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蚂蚁追踪的叠前裂缝预测技术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晓宇 王军 +1 位作者 李勇根 李文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9-1203,7,共5页
常规蚂蚁追踪技术往往应用于叠后地震数据,只能对裂缝进行定性描述。与常规蚂蚁追踪技术相比,基于蚂蚁追踪的叠前裂缝预测技术在保留对裂缝空间展布高精度描述的同时,融入了叠前分方位各向异性信息,从而使裂缝预测由定性描述转为定量化... 常规蚂蚁追踪技术往往应用于叠后地震数据,只能对裂缝进行定性描述。与常规蚂蚁追踪技术相比,基于蚂蚁追踪的叠前裂缝预测技术在保留对裂缝空间展布高精度描述的同时,融入了叠前分方位各向异性信息,从而使裂缝预测由定性描述转为定量化描述。基于蚂蚁追踪的叠前裂缝预测技术能够准确地预测白云岩储层裂缝发育位置及强度,为区带划分和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裂缝展布方向与区域水平主应力方向是否一致,可以判断目标区是否具备压裂条件。基于蚂蚁追踪的叠前裂缝预测技术对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的裂缝预测结果与已知井信息吻合度高,得到的裂缝预测结果可为后续储层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追踪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信息融合 裂缝预测 白云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叠前—叠后地震综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韬 王铁一 +1 位作者 孙珂 韩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3-1471,共9页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较强,缝洞间接触关系较为复杂,严重制约了后期的勘探开发部署。为此,研究了基于叠前—叠后地震资料多属性分析的缝洞型储层综合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多属性对比分...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较强,缝洞间接触关系较为复杂,严重制约了后期的勘探开发部署。为此,研究了基于叠前—叠后地震资料多属性分析的缝洞型储层综合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多属性对比分析,优选出分频导向相干结果作为大断裂和溶洞预测的敏感属性;其次,基于叠前宽方位地震资料,提出基于宽方位导向相位属性的各向异性强度表征方法,通过奇异值分解(SVD)计算不同方位导向相位属性的最大奇异值与奇异值之和的比值,用于表征目标储层的各向异性强度分布情况,从而作为地下裂缝的预测结果;最后,将叠后大断裂、溶洞刻画结果与叠前裂缝预测结果联合分析,并应用于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预测,能够清晰表征缝洞间的接触关系,与实钻井结果较为吻合,从而为后期勘探开发部署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分频导向相干 宽方导向相属性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DTC区块中二叠统茅口组高产气井地震响应及裂缝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仕虎 郗诚 +2 位作者 肖富森 李小刚 李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共9页
针对蜀南地区DTC区块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孔渗条件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开展了茅口组主力产层段茅三段高产井地震反射特征及裂缝定量预测研究。结合邻区勘探成果,通过对研究区多口高产井的储层精细标定,总结出高产井储层段的地震波形特... 针对蜀南地区DTC区块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孔渗条件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开展了茅口组主力产层段茅三段高产井地震反射特征及裂缝定量预测研究。结合邻区勘探成果,通过对研究区多口高产井的储层精细标定,总结出高产井储层段的地震波形特征为低频强振幅的波谷响应,横向上波谷呈现较强的扭曲错动现象,包括波谷反射不连续,并伴有波形分叉、合并或呈楔形、复波等,为断层破碎带、茅口组顶部古风化壳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低速缝洞系统的特征响应。以此为基础,利用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AVAZ)技术对茅三段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刻画,经与钻井、前期叠后裂缝预测结果反复比对,最终认为利用AVAZ技术进行裂缝预测,结果更加可靠,更加适用于蜀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的裂缝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南地区 茅口组 地震响应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峣钧 郑多明 +4 位作者 李向阳 崔永福 孙绍寒 万效国 杨鹏飞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36,共10页
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的有效预测,研究并提出了井震结合的地震多属性融合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叠后地震资料的峰值频率振幅属性对储层的孔洞分布特征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成像测井获得的储层段裂缝平均孔隙度与倾... 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的有效预测,研究并提出了井震结合的地震多属性融合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叠后地震资料的峰值频率振幅属性对储层的孔洞分布特征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成像测井获得的储层段裂缝平均孔隙度与倾角、曲率、方差等叠后地震属性预测的大尺度裂缝分布结果进行交会,分别确定出这些属性的有效范围,再将有效范围内的几种属性值进行融合得到叠后大尺度裂缝分布特征;基于叠前分方位CRP道集计算频率梯度属性进行小尺度裂缝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裂缝孔隙度进行交会得到小尺度裂缝分布;最终将孔洞、大裂缝和小裂缝3种预测结果融合,得到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成果。对我国西部T油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系预测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论缝洞体系综合预测方法相较于常规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体系的有效预测,提高勘探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裂缝预测 孔洞预测 井震结合 后地震属性 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