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水平观测面有限差分法叠前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锴 王华忠 +1 位作者 程玖兵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当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一致性假设又不成立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被认为是对于常规高程基准面校正的必要替代、本文针对实际中经常出现的观测面剧烈起伏的情况,在波场外推计算中以“逐步 累加”的方式延拓波场,实现了基于非水平... 当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一致性假设又不成立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被认为是对于常规高程基准面校正的必要替代、本文针对实际中经常出现的观测面剧烈起伏的情况,在波场外推计算中以“逐步 累加”的方式延拓波场,实现了基于非水平观测面的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由于应用了改进的优化系数有限差分外推算子,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计算效率。在精确地消除了长波长静校正量的同时,短波长静校正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校正。 在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上,该方法均取得了理想效果,为使用差分算子实现基于非水平观测面的波动方程叠前基准面校正甚至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平观测面 有限差分法 地震勘探 叠前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逐步-累加波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向上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凡 杨锴 程玖兵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15-20,共6页
对于地表高程变化剧烈、近地表速度很高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常规高程静校正已不能满足基准面校正处理的要求,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则可以实现准确的基准面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采用两步法来实现,即先在共炮点道集上将检波点延拓到... 对于地表高程变化剧烈、近地表速度很高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常规高程静校正已不能满足基准面校正处理的要求,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则可以实现准确的基准面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采用两步法来实现,即先在共炮点道集上将检波点延拓到基准面,然后在共检波点道集上将炮点延拓到基准面。给出了非水平地表速度模型和模拟西部某地区复杂地表速度模型的2个算例,应用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算子进行了波场延拓。非水平地表速度模型的波场延拓结果表明,算法是可行的;复杂地表速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能够正确地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对数据的影响。分别对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常规高程静校正后的数据进行了叠加处理和叠后深度偏移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后的成像结果较之常规高程静校正结果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向上基准面校正 “逐步-累加”波场延拓 复杂地表 有限差分频率空间域延拓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频率-波数域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素芹 何潮观 仝兆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根据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数理推导的结果,将相移算子分解为偏移算子、延拓算子和位移算子,从而得到纵横向变速条件下在频率—波数域实现波场延拓的方法,并给出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5个具体步骤。对复杂地表区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 本文根据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数理推导的结果,将相移算子分解为偏移算子、延拓算子和位移算子,从而得到纵横向变速条件下在频率—波数域实现波场延拓的方法,并给出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5个具体步骤。对复杂地表区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更好地消除起伏地表和复杂地表结构对数据的影响,为后续处理的速度分析和同相叠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频率-波数域 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波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法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生 张关泉 宋海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5,186,共6页
在偏移成像中,通常要求记录和震源都在同一水平面内,然而实际观测经常遇到地形起伏的情况。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时,地形起伏对数据的影响可通过常规的静校正加以消除,但当速度横向变化较大时,再用常规的静校正来消除地形的影响就会... 在偏移成像中,通常要求记录和震源都在同一水平面内,然而实际观测经常遇到地形起伏的情况。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时,地形起伏对数据的影响可通过常规的静校正加以消除,但当速度横向变化较大时,再用常规的静校正来消除地形的影响就会有较大的误差。 本文基于波动方程,采用波场延拓的混合法来进行基准面校正。文中阐述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混合法波场延拓的一般公式,并就共炮点记录和零炮检距记录进行了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基准面校正 波场外推 混合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区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素芹 何潮观 仝兆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5,共5页
在分析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移时移法'波场延拓算法,将相移算子分解为偏移算子、延拓算子和时移算子,并修改了Stolt公式,使得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适应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表... 在分析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移时移法'波场延拓算法,将相移算子分解为偏移算子、延拓算子和时移算子,并修改了Stolt公式,使得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适应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表条件。用编写的软件对复杂地表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试算,处理结果表明,用'相移-时移法'进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很好地消除起伏地表和复杂地表结构对数据的影响,为速度分析和同相叠加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相移-时移法 波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及其在丘陵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传雪 王丽 +1 位作者 吴靖 江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区徐闻区块丘陵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单炮记录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还可以较好地压制噪声。对经过野外静校正、初至层析静校正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够较好地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影响,提供更高精度的成像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复杂近地表结构 校正问题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志立 焦艳艳 王海峰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6期145-147,共3页
针对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影响的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影响静校正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研究,为提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效果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高速顶的深度相... 针对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影响的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影响静校正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研究,为提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效果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高速顶的深度相对较小时,代替速度与近地表速度之间的数值相对较为接近,在使用静校正技术以后,数据的偏移处理结果与模型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在使用高精度近地表速度模型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替换速度,同时,还可以更加准确地拾取高速层顶。另外,如果可以通过反演的方式得到精度相对较高的近地表模型,此时就不需要进行静校正,只需要将近地表模型应用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中即可,但是整个实现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 波动方程 深度 偏移成像 替代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校正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东 李文卉 +3 位作者 熊登 章晓 武威 吴晓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76-80,共5页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解决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在复杂地区的实际应用中,波动方程成像方法却没能较充分发挥出这一优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未能较好地解决近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问题。本文通过对理论模型数据的处理与分...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目前解决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在复杂地区的实际应用中,波动方程成像方法却没能较充分发挥出这一优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未能较好地解决近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问题。本文通过对理论模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讨论了静校正处理中近地表模型精度、高速顶拾取以及替换速度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深度偏移 校正 高速顶 替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华忠 徐蔚亚 +1 位作者 王建民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7-525,共9页
,徐蔚亚 ,王建民 ,马在田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17~ 5 2 5  本文从三维声波方程出发 ,通过引入参考速度 ,推导出折射项和绕射项方程 ,并对绕射项进行优化展开 ,... ,徐蔚亚 ,王建民 ,马在田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17~ 5 2 5  本文从三维声波方程出发 ,通过引入参考速度 ,推导出折射项和绕射项方程 ,并对绕射项进行优化展开 ,得到适应任意变速情况下的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程及其差分格式 ;讨论了有限差分法的误差补偿、波场成像条件 ;基于波场传播的线性叠加原理 ,在一定成像条件下 ,提出了把地面地震记录、VSP记录及井间地震记录偏移到同一成像空间的完整的地震成像方法——立体地震成像。立体地震成像的实质是 :地面地震数据、VSP数据及井中反射地震数据的成像过程可以统一成一个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过程 ,同时 ,每种数据的成像结果也可以单独输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 ,在立体地震成像过程中 ,每一种观测方式对目标地质体的照明范围不同 ,它们对目标地质体的成像互为补充与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数据 波场外推 波动方程深度偏移 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叠前τ偏移技术在永安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习峰 王勇 +2 位作者 程玖兵 王士昆 杨鹏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6,267,共5页
永安三维工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火成岩广泛发育,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地震成像效果,主要表现为小断层成像质量差、火成岩附近反射界面能量弱、目的层难以追踪解释。经过多轮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仍然未取得满意的成像结果。为此,引入了双平方... 永安三维工区地下地质结构复杂,火成岩广泛发育,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地震成像效果,主要表现为小断层成像质量差、火成岩附近反射界面能量弱、目的层难以追踪解释。经过多轮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仍然未取得满意的成像结果。为此,引入了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叠前τ偏移方法。该方法要求输入的地震数据为零方位,因此需要进行方位时差校正和炮检距规则化。针对窄方位三维地震数据特点,提出了DMO校正+炮检距面元化+DMO^(-1)校正流程。分别利用Kircohoff叠前偏移和叠前τ偏移+DMO校正+炮检距面元化+DMO^(-1)校正方法对永安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后者的应用效果较好,火成岩之间反射层位同相轴连续性得到改善,断层断面更清晰,成像分辨率明显提高,而且两者耗时几乎一样,证实了DSR单程波动方程叠前τ偏移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τ偏移 方位时差校正 炮检距规则化 火成岩 水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军辉 文晓涛 +4 位作者 杨小江 贺振华 孙瑶 陈程 陈仁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8-714,4,共7页
地震响应中的低频阴影现象与含油气储层有很大关联,针对含流体储层提出的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较好地模拟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叠前数值模拟与该理论相结合,定量地分析了黏滞—弥散理论中不同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1黏滞系数越大... 地震响应中的低频阴影现象与含油气储层有很大关联,针对含流体储层提出的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较好地模拟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叠前数值模拟与该理论相结合,定量地分析了黏滞—弥散理论中不同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1黏滞系数越大,地震波能量衰减越大,高频成分衰减越剧烈;2弥散系数越大,地震波能量衰减越大,衰减与频率无关;3品质因子越小,地震波相位变化越大。在此基础上,定性地给出了低频阴影现象与黏滞系数、弥散系数、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低频阴影形成机理、相速度—频散关系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分解薄储层的调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 地震响应 低频阴影 调谐 衰减 含流体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1 位作者 于富文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6-532,共7页
程玖兵 ,王华忠 ,于富文 ,马在田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2 6~ 5 32  目前所用的几种波场外推算法 (分步傅里叶、傅里叶有限差分、广义屏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可以在共炮道... 程玖兵 ,王华忠 ,于富文 ,马在田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2 6~ 5 32  目前所用的几种波场外推算法 (分步傅里叶、傅里叶有限差分、广义屏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可以在共炮道集上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上述算法中 ,共炮道集为了兼顾各种波传播角 ,每炮偏移都要考虑相当多的边道 ,并且炮点和检波点要分别向下外推 ,因而计算量很大。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的深度偏移方法 ,它适用于二维和三维叠前深度成像 ,其步骤为 :1在高频假设条件下 ,把共炮检距道集波场延拓公式中的积分运算进行稳相近似 ,得到波场延拓的相移公式 ;2把速度场分裂为层内常速背景和变速扰动 ,可求得整个均匀层波场深度延拓的偏移时移量、各层的偏移时移量及振幅校正系数 ,进而可得到最终波场延拓值。脉冲响应测试和理论模型试算表明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深度偏移 共炮检距道集 双平方根算子 稳相近似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计算平台的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5
13
作者 匡斌 杜继修 +2 位作者 王华忠 郭见乐 单联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5-709,836+661,共5页
GPU/CPU协同并行计算是一项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将对地震资料处理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充分发挥GPU存储带宽宽、多寄存器和多处理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地震成像并行计算模块的核心函数,形成一套波动方程地震成像GPU... GPU/CPU协同并行计算是一项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将对地震资料处理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充分发挥GPU存储带宽宽、多寄存器和多处理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地震成像并行计算模块的核心函数,形成一套波动方程地震成像GPU高效并行算法,并取得理想的加速比和可扩展性。所形成的一套GPU/CPU平台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已投入地震资料处理实际应用。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处理器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波动方程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下延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田文辉 李振春 张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对于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来说,由于现有的偏移方法大都假设激发点和检波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给偏移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探讨了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简述了逐步-累加法... 对于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来说,由于现有的偏移方法大都假设激发点和检波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因此给偏移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探讨了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简述了逐步-累加法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下的直接下延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不受起伏地表条件的限制,对模拟层速度的适应性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试处理表明,该方法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向下偏移,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叠前深度偏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对复杂构造精确成像,又能适应任何起伏地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复杂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 深度偏移 直接下延法 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与AVO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定进 印兴耀 +2 位作者 陆树勤 杨瑞娟 王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1,共7页
从全声波方程出发,基于严格的解耦理论进行单程波保幅分解,得到直观、高效率的直接面对地震波传播波场的压力分量进行延拓的单程波动方程;按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中的波场双重向下延拓理论实现共炮域公式到CMP(共中心点)域公式的转换,推... 从全声波方程出发,基于严格的解耦理论进行单程波保幅分解,得到直观、高效率的直接面对地震波传播波场的压力分量进行延拓的单程波动方程;按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中的波场双重向下延拓理论实现共炮域公式到CMP(共中心点)域公式的转换,推导出由双平方根方程定义的保幅单程波动方程,从而将振幅误差补偿作为偏移的一部分在偏移过程中实现,使得地震成像在给出正确位置的同时也给出真实振幅。在此基础上获得的CRP(共反射点)道集在保证真实振幅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绕射波干涉、反射点弥散、与倾角有关的NMO等问题,使AVO响应更加清晰,提高了AVO资料的分析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保幅偏移 单程波动方程 双平方根 AV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化的二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5
16
作者 方伍宝 孙建国 程玖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3,共7页
实用化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完善之中。本文仅比较了其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即分步傅里叶法 (SSF)、傅里叶有限差分法 (FFD)、广义屏法 (GSP)和空间—频率域有限差分法 (XWFD)。这四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将速... 实用化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完善之中。本文仅比较了其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即分步傅里叶法 (SSF)、傅里叶有限差分法 (FFD)、广义屏法 (GSP)和空间—频率域有限差分法 (XWFD)。这四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将速度场分裂为背景场和扰动场 ;背景场的波场延拓采用相移法实现 ;扰动场的偏移成像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 ,从而构成各种方法的不同特点。文中对四种方法相应的脉冲响应进行了测试分析 ,同时用Marmousi模型数据和实测地震数据作了偏移成像处理 ,计算结果比较理想。还将波动方程偏移结果与克希霍夫积分法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波动方程 深度偏移技术 分步傅里叶法 SSF 广义屏法 GSF 偏移成像技术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并行算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单联瑜 徐兆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640,606+742,共7页
根据单程波动方程波场外推原理,文中总结了共炮道集数据混合域波场外推与成像算法流程,该流程主要包括地震数据预处理、波动方程速度分析和波场外推成像3部分;鉴于单程波动方程波场外推算法和数据流具有非常适合粗粒度的任务级并行计算... 根据单程波动方程波场外推原理,文中总结了共炮道集数据混合域波场外推与成像算法流程,该流程主要包括地震数据预处理、波动方程速度分析和波场外推成像3部分;鉴于单程波动方程波场外推算法和数据流具有非常适合粗粒度的任务级并行计算,处理器间的通讯较少,各个计算节点上可能有多个处理任务,且各节点的处理任务不等,负载极不平衡等特点,本文采用了主从模式动态负载平衡并行算法,该算法可以充分利用多个处理节点的空闲资源,提高作业的计算效率;将混合域单程波动方程波场外推算法与主从模式动态负载平衡并行算法相结合,实现了软件级断点恢复功能。应用国产"Stseis叠前深度成像处理软件系统"对胜利探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生产性应用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叠前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单程波动方程 负载平衡 并行算法 断点恢复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条件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振宇 刘洪 +2 位作者 裴江云 吕小林 李幼铭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3期177-179,187,共4页
成像与延拓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两个重要部分 ,如果成像做得不恰当 ,即使延拓方法准确也有可能产生不好的成像效果。文中利用Marmousi模型计算出不同成像条件下的成像结果 ,并依据成像结果对每种成像条件作了评价。
关键词 波动方程 深度偏移 MARMOUSI模型 计算方法 反射层 反射系数 反射波场 地震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仁伟 李振春 +1 位作者 叶月明 仝兆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21,共6页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借助于差分计算,把速度、密度等介质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差分计算的矩阵方程中,能够自动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使用也加速了波场延拓的计算速度。因此此法兼具有限差分偏移... 基于波动方程的聚焦点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借助于差分计算,把速度、密度等介质参数的影响体现在差分计算的矩阵方程中,能够自动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使用也加速了波场延拓的计算速度。因此此法兼具有限差分偏移方法和傅里叶偏移方法的优点,既可适应速度场的剧烈变化,又可保证对陡倾地层的成像效果,是目前针对复杂构造最有效的成像方法之一。对于单个聚焦点及其周围的成像步骤为:①采用矩形网格情况下绕射走时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生成合成算子;②应用合成算子来合成面炮震源和面波记录;③对合成的面炮震源和面波记录做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得到该聚焦点及其附近区域的成像结果。按照上述成像步骤,将震源波场和炮集记录依据相应的外推公式进行延拓,最终应用成像条件求取成像值。在地质目标处选取多个聚焦点,可以得到面向目标的控制照明偏移成像,在多个层位上选取多个聚焦点进行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可以得到整块区域的成像。通过对Marmousi模型的试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照明 有限差分走时计算 合成算子 波动方程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有限差分的波动方程叠前逆时偏移方法 被引量:69
20
作者 陈可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478,共4页
高阶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叠前逆时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二维1阶双曲型地震波波动方程出发,通过时间上的2阶差分和空间上的任意高阶交错网格差分对该方程进行离散,得到高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子。采用单频双程波动方程计算初至走时,并以... 高阶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叠前逆时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二维1阶双曲型地震波波动方程出发,通过时间上的2阶差分和空间上的任意高阶交错网格差分对该方程进行离散,得到高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子。采用单频双程波动方程计算初至走时,并以此作为叠前逆时深度偏移的成像条件。设计了凹陷模型和断陷模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高阶有限差分的波动方程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可以对复杂地层进行准确成像,并能消除由逆时偏移引起的低频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 地震波波动方程 逆时深度偏移 初至走时 成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