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叠前逆时偏移高阶有限差分算法及GPU实现 被引量:143
1
作者 刘红伟 李博 +2 位作者 刘洪 佟小龙 刘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25-1733,共9页
叠前逆时偏移技术是解决地震成像问题的有力工具,但由于计算量大、成像噪音以及存储量大等原因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给出了逆时偏移的实现过程,分析了高阶有限差分格式的稳定性与频散关系.针对叠前逆时偏移计算量大的问题,使用图形... 叠前逆时偏移技术是解决地震成像问题的有力工具,但由于计算量大、成像噪音以及存储量大等原因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给出了逆时偏移的实现过程,分析了高阶有限差分格式的稳定性与频散关系.针对叠前逆时偏移计算量大的问题,使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实现算法加速,比传统的CPU计算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文中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单程波偏移方法做比较,结果表明:叠前逆时偏移有效突破了成像倾角限制,对垂直断层、盐丘空腔内幕等特殊构造成像效果均有显著提高.本文尚未涉及成像噪音去除以及存储量等问题,笔者将另文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频散关系 叠前逆时偏移 GPU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叠前逆时偏移理论及GPU加速技术 被引量:47
2
作者 刘红伟 刘洪 +3 位作者 李博 王鑫 佟小龙 刘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83-1892,共10页
从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逆时偏移是解决地表起伏大并且地下构造复杂这种双复杂结构地区成像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给出了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逆时偏移的实现过程,针对有限差分方法处理起伏地表自由边界条件的复杂性,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自... 从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逆时偏移是解决地表起伏大并且地下构造复杂这种双复杂结构地区成像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给出了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逆时偏移的实现过程,针对有限差分方法处理起伏地表自由边界条件的复杂性,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自由边界条件,避免了大量的逻辑判断,在此基础上,采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 Unit,简称GPU)将算法加速,比传统的CPU计算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文中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单程波叠前偏移方法做比较,结果表明:起伏地表叠前逆时偏移有效突破了成像倾角限制,对起伏地表浅层构造以及地下高陡构造成像效果显著提高.关于逆时偏移成像噪音去除以及存储量等问题,笔者已有文章介绍,本文将不再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自由边界 叠前逆时偏移 GPU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逆时偏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杨仁虎 常旭 刘伊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02-1913,共12页
反射地震勘探中的偏移成像技术是获取地下介质构造形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叠前深度域偏移方法中,目前工业界采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射线理论的波动方程积分解法和基于波动理论的微分波动方程单程波解法,这两类方法难以处理地震波横向速度... 反射地震勘探中的偏移成像技术是获取地下介质构造形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叠前深度域偏移方法中,目前工业界采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射线理论的波动方程积分解法和基于波动理论的微分波动方程单程波解法,这两类方法难以处理地震波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问题.近年来勘探地震学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叠前逆时偏移采用了双程波求解微分波动方程的算法,这种方法具有相位准确、不受介质横向速度变化和高陡倾角构造的影响、成像精度高、可以利用回转波正确成像等优点,从理论上弥补了当前工业界常规地震偏移所面临的成像缺陷.然而,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从理论走向实用尚需解决如下问题:计算速度和数据存储空间的节省、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震源子波的选择、数值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和假像的消除等等.对于计算速度和存储量大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将会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可以采取一些计算技术和存储策略来加以缓解.本文主要针对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震源子波的选择、数值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和假像的消除这些因素,利用简单模型进行了分析.对于反射波造成的传播路径上的假像,给出了一种振幅补偿滤波方法.对勘探地球物理学界给出的SEG/EAGE二维盐丘模型、Marmousi模型和本研究设计的崎岖海底模型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成像,均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影响因素 假像 振幅补偿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元叠前逆时偏移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美根 王妙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1-719,共9页
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 ,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 .理论模型资料的偏移结果清晰准确 ,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各向异性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处理 ,发现常规偏移剖面存在较大误差 ,地质体的垂向... 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 ,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 .理论模型资料的偏移结果清晰准确 ,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各向异性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处理 ,发现常规偏移剖面存在较大误差 ,地质体的垂向深度和横向位置与实际模型有偏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弹性波 有限元 叠前逆时偏移 射线追踪 吸收边界条件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GPU协同三维叠前逆时偏移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唐祥功 匡斌 +4 位作者 杜继修 孟祥宾 隋志强 单联瑜 王华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0-914,1016+849,共5页
为满足精细勘探对地震成像的要求,野外地震采集单炮数据的规模持续增大,基于单GPU的逆时偏移策略不再满足需要。为此,本文在地震数据区域分解基础上,研究并形成了多GPU协同快速计算方法,实现了任意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的叠前逆时偏移成像... 为满足精细勘探对地震成像的要求,野外地震采集单炮数据的规模持续增大,基于单GPU的逆时偏移策略不再满足需要。为此,本文在地震数据区域分解基础上,研究并形成了多GPU协同快速计算方法,实现了任意规模三维地震数据的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数值试验表明,多块GPU卡协同叠前逆时偏移算法的整体效率较高,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对中国西部多块三维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该方法不仅成像精度高,且计算效率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叠前逆时偏移 大规模单炮数据 数据区域分解 多GPU协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波联合叠前逆时偏移数值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可洋 陈树民 +3 位作者 李来林 吴清岭 范兴才 刘振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6,共9页
与常规纵波地震资料相比,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含有更为丰富的弹性波场信息,因此,研究多波多分量弹性波场的逆时成像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从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尝试从弹性波正演过程来计算纵波/准纵... 与常规纵波地震资料相比,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含有更为丰富的弹性波场信息,因此,研究多波多分量弹性波场的逆时成像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从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尝试从弹性波正演过程来计算纵波/准纵波初至走时,并以此走时作为弹性波联合叠前逆时成像值的筛选条件;同时给出了具体的逆时成像原理和计算步骤,并引入基于散度和旋度的纯纵、横波的波场分离算子,最终实现了弹性波波场中混合波场、纯纵波和纯横波(转换波)波场的联合逆时成像。均匀弹性介质模型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走时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各向异性弹性介质模型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弹性波联合叠前逆时成像方法能够考虑介质岩性和构造特征的复杂变化,获得符合理论和实际地质情况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介质 初至走时 各向异性介质 弹性波联合叠前逆时偏移 逆时成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有限元叠前逆时偏移 被引量:35
7
作者 薛东川 王尚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7+6+130,共8页
为研究起伏地表、复杂构造以及复杂速度分布条件下地震数据的精确成像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完成观测波场的声波方程逆时外推,并提出了以节点波场最大振幅出现时间作为成像时间的最大振幅成像条件。该成像条件不同于激发时间成像条件,... 为研究起伏地表、复杂构造以及复杂速度分布条件下地震数据的精确成像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完成观测波场的声波方程逆时外推,并提出了以节点波场最大振幅出现时间作为成像时间的最大振幅成像条件。该成像条件不同于激发时间成像条件,它基于波动理论而不是射线理论,可使能量更好地聚焦。有限元法采用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对单元内的场和速度均作二次插值以提高模拟精度;用对角化的集中质量矩阵代替协调质量矩阵,避免了矩阵求逆,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对带地形的凹陷模型、Mormousi模型及带地形的Mormousi模型等三个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问题,对于复杂地质体中的断层、断块、背斜构造、高速体和目标体成像都比较清晰,位置准确。尤其对于基于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偏移的模型数据也得到了较好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叠前逆时偏移 最大振幅成像条件 集中质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有限元叠前逆时偏移完全匹配层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文 王尚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8154-8157,8179,共5页
在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中,用有限区域代替求解无限区域地震波传播规律是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是边界吸收最好的选择。通常正演模拟不考虑自由表面吸收条件,但在逆时偏移中,地表反射的存在会引起假的同相轴。推导... 在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中,用有限区域代替求解无限区域地震波传播规律是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是边界吸收最好的选择。通常正演模拟不考虑自由表面吸收条件,但在逆时偏移中,地表反射的存在会引起假的同相轴。推导了位移形式的有限元二阶声波方程的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公式,并应用于起伏地表声波方程有限元数值模拟与逆时偏移成像;通过数值分析并与传统的Clayton-Engquist吸收边界条件做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方法取得了理想的边界吸收效果,可以消除起伏地表反射引起的假同相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匹配层 有限元 CE 叠前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反射方程和特征值分解的叠前逆时偏移噪声压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大洲 熊章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63-3369,共7页
采用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可以使成像不受构造倾角限制且精度较高,但双程波动方程的采用使地震波在分界面处产生反射,在偏移过程中产生低频干扰,尤其在浅层更为严重,从而使得成像剖面中出现噪声。通过研究弱反射方程和特征值分解法,... 采用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可以使成像不受构造倾角限制且精度较高,但双程波动方程的采用使地震波在分界面处产生反射,在偏移过程中产生低频干扰,尤其在浅层更为严重,从而使得成像剖面中出现噪声。通过研究弱反射方程和特征值分解法,采用基于特征值分解的一阶压力速度弱反射方程压制叠前逆时偏移噪声。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但保持了偏移成像不受构造倾角限制且精度较高的优点,而且有效地压制了界面反射波,从而消除逆时偏移过程中产生的低频干扰,使成像效果有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弱反射波方程 特征值分解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逆时偏移技术的Lamb波多损伤探测
10
作者 郭原草 郭少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71-1876,共6页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偏移技术解释波场后向散射和损伤成像,被证明是一种探测板式结构中多重损伤成像与探测的有效方法。集驱动、传感一体化方法可以用来激发和接受低阶反对称Lamb波。这种方法利用二维有限差分法模拟反射波和进行叠前...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偏移技术解释波场后向散射和损伤成像,被证明是一种探测板式结构中多重损伤成像与探测的有效方法。集驱动、传感一体化方法可以用来激发和接受低阶反对称Lamb波。这种方法利用二维有限差分法模拟反射波和进行叠前偏移操作,并由Mindlin板理论的解析解验证数值计算的精确度。对于基于射线追踪概念的时间激励成像条件也被运用到损伤探测中。用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将损伤反射能量传播回来,同时对偏移后承受横向变形的板进行照相。这样损伤的位置、尺寸以及严重程度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来。数值算例显示多重损伤可以被有效地探测到,并且损伤成像与目标损伤的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损伤 LAMB波 叠前逆时偏移技术 MINDLIN板理论 快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插值对共炮集记录叠前逆时偏移的影响
11
作者 李信富 张美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2-448,共7页
利用分形插值方法对稀疏采样的地震记录进行了插值加密处理,并对原始记录和分形插值重建记录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处理.数值实验表明,分形插值重建的地震图是原始地震图的良好近似,而分形插值叠前偏移剖面是原始记录偏移剖面的良好近似,... 利用分形插值方法对稀疏采样的地震记录进行了插值加密处理,并对原始记录和分形插值重建记录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处理.数值实验表明,分形插值重建的地震图是原始地震图的良好近似,而分形插值叠前偏移剖面是原始记录偏移剖面的良好近似,二者的分辨率几乎一样.利用分形插值重建技术可以在节约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得到地下结构的高精度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分形插值 各向异性弹性波 叠前逆时偏移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插值原理的检查点技术波场重构与叠前逆时偏移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桂廷 王真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334-3345,共12页
叠前逆时偏移等基于波场互相关原理的地球物理方法存在极大的计算与存储需求,因此采用合适的波场重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随机边界法容易产生成像噪声,而有效边界法在三维情况仍难以实现,检查点技术具有内存要求小的特点,但存在较... 叠前逆时偏移等基于波场互相关原理的地球物理方法存在极大的计算与存储需求,因此采用合适的波场重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随机边界法容易产生成像噪声,而有效边界法在三维情况仍难以实现,检查点技术具有内存要求小的特点,但存在较高的重算率,因此本文提出了插值原理的检查点技术波场重构方法.在满足Nyquist采样定理的前提下对相邻检查点间的波场进行规则抽样,将抽样波场作为插值节点,运用多项式插值算法重构任意时刻的波场,从而避免优化检查点技术反复递推造成的计算效率问题.数值实验表明:插值检查点重构算法能有效的恢复波场,其中三次样条插值重构精度最高,而牛顿法插值法计算代价较小适合于快速重构.经Sigsbee模型的叠前逆时偏移证明了插值算法的可行性,并且极大的提高了波场重构的计算效率.三维模型分析得出在增加少量存储的情况下插值重构法的重算率大幅度降低,存储量减少为有效边界法的7.1%,对于三维尺度的叠前逆时偏移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波场重构 插值算法 重算率 检查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条件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薛东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227,332+157-158,共6页
叠前逆时偏移常用的成像条件主要有初至时成像条件、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和互相关成像条件。初至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初至波的到达时间作为成像时间,计算速度快,适用于介质相对简单的情况。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出... 叠前逆时偏移常用的成像条件主要有初至时成像条件、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和互相关成像条件。初至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初至波的到达时间作为成像时间,计算速度快,适用于介质相对简单的情况。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出现最大入射振幅的时间作为成像时间,选取能量最强的绕射波聚焦成像,提高了成像质量。互相关成像条件利用的是入射波和反射波的互相关,偏移前需要模拟整个放炮过程,计算量和存储量都很大,但能够充分利用全波场信息,可使各成像网格点多次成像,从而有效压制成像噪声。Marmousi模型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互相关成像条件的抗噪性能优于初至时成像条件和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当偏移速度场足够准确时,互相关成像条件可以实现多次波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初至时成像条件 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 互相关成像条件 MARMOUS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逆时偏移成像精度的叠前插值处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可洋 范兴才 +3 位作者 吴清岭 陈树民 李来林 刘振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6,333,共8页
为了提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开展了针对逆时偏移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叠前插值处理。从Marmousi理论模型出发,对模拟的理论炮集数据进行抽稀,在满足数值频散关系条件下进行叠前逆时偏移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炮集记录道间距增... 为了提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开展了针对逆时偏移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叠前插值处理。从Marmousi理论模型出发,对模拟的理论炮集数据进行抽稀,在满足数值频散关系条件下进行叠前逆时偏移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炮集记录道间距增大会引入线性干扰,较大程度影响了逆时偏移结果的精度和横向连续性;从实际三维地震资料数据出发,对比分析了沿检波线方向和沿检波站方向进行叠前频率-空间域三维插值前、后的数据和对应的逆时偏移结果。研究表明,未进行叠前插值处理的逆时偏移剖面存在类似于理论数据抽稀情况下的线性干扰,同相轴的连续性差;而经插值处理后,插值地震道的同相轴过渡自然无畸变,对应的逆时偏移剖面连续性明显增强,线性干扰得到有效压制。因此,叠前插值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高信噪比地震工区资料的逆时偏移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地震数据插值 陆地资料 高精度成像 高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Low-rank有限差分法纯qP波叠前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金强 李振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06-3129,共24页
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震波成像工具,但该方法遭受各向异性拟声波近似的限制,TTI介质正演模拟不稳定、反偏移记录中遭受伪横波二次扰动及数值频散假象,另外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还面临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对... 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震波成像工具,但该方法遭受各向异性拟声波近似的限制,TTI介质正演模拟不稳定、反偏移记录中遭受伪横波二次扰动及数值频散假象,另外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还面临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对速度等模型参数依赖性高等问题.为了克服各向异性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缺陷,在反演框架下,本文借助Low-rank有限差分算法首次提出并实现了TTI介质纯qP波线性正演模拟及纯qP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为了进一步提升反演成像效率,同时改善反演成像方法对模型参数误差的依赖性及对地震数据噪声的适应性,通过引入叠前平面波优化策略,发展了TTI介质纯qP波叠前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在编程实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模型成像测试,展示了本方法的优势和潜力:一方面加快了反演成像效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方法的抗噪性,同时还降低了方法对模型参数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Low-rank有限差分 纯qP波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逆时偏移中不同域共成像点道集偏移噪声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可洋 吴清岭 +3 位作者 范兴才 陈树民 李来林 刘振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地震波逆时成像方法通常输出2种共成像点道集:一种是共成像点偏移距道集,另一种是共成像点角度道集。开展了针对地震波逆时偏移的2种共成像点道集波场特征及其差异的数值实验。以倾斜界面模型和复杂的Marmousi模型为例,合成了2种共成像... 地震波逆时成像方法通常输出2种共成像点道集:一种是共成像点偏移距道集,另一种是共成像点角度道集。开展了针对地震波逆时偏移的2种共成像点道集波场特征及其差异的数值实验。以倾斜界面模型和复杂的Marmousi模型为例,合成了2种共成像点道集,其中角度道集是在逆时延拓过程中采用波印廷矢量制作的。计算结果表明,在速度模型准确的情况下,2种共成像点道集均可拉平,其中偏移噪声在偏移距道集上的分布规律较差,不利于后续的精细处理,而在角度道集上的偏移噪声主要集中在90°附近的高角度区域,对小角度范围内的地震道进行叠加时,逆时成像剖面的信噪比和地层的刻画能力均可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低频噪声能量与界面的反射系数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叠前逆时偏移 共成像点偏移距道集 共成像点角度道集 噪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时偏移方法技术进展综述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春燕 李振春 孙小东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5期309-317,共9页
逆时偏移(RTM)利用双程波动方程,基于时间逆时外推对波场进行重构,理论上无倾角限制,可以实现对回转波、棱镜波以及多次波的正确成像,获得精确的动力学信息,具有良好的保幅性。然而,庞大的存储空间需求和计算量以及固有的低频成像噪声,... 逆时偏移(RTM)利用双程波动方程,基于时间逆时外推对波场进行重构,理论上无倾角限制,可以实现对回转波、棱镜波以及多次波的正确成像,获得精确的动力学信息,具有良好的保幅性。然而,庞大的存储空间需求和计算量以及固有的低频成像噪声,使得RTM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对比了各种逆时偏移方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测试了偏移去噪的几种方法,最后对逆时偏移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计算策略 低频成像噪声 Laplacian滤波 成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叠前逆时成像条件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可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4期6-11,共6页
研究不同逆时成像条件是实现准确偏移成像的前提。分析了两种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基于初至走时的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和相关型叠前逆时成像条件。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角度,综合对比了两者在成像机理、计算效率、临时盘数据存储量、抗干扰能... 研究不同逆时成像条件是实现准确偏移成像的前提。分析了两种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基于初至走时的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和相关型叠前逆时成像条件。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角度,综合对比了两者在成像机理、计算效率、临时盘数据存储量、抗干扰能力、成像精度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对应的偏移剖面上均存在较强能量的低频逆时噪声,且相关型叠前逆时成像剖面在信噪比和对复杂陡构造区域的成像效果等方面均优于基于初至走时的叠前逆时成像剖面,但存储量和计算量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初至走时 相关型 地震波动方程 逆时成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效果提升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可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45,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逆时成像质量,开展了基于深度域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道集(CIP)的优化叠加方法研究。从海量逆时偏移数据体中提取CIP道集并构建模型地震道,通过与同一CIP道集内的各道作局部归一化互相关运算构建加权系数并以此优化加权叠... 为了进一步提高逆时成像质量,开展了基于深度域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道集(CIP)的优化叠加方法研究。从海量逆时偏移数据体中提取CIP道集并构建模型地震道,通过与同一CIP道集内的各道作局部归一化互相关运算构建加权系数并以此优化加权叠加处理。以理论模型和FZ工区逆时偏移处理为例,进行方法验证和实际资料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加权叠加处理后的逆时成像剖面在信噪比、连续性、成像聚焦性、地层细节刻画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地层细节刻画更加清晰。该方法为提高实际地震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精度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CIP道集 局部相关法 加权优化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耦传播的波场分解方法在VTI介质弹性波逆时偏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进举 王德利 +2 位作者 李博文 李强 王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921,共13页
由于弹性波逆时偏移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转换波的成像结果有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弹性波逆时偏移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弹性波逆时偏移需要多波多分量数据,为了减少成像结果中的串扰假象,在逆时偏移过程中进行P波和S波分解就变得非常必要... 由于弹性波逆时偏移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转换波的成像结果有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弹性波逆时偏移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弹性波逆时偏移需要多波多分量数据,为了减少成像结果中的串扰假象,在逆时偏移过程中进行P波和S波分解就变得非常必要。结合基于向量的激发振幅成像条件,我们把基于解耦传播的波场分解方法应用到弹性波逆时偏移中,并对比了其在各向同性介质和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完全分解P波和S波,并保留波场的向量信息。虽然在VTI介质中有较小的分解残余,但是该分解残余不会在逆时偏移结果中产生明显的串扰;因此,这种波场分解方法可以应用于各向同性介质和VTI介质弹性波逆时偏移。该方法是在时间空间域实现的,可以在波场传播过程中直接对P波和S波进行分离,应用方便,计算效率高。与利用Helmholtz分解的弹性波逆时偏移相比,该方法避免了在PS波成像结果中的极性反转问题。在复杂Hess VTI模型的逆时偏移结果中,高速岩体和断层的成像清晰,甚至是两个低速薄夹层也能较好成像;这说明该方法对复杂介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PS波成像结果中的各向异性体成像清晰,说明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逆时偏移可以对传统逆时偏移不能很好成像的构造进行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逆时偏移 波场分解 解耦传播 VTI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