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经济分析的复叠式高温热泵温度设计参数优化
1
作者 时国华 王子昂 +2 位作者 高宇琪 赵岳天 刘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复叠式高温热泵是一种有效利用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为提升复叠式高温热泵在印染行业应用的经济性,基于热力学循环分析构建适用于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的复叠式高温热泵模型,以单位成本热负荷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热经济成本和循环性能... 复叠式高温热泵是一种有效利用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为提升复叠式高温热泵在印染行业应用的经济性,基于热力学循环分析构建适用于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的复叠式高温热泵模型,以单位成本热负荷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热经济成本和循环性能,采用数学分析法开展针对蒸发/冷凝温度组合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表现最优的工质对R152a/R245fa,在冷凝温度为370.41 K的工况下,蒸发温度的优化可使单位成本热负荷提高约14.5%;在蒸发温度为297.43 K的工况下,冷凝温度的优化可使单位成本热负荷提高约24%,最大单位成本热负荷可达2.84 W/(元·a)。另外,热经济性目标同时受制热系数和比供热率的影响,存在最佳制热系数和比供热率的组合使单位成本热负荷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热泵 热分析 叠式高温制热 热经济优化 最优温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测试分析
2
作者 刘宇腾 王景刚 +2 位作者 罗景辉 李永 张昌建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由于其清洁高效的优点,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为了分析复叠式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的实际运行效果,对石家庄市某小区复叠式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根据实测运行数据显示,该系统在室... 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由于其清洁高效的优点,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为了分析复叠式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的实际运行效果,对石家庄市某小区复叠式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根据实测运行数据显示,该系统在室外日均环境温度为-14.3℃-10℃工况下的日COP值在2.1-3.0之间,出水温度范围为36℃到52℃,且出水温度与制热量、耗电量及COP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同时,该系统在某严寒期内的COP仍可保持在2.5-2.8。最后探究了四种不同工况下复叠式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数据显示,低温工况下,进出水温度衰减较大,而相对湿度过大造成的结霜情况则会导致平均制热量增大,分析上述四个工况可得,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的COP在四种工况下受到的影响均较小,日COP保持在2.5左右,体现出该复叠式二氧化碳热泵系统较为优秀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式空气源热泵 供暖 运行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元恒 范瑞祥 +2 位作者 杨帆 张宏剑 吴会强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4,共11页
以Starlink为代表的低轨互联网星座是当前航天领域发展的热点,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技术可大幅提高整流罩空间利用率,从而加快低轨星座的建设速度,是未来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通过分析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技术的需求和意义,... 以Starlink为代表的低轨互联网星座是当前航天领域发展的热点,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技术可大幅提高整流罩空间利用率,从而加快低轨星座的建设速度,是未来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通过分析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技术的需求和意义,总结现有的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的连接形式;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指出适合大规模星座建设的连接形式,针对目前应用成熟的堆叠式多星组合体连接方案进行解读,得出该技术的组成原理和技术特点;最后,对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结构设计与连接技术的难点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展望,为未来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式多星组合体 一箭多星 结构设计 连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等效模型的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模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元恒 范瑞祥 +2 位作者 杨帆 张宏剑 吴会强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64-2380,共17页
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是一种新型的一箭多星发射结构布局形式.多星组合体中的卫星采用平板构型,平板卫星上下相邻两层支脚相互接触,并由连接杆施加预紧力将其整体压紧.针对这种连接形式的多星组合体结构,文章提出了一种建立其线性等效力学... 堆叠式多星组合体是一种新型的一箭多星发射结构布局形式.多星组合体中的卫星采用平板构型,平板卫星上下相邻两层支脚相互接触,并由连接杆施加预紧力将其整体压紧.针对这种连接形式的多星组合体结构,文章提出了一种建立其线性等效力学模型的方法,并开展了模态分析.根据组合体中子结构形式及其受力特点,分别将连接杆等效为受轴向预紧力作用的欧拉-伯努利梁模型,以及将中间卫星连接体等效为附加集中质量点的铁木辛柯梁模型,分别求取了二者在固定时刻随轴向坐标变化的振型函数.通过将连接杆和卫星连接体等效模型振型函数联立求取了组合梁整体的振型函数,并根据并联U型梁边界协调原理确定的约束条件,求取了组合梁振动的频率特征方程.通过将组合体有限元模型求解结果与理论模型求解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此外,探究了预紧力、连接杆材料、支脚材料和有效载荷质量对组合体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的等效方法,可为堆叠式多星组合体结构设计以及刚度匹配要求提供相应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式多星组合体 平板卫星 线性模型 模态分析 组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叠式卫星平台机电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5
作者 张晓彤 尹健 +5 位作者 赵川 许浩 邹兴 付鑫 吕建民 周必磊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S1期124-132,共9页
目前,在卫星通信领域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的需求日益强烈,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已成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的领域。为推进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在分析研究国内外诸多互联网卫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目前,在卫星通信领域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的需求日益强烈,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已成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的领域。为推进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在分析研究国内外诸多互联网卫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对互联网卫星的应用需求,设计一种高容积比堆叠式卫星平台,并对扁平化构型卫星承载结构、去中心化堆叠式卫星解锁分离、适应堆叠式卫星的高性能纳米热控薄膜、能源获取与传输的柔性化产品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对该卫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实现批量化生产、在轨无碰撞分离、一箭多星快速部署,进而满足互联网卫星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式卫星 扁平化构型 去中心化 解锁分离 纳米热控薄膜 柔性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复叠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应用的现场实测研究
6
作者 贾恩灿 王刚 +4 位作者 梁士民 林春文 王涵 刘宁 林均钊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26-135,共10页
低温是制约空气源热泵在我国西北地区高效运行和稳定供热的关键因素,而复叠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具有较好的低温适应性。为了探究复叠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西北地区的工程应用效果,依托青海省海东市某政府大楼变频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示范项... 低温是制约空气源热泵在我国西北地区高效运行和稳定供热的关键因素,而复叠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具有较好的低温适应性。为了探究复叠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西北地区的工程应用效果,依托青海省海东市某政府大楼变频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了复叠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典型低温工况、典型高温工况运行和长期运行工况下的运行性能,以及环境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典型低温工况与典型高温工况下运行,测试机组分别存在“无霜除霜”和频繁启停现象,系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分别达到了2.13和3.58;在长期运行工况下,测试机组表现出良好的长期持续供热能力和性能,系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达到2.62,同时机组表现出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形式供暖系统CO_(2)减排量为57.2 kg/(a·m^(2)),SO_(2)减排量为0.46 kg/(a·m^(2)),粉尘减排量为0.23 kg/(a·m^(2)),供暖节约费用44.2元/(a·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叠式空气源热泵 运行性能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高压下堆叠式固液分离的污泥深度脱水工艺
7
作者 蒲贵 朱小林 +2 位作者 杨一鸣 卢西雷 曾明亮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0期16-22,共7页
基于污泥的减量化处置,提出了一种超高压下堆叠式固液分离的污泥深度脱水工艺,研究了预压处理、压滤停留时间、压滤压力、加压方式、滤布总层数、泥饼质量、污泥种类等单因素对最终泥饼含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脱水工艺下在无任... 基于污泥的减量化处置,提出了一种超高压下堆叠式固液分离的污泥深度脱水工艺,研究了预压处理、压滤停留时间、压滤压力、加压方式、滤布总层数、泥饼质量、污泥种类等单因素对最终泥饼含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脱水工艺下在无任何调理剂的添加下,污泥处置可达到高干化状态。经过预压处理的同一批泥饼层间含水率基本相同。单因素影响因子中压滤压力、压滤停留时间、污泥种类和污泥质量对最终泥饼含水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压滤压力从3.14 MPa增至9.5MPa,佛山市政污泥、合肥市政污泥和印染污泥的压滤最终泥饼含水率分别从45.15%、48.97%、44.24%降至37.32%、42.9%、36.93%;压滤停留时间在大于10min,污泥基本可以处置完毕;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的污泥压滤效果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分离 超高压压滤 叠式压滤 高干脱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叠式车载超级电容器热管理方式分析
8
作者 唐盼春 严嵘 +1 位作者 张灿 孙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本研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对堆叠式车载超级电容器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且针对空冷和液冷两种不同的热管理方式分别建立了热模型以对比其热管理效果。首先,在相同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分别研究了空冷和液冷两种方式的超级电容... 本研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对堆叠式车载超级电容器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且针对空冷和液冷两种不同的热管理方式分别建立了热模型以对比其热管理效果。首先,在相同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分别研究了空冷和液冷两种方式的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与换热介质的初始温度、在入口处的流速以及超级电容器模组的发热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换热介质的初始温度越高,超级电容器的发热功率越大,则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越高,而换热介质在入口处的平均流速越大,则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越低,且存在一个临界流速1.5m/s,超过该临界值之后,二者的相关性将大大减弱。此外,基于参数化研究结果,设定相同的操作参数,深入分析了这两种热管理方式的换热过程,解释了本研究中空冷和液冷在高度方向上温度梯度方向相反的现象,并从最高温度与温差、温度分布和换热时间三个方面对比了二者的热管理效果。结果表明,液冷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温度更低,温差很小,温度分布十分均匀,且换热时间远少于空冷超级电容器,热管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式超级电容器 热管理 热模型 空冷 液冷 热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叠式LSTM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预测方法
9
作者 张若楠 徐平安 +1 位作者 周小雨 赵琦琦 《陕西煤炭》 2024年第9期91-94,共4页
随着淮南矿区煤炭开采工作向深部煤层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淮南矿区产能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瓦斯浓度预测方法的准确度,在长短期时间记忆网络(LSTM)的基础上,模仿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多层堆叠提升特征能力的方式,提出堆叠式LSTM模... 随着淮南矿区煤炭开采工作向深部煤层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淮南矿区产能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瓦斯浓度预测方法的准确度,在长短期时间记忆网络(LSTM)的基础上,模仿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多层堆叠提升特征能力的方式,提出堆叠式LSTM模型结构,通过多层LSTM结构深度挖掘瓦斯浓度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的关联性,从而提高瓦斯浓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淮南朱集东煤矿瓦斯监测数据为样本,通过滑动窗口方法制作数据集,并搭建相应实验平台,进行训练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堆叠式LSTM结构相较于传统LSTM结构能够降低网络结构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并更加准确地预测煤矿瓦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瓦斯浓度预测 LSTM 叠式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低温制冷箱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伟 金苏敏 肖飚 《制冷与空调》 2005年第4期23-26,共4页
根据实验得到的低温箱降温过程和稳定工作过程状态点参数,以R502/R13复叠式低温制冷箱为例对低温箱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得出系统能效系数和损失随时间变化情况,更好的考察了系统各部件能耗状况,得到其中高低温级压缩机和蒸发... 根据实验得到的低温箱降温过程和稳定工作过程状态点参数,以R502/R13复叠式低温制冷箱为例对低温箱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得出系统能效系数和损失随时间变化情况,更好的考察了系统各部件能耗状况,得到其中高低温级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的损失所占比重最大,从而为设备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制冷箱 叠式制冷 炯分析 低温箱 冷箱 叠式 分析计算 蒸发冷凝器 稳定工作 降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蓄能除霜与常规除霜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曲明璐 李天瑞 +1 位作者 樊亚男 王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针对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寒冷地区供热运行中遇到的结霜和除霜问题,本文提出增设蓄热器的蓄能复叠式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系统间断制热蓄能除霜及不间断制热蓄能除霜两种除霜模式下的除霜特性,并与常规复叠式空气源... 针对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寒冷地区供热运行中遇到的结霜和除霜问题,本文提出增设蓄热器的蓄能复叠式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系统间断制热蓄能除霜及不间断制热蓄能除霜两种除霜模式下的除霜特性,并与常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采用的低温级热气旁通除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蓄能除霜方法的除霜时间较旁通除霜减少71.4%~77.6%,系统除霜能耗降低65.1%~85.2%,机组除霜运行更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叠式循环 除霜 蓄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叠式Allan方差在微机械陀螺随机误差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晓莹 胡敏 +1 位作者 张鹏 常洪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29,共5页
微机械陀螺随机误差的辨识对提高微机械陀螺的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交叠式Allan方差分析方法比普通Allan方差具有更大的置信区间。论文对交叠式Allan方差在微机械陀螺随机误差辨识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并基于... 微机械陀螺随机误差的辨识对提高微机械陀螺的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交叠式Allan方差分析方法比普通Allan方差具有更大的置信区间。论文对交叠式Allan方差在微机械陀螺随机误差辨识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并基于该方法对某型号微机械陀螺进行了随机误差辨识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辨识出微机械陀螺的各项随机误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陀螺 漂移误差 随机误差建模 叠式Allan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H_3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34
13
作者 查世彤 马一太 +1 位作者 王景刚 魏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采用自然工质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该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与R13-R2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采用自然工质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该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与R13-R22和NH3-NH3复叠式循环的比较,可以看出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02-NH3 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自然工质 冷凝温度 最佳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 被引量:21
14
作者 宁静红 李惠宇 彭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对低温循环用CO2作为制冷工质,高温循环分别用R2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增大,COP增加。随着高...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对低温循环用CO2作为制冷工质,高温循环分别用R2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增大,COP增加。随着高温循环压缩机入口温度的升高,R290压缩机的功耗略高于R22压缩机的功耗,R290循环的COPh要高于R22循环的COPh。结果表明自然工质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性能实验 R290 CO2 叠式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复叠式空气源热泵高温热水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剑波 姚晶珊 +1 位作者 韩星 白建民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111,共5页
基于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长时间低温运行会出现压缩比过高的问题,研究了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制取高温热水的可行性、运行特性及节能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升高,系统制取高温热水的能效系数升高,高温级压缩机... 基于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长时间低温运行会出现压缩比过高的问题,研究了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制取高温热水的可行性、运行特性及节能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升高,系统制取高温热水的能效系数升高,高温级压缩机的吸排气温度略有升高,低温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呈现升高趋势,高温级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出水温度的升高,系统的耗功率增大,COP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叠式热泵 高温热水系统 环境温度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控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剑波 姚晶珊 +3 位作者 亢友立 韩星 李贺 王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5,共8页
针对可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制取高温热水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运用二级压缩比大致相等的原则确定最优中间温度从而控制中间冷凝压力的方法。采用适用性较好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算法,利用可编... 针对可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制取高温热水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运用二级压缩比大致相等的原则确定最优中间温度从而控制中间冷凝压力的方法。采用适用性较好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算法,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进行核心控制,通过实验验证了在不同的室外环境温度条件下,面对负荷的变化,该系统控制快速、平稳且精确,实现了对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叠式 PID PLC 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双螺旋盘管蓄热器蓄放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曲明璐 樊亚男 +1 位作者 李天瑞 王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9,49,共8页
本文在传统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中增加一个双螺旋盘管形式的蓄热器,并测量蓄热器内不同位置水温及蓄热器进出口制冷剂温度变化。研究了当室内侧模拟工况干球温度为22℃±0.1℃,相对湿度为50%±3%,室外侧模拟工况干球温度为-12℃&... 本文在传统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中增加一个双螺旋盘管形式的蓄热器,并测量蓄热器内不同位置水温及蓄热器进出口制冷剂温度变化。研究了当室内侧模拟工况干球温度为22℃±0.1℃,相对湿度为50%±3%,室外侧模拟工况干球温度为-12℃±0.1℃时,蓄热器在蓄热模式、间断制热蓄能除霜模式、不间断制热蓄能除霜模式下的蓄放热特性。结果表明:该蓄热器有良好的蓄热能力及在不同低位热源条件下的放热能力。在间断和不间断制热蓄能除霜过程中,蓄热器的释热量分别为1 642.7 k J和1 892.4 k J,可以满足除霜的要求和部分室内供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叠式循环 蓄热器 蓄放热特性 除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温度变化对复叠式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剑波 聂琳杰 +2 位作者 姚晶珊 李贺 亢友立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介绍了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对不同环境工况相同热水温度以及相同环境工况不同热水温度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系统可以在极端低温(-25℃)环境工况下稳定运行,并且可以制取80℃的高温热水;系统COP达到1.55;系统最高出水温... 介绍了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对不同环境工况相同热水温度以及相同环境工况不同热水温度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系统可以在极端低温(-25℃)环境工况下稳定运行,并且可以制取80℃的高温热水;系统COP达到1.55;系统最高出水温度为85℃。环境温度10℃以上时制取65℃左右的热水,传统热泵机组的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式系统 热泵热水器 空气源热泵 极端低温工况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军 王铁军 +1 位作者 唐景春 廖星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8-890,948,共4页
文章介绍了R13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复叠式系统性能计算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的CO2蒸发温度、R134a冷凝温度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等循环参数变化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显示,该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随CO2... 文章介绍了R13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复叠式系统性能计算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的CO2蒸发温度、R134a冷凝温度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等循环参数变化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显示,该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随CO2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R134a冷凝温度的升高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增大而减小;结合研发环保型商业冷冻冷藏设备的需求,探寻在设定的应用条件下,制冷系统循环参数的变化关系及最优匹配,研究得到CO2冷凝温度为-3℃,高、低温级质量流量比为2.2,系统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式制冷系统 模拟研究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交叠式车站楼板振动响应三维动力有限元仿真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伟 耿传智 贾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6,共6页
地铁兰州西站位于地下商场下方,是一典型地下多层岛侧式交叠式换乘站。利用ANSYS软件建立车站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工况下地下商场楼板振动规律,发现商场楼板振动加速度受交汇列车时差的影响在20%以内,且主要受浅层线路影响。当土层... 地铁兰州西站位于地下商场下方,是一典型地下多层岛侧式交叠式换乘站。利用ANSYS软件建立车站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工况下地下商场楼板振动规律,发现商场楼板振动加速度受交汇列车时差的影响在20%以内,且主要受浅层线路影响。当土层密度和剪切波速减小时,该规律更显著。楼板加速度随振中距离增加而逐渐衰减,但在一定距离处出现振动放大区。因此,建筑布局时应避免将休息区布置在线路上方及振动放大区。对浅层线路采取隔振降噪措施效果优于深层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叠式车站 振动噪声 动力响应 三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