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钙钛矿叠层电池能效创新高
1
作者 刘霞 《电子质量》 2025年第2期100-100,共1页
据报道,德国柏林亥姆霍兹中心和洪堡大学的研究团队携手研制出一种新型钙钛矿叠层电池。这款电池以24.6%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同类电池的世界纪录。在太阳能电池家族中,除了硅基太阳能电池外,还有薄膜太阳能电池,如基于铜、铟、镓和硒... 据报道,德国柏林亥姆霍兹中心和洪堡大学的研究团队携手研制出一种新型钙钛矿叠层电池。这款电池以24.6%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同类电池的世界纪录。在太阳能电池家族中,除了硅基太阳能电池外,还有薄膜太阳能电池,如基于铜、铟、镓和硒的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电池)。生产这种电池所需的能源和材料极少,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团队将CIGS电池做底部与基于钙钛矿的顶部电池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能电池 叠层电池 光电转化效率 CIGS 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 亥姆霍兹 洪堡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丁二胺盐酸盐钝化的高效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
2
作者 何永才 丁蕾 +5 位作者 杨莹 刘江 何博 张永哲 严辉 徐希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共4页
钙钛矿/硅异质结叠层电池技术是突破晶体硅太阳电池极限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叠层电池中,多晶钙钛矿膜层内缺陷中心将诱导光生载流子复合损失,因而对钙钛矿膜层内缺陷进行钝化是提升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效策略。本工作采用在钙钛矿... 钙钛矿/硅异质结叠层电池技术是突破晶体硅太阳电池极限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叠层电池中,多晶钙钛矿膜层内缺陷中心将诱导光生载流子复合损失,因而对钙钛矿膜层内缺陷进行钝化是提升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效策略。本工作采用在钙钛矿前驱体内掺入1,4-丁二胺盐酸盐的方法,通过引入氯离子实现结晶调控提高钙钛矿结晶质量,同时发现丁二胺阳离子对钙钛矿膜层缺陷中心显示出良好的钝化效果,两者协同作用显著提升叠层电池的开路电压(V_(oc))和填充因子(FF),并最终成功获得了28.77%的NREL认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二胺盐酸盐 缺陷钝化 钙钛矿 叠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3
《电子质量》 2024年第3期51-51,共1页
据报道,经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该校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课题组研发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5%,刷新了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的世界纪录,相关结果已被收录到《太阳能电池效率表》。近日,该团队相... 据报道,经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该校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课题组研发的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5%,刷新了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的世界纪录,相关结果已被收录到《太阳能电池效率表》。近日,该团队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谭海仁坦言,相较于传统的晶硅单结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更低、更节能。轻量化、柔性化的特点使其更容易弯折,使用场景更多。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由电极、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等结构堆叠而成,宽带隙钙钛矿薄膜和窄带隙钙钛矿薄膜是叠层电池中重要的吸光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转换效率 叠层电池 太阳能电池 国际学术期刊 钙钛矿薄膜 空穴传输 世界纪录 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微晶硅叠层电池中间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蔡宁 耿新华 +6 位作者 赵颖 张晓丹 陈培专 陈新亮 张德坤 岳强 熊绍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由于非晶硅光致衰退、微晶硅吸收系数低的原因,叠层结构电池成为提高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叠层电池各子电池较薄、太阳光的利用率较低,因此陷光结构在叠层电池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具有绒面结构的前电极、叠层电池的中间层以及ZnO... 由于非晶硅光致衰退、微晶硅吸收系数低的原因,叠层结构电池成为提高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叠层电池各子电池较薄、太阳光的利用率较低,因此陷光结构在叠层电池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具有绒面结构的前电极、叠层电池的中间层以及ZnO/Al或ZnO/Ag复合背电极共同组成硅薄膜太阳电池的陷光结构。中间层位于各子电池之间,作用是改变界面反射率,影响电池中光的传播路径。该文综述了叠层电池中间层的作用、要求以及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中间层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非晶/微晶硅叠层电池 中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层掺杂对具有隧穿结构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影响
5
作者 靳果 孟阳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了提高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在隧穿结构中引入ZnO∶B中间层,研究了中间层掺杂情况对叠层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中间层为厚度... 为了提高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在隧穿结构中引入ZnO∶B中间层,研究了中间层掺杂情况对叠层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中间层为厚度较薄、掺杂浓度较高的ZnO∶B,有利于叠层电池整体性能的提高。最终,采用厚度为40 nm,B2H6流量为5 ml/min的ZnO∶B中间层,制备出了初始效率为12.2%、衰退率在8%以内的叠层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B 中间 掺杂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唐泽国 持续聚焦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专注实现钙钛矿叠层电池量产
6
作者 萧磊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23期27-28,共2页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20年全球光伏报告,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累计光伏装机760.4GW,我国以48.2GW居于全球首位。同时,我国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均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我国光伏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大规模量产制造...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2020年全球光伏报告,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累计光伏装机760.4GW,我国以48.2GW居于全球首位。同时,我国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均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我国光伏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大规模量产制造方面,而引领硅电池技术发展的原创性前沿技术仍由欧、美、日等国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主导。由于第一代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已逼近其理论极限效率29.4%,所以开发30%以上转换效率的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学界专业人士必须面对的竞争与挑战。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唐泽国作为青年领军学者,自本科起便探究这一领域,已经以优异的科研成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能源署 薄膜太阳能电池 光伏产业 叠层电池 科研人员 光伏技术 领军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推进钙钛矿叠层电池产业化进程
7
作者 谭海仁 《中国科技财富》 2023年第6期79-80,共2页
发展清洁低成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技术保障。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落实相关规划部署,突破高效晶体硅电池、高效... 发展清洁低成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技术保障。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落实相关规划部署,突破高效晶体硅电池、高效钙钛矿电池等低成本产业化技术,推动光伏发电降本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其中,构筑叠层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有效突破单结电池效率极限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司 叠层电池 产业化技术 光伏产业链 电池效率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规划部署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及展望
8
作者 李彬 程家豪 +1 位作者 李望南 彭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2,共13页
综述近年来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介绍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技术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从工艺优化、结构协同设计和性能优化等方面对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进行总结,着重讨论叠层结构的每个子单元... 综述近年来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介绍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技术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从工艺优化、结构协同设计和性能优化等方面对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进行总结,着重讨论叠层结构的每个子单元太阳电池复杂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铜铟镓硒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 界面工程 光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刚线切片的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 被引量:1
9
作者 苏诗茜 应智琴 +3 位作者 陈邢凯 李鑫 杨熹 叶继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提出一种免空穴传输层的策略,将自组装单分子层材料作为钙钛矿活性层的添加剂,通过一步旋涂法直接将钙钛矿薄膜制备在导电基底表面,其中薄膜的质量与均一性都得到改善。进一步地,将该方法应用在低成本的商用金刚线切片上,可在高粗糙度... 提出一种免空穴传输层的策略,将自组装单分子层材料作为钙钛矿活性层的添加剂,通过一步旋涂法直接将钙钛矿薄膜制备在导电基底表面,其中薄膜的质量与均一性都得到改善。进一步地,将该方法应用在低成本的商用金刚线切片上,可在高粗糙度的硅表面制备出覆盖度高、形貌致密、无空洞的钙钛矿薄膜。在光电性能方面,用该方法得到的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1%,填充因子高达83%,两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自组装单分子材料 添加剂 免空穴传输 金刚线切片 钙钛矿/硅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有机串联叠层光伏器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推荐一个大学化学研究型综合实验
10
作者 谭占鳌 李明华 +1 位作者 王文立 孙振宇 《大学化学》 2025年第2期312-319,共8页
钙钛矿材料具备优异光电性能和带隙可调的特性,是制备高效光伏器件的良好选择。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溶液制备和可柔性弯折的特点,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相似的器件结构。构建钙钛矿/有机串联叠层可有效提升光谱利用率,突破单结器件的理... 钙钛矿材料具备优异光电性能和带隙可调的特性,是制备高效光伏器件的良好选择。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溶液制备和可柔性弯折的特点,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相似的器件结构。构建钙钛矿/有机串联叠层可有效提升光谱利用率,突破单结器件的理论效率,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潜力。本实验以串联叠层光伏器件前沿进展为出发点,推荐一个综合化学设计性实验,使本科生学习了解钙钛矿/有机叠层电池的原理及进展,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其创新思维与实验实践综合能力。本实验中的串联叠层钙钛矿器件包括宽带隙钙钛矿前结子电池、中间层以及有机后结子电池,涉及了基于液相法和真空气相法的薄膜制备过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钙钛矿薄膜的微观形貌与结晶特性,使用模拟太阳光和电学测试系统测量制备叠层器件的光电性能。本实验难度适中,涉及内容丰富,旨在让学生通过本实验去了解光伏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前沿发展,提升学生对光伏电池的兴趣,并培养其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综合化学实验 光伏电池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薛俊明 麦耀华 +6 位作者 赵颖 张德坤 韩建超 侯国付 朱锋 张晓丹 耿新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制备非晶硅顶电池,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制备微晶硅底电池,初步优化研究了薄膜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顶电池与底电池的本征吸收层厚度匹配与电池电流...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制备非晶硅顶电池,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VHF-PECVD)技术制备微晶硅底电池,初步优化研究了薄膜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顶电池与底电池的本征吸收层厚度匹配与电池电流匹配,以及氧化锌/金属复合背反射电极对电池的作用。研制出了面积为1.0 cm2效率达9.83%的薄膜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电池 微晶硅 非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团队刷新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12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S1期101-101,共1页
据报道,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制备的1.05 cm^(2)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8.2%,刷新了该尺度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纪录,相关结果已被收录到国际权威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表》。研究... 据报道,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制备的1.05 cm^(2)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8.2%,刷新了该尺度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纪录,相关结果已被收录到国际权威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表》。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10月1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转换效率 太阳能电池 国际学术期刊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效率 世界纪录 南京大学 刷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叠层太阳电池,开启能源新未来
13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35-35,共1页
在当今全球积极寻求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大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西湖大学一科研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突破。该科研团队成功地将钙钛矿与铜铟镓硒这两种材料创新性地叠... 在当今全球积极寻求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大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西湖大学一科研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突破。该科研团队成功地将钙钛矿与铜铟镓硒这两种材料创新性地叠合在一起,使柔性叠层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3.4%。钙钛矿材料在光电性能方面对光的吸收能力极强,能够高效地将光子转化为电子-空穴对。而且,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扩散长度,这意味着产生的电子和空穴能够在材料中快速移动,减少复合几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转换效率 太阳电池 载流子迁移率 科研团队 扩散长度 铜铟镓硒 能源解决方案 快速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叠层镍氢电池的研究
14
作者 王芳 吴锋 +3 位作者 毛立彩 邹磊 刘永 陈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4-126,共3页
对使用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双极叠层电池进行了充放电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聚合物凝胶电解质适用于双极叠层 MH/Ni 电池,浓度为3%的 NaPAA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电池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关键词 叠层电池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 电化学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泰硅基叠层薄膜太阳电池研发与大规模生产新进展
15
作者 牛新伟 郁操 +12 位作者 王明华 朱鑫 程冰 戎俊梅 刘石勇 陈振 刘胜芳 李琳琳 陈晨 吴玲 王国平 冯启异 杨立友 《太阳能》 2012年第23期14-20,共7页
介绍了正泰太阳能在硅基叠层薄膜电池上的主要技术进步,包括TCO优化、新型氧化物掺杂层的引入、弱光效应、温度系数改善等。这些技术进步使得正泰太阳能量产硅基叠层薄膜电池的稳定全面积效率达到10%。此外还讨论了组件的现场能源输出表... 介绍了正泰太阳能在硅基叠层薄膜电池上的主要技术进步,包括TCO优化、新型氧化物掺杂层的引入、弱光效应、温度系数改善等。这些技术进步使得正泰太阳能量产硅基叠层薄膜电池的稳定全面积效率达到10%。此外还讨论了组件的现场能源输出表现,从而展示硅基薄膜技术仍然是光伏产业中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 微晶硅 叠层电池 掺杂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ZO衬底的高效非晶硅及非晶/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家 陈泽 +5 位作者 白立沙 陈新亮 魏长春 王广才 赵颖 张晓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11-1516,共6页
通过研究氢稀释对硼掺杂的硅氧材料特性的影响,制备出具有高纵向电导率(1.1×10^(-5)S/cm)、低横向电导率4.2×10^(-5)S/cm和宽带隙(2.52 eV)的p型纳米硅氧(p-nc-SiO_x:H)材料,将其作为非晶硅电池(a-Si:H)的窗口层,使短波响应... 通过研究氢稀释对硼掺杂的硅氧材料特性的影响,制备出具有高纵向电导率(1.1×10^(-5)S/cm)、低横向电导率4.2×10^(-5)S/cm和宽带隙(2.52 eV)的p型纳米硅氧(p-nc-SiO_x:H)材料,将其作为非晶硅电池(a-Si:H)的窗口层,使短波响应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宽带隙p-nc-SiO_x:H层的引入,使p/i界面能带失配,恶化了电池性能。因此研究p/i界面缓冲层带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提高缓冲层带隙,使电池的内建电场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将获得的具有高开路电压的a-Si:H电池作为顶电池应用到非晶/微晶硅叠层电池中,得到效率达12.99%的高效非晶/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电池 非晶硅氧材料 p/i缓冲 非晶/微晶硅叠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合金薄膜及其在高效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凤至 胡安红 +6 位作者 郁操 曲铭浩 汪涛 张铭 严辉 张津岩 徐希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18-1924,共7页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 系统研究两种不同形态的硅氧合金薄膜,用甚高频PECVD系统制备的非晶硅氧和纳米硅氧薄膜的特性,以及其在纳米硅薄膜叠层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实验中主要通过对不同的气体流量比的优化、沉积功率和沉积压力的优化,分别制备出光学带隙约为2.1 e V,折射率约为3的a-SiO_x∶B∶H薄膜,作为非晶硅顶电池的p1层,以及带隙为2.2~2.5 e V,折射率为2.0~2.5,晶化率为20%~50%的nc-SiO_x∶P∶H薄膜,作为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的中间反射层和纳米硅的底电池n2层。最后将优化后的a-SiO_x∶B∶H和nc-SiO_x∶P∶H薄膜应用到非晶硅/纳米硅薄膜叠层电池中,在0.79 m^2的玻璃基板上制备出初始峰值功率为101.1 W、全面积初始转换效率为12.8%、稳定峰值功率为87.3 W、全面积稳定转换效率为11.1%的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电池 硅氧合金薄膜 p非晶硅氧薄膜 n纳米硅氧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cm^2 a-Si/a-Si 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耿新华 李洪波 +5 位作者 王宗畔 吴春亚 孙建 陆靖谷 孙仲林 徐温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5-351,共7页
以全部国产化装备和工业用原材料,以简单铝背电极制备出初始效率为8.28%,经室外阳光照射一年后稳定效率为7.35%,面积为20cm×20cm,有效面积为360cm2a-Si/a-Si叠层太阳电池。主要制备技术措施... 以全部国产化装备和工业用原材料,以简单铝背电极制备出初始效率为8.28%,经室外阳光照射一年后稳定效率为7.35%,面积为20cm×20cm,有效面积为360cm2a-Si/a-Si叠层太阳电池。主要制备技术措施:(1)TCO/p界面接触特性的改善;(2)μc-SiC∶H/a-SiC∶H复合窗口层技术;(3)p/i界面H处理;(4)高质量本征a-Si∶H材料;(5)优良的n1/p2隧道结;(6)最佳电池结构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界面特性 结构设计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非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雪梅 徐重阳 +2 位作者 邹雪城 王长安 赵伯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3-319,共7页
研究了高效a-Si/a-Si/a-SiGe三结太阳电池的优化设计。电流匹配是影响二端子叠层太阳电池填充因子的关键因素,在内电极的P/n界面处附加载流子复合是由少数载流于浓度、界面态和P/n界面处材料的几何因素匹配决定... 研究了高效a-Si/a-Si/a-SiGe三结太阳电池的优化设计。电流匹配是影响二端子叠层太阳电池填充因子的关键因素,在内电极的P/n界面处附加载流子复合是由少数载流于浓度、界面态和P/n界面处材料的几何因素匹配决定的。利用适当的带隙匹配和i层厚度匹配来实现a-Si/a-Si/aSiGe三结太阳电池结构的最佳化,同时采用改善n/i界面特性的缓冲层技术;获得了Voc=2.48V、Jsc=6.58mAcm-2、FF=70.4%、在AMI光照下转换效率为11.5%的a-Si/a-Si/a-SiGe三结叠层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 太阳电池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衬底非晶硅/非晶硅锗叠层太阳电池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成 徐正军 杨君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91-2195,共5页
首先研究沉积温度对p型材料的影响,并应用于非晶硅锗单结太阳电池,发现在140℃下沉积的p层最适合,这与非晶硅太阳电池有较大差别。其次研究3种不同结构隧穿结对叠层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p+-nc-Si/n+-a-Si隧穿结最优。在上述基础上,... 首先研究沉积温度对p型材料的影响,并应用于非晶硅锗单结太阳电池,发现在140℃下沉积的p层最适合,这与非晶硅太阳电池有较大差别。其次研究3种不同结构隧穿结对叠层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p+-nc-Si/n+-a-Si隧穿结最优。在上述基础上,获得效率为11.21%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非晶硅锗叠层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衬底 非晶硅 非晶硅锗 太阳电池 隧穿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