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廖良生 王强 李述汤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5-755,共11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通过有机材料获得电致发光的一种半导体二极管,它可广泛用于新一代信息显示和健康照明。由于OLED是一种电流驱动器件,器件的发光亮度与工作寿命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OLED的发光亮度和工作寿命一直是其走向市...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通过有机材料获得电致发光的一种半导体二极管,它可广泛用于新一代信息显示和健康照明。由于OLED是一种电流驱动器件,器件的发光亮度与工作寿命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OLED的发光亮度和工作寿命一直是其走向市场的主要障碍。为了缓解OLED发光亮度与工作寿命的内在矛盾,人们提出了叠层OLED的器件结构。叠层OLED是通过特殊的内部连接层,把多个有机发光(EL)单元在器件内部进行电学串联而形成的一种新型OLED,它可以同时具备高效率和长寿命的特点。为此,主要基于作者团队的前期工作,重点讨论了叠层OLED的设计原理及其选择内部连接层材料的几个原则;提出了器件性能的优化方法;并介绍了团队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所进行的OLED生产示范线的设计与制造。最后,对我国OLE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简要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内部连接 大面积显示和照明 器件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叠层OLED白光器件进展
2
作者 常诚 钱福丽 +12 位作者 芶国汝 唐锐 王体炉 高思博 张韦晨曦 何阳阳 李理 杨启鸣 张杰 刘颖琪 段瑜 杨文运 王光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1-1152,共12页
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白光器件具备低功耗、高亮度、高色域等性能优势。然而,由于效率、寿命及驱动电压等性能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叠层结构的材料及电学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本文重点介绍叠层OLED白光... 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白光器件具备低功耗、高亮度、高色域等性能优势。然而,由于效率、寿命及驱动电压等性能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叠层结构的材料及电学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本文重点介绍叠层OLED白光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三类电荷产生层(Charge Generation Layer,CGL)在工程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综述高效叠层OLED白光器件的“全磷光体系”、“并行通道激子收集”及“混合磷光热活性型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体系”最新研究成果,对器件寿命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分析“分级掺杂”、“四色混合TADF体系”等从结构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并针对不同发光材料体系中的CGL材料及结构综述叠层OLED白光器件实现较低工作电压的技术方法,最后对叠层OLED白光器件的材料和结构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荷产生 有机发光单元 功能结构 有机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异质结C60/ZnPc的绿色磷光TOLED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爱 王振 +6 位作者 谢嘉凤 王培 肖飞 陈家雯 卢永生 张文霞 王玉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8,共8页
以有机异质结C60/ZnPc作为电荷产生层,制备结构为ITO/TPBi(40nm)/C60(x nm)/ZnPc(x nm)/NPB(40nm)/Al(120nm)和ITO/TPBi(40nm)/LiF(y nm)/Al(2nm)/C60(5nm)/ZnPc(5nm)/MoO3(3nm)/NPB(40nm)/Al(120nm)的非发光倒置器件,其中x的值为0、5... 以有机异质结C60/ZnPc作为电荷产生层,制备结构为ITO/TPBi(40nm)/C60(x nm)/ZnPc(x nm)/NPB(40nm)/Al(120nm)和ITO/TPBi(40nm)/LiF(y nm)/Al(2nm)/C60(5nm)/ZnPc(5nm)/MoO3(3nm)/NPB(40nm)/Al(120nm)的非发光倒置器件,其中x的值为0、5、10和15,y的值为0、0.5、1.0和1.5.实验证明,有机异质结C60/ZnPc可在外电场下实现电荷分离,加入LiF/Al和MoO3可更有效地提高电荷产生层的电荷分离和注入能力.基于LiF/Al/C60/ZnPc/MoO3结构,制备绿色磷光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进一步研究该电荷产生层对叠层器件的光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电荷产生层的电荷分离和注入可影响叠层器件内部的电荷注入平衡,进而对器件性能产生影响.当LiF、Al、C60、ZnPc和MoO3结构厚度分别为0.5nm、1nm、5nm、5nm和3nm时,电荷产生层产生的电荷与两侧电极注入的电荷达到匹配,使叠层器件具有最佳光电性能,获得了高效绿色磷光叠层器件,其驱动电压明显低于单层器件2倍,最大亮度、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84660cd·m^-2、94.7cd·A^-1和43lm·W^-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光倒置器件 电荷产生 电荷分离 电荷注入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