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东部碳酸盐岩叠后地震数据匹配处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四新 陈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2,共4页
南海东部区域碳酸盐岩叠后地震数据有28个年度采集的二维、三维数据,并且不同年度、同一年度不同批次处理的资料既存在能量差、时差,又存在频率差,难以均衡。提出了数据整体匹配处理的思路与步骤,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顶、底及基底等3个... 南海东部区域碳酸盐岩叠后地震数据有28个年度采集的二维、三维数据,并且不同年度、同一年度不同批次处理的资料既存在能量差、时差,又存在频率差,难以均衡。提出了数据整体匹配处理的思路与步骤,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顶、底及基底等3个目的层,以三维测线为主对叠后地震数据的能量、频率、时差等进行了匹配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处理方法及经验对我国海上大面积连片三维地震资料重处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 碳酸盐岩 叠后地震数据 能量匹配 频率匹配 时差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数据的自相似分段和多重分形 被引量:1
2
作者 ELYAS Hedayati Rad HOSSEIN Hassani +1 位作者 YOUSEF Shiri SEYED Jamal Sheikh Zakariaee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0-738,共9页
地质分层是石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叠后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的时间序列能反映地下分层。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不同成因特性,它们表现出具有复杂模式的多重分形特性。在多重分形结构中,序列中的任何部分都具有不同的赫斯特(Hur... 地质分层是石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叠后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的时间序列能反映地下分层。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不同成因特性,它们表现出具有复杂模式的多重分形特性。在多重分形结构中,序列中的任何部分都具有不同的赫斯特(Hurst)指数,可反映其性质,并可用于分区检测。时间序列是井眼附近的叠后地震道和测井数据。自相似自回归外生(SAE)模型是一种改进的方法,它可以将自相似的叠后地震和测井段置于具有相同岩性的地层之间,这样就可以通过SAE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分层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数据 多重分形 赫斯特指数 自相似分段 分层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渗透性多任务智能地震预测方法
3
作者 魏乐乐 甘利灯 +5 位作者 杨昊 张明 戴晓峰 李新豫 杜文辉 郝钢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735,共9页
大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密切,但传统基于孔隙度-渗透率经验公式预测的渗透率误差较大,难以满足复杂储层的渗透性预测需求。为此,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挖掘数据隐含关系的优势,借助多任务学习共享机制有效缓解单任务... 大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密切,但传统基于孔隙度-渗透率经验公式预测的渗透率误差较大,难以满足复杂储层的渗透性预测需求。为此,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挖掘数据隐含关系的优势,借助多任务学习共享机制有效缓解单任务学习在小样本条件下的过拟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储层渗透性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叠后地震数据和纵波阻抗数据为网络的输入数据,将测井孔隙度和渗透率作为网络的标签数据,通过网络训练构建井旁道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的网络模型,实现井间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同步预测。应用该方法对四川盆地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藏8号砂体的渗透性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井数据吻合程度高,且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多任务学习 残差网络 叠后地震数据 纵波阻抗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建虎 雍学善 刘洪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和振幅谱等参数对油气的反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认为呈现有效带宽能量增强、吸收系数加大、平均频率变低(“两高一低”)特征的储层,含油气的可能性较大。在X油田XP区块,利用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对M砂组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X3井在M砂组获得了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数据 油气检测 有效吸收系数 动力学参数 振幅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缝洞储层叠后数据去噪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倩 狄帮让 魏建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4-693,共10页
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对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流体识别、储量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很有必要。为此,分析研究了基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去噪方法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叠后地震数据中的应用效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 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对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流体识别、储量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很有必要。为此,分析研究了基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去噪方法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叠后地震数据中的应用效果。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将该方法用于数值模拟数据、物理模拟数据以及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并分析去噪效果。在数值模拟测试中,将该方法与小波阈值去噪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去噪性能和保幅性。物理模拟测试以及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压制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叠后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和偏移噪声,使地震剖面中碳酸盐岩孔洞的弱反射特征得到突显,提高了地震数据处理成果的质量,为后续的定量解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噪 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 碳酸盐岩储层 叠后地震数据 串珠状特征 稀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叠后裂缝综合预测技术——以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浩勇 苟其勇 +4 位作者 刘胜军 王乐之 张宗和 钟高 程晓莉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基于四川盆地长宁国家级页岩示范区的开发实践,认为天然裂缝(简称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前期裂缝预测大多采用单一技术,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符合率不高,给页岩气钻井及压裂改造等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文中提出了一... 基于四川盆地长宁国家级页岩示范区的开发实践,认为天然裂缝(简称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前期裂缝预测大多采用单一技术,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符合率不高,给页岩气钻井及压裂改造等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页岩气叠后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即:以叠后地震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构造导向滤波、三维体最大正振幅曲率属性提取和蚂蚁体追踪技术,实现天然裂缝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断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大断裂主要发育在北西部,断层走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延伸距离长;向斜区发育大量微裂缝,以网状缝为主,裂缝倾角较大,呈近直立状。采用该技术进行天然裂缝预测,预测结果分辨率高、裂缝分布合理。利用微地震检测、成像测井、钻井等资料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平均符合率达80.6%。文中研究成果可以指导研究区后续页岩气开发,规避钻井风险,提高压裂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叠后地震数据 构造导向滤波 三维体最大正振幅曲率 蚂蚁体追踪 页岩气 长宁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