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叠加系统均力机理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韦铁平 杨晓翔 +1 位作者 姚进辉 许航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0-114,共5页
附加侧向力是引起叠加系统旋转效应的重要原因。基于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分别对新型叠加系统均力结构的4个尺寸变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均力板惯性矩、厚度和轴承座高度增加,力传感器所受侧... 附加侧向力是引起叠加系统旋转效应的重要原因。基于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分别对新型叠加系统均力结构的4个尺寸变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均力板惯性矩、厚度和轴承座高度增加,力传感器所受侧向力波动量减小;均力板的弹性模量在150 GPa附近,力传感器获得较小的侧向力波动量。由此可知,特定的均力结构能有效抑制附加侧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系统 旋转效应 有限元法 均力结构 附加侧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LD的视频汉字叠加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扬 《现代电子技术》 2002年第9期81-82,共2页
介绍了以 CPL D为控制单元的视频汉字叠加系统。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结构和 CPL D的控制逻辑。这种设计具有功能集成度高、可靠性高的优点。
关键词 CPLD 视频汉字叠加系统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视频同步信号 LM1881 专用集成电路 电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成矿系统与多成因矿床研究 被引量:66
3
作者 翟裕生 王建平 +1 位作者 彭润民 刘家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2-290,共9页
漫长复杂成矿地质过程中多次成矿事件的叠加常形成叠加成矿系统,它是产生多成因矿床的主要原因。中国大陆独特的大地构造时-空特征和特殊的结构组成,造成了中国叠加成矿系统的发育,是中国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文章回顾了叠加成矿研究历... 漫长复杂成矿地质过程中多次成矿事件的叠加常形成叠加成矿系统,它是产生多成因矿床的主要原因。中国大陆独特的大地构造时-空特征和特殊的结构组成,造成了中国叠加成矿系统的发育,是中国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文章回顾了叠加成矿研究历史,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等地的叠加成矿作用,探讨了叠加成矿的效应(形成大矿富矿、复杂成分矿石等)、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稳定的地球化学场、重叠的构造带、同生断层多期活动、早期矿层的地球化学障作用),提出了叠加成矿系统的组合类型,其中以广义沉积型-岩浆热液型二者的叠加最为常见,且多形成大矿。随着矿产勘查和矿山开发的深入将可能发现更多叠加成矿现象。叠加成矿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区域成矿特征和指导找矿勘查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成矿系统 成矿事件 多成因矿床 形成机制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个旧锡铜钨三稀金属矿集区叠加成矿系统与垂向构造岩相学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2 位作者 贾润幸 童祥 马振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7-584,共28页
采用构造岩相学分带和变形筛分、宏观与微观构造岩相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个旧矿集区构造和叠加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该矿集区内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战略矿产富集机制、叠加成矿作用与构造岩相学结构样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研... 采用构造岩相学分带和变形筛分、宏观与微观构造岩相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个旧矿集区构造和叠加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该矿集区内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战略矿产富集机制、叠加成矿作用与构造岩相学结构样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前岩浆侵入期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同岩浆侵入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构造样式、后岩浆侵入期岩溶构造样式,它们在不同时间域内发生了异时同位叠加成相成矿与同时异相分异作用,对个旧叠加成矿系统和锡铜钨钴铯铷多金属成矿作用具有显著不同的控制作用。锡铜钨铯铷多金属叠加成矿系统具有9个垂向构造岩相分带结构样式,从深到浅依次为:浅色花岗岩相(VTZ8)和岩浆气成热液结晶核相(VTZ9)为黑云母花岗岩(γK2a-b-c)同岩浆侵入期构造岩相带,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顶部和边部;岩浆接触交代构造岩相带矽卡岩化相-矽卡岩相带(VTZ7),是同岩浆侵入期地层-岩浆系统耦合反应的构造岩相带;富含残余岩浆的高温气液体系发生了岩浆-气液隐爆角砾岩化,形成进入个旧组内岩浆热流柱构造和电气石热液隐爆角砾岩相带(VTZ6);同岩浆侵入期在个旧组内构造-流体耦合作用,形成了上覆断褶式碳酸盐岩层(VTZ4)和碎裂岩化大理岩化相-电气石碎裂岩化大理岩相带(VTZ5)、远端的似层状碎裂岩化相含锡白云岩(VTZ3);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内碱性苦橄岩-碱性火山岩相带和火山喷发机构为前岩浆侵入期构造;云贵高原侵蚀面(VTZ1)和表生岩溶构造系统(VTZ2)为后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叠加在同岩浆侵入构造系统(VTZ3、VTZ4、VTZ5、VTZ6、VTZ7、VTZ8、VTZ9)之中。这些新成果为该矿集区深部探测和隐伏构造岩相的预测建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成矿系统 构造岩相分带 同岩浆侵入期 碱性岩浆 战略关键矿产 铜锡钨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线性系统零解的稳定性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蔺小林 马菊霞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对叠加线性系统零解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叠加线性系统 零解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微分系统零解稳定条件下参数变化区域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蔺小林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13-117,共5页
通过对二维叠加线性微分系统零解稳定条件下参数区域变化情况的讨论,给出了在n维叠加线性及非线性微分系统零解稳定条件下可以得到参数的变化区域;举例说明参数变化区域的大小与所作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有关;并且说明可以通过改进所给系统... 通过对二维叠加线性微分系统零解稳定条件下参数区域变化情况的讨论,给出了在n维叠加线性及非线性微分系统零解稳定条件下可以得到参数的变化区域;举例说明参数变化区域的大小与所作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有关;并且说明可以通过改进所给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来扩大参数的变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微分系统 零解 参数变化区域 稳定条件 李雅普诺夫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脉冲叠加高压系统及测量技术
7
作者 肖明珠 谈效华 +1 位作者 姚永和 陈光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9-411,共3页
 介绍了多脉冲叠加高压系统的核心部件:一个双次级绕组高压脉冲变压器,它能形成多路脉冲并叠加合成为梯形脉冲波,从而改善了波形的上升下降沿。该系统输出电压由3个衰减正弦波叠加而成,脉冲幅度大于100kV,脉冲宽度2~5μs。同时,在双...  介绍了多脉冲叠加高压系统的核心部件:一个双次级绕组高压脉冲变压器,它能形成多路脉冲并叠加合成为梯形脉冲波,从而改善了波形的上升下降沿。该系统输出电压由3个衰减正弦波叠加而成,脉冲幅度大于100kV,脉冲宽度2~5μs。同时,在双次级绕组高压脉冲变压器上设计一个小型结构型电容分压装置,解决了变压器与其它装置对接装配后高压的监测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冲叠加高压系统 测量技术 梯形脉冲波 双次级绕组高压脉冲变压器 小型结构型电容分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阀控制技术在双端面磨床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8
作者 林惠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39-240,共2页
双端面磨床受控对象中的拖板移动油缸、砂轮修整补偿进给油缸、松夹油缸的直径均较小,所需的流量不大,本文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了叠加阀控制技术,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得到了正确选用叠加阀的方法。该液压系统具有可靠... 双端面磨床受控对象中的拖板移动油缸、砂轮修整补偿进给油缸、松夹油缸的直径均较小,所需的流量不大,本文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了叠加阀控制技术,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得到了正确选用叠加阀的方法。该液压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及灵活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面磨床 叠加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量程力传递系统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梁伟 韦铁平 +1 位作者 杨晓翔 姚进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2,共8页
近年来,随着超大力值计量的发展,超大量程力传递系统成为力值计量领域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一个考虑叠加结构影响的超大量程叠加系统不确定度计算模型,并对一台60 MN叠加系统进行了校准和不确定度评定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叠加结构变形会... 近年来,随着超大力值计量的发展,超大量程力传递系统成为力值计量领域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一个考虑叠加结构影响的超大量程叠加系统不确定度计算模型,并对一台60 MN叠加系统进行了校准和不确定度评定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叠加结构变形会使叠加系统产生示值误差,而由此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明显大于由力传感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该分量是超大量程叠加系统合成不确定度的重要组成,在评定时,应该充分考虑该分量的影响;叠加系统示值误差及其不确定度外推到满量程时,宜采用幂函数进行曲线拟合并外推,以保证外推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量程 力传递系统 叠加系统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机载微光夜视镜光学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华 《电光与控制》 2001年第4期26-29,共4页
综合机载微光夜视镜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典型的机载光电系统。介绍了该项研究采用的总体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阐述了宽波段多传感器综合光电系统研究的一般思想和主导策略。在光学系统优化设计的过程中 ,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和适应法解决... 综合机载微光夜视镜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典型的机载光电系统。介绍了该项研究采用的总体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阐述了宽波段多传感器综合光电系统研究的一般思想和主导策略。在光学系统优化设计的过程中 ,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和适应法解决了大相对孔径、低畸变和MTF匹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物镜系统、主观察系统、CRT图像叠加系统和 CCD图像显示系统的优化计算和像质分析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机载微光夜视镜 光电系统 CRT图像叠加系统 CCD图像显示系统 战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能量叠加点火系电路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乔安平 高峰 李云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28,共5页
通过分析传统点燃式发动机点火系的充放电过程以及混合气着火过程 ,结合新型点燃式发动机对点火的特殊要求 ,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叠加式点火系统 ,指出了实现该点火系统点火的可能性及其电路原理图。在此基础上 ,对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通过分析传统点燃式发动机点火系的充放电过程以及混合气着火过程 ,结合新型点燃式发动机对点火的特殊要求 ,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叠加式点火系统 ,指出了实现该点火系统点火的可能性及其电路原理图。在此基础上 ,对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充放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进行了该点火系匹配发动机性能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能量叠加点火系是改善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叠加式点火系统 电路原理图 工作原理 充放电特性 点燃式发动机 汽车 电容储能点火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重测控系统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创文 穆玺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0,共5页
论述了计算机测控技术研制成功的叠加式称重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测量数学模型和其实现方法。提出了测量数据处理的最小二乘决策方法,根据测试结果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分析、对比。实验证明用该数据处理的决策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 论述了计算机测控技术研制成功的叠加式称重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测量数学模型和其实现方法。提出了测量数据处理的最小二乘决策方法,根据测试结果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分析、对比。实验证明用该数据处理的决策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传感器 数学模型 数据处理 决策方法 叠加式称重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侵入构造系统Ⅰ: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研发与找矿预测效果 被引量:18
13
作者 方维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3-506,共34页
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属地球科学复杂性理论和成矿系统理论的前沿研究。本文在总结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应用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的构造岩相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研究内容上从物质域-时间域-空间域,厘定构造岩相学格架、基本... 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属地球科学复杂性理论和成矿系统理论的前沿研究。本文在总结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应用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的构造岩相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研究内容上从物质域-时间域-空间域,厘定构造岩相学格架、基本填图单位和独立填图单元,对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物质-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圈定。在研究层次上,遵循大地构造岩相学与成矿带构造、区域构造岩相学与矿集区构造、矿田构造岩相学与矿田构造、矿床构造岩相学与矿床构造、矿体构造岩相学与矿体构造等五个研究尺度,对岩浆侵入构造系统与成矿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与金属超常富集规律。研究方法包括三维构造岩相学综合填图技术系列、构造岩相学专题研究方法和深部隐伏构造岩相学填图专题方法。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智利月亮山IOCG矿集区和海南丰收钨铯多金属矿床为例,论述了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新技术方法、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找矿预测应用效果。在研究智利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和侵入岩的构造岩相学特征基础上,认为白垩纪富磷灰石铁质超基性岩-铁质安山岩-铁质粗安岩等岩石组合,为IOCG成矿系统根部相和寻找IOCG矿集区的勘查标志。在月亮山IOCG矿床深部,新圈定了深部隐蔽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认为电气石岩浆热液角砾岩筒为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中心相,赤铁矿电气石化蚀变岩属岩浆叠加热液蚀变中心相,为IOCG成矿系统的热液叠加成矿中心相标志。将云南东川和邻区新太古界-元古宙火山喷发-岩浆侵入事件序列划分为7个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旋回,建立了三大类元古宙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和构造岩相学分带样式,包括中元古代因民期-落雪期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格林威尔期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和晋宁期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等。通过大比例尺地面和矿山井巷工程的系列构造岩相学填图,揭示了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内成矿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内成矿模型为"9层立交地铁式",探索了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为东川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深部(5000 m以浅)构造岩相学填图和找矿预测、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构造系统 构造岩相学填图 铁铜矿床 成矿系统深部结构 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 矿集区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控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14
作者 徐创文 穆玺清 安美玲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60,共3页
论述了利用计算机测控技术研制成功的叠加式称重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测量数学模型及其实现方法.提出测量数据处理的最小二乘法决策方法,该方法依据测试结果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系统... 论述了利用计算机测控技术研制成功的叠加式称重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测量数学模型及其实现方法.提出测量数据处理的最小二乘法决策方法,该方法依据测试结果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系统测量精度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系统 称重传感器 数学模型 数据处理 计算机技术 叠加式称重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9
15
作者 邓军 杨立强 王长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01-2509,共9页
国家973规划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实施3年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厘定了原特提斯... 国家973规划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实施3年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厘定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新特提斯和陆陆碰撞等一系列重要的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动力学背景,提出存在较大规模的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2)划分了被动边缘盆地型、活动边缘多岛弧盆型和大洋盆地型3个VMS型Cu-Pb-Zn成矿子系统,确立了玉龙和格咱-香格里拉斑岩型Cu矿带印支期岩浆作用的贡献及俯冲岛弧构造环境。(3)沉积岩容矿Pb-Zn-Cu-Ag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贯穿于印-亚大陆碰撞的三个演化阶段,成矿年代由南向北逐渐变新;它包括2套子系统:脉状Cu成矿系统,与变质流体活动有关,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地壳和浅部沉积地层的混合;Pb-Zn(-Cu-Ag)成矿系统,与盆地流体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地层。(4)金沙江-哀牢山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形成于35Ma左右,受控于印-亚大陆碰撞导致的地壳增厚。(5)造山型Au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哀牢山金矿带,三期金成矿作用发生于~62Ma、~35Ma和28Ma左右,分别受控于印-亚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早-晚期转换构造动力学体制。(6)区域存在3期重要构造体制转换事件:增生造山→碰撞造山、主碰撞→晚碰撞和晚碰撞→后碰撞,前两者控制区域斑岩铜矿带、沉积岩容矿多金属矿带和造山型金矿带,后者控制了沱沱河盆地中的Pb-Zn矿床。(7)最典型的叠加成矿系统为VMS型Cu-Pb-Zn与斑岩型Cu叠加成矿系统,主要发育于羊拉-红山-普朗-铜厂沟矿集区、云县-景谷、江达-维西和昌宁-孟连成矿带。(8)探索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并选择羊拉-红山-普朗-铜厂沟矿集区为重点地区,开展隐伏矿体预测工作,取得找矿进展。本专辑论文基本覆盖了上述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涉及4个主题: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特提斯 复合造山 成矿动力学背景 构造体制转换 叠加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体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刀艳 杨帆 +1 位作者 李峰 余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5-148,共4页
澜沧老厂矿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被分别作为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统和深部斑岩热液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地质体。对火山岩中的橄榄玄武岩中的钛磁铁矿进行能谱分析,对杏仁状钠粗面质熔岩不同矿物和杏仁状钾质粗面质熔岩微晶钾长石... 澜沧老厂矿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被分别作为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统和深部斑岩热液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地质体。对火山岩中的橄榄玄武岩中的钛磁铁矿进行能谱分析,对杏仁状钠粗面质熔岩不同矿物和杏仁状钾质粗面质熔岩微晶钾长石分别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并对矿区火山岩年代、岩石学等特征,花岗斑岩年代、成因、源区及围岩蚀变进行全面总结。结果表明:1火山岩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是矿区Ag-Pb-Zn矿重要的含矿岩性,矿区火山作用控制着矿床的时空分布,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及重要的热源驱动力;2隐伏花岗斑岩为矿区斑岩型钼矿成矿母岩,花岗斑岩的侵入时期属于喜山早期岩浆活动事件;3早石炭世火山作用以及喜山期岩浆活动,为叠加成矿系统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探究矿区成矿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隐伏花岗斑岩 成矿岩体 叠加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2泳池堆低温供热全厂断电ATWS事故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岳芷廷 刘兴民 +3 位作者 郭春秋 邹佳讯 尹皓 张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6-1432,共7页
针对49-2泳池式反应堆(简称49-2泳池堆)用于城市低温供热的工况,选取典型的全厂断电叠加紧急停堆系统失效(全厂断电ATWS)的超设计基准事故,使用RELAP5/MOD3.2程序对其热工水力参数瞬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9-2泳池堆具有很好的负温... 针对49-2泳池式反应堆(简称49-2泳池堆)用于城市低温供热的工况,选取典型的全厂断电叠加紧急停堆系统失效(全厂断电ATWS)的超设计基准事故,使用RELAP5/MOD3.2程序对其热工水力参数瞬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9-2泳池堆具有很好的负温度反馈效应,事故后,由于燃料和冷却剂温度升高,从而引入一定的负反应性,使反应堆处于次临界状态;同时堆芯通过与堆水池建立自然循环,将衰变热带出,最终依靠自然循环方式将堆芯余热排出至上部大气环境热阱,验证了49-2泳池堆用于城市低温供热的固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泳池堆 RELAP5程序 低温供热堆 自然循环 全厂断电叠加紧急停堆系统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新区设计方法初探——以重庆梁平县双桂湖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捷 宋秋明 《室内设计》 2010年第6期47-51,36-38,共8页
本文以中国目前大规模的城市新区扩张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城市理论在指导城市建设中所带来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试图将"景观都市主义"这一新型理论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城市设计方法,... 本文以中国目前大规模的城市新区扩张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城市理论在指导城市建设中所带来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试图将"景观都市主义"这一新型理论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更为科学和系统的城市设计方法,用以指导我国新城建设。并以重庆市梁平县双桂湖片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对城市新区城市设计问题及要点进行分析概括,对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城市新区城市设计新策略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区 景观都市主义 城市设计 系统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9”山东近海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侯淑梅 李昱薇 +6 位作者 张鹏 朱晓清 高荣珍 张永婧 梅婵娟 石磊 朱义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2-1256,共15页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脊之上,强烈的位势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为当天产生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高空强劲的西北气流,一方面导致阵风锋移动速度快,另一方面高空动量下传,增大了下沉气流的角动量。阵风锋移动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是造成所经之地产生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干燥,高层水凝物下落过程中蒸发降温,在近地面形成厚度高达120 hPa的冷池。小尺度冷池造成的加压与大尺度气旋后部增压叠加,与气旋的减压区形成变压风。冷池与日照暖温度脊之间产生的密度流与变压风叠加,造成地面大风强度增强。冷池小高压入海后气压梯度方向转变造成风向发生旋转,增加了渔船翻扣的风险。日照上空的蒸发作用、锋区梯度、密度流强度、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均比青岛强,导致处于青岛雷暴边缘的日照市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受青岛雷暴主体影响的青岛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密度流 多尺度天气系统叠加 蒸发降温 高空动量下传 变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