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叠氮化钠诱变群体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钮力亚 +6 位作者 于亮 王伟伟 陆莉 李粲 赵松山 王奉芝 徐辰武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58-60,共3页
以72个小麦叠氮化钠诱变品系为试验材料,检测该群体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淀粉含量4项籽粒品质指标,分析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籽粒淀粉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783 7,其后遗传多样性... 以72个小麦叠氮化钠诱变品系为试验材料,检测该群体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淀粉含量4项籽粒品质指标,分析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籽粒淀粉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783 7,其后遗传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变异系数比沉降值和淀粉含量的大。4个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极显著。只是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简单相关系数为-0.967 9,而其偏相关系数为0.546 2,湿面筋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简单相关系数为0.932 0,偏相关系数却是-0.685 8。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选择潜力比淀粉含量大,更有可能从该群体中选出偏离平均数大的家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叠氮化钠诱变 品质性状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叠氮化钠诱变群体产量及相关性状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 王斌 +6 位作者 曹平平 于亮 王伟伟 陆莉 王连鹏 王奉芝 钮力亚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以含有72个品系的沧麦6005叠氮化钠诱变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该群体的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等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该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每穗小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441,其后依... 以含有72个品系的沧麦6005叠氮化钠诱变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该群体的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等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该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每穗小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441,其后依次是穗粒数>亩穗数>千粒质量>产量>穗长,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6.08%,每穗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为6.54%。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与株高均极显著正相关;产量和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株高、亩穗数、千粒质量之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株高和产量的选择潜力较大,更有可能从该群体中选出偏离平均数大的家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叠氮化钠诱变 产量性状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藜1号种子及幼苗对叠氮化钠诱变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建霞 侍亚敏 +1 位作者 温日宇 王润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探究晋藜1号种子及幼苗对叠氮化钠诱变的响应。以晋藜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浸泡方式对种子进行诱变,待幼苗进入4叶期,测定幼苗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叠氮化钠诱变时... 探究晋藜1号种子及幼苗对叠氮化钠诱变的响应。以晋藜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浸泡方式对种子进行诱变,待幼苗进入4叶期,测定幼苗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叠氮化钠诱变时间越长,浓度越大,发芽率越低;当处理时间为7.5h,诱变浓度为10mmol/L时,晋藜1号种子发芽率为53%,接近半致死浓度;同一诱变时间,SOD与CAT的活性在低浓度时不断上升,在浓度较高时2种酶活性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MDA和脯氨酸含量则表现为上升;同一诱变浓度,时间越长,SOD、CAT的活性越高,MDA和脯氨酸的含量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藜I号 叠氮化钠诱变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