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型的叠前数据多参数非线性反演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辉 张玉芬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叠前数据多参数反演方法。通过测井资料建立井旁处地层模型,其模型参数包括每层的层位信息及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与密度。以Gassmann流体置换理论为指导,区分模型中的渗透性地层与非渗透性地层,并根据研究区实...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叠前数据多参数反演方法。通过测井资料建立井旁处地层模型,其模型参数包括每层的层位信息及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与密度。以Gassmann流体置换理论为指导,区分模型中的渗透性地层与非渗透性地层,并根据研究区实际特点建立模型中每一地层相应的岩石物理回归关系及各层模型参数的先验函数。在贝叶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Zoeppritz方程简化公式及褶积模型建立反演参数的后验概率模型。用Marmousi2模型来检验所提出的反演算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获得较准确的反演结果,还可以获得各参数对指示油气与否的敏感性及反演结果的多解性信息,从而降低最终决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理论 叠前数据 Gassmann流体置换理论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 后验概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_(1)范数正则化约束的叠前数据衰减补偿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程万里 王守东 +2 位作者 孟巾钰 王梓旭 张俊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7-579,共13页
由于地下介质的吸收作用,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能量衰减、波形畸变及频带变窄的过程,严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对于叠前地震数据而言,地层吸收衰减效应会随着传播路径发生变化,进而扭曲地震数据的AVA反射曲线特征。为此,提出一... 由于地下介质的吸收作用,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能量衰减、波形畸变及频带变窄的过程,严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对于叠前地震数据而言,地层吸收衰减效应会随着传播路径发生变化,进而扭曲地震数据的AVA反射曲线特征。为此,提出一种针对叠前数据的衰减补偿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射线路径对于衰减补偿的影响,首先在水平层状介质假设下推导出衰减介质中的叠前道集正演公式;然后将衰减补偿简化为一个反问题,并通过L_(1)范数进行正则化约束;最后采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DMM)求取最优解,进而实现叠前数据的衰减补偿。数值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对振幅和相位进行补偿,而且还能恢复叠前道集的AVA反射特征。通过与叠后补偿、常规叠前反Q滤波方法对比分析,所提方法的精度更高、稳定性及抗噪能力更强。同时,Q值敏感度分析实验说明所提方法对Q值模型不敏感,仅借助低频Q值模型也能保持较高的补偿精度。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也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叠前道集的分辨率,有效还原数据的AVA反射特征,为高精度叠前地震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补偿 叠前数据 AVA分析 L1范数正则化 反演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叠前数据的综合Q值求取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叶秋焱 崔宏良 +3 位作者 叶玮 邱文平 柳溪 黄新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08,共5页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 传统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地层Q值估算法因受叠加平均效应的影响,Q值估算精度较低、适用性差。叠前地震资料本身包含的地层信息丰富,受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S变换可得到Q值,但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利用广义S变换求取时频域表层Q值的方法,具体做法为:借助于广义S变换对叠前地震数据做时—频分析,逐道求取频谱比斜率,经炮检距归零处理得到零炮检距处的表层Q值,通过表层Q值与井控深层Q值建立综合Q体。将这套方法应用于西柳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实现了综合Q值补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域 谱比法 广义S变换 地震数据 综合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阈值约束类别确定的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
4
作者 张旋 彭达 +3 位作者 陈康 蔡涵鹏 杨军辉 许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17,共12页
地震相图中同类样本之间的强相关性和地震相类别的数目的确定是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的核心。为此,提出了一种相关阈值约束类别确定的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算法。首先,将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转化为二维图像,并采用无监督深度学习网络提取... 地震相图中同类样本之间的强相关性和地震相类别的数目的确定是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的核心。为此,提出了一种相关阈值约束类别确定的无监督叠前地震相分析算法。首先,将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转化为二维图像,并采用无监督深度学习网络提取图像的高层次非线性、判别和不变特征,可突出具有强隐蔽性的信息;然后,根据研究工区内不同类地震相对应叠前地震图像深度特征之间的互相关值确定地震相类别数目的阈值,保证获得的叠前地震相图中相同类中的样本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和基于判别阈值确定地震相类别的数目;最后,利用已有钻井信息标定获得的叠前地震相图,为地质专家推断沉积环境、储层平面展布等提供依据。理论模型测试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判别阈值确定叠前地震相的数量,确保了地震相图中类内样本的高度相关性,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实际数据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二叠系茅口组缝洞储层地震相预测的精度,为井位部署和未钻遇缝洞储层发现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分析 无监督深度学习 模式识别 缝洞储层识别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地震数据的规则化 被引量:36
5
作者 辛可锋 王华忠 +4 位作者 王成礼 马在田 徐兆涛 匡斌 胡中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7,共7页
本文通过对动校正前积分法 DMO原理的探讨 ,在借鉴 Canning(1996 )提出的利用 DMO实现三维数据规则化的方法和 Biondi(1998)提出的三维叠前地震数据方位角校正方法的基础上 ,从方位角校正的角度入手 ,利用 DMO和 DMO- 1 相结合的处理流... 本文通过对动校正前积分法 DMO原理的探讨 ,在借鉴 Canning(1996 )提出的利用 DMO实现三维数据规则化的方法和 Biondi(1998)提出的三维叠前地震数据方位角校正方法的基础上 ,从方位角校正的角度入手 ,利用 DMO和 DMO- 1 相结合的处理流程对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 ,以得到新的规则的观测系统下具有所需特定方位角的观测数据。此方法可用于解决叠前地震数据道插值、陆上地震勘探中不规则观测数据的规则化和海上地震勘探中的羽状现象校正等问题 ,可将已有地震观测数据转变为特定观测系统的叠前地震数据 ,以便于某些处理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规则化 方位角校正 DMO 反DMO 羽状校正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地震数据的平面波深度偏移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1-826,共6页
提出了一套基于平面波分解的波动方程叠前地震数据深度偏移方法 .通过对共炮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 ,分别得到适用于单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和双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的共ps(炮点坐标平面波参数 )平面波道集和共ph(偏移... 提出了一套基于平面波分解的波动方程叠前地震数据深度偏移方法 .通过对共炮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 ,分别得到适用于单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和双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的共ps(炮点坐标平面波参数 )平面波道集和共ph(偏移距坐标平面波参数 )平面波道集 .在对共炮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时 ,不需要进行通常意义下的τ p变换计算 .通过对共ps 平面波道集和共ph 平面波道集的偏移效果对比 ,我们认为在速度弱横向变化介质中 ,两种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的效果相当 ,但对于速度强横向变化介质 ,共ps 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的效果要优于共ph 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 .在计算效率方面 ,共ps 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与共ph 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基本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平面波分解 偏移 共炮道集 共偏移距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叠前地震数据重建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念民 李海山 +1 位作者 冯雪梅 吴国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8-516,416-417,共9页
叠前地震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层信息,但在实际勘探中由于受采集条件等影响,叠前地震数据地震道缺失现象严重。针对规则采样不规则道缺失的插值恢复问题,一些传统的插值方法无能为力或者插值效果不佳,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抽样离散小波变... 叠前地震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层信息,但在实际勘探中由于受采集条件等影响,叠前地震数据地震道缺失现象严重。针对规则采样不规则道缺失的插值恢复问题,一些传统的插值方法无能为力或者插值效果不佳,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UDWT),具有很好的稀疏表示能力,比傅里叶变换能更加稀疏地表示地震数据;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即使不满足Nyquist采样定理的要求,利用极少的观测数据,也可能较好地恢复缺失的地震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DWT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对地震数据做插值和规则化处理,可以提高叠前地震数据的完整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重建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 压缩感知 地震数据重建 地震数据规则化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反演数据优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13
8
作者 许自龙 孟繁举 +2 位作者 唐勇 宋林 夏洪瑞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11,共8页
叠前反演技术已逐步成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叠前反演前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技术及流程大都仍然采用常规处理中的思路与方法,而常规处理中产生的剩余时差和残余噪声将直接影响反演结果的精度,因而需要对叠前反演数... 叠前反演技术已逐步成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叠前反演前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技术及流程大都仍然采用常规处理中的思路与方法,而常规处理中产生的剩余时差和残余噪声将直接影响反演结果的精度,因而需要对叠前反演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分析了剩余时差和残余噪声的产生原因,选用常规多项式拟合及叠加技术确定记录道上每一时刻信息的正确位置,应用静态时移的方法消除剩余时差;采用多道识别、单道消除的横向滑动时空变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消除残余噪声产生的根源,保证去噪结果具有更高的保真度。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证明了叠前反演数据优化的必要性以及所论优化处理技术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数据优化 剩余时差 残余噪声 常规多项式拟合 横向滑动时空变小波阈值去噪 高保真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Radon-ASVD方法压制叠前地震数据随机噪声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彦凯 曹思远 何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1-457,共7页
针对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强弱分布不均匀时,奇异值分解(SVD)压制噪声的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了将双曲变换和自适应奇异值分解相结合的算法。首先对叠前地震数据做双曲Radon变换,确定有效反射波的顶点和速度参数;据此将叠前地震数据分窗口无... 针对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强弱分布不均匀时,奇异值分解(SVD)压制噪声的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了将双曲变换和自适应奇异值分解相结合的算法。首先对叠前地震数据做双曲Radon变换,确定有效反射波的顶点和速度参数;据此将叠前地震数据分窗口无拉伸动校正后做自适应奇异值分解(ASVD);最后重建数据,达到压制随机噪声的目的。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对比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压制非均匀分布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Radon变换 自适应奇异值分解 地震数据 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相关特征参数分析法——一种叠前地震数据处理中有效的分析工具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少武 周兴元 +1 位作者 蔡希玲 赵波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9-15,共7页
首先讨论了互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及互相关函数的意义 ,提取了 3种特征参数和 5个统计量 ,并说明了这些特征参数所包含的地震信息及其意义 ;然后分析了互相关函数及统计特征参数曲线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列举了在原始数据分析、剩余静校... 首先讨论了互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及互相关函数的意义 ,提取了 3种特征参数和 5个统计量 ,并说明了这些特征参数所包含的地震信息及其意义 ;然后分析了互相关函数及统计特征参数曲线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列举了在原始数据分析、剩余静校正分析、检验相位校正效果和判断埋置检波器极性是否翻转等几方面的应用情况。不同地区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 ,互相关特征参数分析法是地震数据处理中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地震信息 剩余静校正 地震数据处理 检波器 统计特征 相位校正 互相关 分析工具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改进CNN和双约束损失函数的叠前地震数据低频补偿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永寿 高倩倩 +2 位作者 孙伟峰 万勇 吴莎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7-1295,I0001,I0002,共11页
陆地深层、超深层地震资料低频信息缺失、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影响后续地震资料的准确解释。基于模型驱动的低频补偿方法依赖严格假设且参数调整不灵活;卷积神经网络(CNN)对细微变化的特征提取能力有限且梯度变化不明显、网络易陷入局部最... 陆地深层、超深层地震资料低频信息缺失、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影响后续地震资料的准确解释。基于模型驱动的低频补偿方法依赖严格假设且参数调整不灵活;卷积神经网络(CNN)对细微变化的特征提取能力有限且梯度变化不明显、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低频欠补偿或补偿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结合改进CNN和双约束损失函数的叠前地震数据低频补偿方法。为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在不增加CNN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加入可直接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残差特征的网络单元(残差块),并采用批归一化处理,使网络对细微变化更敏感,从而提高网络训练效率。为解决梯度变化不明显导致网络过早收敛的问题,以网络输出与原始地震记录差异和相关度为优化目标,通过均方误差和皮尔逊距离的加权求和建立双约束条件的损失函数计算补偿误差,使梯度变化更明显以保证梯度下降过程可跳出局部最优,从而提高低频补偿精度。合成数据和中国西部X地区实际叠前地震数据低频补偿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基于CNN低频补偿方法及反褶积结合宽带俞式低通滤波器的低频补偿方法相比,在补偿低频成分的同时不会破坏原始信号的中高频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残差块 皮尔逊距离 低频补偿 卷积神经网络(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叠前地震反射数据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生昌 周华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1-657,共7页
波阻抗是地震数据岩性处理解释中的重要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叠前地震反射数据深度域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从变密度的声波方程出发,首先利用高频近似,推导出基于波阻抗相对变化的一次反射波场的线性传播方程,然后基... 波阻抗是地震数据岩性处理解释中的重要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叠前地震反射数据深度域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从变密度的声波方程出发,首先利用高频近似,推导出基于波阻抗相对变化的一次反射波场的线性传播方程,然后基于该传播方程,利用线性反演理论推导出获得深度域波阻抗相对变化近似估计的成像公式。受反射地震数据频带范围的限制和波形线性反演问题近似求解成像方法的限制,该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所获得的成像结果的保真性和分辨率会存在不足,但其计算量与逆时偏移的计算量基本相当。合成数据的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数据 高频近似 反射波动方程 线性反演 波阻抗相对变化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含随机噪声地震数据抛物Radon变换法重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立杰 王维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4期280-285,共6页
抛物Radon变换法是地震数据插值和外推的有效方法。由于该方法是沿抛物线路径进行积分的数据处理方法,所以在对地震数据插值重建的同时,可以压制随机噪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此,研究了抛物Rodon变换法在含随机噪声地震资料缺失数... 抛物Radon变换法是地震数据插值和外推的有效方法。由于该方法是沿抛物线路径进行积分的数据处理方法,所以在对地震数据插值重建的同时,可以压制随机噪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此,研究了抛物Rodon变换法在含随机噪声地震资料缺失数据重建中的作用,通过模拟的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和二维复杂Marm-ousi模型数据插值和外推计算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抛物Radon变换法可以在数据外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一种实用的叠前地震数据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噪声 抛物Radon变换 波场重建 部分动校正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神经网络匹配算法的叠前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立超 胡天跃 +3 位作者 李徯徯 刘依谋 梁上林 黄建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为了有效地压制海上地震勘探数据中的表面多次波,实现勘探目标的正确成像,提出一种基于无监督神经网络的叠前表面多次波匹配算法,将神经网络方法与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方法相结合,通过设定学习率不断下降,用无监督神经网络取代匹配滤波算... 为了有效地压制海上地震勘探数据中的表面多次波,实现勘探目标的正确成像,提出一种基于无监督神经网络的叠前表面多次波匹配算法,将神经网络方法与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方法相结合,通过设定学习率不断下降,用无监督神经网络取代匹配滤波算子,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表面多次波的压制,既不需要传统的匹配算法,也不需要在标签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在简单合成数据、Sigsbee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上的应用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表面多次波压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神经网络 表面多次波压制 地震数据 匹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AVO数据的波形指示反演预测煤体结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鲁秀芹 汪关妹 +3 位作者 杨延辉 张万福 张永平 唐美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7-121,12,共6页
煤体结构是煤层气有利区带评价优选及影响勘探开发成效的关键因素。目前主要基于煤心和测井判定煤体结构类型,基于地震资料预测三维空间煤体结构类型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沁水盆地M区块,首先根据井中取心直接鉴定的煤体结构类型作为有... 煤体结构是煤层气有利区带评价优选及影响勘探开发成效的关键因素。目前主要基于煤心和测井判定煤体结构类型,基于地震资料预测三维空间煤体结构类型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沁水盆地M区块,首先根据井中取心直接鉴定的煤体结构类型作为有效的定性依据;然后利用岩石物理分析技术,优选剪切模量μ和密度ρ的乘积得到的弹性参数μρ作为识别煤体结构类型的敏感弹性参数;再基于包含叠前AVO信息的地震数据,通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预测μρ体;最后根据原生煤与构造煤的μρ值域差异,预测原生煤与构造煤的空间分布。该区预测结果符合地质规律,且与实钻井吻合程度高达82%,能有效指导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地震数据 煤体结构 波形指示反演 弹性参数μ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地震资料的去噪处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灏 范小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0-198,共9页
目前,有多种去噪方法适用于叠后资料的处理,相对来说,叠前资料的去噪工作研究得不够。文中结合李庆忠先生提出的一维迭代去噪方法,重点讨论叠前资料的去噪问题。通过处理实例分析,叠前去噪要比叠后去噪的效果有明显的改进。因此,在重视... 目前,有多种去噪方法适用于叠后资料的处理,相对来说,叠前资料的去噪工作研究得不够。文中结合李庆忠先生提出的一维迭代去噪方法,重点讨论叠前资料的去噪问题。通过处理实例分析,叠前去噪要比叠后去噪的效果有明显的改进。因此,在重视叠后资料去噪处理的同时,应加强对叠前资料去噪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信噪比 叠前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联合反演P波阻抗和S波阻抗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0
17
作者 苑书金 董宁 于常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9-342,共4页
隐蔽油气藏勘探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地震资料叠前数据的分析应用成为热点。本文在AVO分析和地震波阻抗反演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Fatti-AVO方程和稀疏尖脉冲反演的原理,对叠前多个角道集数据体实施联合约束稀疏尖脉冲反演,可同时得... 隐蔽油气藏勘探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地震资料叠前数据的分析应用成为热点。本文在AVO分析和地震波阻抗反演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Fatti-AVO方程和稀疏尖脉冲反演的原理,对叠前多个角道集数据体实施联合约束稀疏尖脉冲反演,可同时得到P波阻抗、S波阻抗和密度三个数据体。与P波阻抗相比,S波阻抗更能反映岩性和流体。在此基础上提取岩石弹性组合属性参数,再结合AVO属性参数联合用于精细储层描述,可提高识别岩性和流体的精度。在鄂尔多斯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为识别隐蔽性岩性油气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鄂尔多斯地区 属性参数 油气藏勘探 波阻抗反演 AVO分析 岩性油气藏 分析应用 叠前数据 地震资料 岩石弹性 储层描述 技术支持 尖脉冲 数据 角道集 隐蔽性 基础 稀疏 流体 识别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叠前线性干扰自动识别和压制技术 被引量:16
18
作者 许胜利 林正良 +1 位作者 费永涛 刘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7,共2页
针对叠前地震数据中的线性干扰噪声,首先分析和识别各组线性干扰波的频带范围及视速度范围,通过分频 处理从地震记录中自动分离线性干扰所在频带范围的信号分量,然后采用线性干扰视速度扫描和空间域噪音剔除 法迭代求解线性相干噪声。... 针对叠前地震数据中的线性干扰噪声,首先分析和识别各组线性干扰波的频带范围及视速度范围,通过分频 处理从地震记录中自动分离线性干扰所在频带范围的信号分量,然后采用线性干扰视速度扫描和空间域噪音剔除 法迭代求解线性相干噪声。新的线性干扰压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干扰压制较彻底,对有效反射没 有明显损害,使地震叠加剖面的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此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叠前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制技术 自动识别 地震数据 线性干扰波 干扰噪声 自动分离 地震记录 分频处理 相干噪声 迭代求解 传统方法 压制方法 加剖面 处理 河南油田 视速度 剔除法 空间域 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线路径的叠前高精度Q值估计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德利 戴建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81,442,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Q值估计的两步拟合法所带来的统计性误差,提出了一种叠前高精度Q值估计方法。通过在τ-p域对同一水平慢度的叠前数据进行处理,并引入走时各向异性参数,克服了Q值提取中地层各向异性和走时时差计算不准确的问题;利用广义S变... 为了克服传统Q值估计的两步拟合法所带来的统计性误差,提出了一种叠前高精度Q值估计方法。通过在τ-p域对同一水平慢度的叠前数据进行处理,并引入走时各向异性参数,克服了Q值提取中地层各向异性和走时时差计算不准确的问题;利用广义S变换的变化时窗对地层上、下界面对应的瞬时频谱进行分析,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时窗长度和宽度选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相邻层位的干扰效应。模拟数据测试和实际资料试处理结果证明了叠前高精度Q值估计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值估计 谱比法 地震数据 Τ-P域 广义S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随机噪声衰减及其应用技巧 被引量:5
20
作者 苏贵仕 丁成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87-92,4,共6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GeoEast系统中叠前随机噪声衰减模块的基本原理,并且着重介绍该模块中能量比值加权、算子外推、预测算子长度、处理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时间和空间长度及其重叠的百分数等几个重要参数的作用,同时介绍了这些参数与计... 本文简要地介绍GeoEast系统中叠前随机噪声衰减模块的基本原理,并且着重介绍该模块中能量比值加权、算子外推、预测算子长度、处理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时间和空间长度及其重叠的百分数等几个重要参数的作用,同时介绍了这些参数与计算机机时的关系以及这些参数的应用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3D-RNA 4D-RNA 预测算子 随机噪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