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通道板输入电极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及改进研究
1
作者
王鹏飞
邱祥彪
+9 位作者
邵爱飞
孙赛林
丛晓庆
金戈
孙建宁
王健
乔芳建
高鹏
赵胜
陈坤杨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8-1164,共7页
微通道板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倍增器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分析了NiCr膜层作为微通道板的输入端电极时,对微通道板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了膜层厚度、镀膜深度等参数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开展了2种减小开口面积比损失...
微通道板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倍增器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分析了NiCr膜层作为微通道板的输入端电极时,对微通道板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了膜层厚度、镀膜深度等参数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开展了2种减小开口面积比损失的镀膜研究:一是进行工艺调整,减弱合金蒸发的分馏效应,降低电极膜层的电阻率,开口面积比损失量降低约2%;二是改变镀膜方式,使用Ni、Cr金属单质镀制叠层薄膜,在镀膜过程中调控镍、铬的比例,将输入端电极中镍比例升高,同样可以降低电极膜层的电阻率,在满足面电阻要求的前提下,可减薄输入端膜层至86 nm,与300 nm厚度的常规镍铬合金膜层相比,MCP输入端的开口面积比损失量降低3%~4%,MCP增益提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开口面积比
输入
电极
叠层薄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通道板输入电极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及改进研究
1
作者
王鹏飞
邱祥彪
邵爱飞
孙赛林
丛晓庆
金戈
孙建宁
王健
乔芳建
高鹏
赵胜
陈坤杨
机构
北方夜视科技(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8-116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2003010)。
文摘
微通道板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倍增器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分析了NiCr膜层作为微通道板的输入端电极时,对微通道板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了膜层厚度、镀膜深度等参数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开展了2种减小开口面积比损失的镀膜研究:一是进行工艺调整,减弱合金蒸发的分馏效应,降低电极膜层的电阻率,开口面积比损失量降低约2%;二是改变镀膜方式,使用Ni、Cr金属单质镀制叠层薄膜,在镀膜过程中调控镍、铬的比例,将输入端电极中镍比例升高,同样可以降低电极膜层的电阻率,在满足面电阻要求的前提下,可减薄输入端膜层至86 nm,与300 nm厚度的常规镍铬合金膜层相比,MCP输入端的开口面积比损失量降低3%~4%,MCP增益提升6%。
关键词
微通道板
开口面积比
输入
电极
叠层薄膜电极
Keywords
micro-channel plate
opening area ratio
input electrode
laminated film electrode
分类号
TN23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通道板输入电极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及改进研究
王鹏飞
邱祥彪
邵爱飞
孙赛林
丛晓庆
金戈
孙建宁
王健
乔芳建
高鹏
赵胜
陈坤杨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