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川盆地西南部多期叠加变形构造解析:以自流井背斜为例 |
熊小林
张金武
孟也
花吉清
程辉
陈志宇
尹超
刘嘉伟
杨文雄
钟雅琪
饶刚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扬子地块东北缘多期叠加变形及形成演化 |
汤加富
侯明金
李怀坤
吴跃东
孙乘云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9
|
|
3
|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段渔渡地区侏罗纪叠加变形研究 |
武国利
陈虹
田密
施炜
高卫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10 |
4
|
|
4
|
叠加变形有限应变分解及其应用探讨 |
王涛
王晓霞
|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
1991 |
1
|
|
5
|
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科学山地区叠加变形分析 |
程永志
施炜
赵国春
王天宇
杨谦
秦翔
张宇
刘晓波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6
|
分层伸展叠加变形二维离散元模拟 |
周易
于福生
刘志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7
|
斜向挤压叠加变形的构造解析——以四川威远地区为例 |
张宏祥
童亨茂
何昀宾
刘子平
周一博
张平
任晓海
邓才
尹宇寒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8
|
大巴山前陆西段叠加构造变形分析及其构造应力场特征 |
施炜
董树文
胡健民
张忠义
刘刚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2
|
|
9
|
江苏东海CCSD主孔超高压变形与折返变形的叠加关系 |
唐哲民
陈方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0
|
沂沭断裂带显微构造及变形叠加分析 |
胡玲
顾德林
|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
1997 |
5
|
|
11
|
龙门山南段山前天全—乐山剖面磁组构研究及其对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指示意义 |
罗良
漆家福
贾东
王开
曾旭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7
|
|
12
|
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晚三叠世韧性剪切变形的激光^(40)Ar/^(39)Ar年龄证据 |
钱程
汪岩
秦涛
李林川
臧延庆
陆露
孙巍
江斌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3
|
叠合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与分期差异构造变形 |
汤良杰
金文正
何春波
崔敏
宁飞
万桂梅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4
|
动点间歇性冲击变形计算方法的研究 |
童水光
贾亚萍
余跃
唐宁
谢国生
沈强
从飞云
|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5
|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 |
张岳桥
施炜
李建华
王瑞瑞
李海龙
董树文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81
|
|
16
|
大巴山前陆北西向褶皱的厘定及其意义 |
张忠义
董树文
张岳桥
胡健民
施伟
刘刚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17
|
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荆竹坝——石窝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制约 |
谢晋强
张国伟
郭秀峰
鲁如魁
梁文天
陈应涛
申怡博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8
|
川西南新生代构造作用以及四川原型盆地的破坏 |
王二七
尹纪云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3
|
|
19
|
黔西逆冲滑脱构造及其对铅锌矿床的控制 |
杨坤光
何良伦
刘雨
任厚州
|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20
|
太行山北段中新生代断层岩的显微构造研究 |
陈桂华
温长顺
胡玲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