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者顺 樊佳芳 王卫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建立的速度一深度模型正确与否。通常以叠后偏移数据的构造解释结果为构造背景,以叠加偏移的均方根速度为初始速度,来制作初始速度一深度模型,然后再经反复迭代,求得最终的速度一深度模型。但是,当构造复... 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建立的速度一深度模型正确与否。通常以叠后偏移数据的构造解释结果为构造背景,以叠加偏移的均方根速度为初始速度,来制作初始速度一深度模型,然后再经反复迭代,求得最终的速度一深度模型。但是,当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时,叠偏剖面成像差,不能得到正确的构造,使这种制作速度一深度模型的方法难以得到预期结果。以EAGE/SEG盐丘模型为例,探讨了在从叠加偏移剖面中无法得到正确构造形态和速度的情况下,采用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的方法来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一深度模型的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得到了成像效果良好的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GE SEG 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方法 均方根 盐下成像技术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数据共成像点道集层析速度反演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兵 徐兆涛 +4 位作者 王华忠 李辉 周巍 郑小鹏 刘少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0-597,536,共8页
山前带深度域速度建模由于采集数据的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大而困难重重。由于叠前深度偏移的同相叠加作用,基于初始模型得到的共成像点道集具有比CMP道集更高的信噪比,并且共成像点道集上残存的剩余时差可以用于通过层析反演的方式来全... 山前带深度域速度建模由于采集数据的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大而困难重重。由于叠前深度偏移的同相叠加作用,基于初始模型得到的共成像点道集具有比CMP道集更高的信噪比,并且共成像点道集上残存的剩余时差可以用于通过层析反演的方式来全局更新速度模型,适用于山前带深度域模型的迭代更新。共成像点道集层析速度反演还非常适用于非水平地表下的速度估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共成像点道集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并且用三维SEG盐丘模型和某山前带实际数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共成像点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建模方法能够提高复杂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速度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速度反演 速度 带地震勘探 成像点道集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点层析速度建模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辛可锋 王华忠 +2 位作者 马在田 高静怀 郑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4期329-333,共5页
讨论了基于双聚焦成像理论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该反演方法实现成像速度模型的迭代更新,使最终模型速度更接近于实际地层速度。由双聚焦成像产生的共聚焦点(CFP)道集是一个部分偏移过的道集,借助于反射层析思想,利用逆时... 讨论了基于双聚焦成像理论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该反演方法实现成像速度模型的迭代更新,使最终模型速度更接近于实际地层速度。由双聚焦成像产生的共聚焦点(CFP)道集是一个部分偏移过的道集,借助于反射层析思想,利用逆时聚焦算子和共聚焦点响应两者之间的时移,通过算子的更新来反演地层速度的更新量。该方法用向量参数化来描述速度模型,用摄动法来更新模型参数,因此提高了计算的稳定性。利用大庆油田的模型数据和胜利油田的实际地震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点 速度 型参数 更新 层析成像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成像点道集评价的偏移速度建模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辉 李录明 +1 位作者 孙雷鸣 罗省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490,624+464,共6页
偏移速度建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成果的质量。本文以叠前深度偏移为基础,采用批量计算并结合计算机可视化交互方法做层速度分析。交互分析中能实时评判每个速度点的正确性,并根据剩余曲率准则进行动态调整。为了避免单点分析... 偏移速度建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成果的质量。本文以叠前深度偏移为基础,采用批量计算并结合计算机可视化交互方法做层速度分析。交互分析中能实时评判每个速度点的正确性,并根据剩余曲率准则进行动态调整。为了避免单点分析的不足和炮域多射线路径问题的不确定性,利用从交互分析得到的偏移速度进行真振幅叠前深度偏移,抽取共成像点道集,以此评价交互分析的质量,为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提供合理、可靠的偏移速度模型。鉴于偏移速度分析的巨大计算量问题,采用多层次并行计算可达到较高效率,更具实用性。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文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交互速度分析 偏移速度 成像点道集 多层次并行计算 剩余曲率分析 深度聚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复杂构造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继伟 李光鹏 +3 位作者 刁永波 冯荣昌 杜佳骏 吴松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8,共11页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等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如下。①加强低频弱信号保护,采用二次信噪分离技术,对噪声记录中有效信号进行二次信噪分离,最大限度保护低频弱信号不受损伤。②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流程:首先优化传统深度域速度场更新输入道集与偏移输入道集共用一个道集的方式,对驱动速度场更新的输入道集进行五维数据规则化处理以提高其信噪比;然后以地质导向为基础,精细刻画强反射速度缺失界面,联合层析反演并融合深度域近地表速度模型,建立具有地质模型约束的深度域速度场;得到了精确的速度模型后,再修改偏移成像输入道集及偏移方法,将五维数据规则化前的地震道集作为输入道集,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作为最终偏移成像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北海棠铺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大幅提高了研究区的地震成像精度,最终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信噪比高,偏移归位合理,为进一步推动该区的深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像处理 全方位角度域 深度偏移 深度域速度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来林 吴清岭 +1 位作者 何玉前 魏大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10,416,共5页
本文从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论述了地震偏移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各种偏移技术的差异,以及成像条件的三种表述。在阐述叠前深度成像速度建模技术基础上,提出了速度建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①要选择连续性好的同相轴,层厚不能太薄,邻层的层... 本文从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论述了地震偏移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各种偏移技术的差异,以及成像条件的三种表述。在阐述叠前深度成像速度建模技术基础上,提出了速度建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①要选择连续性好的同相轴,层厚不能太薄,邻层的层速度变化应大于10%;②构造平缓的部位可适当减少目标线解释,构造复杂时可加密目标线解释;③应根据常规偏移剖面拾取的时间层位进行层速度修改,力求在纵、横两方向上保持层速度平滑,使CRP道集拉平。通过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在海拉尔应用的实例,表明叠前深度成像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叠后偏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 CRP道集 零炮检距 深度成像 技术分析 应用 偏移技术 速度 成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来林 吴清岭 何玉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从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地震偏移技术的发展 ,指出了不同偏移技术的差异 ,对叠前深度成像技术中的速度建模准则、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速度建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实例与常规叠... 从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地震偏移技术的发展 ,指出了不同偏移技术的差异 ,对叠前深度成像技术中的速度建模准则、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速度建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实例与常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比较的结果 ,表明叠前深度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叠后偏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成像技术 速度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在复杂构造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东三岔坪高陡构造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骁 董霞 +3 位作者 曾鸣 屠志慧 孔令霞 韩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8,共4页
四川盆地东部三岔坪高陡构造由于经历复杂构造运动,地表出露岩性变化大,激发接收条件差,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较差。针对以上问题,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应用于该复杂构造成像研究。在叠前常规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利用已... 四川盆地东部三岔坪高陡构造由于经历复杂构造运动,地表出露岩性变化大,激发接收条件差,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较差。针对以上问题,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应用于该复杂构造成像研究。在叠前常规处理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基础上,利用已有测井、地质等资料,建立实体模型,并通过区域层速度填充该实体模型,从而建立起了高精度的速度模型;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其剖面断点更清晰,绕射归位合理,信噪比较高,构造形态清楚,成像效果较好;进一步与某实钻井位数据进行比对,误差较小,说明处理结果真实可靠。结论认为:当速度存在剧烈的横向变化、速度分界面非水平层状时,只有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实现共反射点的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使地震资料正确成像;在叠前深度偏移过程中,建立高精度的速度模型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岔坪构造 深度偏移 绕射点 低信噪比 实体 速度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正演技术在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显贵 劳华珊 范菊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41,共3页
川西龙门山前缘构造非常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带构造形变强烈,构造幅度大,地层倾角陡,断块发育,地震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成像效果较差。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射线追踪正演模拟分析,从而指... 川西龙门山前缘构造非常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带构造形变强烈,构造幅度大,地层倾角陡,断块发育,地震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成像效果较差。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射线追踪正演模拟分析,从而指导叠前深度偏移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达到了复杂地表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种将模型正演应用于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成像的方法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成像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正演 速度 地震资料 深度偏移 精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流程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华忠 张兵 +5 位作者 刘少勇 徐兆涛 蔡杰雄 王立歆 方伍宝 杨勤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4-583,597,共11页
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特殊性来自于复杂的地表条件,它导致了地震数据的低信噪比和剧变的道间时差。地表高程剧烈变化以及地表横向变速使得常规的基于CMP道集叠加的均方根速度分析过程不再有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得... 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的特殊性来自于复杂的地表条件,它导致了地震数据的低信噪比和剧变的道间时差。地表高程剧烈变化以及地表横向变速使得常规的基于CMP道集叠加的均方根速度分析过程不再有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有效的成像处理流程来解决实际的山前带地震数据成像问题。在分析山前带地震波传播和常规处理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像处理流程,关键环节包括:①选择尽可能接近地表的、比较光滑的基准面作为消除高频道间时差的标准,此基准面也是后续叠前深度成像和速度建模的起始深度面;②以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算子为引擎的Monta Carlo方法初始背景速度反演;③以Beam波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算子为引擎,进行基于成像点道集的剩余速度分析和基于角度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另外,去噪或提高信噪比主要依赖于基于Fresnel半波带的同相叠加方法;静校正主要靠浅层层析速度建模和中深层层析速度建模的联合来统一解决,不再强调表层静校正处理。初步的数值试验验证了上述流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地震勘探 成像处理流程 速度估计 速度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时叠前深度偏移在复杂构造带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江 邓海 +2 位作者 卢伟 李婷婷 李国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非均质性强。针对复杂断块构造成像困难的问题,从逆时深度偏移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入手,分析了精细速度地质建模及偏移孔径、偏移频率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程度,给出了贝尔断陷贝中...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非均质性强。针对复杂断块构造成像困难的问题,从逆时深度偏移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入手,分析了精细速度地质建模及偏移孔径、偏移频率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程度,给出了贝尔断陷贝中复杂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逆时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叠前时间偏移与逆时深度偏移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逆时深度偏移技术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和勘探生产的地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断陷 井控速度 复杂断块构造成像 逆时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成像技术需求与勘探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勤勇 王华忠 +1 位作者 刘少勇 方伍宝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0-573,535-536,共4页
山前带地震勘探困难的根源在于复杂地表条件。由于复杂地表导致采集数据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变化剧烈是制约山前带探区地震成像和进一步油气预测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山前带地震勘探的正确的地震数据采集和成像处理理念的缺乏,以及针对... 山前带地震勘探困难的根源在于复杂地表条件。由于复杂地表导致采集数据信噪比低和道间时差变化剧烈是制约山前带探区地震成像和进一步油气预测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山前带地震勘探的正确的地震数据采集和成像处理理念的缺乏,以及针对山前带地震数据特点的处理流程和相应的成像处理软件系统的不成熟是山前带油气地震勘探无法取得有效突破的现实原因。从山前带存在的地震地质问题入手,分析了山前带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成像处理的特殊之处,提出山前带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应该基于Fresnel半波带同相叠加的基本观点。在完整采集到地下任何一个绕射点(或反射点)产生的到达地表的波前面的基础上,尽可能关注高覆盖次数和低频信号(譬如小于6Hz的信号)。成像处理应该在一个贴近地表的较光滑的基准面上,把表层和中深层统一的深度域层速度估计和模型建立作为山前带成像处理的核心,把Beam波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作为主要的成像技术手段。在正确理念指导下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和针对山前带地震数据特点的成像处理流程的软件工程化是目前山前带地震勘探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地震成像 复杂地表条件 低信噪比 剧变的道间时差 速度估计与 射线束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地震成像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符力耘 肖又军 +3 位作者 孙伟家 吴超 管西竹 张敬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85-2001,共17页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盐下断裂带破...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盐下断裂带破碎、小断块发育,形成异常复杂的地震成像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三个关键环节:(1)精细的叠前地震预处理研究:根据该区地震地质复杂性和地震资料特征,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和技术组合从振幅与时移的大、中、小尺度变化三个层次来解决资料信噪比问题,重建深部反射信号;(2)三级偏移速度分析研究:利用库车坳陷盐刺穿逆冲推覆构造建模理论及变速成图配套技术解决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时深转换问题,利用井约束低频速度地震迭代反演技术解决连井层速度场与偏移速度场的融合问题,实现从DMO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到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机衔接,建立拓扑结构相对保持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3)基于退化Fourier偏移算子的半解析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研究,极大地改善了地震偏移过程中高波数波的成像问题.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北、博孜、却勒、西秋4和西秋10等复杂高陡构造的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 数据精细预处理 三级偏移速度 退化Fourier偏移成像算子 时间和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奥陶系缝洞系统成像的配套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学军 费建博 +1 位作者 王建斌 陈松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3-588,528,共6页
针对塔中沙漠区近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奥陶系内幕缝洞系统成像困难等问题,开展了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精细成像配套处理技术研究,认为叠前保护低频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速度模型的优化、多次波消除等4个... 针对塔中沙漠区近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奥陶系内幕缝洞系统成像困难等问题,开展了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精细成像配套处理技术研究,认为叠前保护低频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速度模型的优化、多次波消除等4个环节是该区奥陶系缝洞系统可靠成像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成像的配套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研究区缝洞系统的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较前期有明显提高,成像剖面上断裂特征清晰、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特征突出,大大提高了该区奥陶系风化面及内幕岩溶特征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系统成像 配套处理技术 保护低频去噪 反褶积 速度 多次波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下高陡构造成像技术——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庆才 曾同生 +2 位作者 欧阳永林 代春萌 宋雅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1-879,共9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地震成像存在的静校正处理难度大、原始资料品质低、速度建模及叠前深度偏移难度大3大难题,研究盐下高陡构造成像技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最小平方QR分解双尺度层析反演方法获取复杂近地表高精...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地震成像存在的静校正处理难度大、原始资料品质低、速度建模及叠前深度偏移难度大3大难题,研究盐下高陡构造成像技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最小平方QR分解双尺度层析反演方法获取复杂近地表高精度速度模型,解决盐下高陡构造地震成像静校正问题;在应用高精度静校正和均方根速度的基础上,采用十字排列锥体滤波和球面扩散补偿技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恢复深层有效反射信号,解决盐下高陡构造原始地震数据品质低问题;在地质、测井、钻井等多信息的约束下,基于实体模型速度更新和网格层析速度反演的双尺度速度建模技术获取复杂地下构造的高精度速度模型,并应用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剧烈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效果,解决盐下高陡构造速度建模及叠前深度偏移问题。通过上述技术获得盐下高陡构造高质量地震成像成果,地震成像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好,并成功部署3口超深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深地区 地震成像 高陡构造 静校正 速度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三维深度域成像技术在文卫濮结合部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朝斌 侯春丽 +1 位作者 曾红 王晓燕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23-25,共3页
油气分布在空间中而非时间中。目前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复杂断块的勘探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其中 ,建模问题是该技术至为关键的问题 ,文中探讨了在东濮凹陷复杂断块中建模的原则和经验 。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深度域成像技术 文卫濮结合部 应用 油气勘探 深度偏移 复杂断块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油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回顾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洪 李幼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8-653,共6页
经过油储地球物理和油气勘探二次创业前后18年的研究,基于保结构方法和拟微分算子技术,提出了算子运算转化为函数化运算、乘法运算转化为代数加法运算的波场有效表示方法,促进了快速有效的地震波场计算和资料处理方法的产出。高精度速度... 经过油储地球物理和油气勘探二次创业前后18年的研究,基于保结构方法和拟微分算子技术,提出了算子运算转化为函数化运算、乘法运算转化为代数加法运算的波场有效表示方法,促进了快速有效的地震波场计算和资料处理方法的产出。高精度速度-深度建模、非对称走时时间偏移、叠前谱分解预测多次波、弹性参数反演、反假频重建等方法技术,正在实际资料试验研究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参数反演 反假频重 高精度速度-深度 非对称走时时间偏移 谱分解预测多次波 地球物理方法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北复杂构造成像技术进展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丽娟 罗文山 +3 位作者 方勇 董玉文 吴新星 李光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由于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具有地表及地下双复杂特性,获得地下准确成像困难,采用“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序列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目前形成的“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序列,主要包含... 由于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具有地表及地下双复杂特性,获得地下准确成像困难,采用“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序列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目前形成的“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序列,主要包含适应叠前深度偏移的配套静校正技术、叠前体去噪技术、TTI各向异性速度建模与深度偏移技术等,将静校正、去噪与速度建模有机结合,这种全层系速度建模思路为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准确的速度模型,改善了复杂构造成像品质,提高了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钻井吻合率逐年上升,有力支撑了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的井位部署与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陆冲断带 复杂构造 低信噪比 深度偏移 速度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曲英铭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44,共20页
常用的高程静校正方法需要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基本条件,但在我国西部与南方山前带油气勘探区内,地表起伏剧烈,横向变速明显,地表一致性假设不再成立。为了对复杂山前带进行准确的成像,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快速发展... 常用的高程静校正方法需要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基本条件,但在我国西部与南方山前带油气勘探区内,地表起伏剧烈,横向变速明显,地表一致性假设不再成立。为了对复杂山前带进行准确的成像,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快速发展。对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基于射线理论的起伏地表偏移,基于单程波方程的起伏地表偏移及基于双程波方程的起伏地表变网格、曲网格、三角网格逆时偏移,起伏地表粘声逆时偏移,起伏地表各向异性逆时偏移,起伏地表最小二乘偏移等,并对起伏地表速度反演方法进行了总结。从简单的起伏地表构造成像到同时存在剧烈起伏地表及复杂地下结构的双复杂构造直接成像回顾了起伏地表成像的总体发展趋势,指出基于双程波方程的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方法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方法在理论上可以对任意复杂构造进行精确成像,对速度的依赖性强和计算量庞大是其主要的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直接成像 深度偏移 射线类 单程波 逆时偏移(RTM)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速度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