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海陆过渡带Q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见伟 叶月明 +1 位作者 钟世超 常少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5-1399,I0006,共6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海陆过渡带的地下构造复杂,由于地表及地下黏弹介质吸收,导致地震波能量衰减严重,造成地震信号强度和频带宽度的损失,为了提高成像精度,需要补偿地震波能量在地层中的衰减。反Q滤波和时频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地震波的传...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海陆过渡带的地下构造复杂,由于地表及地下黏弹介质吸收,导致地震波能量衰减严重,造成地震信号强度和频带宽度的损失,为了提高成像精度,需要补偿地震波能量在地层中的衰减。反Q滤波和时频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然而实际地震波的能量衰减是与传播路径密切相关的。为此,采用基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地震成像方法,在偏移过程中考虑了沿不同路径传播的地震波能量衰减,从能量归位和衰减补偿两方面提高偏移成像质量。应用Q叠前深度偏移,利用Q层析方法获得了Q模型,基于Q模型进行Kirchohoff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有效补偿了振幅、校正了相位畸变,提高了深部数据的信噪比、保真度及构造解释精度,为叠前反演、岩性识别和流体检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带 能量衰减 q层析 q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高密度三维地震处理技术与效果
2
作者 马运利 蒋红志 +1 位作者 杜春江 陈振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3-124,共2页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文渊等,2011)。近年来,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逐步开展准高密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区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一方面,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压实... 长期以来,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文渊等,2011)。近年来,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逐步开展准高密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黄土塬区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一方面,地表覆盖巨厚黄土层,压实作用较弱,结构松散,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吸收衰减作用和能量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初至拾取 约束层析反演 分步多域噪音压制 一致性处理 q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区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关键方法及其在尼日尔Agedem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勤 曾华会 +2 位作者 徐兴荣 王德英 孟会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8,共11页
针对表层沙丘对地震反射波的高频能量吸收衰减严重会导致沙漠区地震资料存在分辨率低、能量弱、频带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微测井约束的近地表叠前Q补偿、叠前深度Q偏移及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等3种方法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针对表层沙丘对地震反射波的高频能量吸收衰减严重会导致沙漠区地震资料存在分辨率低、能量弱、频带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微测井约束的近地表叠前Q补偿、叠前深度Q偏移及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等3种方法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并将该方法在尼日尔Agedem地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①经微测井约束的Q补偿法处理后,尼日尔Agedem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更高,同相轴更光滑连续,有效信息能量增强,细小结构刻画得更为清晰;频带宽度从35 Hz拓宽至约70 Hz,主频从30 Hz提升至约45 Hz。②Q叠前深度偏移消除了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非弹性因素和地层吸收所引起的衰减与频散,保证了成像精度。③基于井约束的压缩感知叠后拓频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较无井约束拓频处理与井合成记录更为匹配,具有更好的保真性,进一步提升了弱信号能量,恢复了严重吸收衰减效应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尼日尔Agedem地区20~40 ms层位位置更准确,在无井约束处理后180 ms处出现的层位假象问题得到解决。④该联合方法在尼日尔Agedem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断层结构清晰、断面波干脆、小断层错段明显容易识别;结合测井数据对DB1井进行井-震标定后,全井段相关系数大于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补偿 叠前深度q偏移 压缩感知后拓频 吸收衰减 高分辨率 地震波 尼日尔Agedem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地震勘探技术在深层碳酸盐岩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华会 苏勤 +3 位作者 张光荣 曾鸣 刘桓 孟会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1-28,7,共9页
川中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碳酸盐岩埋藏深、信号弱、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必须对其开展高保真、高分辨率成像处理以满足勘探需求。在宽频地震资料采集基础上,通过使用GeoEast处理系统的特色技术,包括Q吸收补偿、Q层析建模、Q叠前深度偏移... 川中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碳酸盐岩埋藏深、信号弱、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必须对其开展高保真、高分辨率成像处理以满足勘探需求。在宽频地震资料采集基础上,通过使用GeoEast处理系统的特色技术,包括Q吸收补偿、Q层析建模、Q叠前深度偏移和低频补偿等技术,有效改善了深层碳酸盐岩薄储层成像效果。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拓展了地震信号的有效频带宽度,提高了深层碳酸盐岩的成像效果和分辨率,具体表现在台缘带成像更清楚,地层接触关系和断层刻画更加清晰;利于开展精细层位解释和储层预测,降低地震资料解释和反演多解性。该技术在其他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地区和非常规油气薄储层“双高”(高保真度、高分辨率)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地震勘探 碳酸盐岩 q吸收补偿 q深度偏移 低频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