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和分类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求根
吴冲龙
+1 位作者
王燮培
丁文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8,53,共8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分析的思路、流程和研究内容,强调在进行油气系统划分前,要对盆地的构造格架、沉降充填史、热过程以及盆地的构造单元、烃源岩发育的层段和范围、生储盖组合的基本特征,做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分析的思路、流程和研究内容,强调在进行油气系统划分前,要对盆地的构造格架、沉降充填史、热过程以及盆地的构造单元、烃源岩发育的层段和范围、生储盖组合的基本特征,做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再在油气源对比的基础上对油气系统进行划分。鉴于叠合盆地存在多套烃源岩、多个生烃单元,断裂和不整合发育,认为叠合型油气系统的划分应以烃源岩+构造单元(生烃凹陷或洼陷及油气可能的运聚区域)为最主要依据,以烃源岩+构造单元+可靠程度来进行命名比较合适,也较为实用。叠合型油气系统分析要从静态地质要素分析和动态地质过程分析2个方面进行,静态地质要素包括有效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输导层和圈闭,动态地质要素包括油气生成过程、储层演化过程、油气运移过程、圈闭形成过程、油气成藏过程等。各要素组合关系分析、油气系统保存作用分析、各油气系统叠合关系分析、勘探有利靶区及目标分析等都是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型盆地
油气系统
研究方法
划分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
18
2
作者
周立宏
苏俊青
+5 位作者
董晓伟
史卜庆
孙志华
钱茂路
楼达
刘爱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基于中—西非裂谷系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Termit盆地是早白垩世、古近纪2期断陷活动形成的裂谷型叠合盆地,发育1套广泛分布的...
基于中—西非裂谷系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Termit盆地是早白垩世、古近纪2期断陷活动形成的裂谷型叠合盆地,发育1套广泛分布的上白垩统Yogou组海相烃源岩。古近系Sokor组1段和白垩系Yogou组2套储集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具有较好的孔渗特征,在古近系Sokor组2段区域盖层之下可形成多套有利储盖组合。断裂样式与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构造带油气运聚模式,形成Araga地堑"Y"型油气侧向及垂向运聚模式、Dinga断阶"多阶型"油气垂向运聚模式和Fana转换带"复式"油气运聚模式。油气富集受裂谷盆地构造控制,即2期裂谷作用形成的断裂带控制油气的平面展布,晚期裂谷层序内的有利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
Termit
盆地
裂谷
型
叠合
盆地
油气成藏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青藏含油气区构造区划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甘青藏含油气区面积约269.5×10~4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含油气区。在9个沉降带中分布着32个含油气盆地,总面积达159×10~4km^2。它们都是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叠合着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多套海相...
甘青藏含油气区面积约269.5×10~4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含油气区。在9个沉降带中分布着32个含油气盆地,总面积达159×10~4km^2。它们都是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叠合着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多套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油建造,并具备了多期非生物油气源的地质-构造条件。因本区自然地理条件非常恶劣,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以致目前其勘探程度很低,勘探效果也不理想。从四个方面对其含油气性进行了评价,旨在引起同志们的争论和思考,以利于本区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藏含油气区
构造区划
含油气远景
叠合型盆地
非生物油气源
油气保存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和分类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求根
吴冲龙
王燮培
丁文龙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8,53,共8页
文摘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分析的思路、流程和研究内容,强调在进行油气系统划分前,要对盆地的构造格架、沉降充填史、热过程以及盆地的构造单元、烃源岩发育的层段和范围、生储盖组合的基本特征,做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再在油气源对比的基础上对油气系统进行划分。鉴于叠合盆地存在多套烃源岩、多个生烃单元,断裂和不整合发育,认为叠合型油气系统的划分应以烃源岩+构造单元(生烃凹陷或洼陷及油气可能的运聚区域)为最主要依据,以烃源岩+构造单元+可靠程度来进行命名比较合适,也较为实用。叠合型油气系统分析要从静态地质要素分析和动态地质过程分析2个方面进行,静态地质要素包括有效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输导层和圈闭,动态地质要素包括油气生成过程、储层演化过程、油气运移过程、圈闭形成过程、油气成藏过程等。各要素组合关系分析、油气系统保存作用分析、各油气系统叠合关系分析、勘探有利靶区及目标分析等都是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叠合型盆地
油气系统
研究方法
划分
命名
Keywords
superimposed basin
petroleum system
method of petroleum system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naming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
18
2
作者
周立宏
苏俊青
董晓伟
史卜庆
孙志华
钱茂路
楼达
刘爱平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海外科技专项(CNPCNP/01/2015-0790
CNPCNP/01/2016-0920)
文摘
基于中—西非裂谷系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Termit盆地是早白垩世、古近纪2期断陷活动形成的裂谷型叠合盆地,发育1套广泛分布的上白垩统Yogou组海相烃源岩。古近系Sokor组1段和白垩系Yogou组2套储集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具有较好的孔渗特征,在古近系Sokor组2段区域盖层之下可形成多套有利储盖组合。断裂样式与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构造带油气运聚模式,形成Araga地堑"Y"型油气侧向及垂向运聚模式、Dinga断阶"多阶型"油气垂向运聚模式和Fana转换带"复式"油气运聚模式。油气富集受裂谷盆地构造控制,即2期裂谷作用形成的断裂带控制油气的平面展布,晚期裂谷层序内的有利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程度。
关键词
尼日尔
Termit
盆地
裂谷
型
叠合
盆地
油气成藏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Keywords
Niger
Termit basin
rift superimposed bas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trolling factor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青藏含油气区构造区划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恺
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7-471,共5页
文摘
甘青藏含油气区面积约269.5×10~4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含油气区。在9个沉降带中分布着32个含油气盆地,总面积达159×10~4km^2。它们都是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叠合着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多套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油建造,并具备了多期非生物油气源的地质-构造条件。因本区自然地理条件非常恶劣,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以致目前其勘探程度很低,勘探效果也不理想。从四个方面对其含油气性进行了评价,旨在引起同志们的争论和思考,以利于本区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甘青藏含油气区
构造区划
含油气远景
叠合型盆地
非生物油气源
油气保存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Keywords
Gansu-Qinghai-Tibet petroliferous sub-province
structural division
oil-gas potential
super-basin
nero-biologic source
oil-gas preservation
natural geographic condition
分类号
TE1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和分类问题的思考
郑求根
吴冲龙
王燮培
丁文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周立宏
苏俊青
董晓伟
史卜庆
孙志华
钱茂路
楼达
刘爱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甘青藏含油气区构造区划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