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叠加构造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楚铭 卢华复 +2 位作者 王国强 贾东 蔡东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94-302,共9页
对叠加构造变形特征、变形时序、叠加构造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与油气关系的综合研究表明,塔北隆起的叠加构造可以划分出:以二叠纪为形成高峰期的北西-南东走向的挤压构造;以三叠纪为形成高峰期的北东-南西走向的挤压构造;主... 对叠加构造变形特征、变形时序、叠加构造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与油气关系的综合研究表明,塔北隆起的叠加构造可以划分出:以二叠纪为形成高峰期的北西-南东走向的挤压构造;以三叠纪为形成高峰期的北东-南西走向的挤压构造;主要形成于渐新世—中新世的拉张构造。这三期构造在空间上、时间上复合叠加,从而在塔北隆起形成了轮南构造带、南喀-英买力叠加褶皱带以及羊塔克-提尔根负反转构造带等叠加构造变形区。上述叠加构造变形区均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叠加构造 变形特征 油气聚集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前陆叠加构造力学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武红岭 施炜 +1 位作者 董树文 田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0-196,共7页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应力场、位移场和形变场的流变学特征,分析叠加褶皱的相干形式和联合弧的形态特征,展现了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提供了一组与大巴山前陆叠加构造相适应的边界外力和...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研究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应力场、位移场和形变场的流变学特征,分析叠加褶皱的相干形式和联合弧的形态特征,展现了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提供了一组与大巴山前陆叠加构造相适应的边界外力和约束条件。研究表明:(1)模型选用的蠕变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场的变化非常缓慢,使得我们有条件通过应力迹线去研究构造变形的形态特征。(2)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早晚两期褶皱的干涉形式大致为构造横跨叠加、斜跨叠加和共轴叠加三种。(3)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北东向区域应力的作用和东西两个基底构造结的存在;而与大巴山弧联合构成收敛双弧的川东弧形构造带主要为来自南东方向的动力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陆 叠加构造 应力迹线 非线性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五指山地区叠加构造变形特征对铅锌矿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兴玉 任厚州 +8 位作者 刘雨 单永波 杨坤光 安琦 兰安平 谭华 吴才进 肖凯 莫璐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9-749,共11页
五指山铅锌矿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区域,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江南造山带西缘。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受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控制与影响,矿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变形与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构造变形明显不同。震旦... 五指山铅锌矿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区域,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江南造山带西缘。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受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控制与影响,矿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变形与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构造变形明显不同。震旦系—下古生界构造线近东西向,发育近东西向平缓褶皱、南倾或北倾劈理,显示近南北向的挤压收缩变形。震旦系—下古生界区内发育两组南北、北西向陡倾断层,断层明显受限制而不穿越晚古生代之后的地层。发育在震旦系—下古生界内的层间滑动与断层活动控制着铅锌矿的分布。晚古生代之后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转变,由早期近南北向的挤压收缩转为早燕山期SEE向NWW挤压逆冲,由此对震旦纪—早古生代变形进行叠加与改造,宏观上形成以NE走向为特征的区域构造格局。后期形成的褶皱轴面主要向SEE倾斜,断层向NWW逆冲,与早期变形呈斜跨式叠加。燕山期断层活动促进了铅锌矿的迁移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变形 燕山期变形 叠加构造 铅锌矿床 五指山背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构造分析及其应用——以贵州赤水地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明 秦启荣 李昌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5-27,共3页
以叠加构造理论为基础,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根据区内现今构造形迹的特点,运用叠加构造分析的方法,对贵州赤水地区叠加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2次主要构造应力作用,构造叠加方式以限制叠加、应力场干扰、断裂... 以叠加构造理论为基础,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根据区内现今构造形迹的特点,运用叠加构造分析的方法,对贵州赤水地区叠加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2次主要构造应力作用,构造叠加方式以限制叠加、应力场干扰、断裂切错及褶皱叠加等为主;该区褶皱叠加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太和—旺隆构造由于褶皱叠加作用,在原来简单的长轴构造的基础上,形成了多个近南北向的鼻状构造,产生了新的圈闭(旺北、旺南、五南等);该区天然气储层以裂缝型为主,在限制叠加、应力场干扰、断裂切错等影响下,岩石容易破碎,裂缝发育,所以叠加强烈部位是下一步勘探的优选目标如宝元构造与其西侧的高木顶构造相交部位。根据研究成果部署的探井已获得了测试天然气日产量136×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地区 天然气 勘探 叠加构造 叠加方式 褶皱叠加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前陆构造叠加区正断层成因机制
5
作者 苏楠 陈竹新 +6 位作者 翟咏荷 潘颖 王丽宁 任荣 张宇轩 谢武仁 武赛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90,共13页
四川盆地北部侏罗系广泛发育正断层,但其在持续前陆盆地挤压背景下的成因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不同构造位置三维地震断裂详细刻画和对比分析,研究了挤压背景下侏罗系正断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形成机制和多期叠加地质过程。研究表明:①四川... 四川盆地北部侏罗系广泛发育正断层,但其在持续前陆盆地挤压背景下的成因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不同构造位置三维地震断裂详细刻画和对比分析,研究了挤压背景下侏罗系正断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形成机制和多期叠加地质过程。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北部侏罗系正断层是地层隆起过程中岩层弯曲拉张时张应变的结果,在平面上具有均匀分散的分布特征。形成了大量两条或多条对倾的小断距、短延伸正断层组成的地堑结构。②其发育的方向和数量受到周缘冲断带挤压方向和构造期次的控制,在各期次均发育与挤压方向垂直的正断层。③盆地内正断层是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陆内造山运动的响应。前缘隆起过程中地层褶皱控制了断层发育,构造叠加区多期次、多方向构造活动导致形成复杂正断层组合。④正断层不是挤压应力场的直接结果,而是挤压背景下隆起变形的伴生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应变 成因机制 正断层 叠加构造 前陆盆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矿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指示元素相关性及其意义
6
作者 李惠 禹斌 +8 位作者 任良良 魏江 王旭 张国义 李上 彭伟 要悦稳 王希君 谢子晨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49,共9页
研究和正确认识找金指示元素间的相关性对构造叠加晕预测金矿盲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有学者认为预测金矿盲矿的指示元素与金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越大越好,实际并非完全如此。热液金矿床含矿热液流体带来的成矿及伴生元素沉淀形... 研究和正确认识找金指示元素间的相关性对构造叠加晕预测金矿盲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有学者认为预测金矿盲矿的指示元素与金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越大越好,实际并非完全如此。热液金矿床含矿热液流体带来的成矿及伴生元素沉淀形成的矿体-晕,在理论与宏观上伴生元素与成矿元素金密切相关,晕比矿大,易发现,伴生元素是找金很好的直接指示元素和标志。金矿体-晕有明显轴向分带,每个矿体都有自己的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理论上,金只与近矿晕元素正相关,与前、尾晕元素并不相关。实际中,计算矿体-晕指示元素相关系数矩阵会出现相关关系混乱,如Au与前缘晕元素Hg、尾晕元素V、Ti等出现相关,显示了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后金与伴生元素相关的复杂性。研究还发现这种复杂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成矿热液活动的强弱,结合指示元素的异常强度,是判别深部是否存在盲矿的一种有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 指示元素 相关的复杂性 预测标志 热液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高楼山矿段构造叠加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浆—构造—成矿耦合关系简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阳 黄勇 +4 位作者 尹福光 次仁拉姆 杨忠虎 熊韬 孟繁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497,共14页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是产于勉县—略阳弧形缝合带中段内的超大造山型金矿床。在26年的勘探工作中,安坝和葛条湾矿段一直是阳山金矿勘查的核心矿段。高楼山矿段于2021年正式进入普查阶段。本文旨在更好地了解矿区的深部隐伏盲矿,并对其未来...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是产于勉县—略阳弧形缝合带中段内的超大造山型金矿床。在26年的勘探工作中,安坝和葛条湾矿段一直是阳山金矿勘查的核心矿段。高楼山矿段于2021年正式进入普查阶段。本文旨在更好地了解矿区的深部隐伏盲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高楼山矿段69号勘探线剖面的成矿及伴生元素构造叠加晕的轴(垂)向分带序列从上而下依次为:Cu-As-Pb-Zn-Mn-Co-Ag-Au-Sb-Mo-Bi;共圈定两处深部找矿靶区,在1850 m标高处,213号矿脉的前缘晕仍然存在,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前缘晕的强度也在不断加强,这表明矿体正在向更深处延伸;而在1750 m标高处,前缘晕的增强更加显著,这暗示着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矿体。此外,在分析69号勘探线3个钻孔构造叠加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推覆体复式褶皱构造控矿,并对ZK4901岩心的千枚理、断层、岩体、矿(化)体产状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佐证了该模式。本文研究认为阳山金矿主体受逆冲断裂构造作用控制,含矿构造以北倾为主,局部受到褶皱的制约,岩浆岩主要沿断裂带产出,可形成矿(化)体,并根据岩浆岩有无矿化,将矿(化)体产出类型分为“2大类、5小类”,同时指出岩浆热液与成矿关系密切,但高品位的矿体主要分布在千枚岩中。这将为今后的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山金矿 地球化学 构造叠加晕模式 深部找矿 远景评价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金蟾山金矿南大洼构造叠加晕研究与盲矿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青云 施玉娇 +5 位作者 黄长帅 周奇明 闭义钦 赵立克 陶明荣 李雪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8-543,共6页
通过样品采集、测试分析,结合矿区地质条件,本文对金蟾山矿南大洼矿化带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大洼矿带的原生晕轴向元素异常分带出现了“反分带”现象;矿体前缘晕元素为Hg、As、Sb、F、Ba、B,近矿晕元素为Au、Cu... 通过样品采集、测试分析,结合矿区地质条件,本文对金蟾山矿南大洼矿化带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大洼矿带的原生晕轴向元素异常分带出现了“反分带”现象;矿体前缘晕元素为Hg、As、Sb、F、Ba、B,近矿晕元素为Au、Cu、Ag、Pb、Zn,尾晕元素为Mo、Bi、Mn、Co、Ni、W;矿体构造叠加晕模型显示矿体呈“莲藕”状排布,各独立矿体自上而下均见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呈正常的元素异常形态;根据盲矿预测构造叠加晕模型预测,II-5号矿体深部有3个找矿靶区、VI号矿体深部有1个找矿靶区。新采场初步验证已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通过该研究为矿山进行深部找矿增储提供依据和有效找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构造叠加 盲矿预测 金蟾山金矿 喀喇沁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应力状态的叠加和三角形构造应力场分析——联合构造应力场研究(Ⅲ) 被引量:1
9
作者 乐光禹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65-76,共12页
在复杂构造动力作用下,地壳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可视为两个、三个或多个应力状态的叠加。作者已详细研究过两个应力状态的叠加问题,该文继续研究三个应力状态的叠加问题,并应用于分析三角形块体的构造组合型式及其构造应力场。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叠加构造 地块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不同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齐军 邓铭哲 +3 位作者 张晨雨 单帅强 倪春华 王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9-621,共13页
多类型构造样式的控油气作用是油气勘探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基于前人研究认识成果、勘探经验的总结,对中国含油气盆地内不同构造样式的演化及成因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解析了不同构造样式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①中国含油气... 多类型构造样式的控油气作用是油气勘探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基于前人研究认识成果、勘探经验的总结,对中国含油气盆地内不同构造样式的演化及成因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解析了不同构造样式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①中国含油气盆地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收缩构造、走滑构造和叠加构造4种构造样式。伸展构造主要控制盆地建造过程,收缩构造、走滑构造主要控制盆地改造过程。②不同构造类型的控油气作用差异明显,伸展构造主要控制盆地烃源岩、有利储集体和盖层等油气聚集成藏要素的发育,收缩构造、走滑构造和叠加构造主要控制油气运移与圈闭条件的演化。③在构造与其他要素复合作用下,断裂自身也可以作为一类储集体,成为油气聚集的空间,这一类断裂油气藏是当前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油气作用 伸展构造 收缩构造 走滑构造 叠加构造 构造样式 石油勘探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71
11
作者 李惠 禹斌 +9 位作者 李德亮 张国义 马久菊 张强 孙凤舟 李上 魏江 赵佳祥 王俊 翟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61,共8页
构造叠加晕法已在50多个矿山开展了深部盲矿预测应用,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本文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概念及典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的研究思路、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关键,介绍了具体工作方法,包括野外工作布置及... 构造叠加晕法已在50多个矿山开展了深部盲矿预测应用,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本文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概念及典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的研究思路、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关键,介绍了具体工作方法,包括野外工作布置及特殊的采样方法及要求,构造叠加晕研究中需计算的地球化学参数、图件,构造叠加晕叠加结构的识别依据和方法、建模要求和成矿预测靶位圈定方法。只有掌握构造叠加晕方法技术,才能建立起具有本矿区特色、预测准确性较髙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对本矿区深部及外围预测,才会取得显著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 预测盲矿 新方法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其在矿山深部找矿效果 被引量:93
12
作者 李惠 张国义 +1 位作者 禹斌 李德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7-293,共7页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热液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提出原生晕叠加理论,解决了困惑化探专家几十年在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现象...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热液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提出原生晕叠加理论,解决了困惑化探专家几十年在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现象难题,独创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并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方法特点、主要成果、金矿床4种叠加结构的理想模式和盲矿预测的5条准则,应用效果和找矿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晕新方法 盲矿预测 矿区深部 找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造山带燕山期构造叠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60
13
作者 邓晋福 赵国春 +4 位作者 苏尚国 刘翠 陈亦寒 李芳凝 赵兴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65,共9页
广泛的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构造变形是中国东部燕山期造山作用的两个主要特征。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别是同构造侵入杂岩体和火山岩盆地的展布与同期变形带的走向(和构造指向)具有很强相关性。本文通过火成岩构造组合、构造形迹及岩浆-构造... 广泛的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构造变形是中国东部燕山期造山作用的两个主要特征。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别是同构造侵入杂岩体和火山岩盆地的展布与同期变形带的走向(和构造指向)具有很强相关性。本文通过火成岩构造组合、构造形迹及岩浆-构造事件序列等的共同约束,讨论华北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叠加、构造应力场转换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燕山地区发育的“花边状”的褶皱和被褶皱的逆冲推覆带等,是多幕挤压变形叠加的记录。早侏罗世晚期(J31 )、中侏罗世晚期(J32 )、晚侏罗世中期(J23 )、晚侏罗世晚期(J33 )和早白垩世早期(K11 )5期不同方向展布的火成岩对应方向不同的收缩构造,提出早白垩世早期(K11 )本区可能存在区域北西向挤压构造及该期华北地区总体仍处于收缩构造环境的认识。华北燕山造山带是在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上扬(斯克)—楚科奇(斯克) (Verkhoyano-Chukotsk)造山带,伊泽奈崎(Izanagi)洋俯冲带和特提斯洋俯冲带4个边界会聚大背景中形成和演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造山带 岩浆-构造事件序列 构造叠加 收缩构造 北西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惠 张国义 +6 位作者 王支农 张文华 陈军胜 高延龙 贺永利 赵宗勤 王志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4,共4页
文章总结了小秦岭的文峪、秦岭和东桐峪 3个特大型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共性 ,建立了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的理想模式 ,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 ,并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 金矿床 构造叠加晕模式 盲矿预测 小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叠加弱应变沉积岩地区的磁组构研究——以川西北盆地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良 贾东 +2 位作者 李一泉 邓飞 孙圣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0-856,共7页
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单一方向应力作用下,在平行层缩短的初始阶段,磁线理与地层走向是一致的。然而,在构造叠加背景下弱变形的沉积岩地区,另一个(多个)不同方向的应力使得已经产生定向排列的磁性矿物发生旋转,表现为磁线理... 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单一方向应力作用下,在平行层缩短的初始阶段,磁线理与地层走向是一致的。然而,在构造叠加背景下弱变形的沉积岩地区,另一个(多个)不同方向的应力使得已经产生定向排列的磁性矿物发生旋转,表现为磁线理和与地层走向斜交。川西北盆地在新生代是一个典型的构造叠加区域,来自龙门山和米仓山的变形在此相互作用。本文在川西北盆地分3条剖面在18个采样点中采集了172个样品进行了磁组构研究。研究区内观察到3种弱变形的磁组构类型:沉积磁组构、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由于应变的叠加,由盆地内部向造山带前缘没有出现应变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同时磁线理的方向也不一致。由盆地向造山带,来自米仓山的变形逐渐增强,磁线理从与地层走向一致转变成与地层走向斜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 弱变形 磁组构 川西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惠 禹斌 +12 位作者 魏江 李永才 王俊 魏子鑫 张贺然 任良良 王旭 孙凤舟 彭伟 李上 司淑云 杨亚娟 骆雪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897,共9页
总结了国内90多个热液型金及铜、银、铅锌、锑、钨等典型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液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该实用理想模型对于研究构造叠加晕法在矿区深部盲矿... 总结了国内90多个热液型金及铜、银、铅锌、锑、钨等典型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液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该实用理想模型对于研究构造叠加晕法在矿区深部盲矿预测建立实用模型及在普查区建立预测参照实用模型均具有重要参考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预测 构造叠加晕共性 实用理想模型 实用价值 热液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创新与找矿新突破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惠 禹斌 +11 位作者 李德亮 张国义 马久菊 孙凤舟 李永才 魏江 赵佳祥 王俊 翟培 王一大 李上 魏子鑫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7-13,共7页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理论创新表现在提出了原生叠加晕理论和构造叠加晕理论,解决了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反分带难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依据构造寻找叠加晕,进而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方法技术的突破在于构造叠加晕法大大减少...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理论创新表现在提出了原生叠加晕理论和构造叠加晕理论,解决了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反分带难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依据构造寻找叠加晕,进而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方法技术的突破在于构造叠加晕法大大减少了样品采集、加工、分析工作量,并且使得预测深度增加,提高了预测盲矿的准确性。该方法已得到了100多个(次)金—铜—银矿山深部找矿的实践检验,找矿效果显著,验证预测靶位证明新增黄金资源已突破30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晕法 原生叠加 轴向分带 深部预测 找矿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排山楼金矿构造叠加晕研究及深部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义彪 贾三石 +3 位作者 王恩德 付建飞 侯根群 门业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排山搂金矿是绿岩带韧性剪切带中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具有2期3阶段成矿叠加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通过对排山楼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发现:矿体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是As,Ba,Sb;矿体晕指示元素是Pb,Au,Ag,C... 排山搂金矿是绿岩带韧性剪切带中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具有2期3阶段成矿叠加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通过对排山楼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发现:矿体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是As,Ba,Sb;矿体晕指示元素是Pb,Au,Ag,Cu,Zn;尾晕指示元素是V,Bi,Mo,Co,Mn,Ti,W。结合地质-地球化学时空演化特点,建立了排山楼金矿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模型,并总结出排山楼金矿盲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和构造叠加晕标志。利用此构造叠加晕模型和地质-构造叠加晕标志成功地预测了排山楼金矿东西向矿体深部的盲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地球化学 构造叠加晕模型 盲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 被引量:15
19
作者 禹斌 李惠 +6 位作者 李永才 魏江 王俊 王一大 李上 赵丹 阮怡箫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2个典型矿床的预测实例,阐述了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准则,使构造叠加晕法应用于深部盲矿找矿预测的思路更加清晰,方法便易操作,找矿效果更显著。构造叠加晕法只用于构造带内原生叠加晕轴向分带及叠加结构的研究,采样位置... 通过2个典型矿床的预测实例,阐述了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准则,使构造叠加晕法应用于深部盲矿找矿预测的思路更加清晰,方法便易操作,找矿效果更显著。构造叠加晕法只用于构造带内原生叠加晕轴向分带及叠加结构的研究,采样位置集中在构造带内热液叠加部位,大大减少了采样和样品加工分析的工作量,加大了预测深度,提高了盲矿预测的准确性。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是在构造叠加晕模式的基础上,突出了构造叠加晕法与成矿规律研究相结合开展找矿预测的新思路,具体步骤包括:研究已知矿体的赋存特点,从而确定有利的成矿空间;根据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判断有利成矿空间是否存在有盲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 盲矿预测 实用模式 有利成矿空间 轴向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查(新)区构造叠加晕研究方法及预测参照实用理想模型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惠 禹斌 +12 位作者 魏江 李永才 王俊 魏子鑫 孙凤舟 王旭 任良良 张贺然 彭伟 李上 司淑云 杨亚娟 骆雪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1-359,共9页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可以建模的已知矿床深部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尚未发现矿体、未建模的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法预测盲矿的理论与方法,并根据作者总结建立的热液型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可以建模的已知矿床深部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尚未发现矿体、未建模的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法预测盲矿的理论与方法,并根据作者总结建立的热液型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建立了在勘查(新)区预测构造-蚀变带深部含矿性的构造叠加晕“参照实用理想模型”。据此模型可快速、有效地对勘查(新)区各构造-蚀变带进行评价、深部预测,筛选出最有利成矿的构造蚀变带,提出有利成矿部位或预测靶位,从而缩小找矿范围,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 勘查(新)区 盲矿预测 参照实用理想模型 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