单元的等时面,采用等时相控技术进行对比,并应用切片对比法和等高程对比法划分沉积单元。研究表明,长庆油田上古生界河流相砂体由两期或多期单期河道砂体叠加而成,河道内部隔层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的回返程度与隔层厚度有关,厚度越大曲线回返程度越大,曲线回返程度划分为阶梯式、半幅式及基线式,进一步总结出单期河道砂体在侧向上、垂向上的叠置模式:侧向接触关系主要分为砂体孤立型、砂体对接接触型及砂体切叠接触型;垂向接触关系主要分为砂体间歇式叠加、砂体完整式叠加、砂体侵蚀削截式叠加。通过研究单期河道砂体叠置模式,深入分析单期河道砂体与隔夹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指导水平井轨迹控制,从而提高有效储层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沉积单元 单期砂体 叠置模式 储层钻遇率 水平井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砂体叠置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双龙 程奇 +2 位作者 房娜 文佳涛 李广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20-27,共8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锦州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明确砂体的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锦州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局部发育滩坝亚相沉积,...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锦州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明确砂体的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锦州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局部发育滩坝亚相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为主要储集体;岩性以细-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平面上发育3个朵叶体;研究区发育5种砂体叠置模式:孤立型、垂向不接触型、垂向接触型、侧向接触型、拼接接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南油田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砂体叠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特征的河流相叠置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19
8
作者 井涌泉 栾东肖 +3 位作者 张雨晴 陈飞 范廷恩 胡光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9-1058,共10页
根据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比值,将研究区新近系曲流河相沉积复合砂体叠合模式分为堆叠型、侧叠型以及孤立型,其中堆叠型不甚发育。根据该划分模式,通过单井井震标定及联井小层对比各叠合模式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提取均方根振幅、振幅... 根据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比值,将研究区新近系曲流河相沉积复合砂体叠合模式分为堆叠型、侧叠型以及孤立型,其中堆叠型不甚发育。根据该划分模式,通过单井井震标定及联井小层对比各叠合模式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提取均方根振幅、振幅变化率、平均振幅、有效带宽、弧长、峰值频率、能量半时间等7种属性,将模型试验确定的4类砂岩储层叠置模式,作为地震属性聚类分析的4类预测目标结果,得到NmⅡ-3小层均方根振幅与聚类分析平面图,结合测井资料验证,较准确地预测了砂岩储层叠合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砂岩储层 砂体叠置模式 地震属性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辫状河心滩砂体构型解剖新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志欣 张吉 +4 位作者 薛雯 付斌 白玉奇 彭雪花 苏文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4,共9页
辫状河构型解剖注重在单井上识别心滩砂体,而在平面上刻画心滩砂体时则随意性较大,从而降低了解剖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在解剖露头剖面及现代辫状河沉积原型模型的基础上,对心滩内部落淤层发育位置、各构型单元的接触关系进行了研究。根... 辫状河构型解剖注重在单井上识别心滩砂体,而在平面上刻画心滩砂体时则随意性较大,从而降低了解剖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在解剖露头剖面及现代辫状河沉积原型模型的基础上,对心滩内部落淤层发育位置、各构型单元的接触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X加密井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以下简称盒8下亚段)辫状河砂体为例,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划分河道砂体构型单元、精确定位单井钻遇心滩的位置,进而形成了地下辫状河砂体构型解剖方法,并应用于气田开发钻井。结果表明:(1)落淤层的发育与心滩部位关系密切,心滩不同部位垂向微相叠置规律性强,可作为辫状河储层构型解剖的重要参考;(2)辫状河砂体构型单元包括心滩、辫流水道和泛滥平原3类,其中心滩砂体是主要的成藏单元;(3)苏X加密井区盒8下亚段平面上呈"滩道相间、宽滩窄道"的沉积格局,不同沉积类型的砂体规模存在差异,其中心滩砂体宽度介于250~300 m,长度介于500~900 m;(4)验证井SX-1井钻遇2个心滩砂体和1个辫流水道砂体,钻遇的心滩个数、规模及心滩与辫流水道位置关系和新方法识别成果相吻合。结论认为,以"测井响应特征、落淤层发育位置以及垂向微相叠置模式"为标志的心滩砂体空间定位的储层构型表征新方法,能够准确确定心滩砂体平面分布位置,有助于揭示辫状河心滩砂体空间展布规律,提高心滩砂体构型表征结果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区 辫状河 心滩砂体 构型解剖 测井响应特征 微相叠置模式 落淤层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系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开发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姣姣 王德龙 +1 位作者 刘倩 汤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359,共6页
对于神木气田多层系气藏,若水平井开发地质目标选择不当,会降低储量动用程度和经济效益。研究神木气田储集层砂体发育规模及叠置模式,采用剖面储量集中度概念,建立单层式、双层式和多层式气藏模型。以水平井增产倍比作为经济效益评价依... 对于神木气田多层系气藏,若水平井开发地质目标选择不当,会降低储量动用程度和经济效益。研究神木气田储集层砂体发育规模及叠置模式,采用剖面储量集中度概念,建立单层式、双层式和多层式气藏模型。以水平井增产倍比作为经济效益评价依据,评价多层系气藏水平井开发储集层界限。研究表明:神木气田下二叠统太原组及山西组二段局部发育较大规模复合有效储集层,有效厚度为6.0~9.0 m,长度为1600~3200 m,储量集中度大于75%,主产层与次产层渗透率比值为0.8~3.9,具备水平井开发的最佳储集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多层系致密气藏 储量集中度 砂体叠置模式 水平井开发 物性界限 增产倍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精细刻画在姬黄32区块长81^1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攀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36-440,444,共6页
基于姬黄32区块长811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内单砂体的垂向分期、侧向分界的测井相标志识别,总结了单砂体的叠置样式,分析了A/S值变化对单砂体叠置模式及单砂体间连通性的影响;利用密井网小井距资料建立的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完善了单... 基于姬黄32区块长811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内单砂体的垂向分期、侧向分界的测井相标志识别,总结了单砂体的叠置样式,分析了A/S值变化对单砂体叠置模式及单砂体间连通性的影响;利用密井网小井距资料建立的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完善了单砂体展布的研究精度。研究表明该区长811油层纵向上4个单层内共发育31个单砂体,单砂体宽度180~650 m,厚度1.8~7 m,宽/厚比70~120,平面上呈北西-南东方向条带状展布。根据研究结果对“有注无采、有采无注”的井组注采井网配套后,取得明显的效果,指导同类油藏的精细注采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水下分流河道 单砂体 边界标志 叠置模式 精细识别 注采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