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邻两边固支其余边自由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屈曲的辛叠加解
1
作者 王菁龙 额布日力吐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运用辛叠加方法求出相邻两边固支其他两边自由(two adjacent edges clamped and the other edges free, CCFF)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屈曲问题的级数展开解。首先,将原屈曲问题的控制方程转化为哈密顿系统,通过分析边界条件,将原屈曲问题... 运用辛叠加方法求出相邻两边固支其他两边自由(two adjacent edges clamped and the other edges free, CCFF)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屈曲问题的级数展开解。首先,将原屈曲问题的控制方程转化为哈密顿系统,通过分析边界条件,将原屈曲问题分解为两个子屈曲问题,再利用辛本征函数展开法分别求得两个子屈曲问题的通解;然后,利用叠加方法得到原屈曲问题的辛叠加解;最后,应用所得辛叠加解分别计算了单/双向载荷作用下的CCFF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屈曲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所得辛叠加解是正确的并且其收敛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方法 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 哈密顿系统 屈曲 叠加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角点支撑另一对边固支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弯曲的辛叠加解
2
作者 寇天娇 额布日力吐 阿拉坦仓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7-810,共14页
该文研究均匀荷载下一角点支撑另一对边固支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弯曲问题.将该问题分解为两个对边滑支子问题和一个一边滑支对边简支子问题,再分别得到上述三个子问题所对应的Hamilton算子本征值及本征函数系,然后应用辛本征函数展... 该文研究均匀荷载下一角点支撑另一对边固支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弯曲问题.将该问题分解为两个对边滑支子问题和一个一边滑支对边简支子问题,再分别得到上述三个子问题所对应的Hamilton算子本征值及本征函数系,然后应用辛本征函数展开法分别求出这三个子问题的解,进而通过以上三个子问题解的叠加求解出原问题的辛叠加解.最后应用该文所得辛叠加解分别计算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一些点处的挠度和弯矩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 HAMILTON算子 本征函数 角点支撑 叠加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矢量孤子解及叠加解
3
作者 胡雪原 郭睿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6-765,共10页
本文通过两种方法分别得到四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矢量孤子解及一阶叠加解.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发展的广田双线性方法,得到四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单、双孤子解,以及一种具有呼吸行为的新解.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一阶达布变换,得到一阶怪... 本文通过两种方法分别得到四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矢量孤子解及一阶叠加解.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发展的广田双线性方法,得到四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单、双孤子解,以及一种具有呼吸行为的新解.第二种方法是利用一阶达布变换,得到一阶怪波解以及怪波与孤子、呼吸子相互作用的一阶叠加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的广田双线性方法 达布变换方法 矢量孤子 叠加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方程构造CH-r方程的无穷序列尖峰孤立波解 被引量:4
4
作者 套格图桑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5-876,共12页
Camassa和Holm于1993年推导出了具有尖峰孤立波解的CH方程.尖峰孤立波解引起了数学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而且获得了多个此类精确解.为了构造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无穷序列尖峰孤立波解,本文给出了一种辅助方程的Bcklund变换和解的非线性叠... Camassa和Holm于1993年推导出了具有尖峰孤立波解的CH方程.尖峰孤立波解引起了数学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而且获得了多个此类精确解.为了构造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无穷序列尖峰孤立波解,本文给出了一种辅助方程的Bcklund变换和解的非线性叠加公式,并借助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构造了CH-r方程的无穷序列尖峰孤立波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方程 的非线性叠加公式 CH-r方程 尖峰孤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摇摆运动作用下伸臂结构的地震内力上界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前信 洪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文推演出基底摇摆运动作用下刚度任意分布的伸臂结构的上界地震剪力和弯矩计算公式:( Qi,i+1) 主,次上界 = W1(i)I±L(i)2 ·Hα(1),(2)ɡ (13 ,14)( Mi) 主,次上界 = J2(i)... 本文推演出基底摇摆运动作用下刚度任意分布的伸臂结构的上界地震剪力和弯矩计算公式:( Qi,i+1) 主,次上界 = W1(i)I±L(i)2 ·Hα(1),(2)ɡ (13 ,14)( Mi) 主,次上界 = J2(i)I±K(i)2 ·H2 α(1) ,(2)ɡ (25 ,26)式中, W1 = ◎nj = i + 1 wj; L= ◎nj= i + 1 wjζj; I= ◎nj = 1 wjζ2j; J2 = ◎nj = i + 1 wjζ2ij; K= ◎nj = i + 1 wjζijζjH 为全高, α= α(ω) 为全角加速度反应谱。公式十分简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上界 叠加解 伸臂结构 地震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